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敏感刘备(第1/1页)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当真……张兄弟……呃.刺史大人不骗俺老张.”张飞瞪大了眼睛.他刚才也只是随便感慨一番.根本沒想过文远竟然会如此大方的答应.看看文远又看看大哥刘备.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答复了.
“我什么时候骗过翼德.”文远呵呵一笑.不过他也顺着张飞的目光看到了停杯不饮的刘备.还有眼中精芒闪现的关二哥.声音顿时停住.
文远挠头一笑道:“呃.要不改日.我令人送一些到诸公营中.略表心意.”
其实倒不是文远有意去挖刘备的墙角.而是张飞的直脾气很对文远的性情.不过文远知道刘备极善统御下属.多半会找一套说辞.不会让张飞真的來帐中喝酒的.他刘备本來手下的人就少.关羽张飞又是他的心头肉.以文远的地位若是敢动.刘备当场翻脸的可能性虽然不大.不过背后捅刀子的事一定会少不了做的.
文远确实很欣赏张飞.不过这并不代表文远愿意为了一个张飞而在这时令同盟内部出现裂缝.眼下对付袁绍才是大事.别的事情都需要为这件正事让路.
“将军胸襟.备实在佩服.备代三弟谢过将军厚赐.”果然文远此言一出.刘备神色稍霁.举杯对文远敬道.其余群雄也纷纷谢过文远盛情.
有了这番插曲.更彰显文远气度胸襟更胜群雄一筹.酒席上的气氛顿时热络起來.各路诸侯相互间纷纷敬酒.说是敬酒倒不如说是借敬酒的机会多喝两口.反正这酒是不要钱的.有机会谁还不喝个够.尤其张飞喝得最凶.这厮最后喝上性子.居然跑到青州黄巾席上与管亥拼起了酒.
酒过数巡.常山相孙瑾起身咳嗽两声.各路诸侯都知道正戏來了.皆按杯不饮.凝神静听.
孙瑾向众人拱手道:“各位.今日我等应张将军之邀來此会盟.共议讨伐袁绍.我等须公推出一名盟主.号令群雄.如此方可进兵.”
“孙大人所言极是.”众人齐声附和道.
刘备起身道:“张文远为朝廷亲封的冀州刺史.官位爵禄、兵马强盛.无一样不是担当盟主的上上之选.”
众人皆以为然.确实现实情况也由不得他们反驳.此时馆陶十六万联军中有九成归文远直属.袁术、公孙瓒、陶谦等人若在或许还有资望与文远一争盟主之位.不过此三人眼下各有要务.文远担当盟主其实早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文远按照名人的惯例推辞一番.不过耐不住众人相劝.最后方才答应.
一场筵席至晚方散.各方诸侯都醉醺醺的出了大帐.几个好酒之人更是喝得人事不省.连张飞这样的海量也耐不住美酒的诱惑.一个人生生喝了几斤白酒.最后被刘关二人抬着回到自家营中.
“好酒……真是好酒……”将张飞放上床榻.二人禁不住长出了一口气.不过张飞在酒醉中仍不断念叨着.顿时令刘备剑眉微蹙.
“大哥何事烦忧.”关羽性子孤傲.一般在人前很少说话.不过并不代表他什么都看不出.刘备在席上强颜欢笑.当兄弟的如何看不出.
刘备心中一紧.暗忖自己今日莫非喝酒喝多了.竟然让二弟看出自己情绪波动.顿时肃容淡淡道:“沒什么.只是一些沒來由的想法罢了.”
关羽在大哥私下里还是有很多话说的.道:“大哥可是担忧三弟受张辽蛊惑.某觉着大哥有些多虑了.席上我观那张辽虽然身居高位.却很重情义.丝毫不因飞黄腾达而小视我等.对三弟之言虽有唐突不妥之处.想來确实无心之言.毕竟他才二十多岁.年纪轻轻.”
刘备其实也是如此想的.不过他心怀大志.才对此事看的极重.文远的话虽然无心.在他听來却刺耳的很.才会让他如此掩盖不住心情.
不过刘备是何等英雄.英雄就是错了也是不能认得.否则岂非有损形象.更何况看到二弟也替文远说公道话.更令刘备心中郁郁.低头思索着如何回答.
刘备思忖一阵叹道:“云长错怪大哥了.某岂是那种小肚鸡肠之人.正如你所言.张辽不以我等官卑厚待我等.此人胸襟气度确实令人佩服.你也说了.他如今不过二十多岁.就已经身居一州高位.麾下谋臣良将极多.兵马十余万众.某只是想到你我兄弟三人自黄巾之乱起兵.至今已是第九个年头.现在手上兵不过数千.将不过你与三弟.文不成、武不就.与张辽相比差距何啻千里.所以才心存伤感罢了.”
关羽恍然大悟.眼神坚毅跪地请罪道:“是弟错怪大哥了.大哥志存高远.弟佩服的五体投地.此生愿在兄长鞍前马后任凭驱策.刀山血海.弟绝不皱一下眉头.”
刘备心中一宽.肃容将关羽扶起道:“你我兄弟三人同心.何愁大业不成.”不知怎滴.文远这时又莫名其妙的想到了张辽.一想起他.刘备的内心禁不住一阵抽动.
张辽……此人乃是我刘备日后的劲敌啊……
是夜.沮授命人连夜在馆陶大营外筑坛三层.次日.遍列五方旗帜.上建白旄黄钺.兵符将印齐备.而后大军列阵.鼓角齐鸣.请文远登坛.
文远身披新打造的烂银兽面连环甲.头戴亮银盔.身披大红披风.整个人显得风姿英挺.在万人瞩目的情况下昂首阔步登上祭坛.站在祭台正中.
台下.十三路路诸侯各依顺位而立.旌旗林立.十余万将士人喊马嘶.好不沸腾.
且说说有哪十三路群雄.
第一路.前将军、冀州刺史、易阳亭侯张辽.
第二路.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
第三路.安东将军.徐州牧陶谦.
第四路.奋武将军.北平太守.蓟候公孙瓒.
第五路.领青州刺史田楷.
/第六路.平原相刘备.
第七路.北海相孔融.
第八路.青州都督徐和.
第九路.领巨鹿太守、巨鹿校尉张颌.
第十路.上党太守.上党校尉郝昭.
第十一路.常山相孙瑾.
第十二路.中山相窦能.
第十三路.赵郡太守李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