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李俨的希望(第1/1页)痞子江山
王浩是从出城的百姓嘴里证实了周兴的情报.那一刻.王浩笑了.至少.自己可以不用去跟朱温拼命了.
当三千大军浩浩荡荡的來到城下后.整个邓州城又陷入了一片惊慌中.留守大将是以前的团练使葛存周.也许早就料到了这一点.沒等王浩下令攻城.葛存周率领着邓州刺史以及大小官员.來到了军前.表示无条件投降.
从葛存周手里接过官印和受降书.王浩终于踏实了.一边安抚着葛存周.一边下令大军开进邓州.所有士兵一律不得扰民滋事.
让王浩沒有想到的是.对于忠武军的到來.邓州城的百姓并沒有感冒.相反.在大军走过长街时.道路两旁.竟然站满了夹道欢迎的人群.
站在帅府门前.王浩并沒有感到多少轻松.心里.隐隐的有些失落.仅仅就在前两天.就在台阶处.朱温还跟自己紧紧相拥.互相寒暄.转眼间.已经物是人非.
对于朱温的突然离去.王浩始终无法明白.只是总觉得那货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带着这些疑问.王浩喊來了葛存周.
这是一个看起來很精明的中年汉子.敦实的身体.衬托着方字脸.显得有几分朴实.却又不乏机灵.
“葛大人.你知道朱温为什么会突然撤兵了.”
葛存周挠挠头.有些无从回答.转而又是一阵思索后道:“这个小的也不清楚.只是昨夜里朱温突然将小的唤來.说是有要事.便率军匆匆而去了.”
“沒说什么事吗.”王浩抬头.紧追着问道.
“这个小的哪敢问.只是听闻那朱温与朝中尚让等人不和.就连对那大齐皇帝.也甚是不满.终日郁郁寡欢.喜怒无常.”
葛存周的话.让王浩有些惊讶.一直以來.王浩总以为朱温跟黄巢是那么好的基友.说什么也不至于弄到这份儿上.现在突然听到这个消息.却怎么也高兴不起來.
杨复光是在中午的时候率领着余部赶到了邓州.尽管王浩一再解释自己只是误打误撞走了狗屎运.杨复光还是满口称赞个不停.大赞王浩的机智.并且一再表示要写奏折到成都.为王浩请赏.
杨复光说干就干.随即命令书记官铺纸研墨.奋笔疾书.一袋烟的功夫.一道奏折已经写好了.
奏折写的很长.杨复光慷慨陈词.先是大力赞扬了王浩等人的功绩.最后笔锋一转.请求李俨请兵共同讨伐黄巢.
傍晚.日落时分.一匹快马出了帅府.沿着南街冲出南门.直奔南面而去.很快消失在了官道上.
※※※※※※※※※※※※※※※※※※※※※※※※※※※※※※※※※※※※※※※※※※※※
公元881年七月.成都李俨行宫.此时正值暑夏.而这个天府之国却是温如暖春.
龙湖水面上.碧波荡漾.几叶小舟泊在湖面上.偶尔轻摇泛走.不远处的湖中央.一个精修别致的亭子里.李俨正半卧于龙塌上.闭目养神.
时间匆匆.转眼.李俨已经在成都渡过了一年的流亡生活.现在.李俨已经有些适应了新环境.虽说有些小规模不上档次造反事情经常发生.但都摆平了不是.更何况田令孜陈敬暄哥俩还是蜀中玩家.很会安排业余生活.在成都的生活水平娱乐指数后宫成色一点也不比长安差.
李俨有时甚至想.要是真回不去长安.就在成都这个天府之国终老一生也是蛮不错的.
正悠然自得时.远处.一叶小舟泊了过來.随之而來的.还有几声细嫩的喊声.
“皇上.皇上……”
李俨闻之.不禁大喜.一个鲤鱼打挺从软榻上蹦了起來.这声音太熟悉了.不正是最近自己的阿父刚给他物色的那个蜀中第一大美人么.
“嗨.美人.朕在这里……”
李俨一边招手.一边整理衣服.可是随着小舟越行越近.李俨顿时像泻了气的皮球.手也僵在了半空里.
“阿父如此匆忙.有何事.”
对面舟上.田令孜一手撩袍.一手持浮尘.沒有答话.只是脸上.笑意盈盈.若是隔着远处看.还真像是个美妇人.
“哎呦.我的小皇上.可叫奴才找的好苦……”
李俨有些不悦.眼里光芒尽退.写满了失望.一甩袖子.重新躺回到了软榻上.
“阿父有事吗.”
李俨的语气有些冷漠.这是田令孜沒有想到的.随即一愣.苦笑着摇头.从怀里摸出了一封信.递了过去.
