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新的希望(第1/1页)痞子江山

    李俨重新回到了醉生梦死的生活.他不得不做这个死在异乡的打算.高骈不愿出兵.郑畋又回到了成都.中原的事情成了烂摊子.反攻长安成了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又浮出了水面.主动找上了李俨.表示愿意担任反攻总司令.领三万禁军杀出四川.收复长安.

    这个人.不是别人.前任宰相王铎是也.

    当年从江陵一败后.王铎同志被李俨贬到洛阳成了退体干部.等草军杀近时.他的腿脚还是很快的,一见风声不对.就领着家属进了成都.

    现在.他即将又迎來政治上的第二春.

    当然.这要多谢田令孜和李俨.这两位忘年之交在撤走长安时.不打招呼.不发通知.把许多唐朝大臣都撇在了长安城.可到了成都他们才发现.就算是小朝廷也还是需要文官的.只有太监和皇上的团队不叫朝廷.叫天上人间.

    王铎们的到來.终于解决了这一问題.以后.大家在长安怎么干.在成都照旧就是.做为大唐的元老.王铎当仁不让的又成了第一宰相.

    可王铎却不想在成都呆下去了.现在.这里只是陈家兄弟的天府之国.

    呆的越久.王铎越觉得心里不是滋味.田令孜把持朝政.自己这个第一宰相毫未实权.这样的宰相不如不做.

    更何况.郑畋的事迹鼓舞了他.或者说.他又有些技庠了.

    原來文人也可以立不世之战功的.我以前的失败全是因为沒看清人啊.现在又是一个机会摆在眼前.郑畋回來了.总司令的位置又空出來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铎决定再尝试一下领军做战.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很好的.在什么地方跌倒.就从什么地方爬起來.

    王铎不愧是书香世家.宰相门第.虽然有时候难免有些胆小.但从某种意义上來说.他还是有些忠义.愿意去尝试的.

    王铎趁着一次早朝的机会.突然列班而出.发誓赌愿.苦苦哀求.要求当总指挥.领兵杀出四川.

    大殿下.王铎慷慨激昂.给李俨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未來.在他的演说里.他将统率中原各路兵马反攻长安.将国都从草寇手里夺回.挽救大唐被踩踏的尊严与荣耀.

    王铎的感情是真的.在说这些的时候.他的眼泪夺眶而出.以至于泪牛满面.

    终于.李俨心动了.成都虽好.但长安毕竟是自己的老家.要是有人愿意去统率大军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了.

    可是.还有一个问題.这个总司令的官并不是空缺.名义上.这是高骈的官职.要让王铎出师.必定要得罪高骈.

    左思右想之后.李俨决定放弃对高骈的幻想.这不是一个容易下的决定.这可能会直接将高骈推到对立面.从此江东一大片地区就不会再听中央的调动.

    可是这块地皮.现在不已经是独立的吗.

    也许是去年高骈玩的太过份.拉了大军玩了一百多天的郊游.就是不肯渡淮作战.

    李俨也因此清醒了一点.他看着面前痛哭流涕的王铎.想起远在扬州得意洋洋的高骈.终于点了点头:准.

    王铎终于为自己再一次求到了军部总司令的位置.

    很快.职位调任书下來了.李俨干脆破罐子破摔.一不做二不休.将高骈的总司令.总调度全部撤去.沒过多久.连着高骈的盐铁转运使的肥差都一并罢去.

    这件事情在后面导致了李俨与高骈的一场口水大战.也直接将高骈变成了一个杯具的修道真人.更为后面江东地区碎分成三个小国埋下了隐患.

    历史的进程滚滚前进.处在其中的人浑然不知.他们只能或凭忠或凭义或凭利或凭名的在其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现在.推动历史前进的方向盘传到了王铎手里.

    唐亡还是齐灭.

    王铎相信是后者.他挺直了腰板.步出行宫大门.天空依旧灰暗.北风仍在呼号.大风之下.这位瘦弱文人的衣摆随风飞舞.正如他的内心澎湃起伏着.

    洗涮江陵之耻的机会來了.

    这一次.他决定不在偏听偏信.他知道.给自己选一个反攻班子极为重要.

    他将前西川节度使崔安潜起用了.此人身经百战.不会像李系一样夸夸其谈.

    这一次.王铎可调动的兵马很多.许昌的周岌.河中的王重荣.南方监军的杨复光.河阳的诸葛爽.汴州的康实.除州的赵犨.定州的王处存……

    当然.人有点多.看着乱.其实这会.王铎只惦记着二个人.一个是杨复光.另一个叫王重荣.

    王重荣.原本是河中的马军指战员.在黄巢攻进长安后.他趁机干掉了自己的领导.当上了河中节度使.

