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三十八章 定期清理心灵垃圾(第1/1页)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心理咨询是一种如何爱自己的艺术,如何与内心的自己相处,如何和他人相处的艺术,如何真正发挥自己无限潜力的艺术。
在国外心理咨询很流行,特别是美国,人们一旦遇到诸如心情不好、失眠、恋爱情感、人际不和谐等心理问题,首先就会想到找心理咨询师。美国人把接受心理咨询看的像吃顿麦当劳肯德基那样自然、简单。
美国是现代心理咨询的发源地,也是心理咨询业最发达的国家,基本上每一个中产阶级都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有人这样形容说,美国成功人士的臂膀是靠两个人搀扶的,一个是律师,一个是心理咨询师。据统计,每500个美国人中就有一名心理咨询师,30%的美国人定期做心理咨询,80%的人会不定期去心理诊所。“在曼哈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连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这是《性与城市》中的一段台词,这是发达国家。但对于我们来说,去见心理咨询师还是一件新鲜的事,也没有经验。作为一个来访者,怎样才能更好地得到心理咨询的好处呢?
现在国内北、上、广、深圳等一线城市心理咨询开始普及,大家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趋于健康性的认知,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和感受,如同看感冒一样去看心理咨询。北京的心理咨询氛围很好,各类人群(包括附近的农民)都很关注和保养自己和家庭的身心健康,定期不定期看看心理咨询,购买心理书籍,参加心理沙龙和团体,参加心理培训班,从而更多更深的认识自己,健康自己和家庭,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趋势。
但是还有一些朋友对于心理咨询存在着很多认识的误区和莫名的恐惧。以为看心理咨询就是心理有病。就是心理疾病,就是脑壳有问题,就是神经病,就是精神分裂。还没看就把自己吓的要死。这是一种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我们一直都不知道心理咨询是什么,所以想象起来特别恐怖。其实心理咨询是很亲切的,很温柔的,很真实的,一点都不神秘,也不可怕,很多心理咨询师都是充满爱的人,尊重人的人。是值得信任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心理问题(不是心理疾病),因为我们的原生家庭父母在抚养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自身对于自己认识的偏差,导致我们无法发挥自身的潜能。有时不能有效的发挥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功能,容易被自己的情绪、认知和个性束缚,导致:
有的人情绪总是动荡,(抑郁、焦虑、恐惧、担忧等); 有的人在工作中与上司、同事或客户的关系处理不好(如害怕上司、恐惧与人交往、不敢和客户说话、不敢当众讲话等等);有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无法爱别人和接受别人的爱(如不敢让人靠近自己的心,或爱无能,或者恐惧亲密关系,或者彼此相爱却总是争吵。或者总是爱上伤害自己的人等等);
有的人在婚姻中处理不好夫妻的关系(如无法保持自己的角色,无法与对方良好的沟通和互动,不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在受到伤害后保护自己,不知道如何面对背叛的对方,不知道如何处理婆媳关系等等);有的人自己的孩子有问题(如不知道如何和孩子沟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网瘾、离家出走、与父母对着干、厌学、考试焦虑、学校恐惧症等等);(小注:孩子的问题一般都是家庭问题的缩影)有的人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孤单无助,很难受,中年危机、更年期综合症、空巢期综合症、老人抑郁、死亡恐惧等等;
诸如此类,太多太多,这些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需要定期的处理,如果长年累月的累积,导致心灵不断的受伤和淤积,从而形成严重的身心疾病,如癌症、精神分裂、重度抑郁自杀等,再调节起来就难上加难了。这就是所谓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定期和及时的清理心理垃圾,才能保证自己的身心健康,是对自己、对家人的一种负责,也是一种生活品质的表现,是心理美容,是心灵环保,促进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匹配的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定期给自我的心灵保养,好好爱自己,从而拥有创造幸福美满的人生的能力。
对于痛苦,我们总是想离得越远越好,越快越好,最好天天都开心快乐,一点痛苦都不要有就好。对于内在的身心状态,我们总想赶快把它清除掉,不想面对它,也不想和它在一起,总是对它说:“你快滚开,我不要你,我一点都不想要你!”总希望赶快好起来,一点都等不了,最好在一天、一个小时甚至一秒钟之内就处理掉。每天都盯着自己的情绪和感觉,我怎么还没有好啊,我怎么又不好啦。
“你能帮我做一次催眠,把我的痛苦全部消除掉,把以前的记忆都消除掉,好不好?”每次面对来访者提出这样的要求,咨询师最好的回答是“对不起,不可能,我做不到。”咨询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心理咨询中有一条原则:“越快越慢,越慢越快。”
