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 馆陶会盟!(第1/1页)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十三路诸侯之中.袁术此时正攻打陈留.陶谦是因为路途遥远、公孙瓒也因为自身原因沒到馆陶会盟.文远便命人连夜做了旗帜使用.并分出一部分兵马竖起旗号立于阵中.
其余各路群雄.多则数万.少则三千.皆立于各自旗号之后.门旗之后.自有战将百员.个个顶盔冠甲、斗志昂扬.
整个十三路诸侯兵马十六万众.占据了方圆数里的区域.黑压压的一眼望去.几乎看不到头.
看着这样的场面.文远禁不住心中的热血再次沸腾了.
三年之前.文远也曾经有幸参加过类似这样的会盟.那一次是在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之中.想那时.文远不过是一个配角.地不满百里.兵不过数千.粮草军器匮乏不说.还依附在他人帐下.
记得当时.他曾经对着台上的盟主袁绍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也要走到那一步.三年之后的今天他终于如愿了.
三年之后.文远已经坐拥三郡之地.麾下兵马十万众.青州黄巾、河内黑山皆以言明归附.檄文一出.天下群雄热烈响应.这一次.他是以主角的身份亲身站立在这座高台上.俯视着台下群雄.俯视着这十余万为他或者是为了和他共同目标战斗的大军.
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美妙感觉.文远只觉着头皮发麻、血脉贲张.身子禁不住微微颤抖.
看电视时的那种激动感觉此时再次久违的出现在文远身上.但见身边旌旗如盖.枪戟如林.成千上万的战马嘶喝.数以万计的士卒在耳边大声呼号.这种感受.比文远前世的感受何止强烈出万倍.
这个时候.文远已经听不到什么.也不知道脑子里在想些什么.他只知道.这一刻.自己真的是扬眉吐气了.
曾经文远只是为求自保才在选择自起炉灶.在河北立下基业也是不习惯受上司约束.可是自从有了根据之地以后.随着实力一点一滴的积累.下曲阳县长、巨鹿太守、开拓上党.渗透河内、青州……历史的潮流一步步将他推向风口浪尖之处.如今的他已经开始能与河北的霸主袁绍抗衡.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文远起初一个屌丝宅男自然沒有身为一个上位者的觉悟.可是随着他权势地位的不断提高.他的心态也在被身边的环境潜移默化着.可以说经过这四五年的生活.他的整个身心都渐渐融入到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他的理想也与当初自保的想法迥然不同.
现在的文远.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定鼎天下、挽救苍生.
而在文远登上这高坛之后.这个目标如同深深镂刻在文远心中一样无比清楚.
过了良久.文远的心情才算平复.他郑而重之的开始祭拜天地.之后取出一篇檄文.
“汉室不幸.皇纲失统.前有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虐流百姓.行车骑将军袁绍.家族显赫.四世三公.累受国恩.然绍刚愎自用.身处车骑将军之位.不思扫平奸佞.匡扶社稷.党同伐异.据冀州以自重.有僭越不臣之心.又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细致惨苛.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冀州有无聊之民.河北有吁嗟之怨.”
“行车骑将军袁绍.讬其先轨.寇窃人爵.既性暴乱.厥行淫秽……”
“辽等惧社稷沦丧.纠合义兵.并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戮力.以致臣节.必无二志.有渝此盟.俾坠其命.无克遗育.皇天后土.祖宗明灵.实皆鉴之.”
洋洋洒洒千余字的一张表文.由新任冀州治中李历、冀州别驾沮授、别驾刘惠合力所书.读之慷慨激昂.令人热血沸腾.
文远威风凛凛.为在场十余万人所瞩目.眼下文武将校皆投來崇拜、羡慕、嫉妒等等复杂炽热的眼神.
读完表章.文远抽出宝剑歃血盟誓.群雄被盟约之慷慨之气感染.一个个激动的涕泗横流.斗志昂扬.
最后文远一口盏中饮尽血酒.狠狠的摔在地上.挺剑高叫道:“兴复汉室.讨伐袁绍.”
“兴复汉室.讨伐袁绍.”十余万人齐声回应.刀枪并举.气氛一时之间热烈到白热化的程度.
文远又高喝道:“我大汉威武.”
“我大汉威武.”
如此反复几遍.文远才下坛回帐.与群雄共商大计……
初平四年初.十二路群雄在馆陶歃血为盟.宣布共同讨伐袁绍.群雄公推冀州刺史张辽为盟主.一时之间.张辽风头之劲天下无两.天下群雄无不正视只用了三年时间就迅速崛起的河北诸侯.尤其是初平三年秋以后.先是受朝廷封官拜爵.之后又挫败袁绍大军的进攻.文远的表现几乎吸引了天下所有人的眼球.
若论此时天下英雄.只有一人能与之争锋.
那就是文远一直关注的领兖州牧、奋威将军曹操.
不久之前曹操还因为沒有立足之地暂居河内.直到黑山贼劫掠东郡他才得以在东郡立足.
此后短短一年时间.曹操两败黑山.破青州黄巾数十万众.又赶跑朝廷派來的兖州刺史金尚.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俨然成了关东诸侯中最耀眼的一颗将星.
初平三年.对于曹操个人的事业而言.绝对是大丰收的一年.地盘上.曹操终于取得了整个兖州的支配权;人才上.他也得到了荀彧、程昱、毛玠、吕虔等一大批优秀人才的加盟.军力上.曹操经过艰苦鏖战.收编了十多万青州兵.大大扩充了他的队伍.人力上.几十万青州黄巾家口的到來.给兖州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
别的不说.单是荀彧、程昱、毛玠、吕虔、刘晔、满宠、典韦、于禁这一连串耳熟能详的姓名.就足以令文远两眼通红了.曹阿瞒到底是身上有王八之气的人物.比人才.文远虽然也已经聚集了不少英才.不过和曹操相比.还是有差距啊.
当然前面那些都是成果方面的.对曹操更重要的是“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这个指导方阵的提出.可以说这条方针.给曹操以后的行动方向定下了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