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黄巢上位(第1/1页)痞子江山
公元878年3月初.第二场春雨.刚刚在惊雷中结束.雨过天晴.到处都是一片春意盎然.
安徽毫州城外.起义军大营.黄巢正斜在帅椅中.一脸沉思.
自从与王仙芝合攻宋州不果.分道扬镳之后.黄巢一直在中原腹地河南.安徽一带活动.
值得庆幸的是.同样是闹革命.黄巢却沒有遭到比较大的进攻.
这些并不奇怪.因为他是义军的二号头领.处在唐军的第二打击序列之内.而且这个排名.还是尚君长死后升上來的.之前.在唐朝的悬赏榜里.黄巢的脑袋价位一直排第三.
现在.尚君长死了.王仙芝死了.黄巢立刻成了唐军的第一进攻目标.可是黄巢却并沒有第一时间发现这个变化.
当长安城内.王仙芝的脑袋像个马球一样被人踢來踢去.辗转于长安十多个城门來回展示时.黄巢正在攻打毫州.
毫州防守严密.着实难攻.一连几天.也是急攻不下.搞得黄巢心烦意乱.内心更有一些不安.不安.似乎不仅仅于來自毫州城的坚固.他总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大事要发生了.
很快.黄巢的预感得到了证实.下午天晴的时候.黄巢正在亳州城下指挥作战时.突然在北边出现了一群人.狼狈不堪.蓬头垢面.垂头丧气.
要不是他们倒拖着刀枪之类的武器.黄巢还以为是要來投奔的流民.
等到这伙人走近.黄巢才发现.领头的人他认识.姓尚名让.王仙芝手下的重要将领.尚君长的弟弟.
真可谓: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只见尚让残衣洞屐.披头散发.两眼红肿.双唇干裂.径直走到黄巢面前.仆通一声跪倒在地.已然泣不成声.
黄巢并不觉得吃惊.因为他已经料到了一些.看到尚让张开干裂的嘴唇.用沙哑的声音告诉他我军大败.大将军王仙芝已经身亡时.黄巢竟然莫名的感到了一阵失落.
不过半年.就在半年前.他还与自己的偶像加导师王仙芝在宋州城下.煮酒论英雄.而今天.老大却已经身首异处.
黄巢感叹万千.怅然若失.他与王仙芝有过太多的交集.他们结伴走过盐道.闯过江湖.又一起揭竿起义.足可谓同生共死.虽然到后面也闹过矛盾.动过拳手.可是这也算是有爱有恨的战友之情啊.
曾经有过的不快.已经过去了.在心里.黄巢仍然将王仙芝当做自己的导师.他甚至还想着以后能与导师一起并肩打下了长安.共分天下.
如今.导师已经驾鹤西游.可是.现在还不是悲伤的时候.
和黄巢带有同样情绪的.还有尚让.很快.尚让便痛定思痛.从悲伤中走了出來.
“黄大哥.我们擦干眼泪.收起悲伤.重整破碎草军.把革命的大旗接着打下去.可好.”
黄巢点头.不错.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须努力.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各人.造反这档子事.王仙芝已经起到了启蒙的作用.接下來就要看黄巢自己的造化与努力了.这一点.黄巢比谁都清楚.
黄巢恐怕也不会有太多的眼泪可流.出來混总要还的.眼下.他有很多的问題需要解决.
首先.最重要的问題是谁來做老大.这似乎不用质疑.尚让已经用行动表明.黄巢是当仁不让的草军继承人.
尚让也从此成为了黄氏集团的第二号人物.在军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包括在以后.黄巢不想让他起的.
第二个问題是:草军的前途.走导师的路.再去寻求转正吗.
黄巢仰天苦笑.王仙芝.已经给了他血的教训.所以.黄巢已经断了此心.他知道造反的终极目标不是祈求招安.而是捅破长安城.将那皇位抢入座下.
可是.干了这么多三年.起义军压根儿就沒找到任何可以攻到长安的办法.**西攻的攻城掠地反而成了上班打卡一般.只知道要去做.不知道为什么要去做.
是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以前的黄巢势单力薄.号召力强差人意.现在.他成了草军总盟主.终于可以掌握起义军的方向盘了.
黄巢经过一夜的苦思.又召集众将开了一个紧急的会议.