越快越慢:很多急于摆脱的来访者,总想有个特效的办法,一下子就把痛苦消除掉,最后反而花费的时间和金钱远远超过原来的预期。有时希望一个星期或者一天就解决问题,完全想依靠咨询师、咨询技术和药物甚至宗教的魔力,不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也不愿意面对自己内在的问题,只想着快速的解决问题,马上快乐起来,天天关注,时时关注,最后却拖了十年或者几年,反而更加的痛苦不堪。得不偿失。
越慢越快:明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解决心理问题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努力的,调整好心态,专注于咨询过程。将日常生活与工作调整处理,往内求,相信自己内在的力量与智慧,在咨询师的陪伴下,一点一点的完善自我,成长自我,最后整合内在资源,完善人格,接纳自身的阴暗面和光明面,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享受人生的每个白天和黑夜,从而良好的面对生活工作与人生。
“越快越慢,越慢越快”,咨询的动机和心态很重要,“做好心理准备。一切准备都已经完成。”
其实从广义上说,没有谁不需要心理咨询师的。我们一般在三种情况下应该向心理咨询师求助。
第一种是有心理困扰、出现心理危机时求助;
第二种是在面临人生重要决定时,比如在选择爱人、选择工作时,因为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这时就需要另一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帮助你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第三种是在有烦恼,而且这种烦恼不断地出现,自己无法排解时;或者是更深层次意义上的。比如你老是在同样一类问题上深陷泥潭,那就应该求助。
心理咨询就是靠关系起作用。关系是如何起作用呢?就是咨询师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真人,和来访者,在咨询室这样一个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时间内,建立一种相当真实的、富含情感的、还具有帮助功能的关系。
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是很特殊的。这种关系既是人和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非常疏远的关系。它的疏远体现在,其中的一方(咨询师)完全超脱了一般人际关系的是非、利害、好恶。
所以,来访者和咨询师之间是一种人和人之间最真实的关系,但同时它又不同于你以前拥有过的任何关系,它是一种职业的、专业的关系。所以为了保证这种关系的纯正性。出了咨询室,你和咨询师之间就应当没有任何关系,也不要寻求和咨询师有任何私下的关系,包括请客、送礼等。
正规的心理咨询一般一次需要50分钟左右的时间。需要的次数则和问题相关。一般来说.一个短程咨询50~60分钟就可以解决了。比如我这里有时会来一些素质也比较高的来访者,他可能就是有一点没有“通”。那么一般咨询一次,他就可以领悟了。如果有些人想追求自身进一步成长,一般3~5次即可。如果深层的问题.那么短程咨询就不行了,起码得通过20~30次的咨询才能解决。
从来访者的角度来说,当你需要求助时,最好选择声誉好的专业机构。有些心理机构和咨询师是不合格的,虽然他们也有国家的证书,也会满腔热情地帮助你,但是从专业角度看,这种“满腔热情”其实是新手常见的错误。所以在就诊前,最好是通过第三方多方打听。最好是通过已经接受过这个咨询师帮助的来访者来了解。另外,求助并不意味着你就有精神疾病,也不要把医生当作神,成功地解决问题不仅需要咨询师的专业技术,也需要来访者的自我努力,积极配合咨询,自我矫正。
从理论上讲,对于来访者来说,你敲开了咨询师的门,你就没有什么必须要做的事了。但是考虑到咨询师可能并不是特别成熟,而且对于来访者来说,来做一次咨询的成本也比较高,所以来访者如果更有经验一些,效果会更好。
很多来访者可能都会一直倾诉他们的问题,50分钟的时间,他可能倾诉问题就说了45分钟。有经验的咨询师是不会让来访者滔滔不绝的,他可能会巧妙地打断他。但如果你的咨询师不知如何打断你,他就只有5分钟时间来帮助你。
对来访者来说,最好把自己的问题分三块呈现:
首先,就是困惑、问题是什么,这也是一般人都会倾诉的那一部分。
第二,就是这种情况持续了多长时间?在这种状况出现之前,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件发生?或者出现了什么状况?
第三,就是你的家庭背景是怎样的,这样咨询师可以了解到你的成长经历和思维定势。
如果你能够比较好地呈现自己问题的这三个方面,那么对于一个称职的咨询师来说,就能够比较快速地进入和你的深层沟通当中。
作为好的心理咨询师,必须要有足够大的心理承受强度。每次帮人咨询时,要全然地觉察来访者,感受到来访者就像在发信号,而咨询师自己就像个雷达,是个接收器。从他进门开始,不用讲话,就能感受到他发射的能量。作为心理咨询师不仅是你的头脑来思考,更重要的是用身体来感受,来访者在哪里你就要到哪里。咨询时,对他的问题要照单全收,有的时候会感觉好像五脏六腑都被扭转到一块,非常痛苦,做完咨询会觉得疲惫不堪。
另一方面,作为咨询师,“收”的快,“放”的也要快。要保证把生活和咨询分开。
受过心理咨询专业训练的人,好像拥有“第三只眼”,可以说,咨询中的训练,就是要训练这“第三只眼”是否敏锐。但是在生活中,和一个专业人士相处是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他会不会把你分析个底儿掉?很多人在和学心理学的人相处时,都有这种疑惑。一个会生活懂生活的心理咨询师,和朋友家人相处时,他会闭上“第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