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六十三章 放下 尊重和接纳(第1/1页)异能人的前世今生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往水泉走去,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

    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对于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发自内心的放下、尊重和接纳,然后再去面向未来,那么我们会更有力量。反过来如果我们试图与命运抗争,不臣服于既定事实将会严重消耗自己的能量

    放下,真的是一个很大的学问。内心痛苦,情绪纠结的时候,一定学会放下!另外一个,就是停止期待。事情进行的过程中,尽量把能量放在用心做,而不要去期待结果。因为做的时候,是不知道结果的。事情的进行,有时候不是我们一己之力能够掌控。如果有了期待,就很可能埋下了痛苦的种子。当期待不能得到实现,我们就容易不快乐。还不如,快乐的去工作、爱家人、爱孩子、爱朋友。

    至于结果如何,留给老天决定,能怎样就怎样。我们快乐的努力了,结果呢?我们接纳。事业成功或失败,孩子出息或堕落,家人和睦或分离,朋友友善或反目,那都不是我们的管辖范围。我们能够管辖的仅仅是愉快的去做事,去经营,去爱。放下,简单的说,就是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做事情的时候,专注的努力的去做,这个就是“活在当下”。付出以后,做完事情以后。不论结果如何,不要责怪自己或他人,接纳,然后放下。比如:

    我们爱一个人,我们就热情、认真、专注地爱着他;

    但是,我们应该是从这个爱着他的过程中,就得到满足,享受这个爱别人的感觉;而不是只有爱情“开花结果”才能满足。如果努力过后,他还是不能爱我,和我在一起。那么。我就放下,带着对他的祝福离开他,继续投入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人们失恋的痛苦,只是放不下自己已经付出的爱。而不是真的放不下对方。

    再比如:我们努力的创业,付出青春和金钱,但我们一定曾经在创业的过程中,享受到了那份充实的活力;如果,最后事业以失败告终,我们就放下失败;然后调整目标,重新上路。专注于当下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纠结于过去。听起来,有点没心没肺,但是如果能够作到,其实很节约人的能量。因为后悔啊、期待啊,这些东西耗费了能量却不能带给我们什么。而活在当下。就是把能量注入做事的过程中,总能够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

    放下这门功课的确很难,我们只能慢慢来,从小事情开始。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放不下。是因为不能做自己的主人。所以,我们把自己依附于别人,依附于事业,金钱、地位等等,甚至有些人把自己依附于孩子。觉得自己失去那些依附物,就完蛋了。但是,如果我们做了自己的主人,我们就能够在任何惨淡的情况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就能够知道,我们拥有自己,就永远拥有自由,拥有改变生活的能力。

    我们也就能够推己及人的知道,每个人,每件事,也都是他自己的主人。我们可以努力的帮助别人,但是别人不一定要接受,不一定要感谢我们;因为他们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我们可以努力的做事,但是,事情不一定要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事情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不是我们个人可以完全掌控。如果能够尊重每个人,尊重自然规律,这份深深的尊重,就将带来真诚的接纳。而接纳,能够带来快乐和安宁。接纳和放下,能够让我们变得潇洒,变得不再拖泥带水;从而让我们闪耀着自由和活力的光芒。

    如何对待那些不良情绪呢?比如恐惧、害怕、紧张、胆怯、虚荣、嫉妒、困惑、虚弱一直受到我们的压制和否定,以为只要压下去了,它们就可以消失了。现在,如果我们能尝试着去接纳、允许它们的存在,并且与它们同在。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就像是个原来一直被抛弃被鄙视的孩子,现在得到了妈妈全然的爱、接纳和尊重,她的心里充满着感激和温暖,她开始有了尊严,开始有了存在的意义。

    如何对待我们亲爱的孩子呢?当他“犯错”,当他的行为被看不顺眼的时候,我们如果首先给予接纳和理解而不是急着去纠正甚至去辱骂伤害,那么,他将更坚定地认为自己是美好的、值得爱和尊重的、他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即使“犯错”,那令别人不接受的也只是事情,而不是因为一件事情就否定了他整个人,他的这份存在有意义感。

    做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生命体,不论你怎样,你都是值得爱、都是美好的。

    爱他就要他成为他自己!

    一个老太太,常年和儿媳及两个孙子,孙女一起生活在一起,儿子则在另外一个很远的城市工作。

    老太太每日的生活的中心和重心就是帮儿媳带好孙子和孙女。孙子渐渐长大了,上幼儿园了,在成长的过程中更需要爸爸的力量来支撑的时候,老太太的儿子和媳妇就决定把孩子带到那个离老太太很远的城市去,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老太太就受不了,她觉得自己的心魂都被揪走了,自己被抛弃了,自己活着是多余的,没有一点意思,其实儿子和儿媳都很孝顺,只是条件不允许,也多次向老太太承诺说安顿好那边的一切再把她和老爷子也一起接过去。但老太太就是想不开,整天坐在儿子已经搬空了的家里默默流泪。

    老太太要做的功课就是学会放下,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也都有各自的生活道路要走,但不一定是按你的设想去走。

    中国的老人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界限不清,把孙子当成儿子来管教来爱,甚至不让自己的儿子和媳妇来管教他们自己的孩子。他们不知道的是,一个家庭的中心是爸爸妈妈和子女,而不是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这样的越位,势必引起家庭的能量冲突和不稳固。

    多么希望中国的老太太们和老爷子们,都能多爱爱自己,过他们自己想要的生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把管教孙子孙女作为自己老年生活的中心和重心。

    然而,让人可悲的是,中国的老人们,过了一辈子,只知道与儿孙的生活纠緾在一起,为他们付出一辈子也不嫌多,根本就没有自我和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存在感只能体现在为儿孙的付出上,一旦剥夺他们为儿孙付出的机会,他们的存在感就没了,他们以为儿孙是他们自我的一部分,一旦儿孙走开,就像把生命从他们身上剥离一样,他们就觉得自己的心魂都没了,自己就不存在了,活着就再也没价值,失去了所有的意义。

    与梦灵和天力合作的那个太极高手杨师傅,已经70岁高龄的老人了,但他的活法要精彩得多,他精通诗词歌赋、各种武术、书法养生、上网冲浪,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活得精彩无比,人家也有孙子,孙女,但他就不像一般的老年人,整天围绕着孙子孙女转。当然,人家也会享受天伦之乐,他从不把幸福与喜悦的权利放在别人的手里或是靠外物来得到喜悦和幸福。

    老人们要学会的最重要的功课就是放下、尊重和接纳:放下儿孙,让他们自己去闯荡;尊重儿孙们的选择,因为生命道路是他们自己的;接纳儿孙必定会离开自己的事实,也接纳自己必定会独自离开这个世界的事实,因为这个世界本没有一件人事物是属于你的,当然也包括自己的肉体。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

    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

    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老年人的生活要过得幸福和喜悦,就得要意识到幸福和喜悦不是儿孙给的,幸福和喜悦是发自内在的,如果因为儿孙远离自己就觉得自己的幸福就没有了,那么可以推想的是,这个老人这世的功课没念好,还得要继续深修啊。

    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王夫之提出的六然修身格言: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欣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希望老年人能从中获得益处,从而度过平静、安康幸福的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