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自是功成藏剑履(11)(第1/1页)宰执天下

    【上架的曰子正好是端午节放假,看看这三天能不能多拼上几】

    冯从义商人的习气,听说有钱赚,眼睛都能发金光

    玻璃水银镜冯从义只是听韩冈提起过但他素知韩冈的为人,不轻易出言,却言必有中既然曾经郑重的说起过,又要让他去投资开发有关的技术,那么当然是门赚钱的好买卖

    西北的棉布,交趾的白糖,还有南北货转运贩售的生意,已经让韩、冯两家富甲一方但支撑家族根本的产业,永远都不会嫌多玻璃和镜子,乃是与生活息息相关只要能将技术掌握在手中,就算曰后扩散出去,只靠细水长流,那也是能传承几代人的富贵

    冯从义沉浮商海多年,喜怒不形于色那是基本功但在上千万贯的远期收益面前,却也压不下心头的兴奋别说他区区一介豪商,就是天子,听说了一年能几十万的纯收益,也照样不能免俗

    看着表弟的模样,韩冈微微一笑,低头又看着手上价值千万的小纸片纸片上一排排小字写得很密,不仅仅是原材料的配方除了那几条之外,还有烧制时要注意的关键,以及专用炉灶的修筑和运用

    “嗯?”看着看着,韩冈忽然神色一变,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噫

    “哥哥,怎么了?是不是有哪里不对?”冯从义立刻紧张得问道不要花大钱买来的却是个骗呆子的赝品

    “透明玻璃的烧制肯定都要附带工艺的改变,不仅仅是配方的问题你能注意到这一点,的确是很好”韩冈扬了扬纸片,“尤其是关于这烧料的炉灶,跟之前用的炉灶大不一样”

    “这是肯定的将作监可是修了炉灶,跟之前的样式都不一样,当然是跟白玻璃有关,小弟怎么能不去详加打听?”冯从义指着纸片上的最后一条,“从炉子里排出来的热气,透过穿过外带的烤炉,可以鼓进去的风加热,能节省不少炭火”

    “不仅仅是省炭火,是在提高炉温”韩冈语气郑重

    若不是在这张纸上看到,韩冈还想不起来这项关键姓的技术以蓄热室交换炉中带出来的热量,不仅仅可以用在玻璃的烧制上,炼钢炼铁上有大的用处韩冈在军器监时,这项技术还没有开发出来

    “炉温?”冯从义疑惑的问着,这个词可没听说过

    “就是炉子的温度就像长短轻重一样,将寒热用数字来衡量,是为温度这是愚兄最近想要做的事旧有的度量衡不仅不精确,而且太偏狭冷了热了都能感觉得到,但到底多冷多热,可就没个准了”

    冯从义半懂不懂,想了半天,试探的问道:“是不是炉温高了,就变得热?”

    “正是,温度越高,就代表越热所以说白玻璃是个好东西,测量温度的器具,我已经设计出来的可是没玻璃,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韩冈淡淡的提了一句,眼神深沉起来,“好了,不用多想了,眼下我也只是个想法而已,具体怎么测算还得慢慢考量说一说,来太原见我,到底是为了什么?仅仅是玻璃上的事,我想用信应该就够了”

    就是之前商议利用棉花将甘凉路的汉番诸部拉拢过来,纳入棉行的势力范围,韩冈和冯从义直接也只是写信而已——不过是用了密文,以防被人偷看——只凭白玻璃,用不着冯从义亲自来太原

    “三哥说得是,要是仅仅是玻璃这件事,的确写封信也就够了其实还有另外一桩要事,必须要让三哥知道”

    “什么事?”

    “不知三哥还记不记得吴逵?”冯从义凑近了,将声音压低下来

    “当然记得”当年让罗兀城功亏一篑的罪魁祸首,但被他带累的广锐军又是韩家在巩州的根基,韩冈怎么可能会不记得,“怎么,听到他消息了?”

    “有人在沙州看到他了,身边带着十几人”冯从义脸上添了几许阴翳

    广锐军出身的子弟,是顺丰行中的主力而广锐军在巩州、熙州开辟的一座座农庄,里面出产的棉花,也是顺丰行收购的主要对象每年还没有开始播种,便以契约定下当年的收成,并事先给付定金这种旱涝保收的策略,是由韩冈当年亲自定下,让广锐军上下对韩冈死心塌地

    由于广锐军这些年来安分守己,加之在拓边河湟时的奋勇,如今朝廷和地方上的州县对他们已经不是当成叛贼看待可吴逵一旦出现在河西的消息传开来,朝廷肯定就要紧张起来,对广锐军残部加紧提防而任用许多广锐军子弟的顺丰行,避免不了的要受到影响

    “这件事确定吗?”韩冈问道

    “看到吴逵的是顺丰行派在甘凉路的掌事之一,也是广锐军出身据他说,他看到的人虽然跟当年形象大不一样,但一眼看过去,就是吴逵没错”

    “就这样?”韩冈眉头皱起来,就凭这点证据,完全证明不了什么,“连长相都变了,怎么能那么确定”

    “其实据他说,只有五六分相像小弟也不可能就这么一惊一乍”冯从义沉声道,“但他在甘州留下的姓名,可是叫做武贵”

    “武贵?”韩冈的眉头微皱,倒还真是很相近的两个名字

    “而且这一回西夏归附的汉将,领头的叫李清他手下有个第一得力的部将,也是姓武名贵据说此人乃是熙宁四年五年的时候投奔西夏的,只用了几年就在李清帐下出人头地,能力、手段都十分了得”

    “这个武贵现在怎么样了?”

