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四十七章 微笑 感恩和游戏(第1/2页)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小学六年,学校希望你们学会的最重要的有三项技能:微笑、感恩,以及游戏。小学六年的主要时间都在努力教你学会这三项技能,一旦学会了,你们将终生受益无穷。

    这三项技能中的第一项,教导你们的是一种生活态度:永远保持微笑,永远保持快乐心情,永远满怀希望,永远相信明天会更好。永远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乐观的心情,微笑地面对今天你遭遇的一切,憧憬明天会更好……这一点说到容易做到难,也许我们需要花费终生时间,才能真正学到手。

    这里,我们说的‘感恩’,不是让你学会口头感谢。感恩的真谛是让你认识到自己的卑微,认识到自己力量的渺小,认识到自己前进的路上,必然需要很多人帮助扶持,然后,你必须对这个社会,对你周围的同伴、亲戚、友人,常常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对他们给予你的每一点帮助,诚心感激衷心祈祷——因为你是社会动物,因为你脱离不了这个社会,因为今后你还会需要帮助,因为你永远需要别人的帮助。哪怕只是别人一句闲聊,也是帮你消除孤独。所以,请你心怀感激……”

    “游戏是什么?听到游戏这个词,大家第一个想起的应该是‘游戏规则’。没错,学校让你们学会游戏,实际上是想让你们学会尊重规则,敬畏规则。因为规则是保护你们的,是让你们公平参与游戏的基石,是让你们与所有参与者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保障……

    也许有人会教导你们要钻规则的空子,这样的人……你们有六年的时间,判定这样的人是否邪恶。而一个简单原则是:当有人钻了规则的空子,这个游戏,连你们自己都不想玩下去了……小学六年,你们将在所有的游戏中体会这点,

    游戏还要教会你们一点:责任。游戏有胜有负。败了,我们不要找理由找借口找临时工,我们需要的是解决,而不是解释。唯有解决了问题。下次我们才能走向胜利——这一点,也是一种人生态度,需要我们学习终生……”

    各国小学生毕业时,都要写同样的三篇经典作文。而这三篇作文中学生也会写,十二年级之下的学生,只要离开校园,学校都要求他们写这三篇作文,作为毕业论文。踏入这所学校的校门,从现在开始你们最好构思这三篇文章,这对你们有好处。

    这三篇文章是:写给现在的你;写给你的爱人;写给将来的你……”

    “这三篇作文的意义在于:第一篇作文让你认清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的能力局限,以及自己的能力所长,明白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明白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然后怎么做,取决于你自己。请记住:自己读懂了自己,世界才能读懂你……

    第二篇作文,无论年纪大小,其实每个人都私下里遐想过。而这篇作文就是要求你,把你所想的摆在桌面,明明白白的思考自己究竟‘爱’什么。自己究竟该如何去‘爱’——早早知道了这点,你有一个青春的时间去寻找,甚至一生。

    第三篇作文,根据题目大家都知道了,这是让你立志。你将来打算做什么,你能做到什么地步。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文章中告诉你自己。然后,早早向希望的方向努力,这就是小学教育需要教导你的人生观。今后不管你们去了哪所学校,这三篇文章。希望你们最终能写给自己。

    老外声称:这是人一生中必须写给自己的三篇文章,即使反复写也不过分,这里说的老外,包含非洲丛林小学、南美印第安小学,以及菲律宾马来西亚岛屿小学的所有学生……”

    在美国,经常有华人家长抱怨,美国学校就玩儿,什么都不学,都二年级了还做简单加法,把孩子耽误了! 想起我们小时候学的数学,比比现在中国小学生从小上奥数的水平,有时候我们也心里嘀咕。

    美国小学并不是什么都不学,而是除了数学语文之外学了很多我们从小没有学过,长大了才补课的东西。以下几个例子,只不过是个例,但可见一斑。

    一年级的女儿回家告诉妈妈,我们今天学了l (处理事情的轮子)。女儿给妈妈看了一张可爱的图,妈妈一看就被吸引住了,原来是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和图画教孩子怎么处理矛盾。 从上边那两个蚂蚁起,依次是: 道歉(两个蚂蚁),轮流一起玩(两个小老鼠),不理它(小猪),玩其他的游戏(小毛毛虫),告诉他们停止(小瓢虫),稍等冷静(游水的小鸭),走开(乌 龟), 达成协议(两个握手的青蛙),语言交流(两个喜鹊)。

    在班上,老师和小朋友们轮流扮演各种角色,讨论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 多么温馨人性化又充满智慧的教导!我们小时候没有学过这些,有了矛盾不知道怎么处理。往往很多成人还处在一点火就着,一碰蹦三尺的儿童状态。遇到矛盾,很多成年人不是过激愤怒,就是消极对待,在社会上工作上婚姻里,处处都有反映。原来美国人的礼貌节制,从来没有在美国正常社区看见有一点小事就当街打动手打起来的情况。一方面生活压力没有国内大,另一方面,和他们从小受的教育也不无关系!