“皇上.邓州急信.杨大人已经顺利夺取邓州.”
李俨刚躺下.听到这句话.再次跳了起來.原來.自己还是沒有放下江山.
“真的吗.快于朕瞧瞧……”李俨一把抓过信.撕开.几乎是颤抖着手将信拆了开來.看了一半.脸上早已喜笑颜开.
“呵呵.阿父.你说这世间之事.还真是有趣.竟然有人自称贼王八.有趣.当真有趣.”
“贼王八.咯咯咯……”田令孜也笑了.笑的很像一只大公鸡.笑完.又是眉头紧锁的问道:“咦.皇上.这贼王八到底是何人.怎的杨大人要于信里写到.”
李俨神秘的一笑.将信递给了田令孜.自顾走到亭子边.低头沉思了起來.
田令孜草草的将信看完.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随即走到李俨身后.小心问道:“皇上准备如何封赏这贼王八.”
李俨回头.眯眼笑道:“此人朕虽只是耳闻.心中却甚是喜欢.杨爱卿既然亲自提到.想必这贼王八定有过人之处.至于封赏之事.且由杨爱卿代朕吧.眼下朕只担心请兵之事.阿父可有高见.”
田令孜又是一皱眉头.苦思半晌摇头道:“眼下纷争四起.而能敌黄贼者.怕是非高骈莫属了.”
李俨也是摇头.随即一脸无奈道:“知朕者.莫过于阿父你了.只是那高骈.实是令朕寒心呐.”
高骈是战火中走出來的大将.经受了血的考验.虽然他晚年有些持功自傲.拥兵自重.但他仍然是风雨大唐帝国的希望.
至少.李俨是这么认为的.
李俨对高骈沒有死心.虽然跟高骈吵过骂过恨过.也亲眼看到了高骈放草军过淮占了他的长安.可是李俨仍然对高骈抱着幻想.
我们总对欺骗过自己的人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信任.这种情况在感情问情上特别突出.在心理学上.这个词叫自欺欺人.承受不了真相.所以就把谎言当做真实.
在李俨的心里.高骈只要和自己一天不撕破脸.他就还是李唐的臣子.李俨甚至相信.高家祖宗八辈都是为李家卖命的.现在时局有点乱.利益有点不明确.大家难免会闹点矛盾.可这是统治阶级内部问題.这些大将总有一天会回心转意.为挽救唐朝出力的.
其实.李俨在搬到成都后.隔三差五的派人去扬州给高骈做工作.奖状送了无数.好话说到口干.权力下放到了极限.总之一个目的.他只求高大爷良心发现.
现在.这个问題又重新摆在了面前.李俨决定要做做最后的努力了.
“阿父.马上回宫.于我拟旨.诏令高将军率领淮南军开拔中原.听候调遣.”
高骈是在五天后收到了密旨.七月十五日.在进攻长安失败的一个月后.高骈终于出兵了.七万大兵.数百条大船.从扬州浩浩荡荡开将出來.
这次出兵将长安城的大齐皇帝黄巢吓了一跳.更将成都城内的李俨感动得泪牛满面.老同志还是老同志啊.思想境界还是很高的.
李俨如果明白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或许.以后的日子里.就不会那么恨高骈了.
李俨更不知道.此刻整个江淮地区的局势.已经面临着三足鼎立的局面.高骈接到密旨后.第一次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江淮这块地皮上有三大巨头:高骈.周宝.刘汉宏.眼下.这三位都趁着乱世鼓着劲在扩充自己的实力.
要说高骈是这三人中职称最高.兵马最强壮.地盘最广.战功最辉煌的.
另一位三分江淮有其一的周宝是镇海节度使.驻地江苏镇江.此人以前跟高骈一起在禁军里混过.关系不错.
由于周宝年纪大一点.高骈见了他还会谦虚的叫一声大哥.当然.这是沒发迹的时候.现在高骈战功累累.地位居于老大之上.以前叫大哥.现在叫一声哥们算是客气了.
最后一块地皮是刘汉宏的.这是一个典型的墙头草.最开始是大唐防守边境的军官.后调到内地平乱.打不过时投降过草军.草军困难时又投降了唐军.现在混了一个渐东观察使做.这是一个军职.地位仅次于节度使.手上也有兵.
知道江淮这个地方是小三国了.做为江淮地区的南坡王.高骈难免会心里打点小九九.把另外二家吃了.然后划淮河与黄巢甚至李俨共分天下.
高骈的确够野心.可又偏偏有点封建迷信思想.于是.就來个一石四鸟.领兵出征.一來化解家里两只野鸟带來的不详之兆,又顺便以收复长安为借口.引出其它两家.将周宝.刘汉宏这两只家鸟给吞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