第一百六十六章 何为仁厚(第1/1页)痞子江山
秦宗权沿途攻城掠县.六只队伍.在破晓时分.分别功向了毫无防备的宛丘.太康.项城.溵水.南顿.西华等县.
在张造的带领下.王浩率领着马步军一千二百名士兵.沿着山路.向东南方向摸去.
通过大致的了解.王浩总算弄清楚了宛丘县的地貌特征.以及人口驻防等信息.
作为陈州的后门.宛丘县东临溵水河.南至东都洛阳六百余里.东至亳州二百里.北至许州二百六十里.西北至汴州三百一十里.西南至蔡州二百二十里.东北至宋州二百二十五里.
听着张造滔滔不绝.说的唾沫横飞.王浩终于意识到了地理的重要性.
“你丫的说了这么多.就不能说些有用的吗.比如城里的驻守情况.”
瞬间.张造噶然而止.再看王浩时.已经沒有了刚才的牛逼.
东方泛起鱼肚白的时候.前面.一座城池出现在了王浩眼前.说是城池.不过是个小小的县城.
与蔡州城相比.这座县城更显得寒碜了许多.黄土胚子筑成的城墙.三米來高.就连垛口.也是高低不一.看样子.是刚建成不久.
喔~喔~喔……
不远处的城池上空.突然传來了一声凄厉的鸡叫声.紧接着.鸡鸣声响成了一片.彻底的打破了黎明前的晨空.
身后.晋晖已经命令全体士兵做好了作战准备.二百名弓箭手.簇拥着两台大型弩床.或蹲.或站.在最前面形成了第一道攻城线.
和王浩齐头并进的是三百名全副武装的骑兵营.各自一手持枪.一手举盾.就连背上的箭壶里.也插满了羽箭.
身后.七百名步兵也是跃跃欲试.尤其是那两百名陌刀兵.紧握着宽阔的陌刀.半尺宽的刀背.散发着冰冷的青光.似乎只等王浩一声令下.便推阵前冲.
见到王浩无动于衷.晋晖一脸狐疑的问道:“王大哥.为何还不下令.一会儿天亮.怕是不好攻城了.”
“额……不打可以吗.”王浩眼前.顿时浮现出了电视上的一幕:硝烟中.一队队士兵冲上去.然后又倒下……
“哦.王大哥何出此言.”
“那个.我的意思是.咱能不能不杀人.”
晋晖一愣.随即一脸欣喜道:“难得王大哥宅心仁厚.不忍杀戮.足可跟那刘皇叔相比.只是这军令.万万不得违抗……”
“这个我懂.秦宗权攻打这些小县城.不就要的是粮草吗.只要我们拿了粮草.那厮还有话说吗.”
晋晖猛然一拍脑门.喜道:“王大哥可是想让这守城将士打开城门迎我们进去.计是不错.双方免受征战之苦.只是人家未必会答应……”
“呵呵.你们古人不是有句老话叫先礼后兵吗.你先试试.不行再说吧.”
太阳.终于从地平线上懒洋洋的跃了出來.第一道阳光.洒在了城门楼上.映红了那两个别扭的‘宛丘‘.
城门处.依旧沒有动静.这让王浩很是疑惑.按照常理.天不亮.城门就应该打开了.
很快.王浩就推翻了这个可笑的疑问:战事吃紧.城内肯定戒严了.
发现王浩队伍的.是一个登上城门楼巡防的哨兵.以为自己看花了眼.举起腰间的单筒望远镜.仅仅只是看了半眼.便抖成了一个陀螺.沒等敲响梆子.‘嗖‘的一声.城墙垛上.掉下了一大块黄土.
第一支巨箭.裹着寒风呼啸着射了出去.箭端处.粘着一封字迹未干的黄信.是由弩床发射的.杯口粗的银箭在巨大的反冲力下.几乎射穿了半米厚的城墙垛.
守城将士郭淮.在城门处的早摊前.刚喝下了最后一口肉丸汤.还沒來得及抹嘴.那个巡防的哨兵跌跌撞撞的扑到了跟前.几乎撞倒了饭桌.
“将.将军.蔡州秦宗权兵临城下了……”
“什么.这么快.……”
郭淮跳了起來.捡起碗里面的信.颤抖着手看了起來:两军交战.百姓本无罪.望将军念在城中百姓无辜之份上.开城投降.若是等到城破.势必血流成灾.忠武军都将王建告.
郭淮一口气看完了信.抓起佩刀.几乎飞奔着上了城楼.望着城下黑压压的阵营.顿时呆在了原地.
打还是不打.这个问題.对于从未上过战场的郭淮來说.成了天大的问題.
兵來将挡.水來土掩.可是.城里仅有的五千驻军.已经被陈州调走了三分之一.剩下的.都是些还沒來的及退伍的老弱士兵.如今要面对城下的精锐之师.无疑于螳臂当车.
好在郭淮完全可以用仁厚來抵消心中的恐惧.因为对方给了他机会.只要开城投降.便可缴械不杀.
在做决定前.郭淮召开了紧急会议.当然.其中也说了谎话.比如故意虚夸对方的兵力是如何的强(这个他事后完全可以模仿乌龙哥宋威.眼老昏花嘛.).城里的百姓多么希望和平(其实是恐惧惹的祸)诸如.
士兵们沉默了.沉默.就是代表着默许.毕竟.这年头.谁喜欢打仗.说來说去.都是一棵槐树底下的黄皮肤.这不是给祖宗丢脸么.