    所有的准备都已就绪.李俨的雄心.再次被点燃了.

    公元881年十一月.李俨诏令镇东、太原、代州等藩帅各发本道兵与泾原、秦州、鄜延、夏州等节度使“同盟起兵.传檄天下”.同时.又以宰相王铎兼滑州刺史.兼充京城四面行营都统.“遣郎官、御史分行天下.征兵赴关内”.

    初冬.北风凛冽.寒风肆虐.李俨的大军.是在一个傍晚.浩浩荡荡的出了成都.悄无声息的向西北行去.

    ※※※※※※※※※※※※※※※※※※※※※※※※※※※※※※※※※※※※※※※※※※※※

    转眼间.王浩已经在邓州呆了五个月.五个月.一百來天.对于王浩來说.简直就是度日如年.

    比起王浩.杨复光那货简直快郁闷死了.事情.还得从五个月前说起.

    那是杨复光刚给李俨上完奏折的第二天.阳光明媚.营地上.八千忠武军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训练.这时.那个装逼的行军书记官从远处跑了过來.

    “诸位都将.大人有令.命你们率军急往城门处集合.不得殆误.”

    集合.尼玛.这是神马情况.感情又要打仗了.王浩的心.再次悬了起來.

    军令如山倒.众人來不及惊讶.匆忙的列队.集合.等到八人率领着大军赶到城门处时.杨复光早已等在了那里.

    杨复光一身枣红色的官服.面白如纸.怀抱着浮尘.歪着头.露出招牌式的冷笑.见到王浩等人.轻移三寸小金莲迎了上來.

    “众位都将.适才探子來报.朱温那厮并沒走远.如今正欲退守陕州.我们可乘胜追击.将那厮一举歼灭.”

    就这样.八千忠武军.只在邓州城停留了三天.又开始了对朱温的穷追猛打.

    随着一千骑兵冲出邓州.剩余的七千士兵.简单的做了行军准备.紧随其后出了城.一路向西而去.

    这场追击战打的有些让人呕吐.出城之前.尽管杨复光下令封锁了消息.可是前面的朱温.却始终与忠武军保持着距离.直至追了半个月.已经出了潼关.还是沒见着朱温的影子.

    蓝桥.是个传说中的神话之地.当大军追至此地时.已经是七月初了.从前方传來的消息.使得这个季节里.又增添了几分燥热.

    朱温已经退到了渭水.

    渭水.已经离长安只有几里之遥了.朱温已经回到了老巢.感情杨大人要攻打长安吗.

    切.怎么可能.八千人马.要在黄巢的眼皮底下开练.这简直就是个传说嘛.

    士兵们哗然了.谁也不敢保证这是不是朱温的诱敌之策呢.万一人家來个回马枪.八千人马.岂不是要魂归故里了么.

    杨复光不这么认为.自己已经给李俨上了奏折.这会儿.天下各路唐军估摸着已经快到河南了.到时.几路大军合兵一处.何惧黄巢那贼鸟.

    三天过去了.中原依旧平静的如滩死水.终于.七天后.杨复光坐不住了.

    这天傍晚.杨复光正在山顶上.一个探子慌慌张张的奔了过來.杨复光不禁狂喜.

    “可是各路大军已至.”

    探子摇头.眼神里.尽是担心.担心的是杨复光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人.家母病危.怕是撑不了几日了……”

    “娘.娘.孩儿不孝……”沒等探子说完.杨复光早已大叫几声.昏死了过去.

    杨复光的孝顺.是远近闻名的.现在听到母亲病危.哪里还有心思再战.当天夜里.便下令三军返回了邓州.

    沒事.大家就权当是旅游吧.二十多天.杨复光牵着八千人的鼻子.在秦岭山中转悠了大半圈.

    杨复光进到家门时.七旬老母已经去世了三天.王浩第一次目睹了一个七尺男儿伏地痛哭.身体里.某处神经被刺痛了.虽然.那货不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但足以让任何人动容了.

    人生苦短.世事无常.可怜杨复光那货瞬间变了一个人.一百多天里.只是闭门守孝.直到冬天來临的时候.从成都來的一道圣旨终于将那货从悲痛中拽了回來.

    那是一个阴冷的早上.王浩等人正围在火盆前.享受着自制的烤羊肉串.门外.一声刺耳的声音打断了众人的雅兴.

    “圣旨到.”

    圣旨.几人抬头.皆是一脸惊诧.沒等反应过來.一个太监已经踱了进來.往门口一站.‘哗啦‘扯开了卷轴.

    “杨复光听旨.”

    “额.这位先生.我们大人不在.”王浩走上前.弱弱的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