    平时孩子们排队,让路,如何不影响别人,如何不嘲笑别人,自己水平高时怎么尊重别人,自己不会做时怎么寻求帮助,如何轮流共享等等潜移默化的规则,都是一点一滴渗透在他们的教育里的。

    学校组织竞赛,几个孩子一组,竞赛题目是‘如何从二楼上扔下一个生鸡蛋,而让它落地不碎。‘ 哪个小组用最短时间,最少材料,鸡蛋不碎的就是赢家。

    材料: 餐巾纸,木条,纸杯。绵球,小手绢,海棉片,橡皮筋。等等,明码标价,用多少记多少帐。而且明确标出各个材料的重量和体积,少用为佳。

    一声哨响,计时开始,孩子们要在最短时间内讨论自己的计划,察看材料价格,重量和体积,优化计划,小组达成共识。实现自己的计划,然后举旗告知完成,等待 测试。

    这样的教育,才真正体现了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和智慧教育。把知识和技能及智慧融入一项活动中。孩子通过交流、合作,动手,动脑,完美地完成一项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发展了孩子的各项技能,增长了孩子的各种知识,培养了孩子的人文素养。更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合作、沟通、交流,还让孩子乐在学习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开发和发挥,不为学而学,只为想学而学。

    而回过头来看看中国的独生子女们,小皇帝和小公主们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呢?且看一位有觉知的中国妈妈的自述:

    星期天的晚上,饭菜已经上桌。我呼唤女儿:“吃饭啦。”“等一下”,她答。

    我就先吃了。几分钟后,女儿走过来,看了一眼桌子,问:“我的饭呢?”伴随着的。是一副忿忿不满的神情。我心里一惊——她的表情,她的诘问,明明是在告诉我:你应该为我盛好饭的,为什么不给我盛饭呢?7岁的她有一双好手,她明明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觉得我理所当然得替她盛饭呢?我立刻找到了原因。虽然我一直警告自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让孩子学会为自己负责,但是我仍然和许多母亲一样,不知不觉替孩子做得多了点。以前我一直替她盛饭,以至于她认为盛饭这件事是妈妈应该为她做的,所以她不但不感激我一直以来替她盛饭,反而因为今天没给她盛饭而不满起来。是啊,既然是妈妈应该做的,她怎么会感激呢?我意识到这是在助长女儿的“受之无愧感”,“受之无愧”是指,某人觉得别人欠了他东西,或者认为别人必须给他特殊待遇。有这种倾向的人认为别人(尤其是亲近的人)应该给他想要的事物,别人给了,他觉得那是人家应该做的,他不知感恩;别人没有给,他就认为别人太不应该,于是就心生不满和怨恨。受之无愧感强烈的人就可能变成一只“白眼狼”。

    前不久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发帖人小a10岁时父母相继过世,年长他20岁的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供他上了大学,后来他考上了公务员。姐姐在工厂上班,姐夫在学校门口摆一个小摊。现在姐姐退休了,退休金每月1800元,姐姐的儿子——小a的外甥考上了外地某个大学的建筑专业,学费比本地大学其他专业贵。姐姐家收入锐减,开支突增,财务突然紧张起来。

    姐姐想让小a每个月给她1000元作为养老费(实际应该是补贴外甥上大学的生活费),小a不干,并劝说姐姐不让外甥读学费昂贵的建筑专业。姐姐一气之下,扬言小a不给抚养费就要将他告上法庭。小a问,如果姐姐将他告上法庭,他需不需要承担抚养费?会不会对他的前途造成影响?他特别强调,姐姐只是将他养活大,对他没有对外甥好,至于如何不好,他举例说2003年上大学时,姐姐每月仅仅给他300元的生活费。言辞间很多对姐姐的不满,毫无感激之情。

    姐姐将他抚养成人并送去上大学,小a本应心怀感激、知恩图报,他却认为姐姐姐夫做得还不够。从朴素的人情道义来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面对抚养自己十几年,还送自己上大学的姐姐,在她遇到困难时,有什么理由不帮帮她呢?

    很多人都替这位姐姐感到悲伤,带着弟弟出嫁本已不易,多年辛苦竟养出一只白眼狼。

    我可不想将女儿养成白眼狼。我养育她是母亲的职责,不图她的回报,但是如果她长大后认为我替她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我哪天做少了,或者不做,她就怨恨我……如果发生这些,那是我的悲剧。于是,我告诉她,妈妈刚才反思了一下,可能我以前一直替你盛饭,使你觉得为你盛饭是妈妈应该做的。我觉得到这样很不好。从今天开始,盛饭就是你自己的事,应该由你自己盛。

    从那以后,我更加警惕是否替她做了太多,经常提醒自己不要替她做她分内的事情,并将一些家务分配给她,让她承担起家庭一员的责任;在我们劳动的时候,还会邀她帮忙,让她体会劳动的辛苦与快乐;教导她表达感恩,如果她没有感激之心,那么下次我不会再帮助她做类似的那件事;物质方面并不会“有求必应”,让她懂得并不是她想要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

    我看到许多父母不知不觉中在培养着白眼狼:他们替孩子做得太多,上学或放学路上,大多数孩子的书包都由父母背着,孩子心安理得空着手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用干家务,只要搞好学习;物质享受被过分满足,许多小学生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这些都是在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今天他认为你应该为他背书包、买手机,明天他就会认为你应该为他找工作、买车子、买房子,如果某天你给不了他想要的,他就要心生怨恨了。

    我想到三年前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他留日五年,从未打过工,学费和生活费都靠母亲每月7000元人民币的收入来出。母亲四处举债,实在拿不出钱,他竟在机场捅了前来接机的母亲9刀。24岁的青年本应自立,靠自己打工解决(或部分解决)留学费用。但他却心安理得享受着母亲含辛茹苦提供的温室生活,当母亲拿不出钱,他丝毫不念亲恩,只顾将那满腔怨恨化作母亲身上的9刀。

    这样的案件应让很多中国父母们警醒,平日里那些我们彼此都习以为常的骄纵,实是在一点点侵吞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