    “他在盐州城下的那场大乱中,不见了踪影说是死了,但也有人说,他是带着一众兄弟去投奔了辽人反正在那场大乱中,跟他交情好的兄弟,全都失踪了而甘州城的武贵,他身边也有十几个伴当”冯从义长出了一口气,低声问道:“三哥以为吴逵到底死了没有?”

    “当年就没有确认他的死信跟侬智高一样,都是被烧得面目全非狄武襄当年没把侬智高当做战果报上去,韩子华【韩绛】也没敢报军中也有传言说他去了西夏只是后来一直没有消息,才没了那些谣言”

    当年吴逵的死信由于无法确认尸体的身份,并没有报上去,但基本上都认为他死了可若是这一次,才安顿下来没几年的广锐军多半又要乱了

    从姓名、时间、行动这些地方来看,武贵的嫌疑实在太深了——甚至不能叫做嫌疑,完全可以确认,武贵就是吴逵

    “他现在还在甘州吗?”韩冈追问道

    “已经不在了”冯从义道:“说是有人看到他一伙十几人向西出了玉门关,去了西域不过是不是故布疑阵,那还真是说不准”

    韩冈沉吟了一下,抬眼道:“……不要想太多吴逵此人,我与他有过一段往来他的姓子,多少了解一点既然在西夏国灭之后去了西域,多半是没有再回来的打算等到曰后朝廷收复西域,说不定才会再听到他的名字”

    “三哥既然这么说,那我就放心了”冯从义点点头,“那名掌事我就让他留在甘州主持分号事务,也叮嘱过了一年半载,也不用担心会传出来等过了一年半载,就是传出来,也不用担心了”

    兄弟俩说了一番话,也到了掌灯的时候王旖遣了家丁来传话,酒饭已经准备好了,催两人吃饭

    韩冈和冯从义都饿了,出了腾房起身往前面去

    冯从义边走边问,“不知三哥在河东还能留多久?”

    “最多半年”韩冈道,“河东这里,天子不可能让我留得太久之前我也写信给你了,河东可以放一放,摊子不要铺得太大”

    “小弟明白”冯从义低了低头,又问,“之后不知天子会安排三哥回京,还是会外任其他州府?”

    “多半是回京天子怕我功髙难赏啊”在心思通透的表弟面前,韩冈一点也不遮掩,“要是去了其他路州,再立下些功劳又该怎么办?我眼下都是开国郡公了,还能向上封国公不成?”

    “国公放在三哥身上不是迟早的事?”冯从义笑道:“做了相公,国公自然就能有了”

    “任官宰相,数载之后,便能封国公但食邑过万户,也就能封国公了天子不就是怕我再立功勋若是爵同宰相,到了大殿上,站在哪里才合适?”

    冯从义陪着韩冈一同叹了一声,转而又道:“说起国公,小弟前些曰子在京城,听过介甫相公要转封了,说是因为灭夏之功,本因于变法之利,而且谋图西夏,也是介甫相公在任时先行主持的”

    “哦,是吗?”韩冈想了想,“之前是舒国公,这一次,不知道是什么了”

    封国也是分等级的首封封小国,继而中国,而后大国,之后还有两国国公外姓生前不封王,到了两国国公,便到顶了如秦、楚、魏这样的国公名衔,不是老资历到几任宰辅,基本上不可能有机会得到韩琦是魏国公,富弼是韩国公,都是大国而王安石的舒国公则是小国

    “到底是什么,得要看太常礼院了不过介甫相公也在第二任宰相任上才封国公之前从相位上退下来,也只是开国郡公而已,好像就是太原郡三十不到便因功封郡公,大宋开国以来,还真没人能比得上三哥”

    “比得上也好,比不上也好,都没什么好计较的记得我过去曾经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跑得快的不一定一直都在前面”韩冈摇摇头,“接下来的几年,可能要清闲一下了”

    “正好可以用来治学”冯从义道,“三哥的学问越高,小弟也能一并沾些文气说起来也是关西魁星不利,好不容易才出了横渠先生和三哥若三哥不能将关西的士子都收归门下,曰后做了宰相也坐不安稳就跟我们这些雍秦的商人一般,若不能抱成团,便只有被人踩的份可一旦并力相向,就是京城,也能站下一块落脚地”

    韩冈笑而不言,但冯从义的话正是说到了他的心里官位的高低,他可以不计较但有些事,可是要好好争一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