这是草军独立自主地解决眼下革命问題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而且是在草军老大惨死和草军主力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仙芝投降主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挽救草军的危机而召开的.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題.肯定了黄巢的军事战略主张:绝不招安.确立了黄巢在草军中的领导地位(他说了算).
在这次可以在草军军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会议上.达成了重要决议.草军要政府化.结构化.会后.草军开始设置了文武百官,不难想像.很多官员是随便安排的.草军里多是盐贩农民.地痞流氓.这一下.全成了黄巢临时政府的高官.估计文盲宰相.白丁翰林也是不在少数.
但这并不重要.黄巢已经通过此次人大会议.向全军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我们现在是临时政府.可是只要我们打进长安.大家都可以名正言顺的当上新朝廷的干部.
为了慎重其间.黄巢又给自己的临时政府设了一个年号:王霸.听起來够霸气.但是.由此可见黄巢这些年.确实已经荒废了文化学习.霸气有余.读來难听.读着读着.有点像王八.
接着.黄巢还给自己封了一个牛叉的名号:冲天大将军.不用多想.就能联想到他当年在长安城外做的《不第后赋菊》里的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
第二天.黄巢又召集众军.准备一鼓作气.连取沂州、濮州.直指长安.
可是.这一切.太过于太急躁了.冲动是魔鬼嘛.
也许.这里面可能有草军要为王仙芝报仇的情绪所影响.等到军令下达.大军杀出.黄巢马上发现了问題.可是局势已经悄然变了.造反环境仿佛一夜之间恶化.
自从王仙芝战亡.老旧的大唐病躯为之一振.似乎重拾了虎威.各地节度使也看清了形势.认为草兵覆灭就在眼前.这时.他们不敢再抱着打酱油的心态看热闹.在新任剿匪总司令曾元裕的指挥下纷纷出击.连败草军.
公元878年.三月底.黄巢以尚让.林言为兵马大元帅.朱温.黄揆为清道使.浩浩荡荡的向沂州奔去.
另一方面.唐军又命右卫上将军张自勉为东北行营招讨使.督兵进剿.一时间.唐军四面而來.渐成合围之势.黄巢眼见就要跟战友王仙芝到地下重相逢再聚首.
草军陷入了最危急的时刻.这时.黄巢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砸舌的决定:请降.
黄巢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天都沒有出來.等手下再见到他时.黄巢已经眼圈如炭.脸色浮肿.像极了一个熬夜打CS的青年.
一夜未眠的冲天大将军下了一个命令:请降.
黄巢给李俨写了封信.表示愿意投降.态度相当诚恳.招安以后的事情一切好商量.官嘛.你看着给.喂马也行啊.
长安城.大明宫.这时.李俨已经十七了.基本上算个成年人了.他的兴趣范围也渐渐扩大.内至后宫.外至大殿.他都有强烈参与的欲望.
大殿上.权力依旧掌握在他的阿父和一些重臣手上.但日渐成年的李俨也能发挥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了.
对于黄巢的投降.李俨不屑一顾.头号人物王仙芝的脑袋就挂在朕的城头外.一个二流人物.竟然还有跟我讲条件的份.简直就是天大的笑话.
当然.李俨小时候是个天才儿童.长大了也不像仲永般基因突变.他也知道谋略.接到黄巢的信后.他召集文武大臣讨论了一番.觉得这是天赐良机.这些草贼自寻死路.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一网打尽.
于是.李俨的回复下來了.对黄巢的弃暗投明给予了高度赞赏.这是为国家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做出了杰出贡献.为了表示朝廷的诚意.他在信中当即封黄巢为右卫将军.这个官可相当大.从三品.
以前朝廷招降王仙芝.不过许了一个八品的监察御使.可见.对于黄巢.朝廷是相当重视的.下了血本.
最后.李俨要求.为了商讨招安细节.请黄右卫将军领兵到附近的郓州.放下武器.大家慢慢谈.
诏书上把放下武器一词放到了最后.尽量显的这个词的出现是自然而然的.他们确信黄巢看了后.不会产生任何怀疑.会老实的进入郓州.解除武装.到时.朝廷有很多事跟黄巢谈.比如对黄巢是车裂好.还是凌迟更解气.
郓州上下早已做好了准备.城内.两千精兵早已就位.摆下了鸿门宴.磨好刀,备齐绳子.就等黄巢赴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