城外.王浩坐在马上.一脸平静.四个小时过去了.依旧毫无动静.眼看着日头已近晌午.士兵们早已饥肠辘辘了.终于.成秃驴再也忍不住了.
“王兄弟.这些鸟人如此不识抬举.依洒家看.不如现在就杀进城.砍了那些挫鸟.”
“是啊.王大哥.不能再等了.若是晚了.怕要误了大事.到时秦宗权怪罪下來……”
“好吧.下令攻城吧.”王浩手一挥.打断了晋晖的话.
不料.牛角号刚吹了一声.只见城门.被吱吖一声打开了.接着.一个身着轻甲的汉子走了出來.身后.率领着县官.师爷.衙推等一干人走了过來.老远便跪在了地上.
“郭淮在此恭迎王将军入城.”
王浩终于长长的舒了口气.命令晋晖收了队.驱马迎了上去.从对方手中接过了县印.仔细的看了看.又递了回去.转头大声喊道:“全部士兵听令.排好队伍进城.有骚扰百姓者.就地正法.”
正可谓:得人心者得天下.整个县城立刻沸腾了.所有的百姓从家里奔出來.争先目睹这位宅心仁厚的王将军.
王浩骑在马上.在士兵的簇拥下.浩浩荡荡的进入了县城.看着夹道欢迎的老百姓.皆是一脸欢喜.不由得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县衙里.郭淮早已命人杀猪宰羊.宛丘的老百姓.无以感激这位仁厚的将领让他们免受了战乱之苦.有的拿出了自家酿造的米酒.有的拿來了攒了半年的鸡蛋……
王浩将军队留在了县衙东面的麦场上.自己则轻从简随.带领着晋晖三人.与郭淮一行十几人到了县衙.
对于王浩拒收官印.郭淮很是不解.通过短暂的了解.对眼前这个装束.言谈举止甚是怪异的年轻人.充满了好奇.
“王将军既已得了此城.且又如此受百姓待见.这帅印.还请王将军收下……”
“额.郭将军.这东西你还是留着吧.吃了饭.我们就走了.”
得了城池.却不受降.攻城不为占领的道理.郭淮第一次见.一时百思不得其解.
“王将军既不在城中驻防.又要如此急着走.这却是为何.”
“唉.郭将军有所不知.我这也是沒办法.只求郭将军借我些粮草.在下感激不尽.”
王浩说的言辞肯切.又带着一丝难言之隐.这让郭淮觉得.这支队伍.并沒有人们说的那么可怕.心中竟不由得产生了想要帮助王浩的想法.
“王将军泽倍苍生.郭淮自愧不如.倘若不答应.岂不是叫天下人耻笑.不知王将军所需多少.”
“额.只要五千石就够了.”从踏进城门的那一刻起.直觉告诉王浩.这个县城并不是很富裕.准备出口的一万改成了五千.
果然.郭淮一脸难色的皱了皱眉.许久.无奈道:“也罢.王将军.郭淮这便命人即刻去准备.”
对着郭淮微笑着抱了抱拳.王浩感到了一丝内疚.
王浩在县衙并沒有停留多久.从张造嘴里得知.宛丘离秦宗权所说的会合地溵水.足足有一百里地.好在郭淮的办事效率也不算很低.
酒过三巡之后.郭淮回來了.身后.十几辆马车上.装着粮草的布袋被码放的整整齐齐.
“多谢郭将军了.王建感激不尽.”虽然感到古人的表达方式有些奇葩.王浩还是别扭的对着郭淮拱手作了个揖.这让郭淮竟有些受宠若惊了.
这不.听说王浩要急着赶路.郭淮干脆好人做到底.铺开地图.为王浩指出了一条近路.
郭淮所说的近路.就是从县城的南门出城.绕过群山.这样.几乎节省了三分之一的时间.
一千多名士兵.在王浩的命令下.和进城时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秩序井然的在郭淮的带领下.出了南门.
和进城时一样.郭淮仍旧率领着地方芝麻官.将王浩一直送到了城外五里处的乌龙涧.再三说着珍重的话.一直目送着到王浩出了谷口.身后.传來了一阵高亢的山歌.在山谷间回荡着.
残阳如血.映红了整个山谷.望着身后高坡上的县城.渐行渐远.王浩对着那里高喊了一声:好人一生平安.
终于.太阳落山的时候.王浩大军出了谷口.又走了几里地.前面地势陡然平坦了起來.就连百里之外.也是一马平川.
“王八.由此一直往东五十里.便是溵水了.”张造凑上前.又卖弄起了风骚.
黑夜.再次降临了.大唐的天空.永远都是那么干净.璀璨的星光.在乌黑如墨的夜空里.愈发显得耀眼.
对于上惯了夜机的王浩來说.后半夜.才是最难熬的时间.大军.在夜色中.继续一路前行.身上的甲胄.行走间.不时发出清脆的撞击声.和车轮的吱吖声.汇成了一种独特的音律.
后半夜的时候.王浩下令.全部士兵原地休息三个小时.
野外的军队生活.往往是那么无聊而又充满新鲜.士兵们各显神通.有的就地一坐.背靠背打起了呼噜.有的枕刀而睡.更有甚者.干脆以铠甲作席.箭壶作枕.各自进入了温柔乡.
王浩是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的.远处.一队骑兵.裹着黑影自西向东.疾速而去.不时夹杂着驱马声和口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