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 属于文远的时代!(第1/1页)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其实文远并沒有太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过是想让百姓过的好一点.华夏百姓能在百年之后不受北方胡虏的欺凌.为此文远也不过是有选择的在个别郡县施行屯田.兴建学馆、供寒门学子读书.不过仅仅是这么一些改变.文远知道自己就不可避免的要和整个世家豪族站在对立面上.自古人心苦不足.沒有人愿意自己独享的特权被别人抢走.文远既然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就已经预见了世家豪族会为了私利对自己发动的反扑.
豪族的力量的强大文远能够预料.虽然他如今已经坐拥河北三州之地.麾下拥兵数十万众.不过仍然不能和整个大汉的豪族势力相抗衡.他需要权力.需要自主.而不是成为天子的死忠.为欺压百姓的大汉朝廷不折不扣的效命.
这一点.文远很坚定.
为了恭迎圣驾.几日内.冀并青三州的官员陆续向邺城集中.人数超过数百众.邺城三十万百姓张灯结彩欢天喜地、自发的将街道洒扫一番.每日都有临郡、甚至临州的人跋涉几十里数百里來邺城盼着争睹天子之容.
终于.在兴平三年春二月二十七这一天.献帝的车驾远远的出现在邺城城南的地平线上.
“擂鼓.奏乐.欢迎天子驾临、欢迎将士凯旋.”城南十里亭前.文远看见车驾北上.以手示意.身后鼓乐声立时响了起來.
鼓乐声中.文远的心无比激昂.來了.历尽千辛万苦.绵延数月.天子终于有惊无险的來到河北.天子的到來.即将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属于文远的时代.
兴平三年初.献帝驾临邺城.诏告天下.迁都邺城.改邺城为邺都.改年号建安.是为建安元年.封张辽为大将军.曲阳候.划下曲阳万户为张辽食邑.开府设帐.招募官属.
封沮授为前将军、领冀州刺史.武城亭侯、张眼为平北将军、阳城亭侯.并州刺史、孔融为安东将军、领青州刺史、都乡侯.张杨封安国将军、兼领河南尹、修城亭侯.其余文远麾下文武将佐二十余人.皆封列侯.冀并青三州文远官员皆有封赏.
这还只是地方官员方面的任命.朝堂之内.文远麾下文武也涌入各个机要部门之中.贾诩因护驾有功封尚书仆射.董昭为侍中、田丰为大鸿胪、崔琰为治书御史.辛毗为尚书.其余冀州治中李历、府库令甄逸、从事李孚、陈琳、阴夔、步骘等各有擢升.国丈董承获封车骑将军.其余一路追随献帝來到邺城的公卿大臣也各有封赏.
此外由于邺城沒有宫城.只得暂时辟州牧府给天子暂住.以贾穆为羽林校尉.从冀州战兵中选拔五百精锐忠心之人交由贾穆统领.考虑到邺城人口密集.有口数十万众.已经不能开辟出地块修筑宫舍殿宇.扩建邺城已经势在必行.三月春耕农忙过后.文远立即下令扩建新城.
新城紧邻旧城之北.旧城城墙无需拆除.出入禁城需从旧城北门而入.
新城长五里.宽二里.里面的主要建筑便是便是位于新城中央的皇宫.四周便是密密麻麻的百官官署.
除了皇宫之外.新旧城接连之处还专门辟出一片土地.以修建大将军府.府外设一行营.新迁升的护军都尉王旁统领两千禁兵驻扎于此.一则可拱卫大将军府.一则专司负责新城防务.
文远在冀州素有威望.一道征召壮丁的布告发出.冀州百姓应者云集.旬月之间就有应募之人十余万口.老百姓有了前几次的经验.早就知道给文远服役吃不了亏.有的甚至不远数百里赶到邺城.
四月.扩建新城的准备工作一切就绪.开始动工.冀州百姓干的热火朝天.又有充足的人力物力支持.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估摸着不出年末.新城就能大体竣工.
安顿献帝的繁琐事务进展顺利.对外的宣传也一刻沒有放松.
三月.献帝颁下诏谕.将迁都邺城.封文远为大将军的诏令公布天下.附带着的还有大将军府的一纸告天下士民书.
公文曰:“汉大将军、曲阳侯张辽谨以信义布告天下.天下纷乱.盗寇汹汹.先有阉宦祸乱宫闱、后有国贼董卓、李郭等屠戮忠贤.把持朝政.以至天子蒙尘、朝纲败坏.豪强并起.百姓饱受战祸之苦.幸上天怜悯.祖宗庇佑.天子得脱李郭二贼掌控.历尽艰险.还于旧都.然洛阳残破.不宜驻跸.故迁都邺城.改年号为建安.大赦天下.
辽才疏德薄.却蒙天子垂爱.赐封大将军.辅佐天子处理朝政.辽感激涕零.惟思殚精竭虑以报明主.虽肝脑涂地亦不能报圣上之恩于万一.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亦无憾焉.然辽深知兴复汉室非为一人之力.若能万众一心、和衷共济则大事可成.故辽谨以此信告于天下.望四方贤达之士不吝來邺投效.但有才学.必得重用.
另今上年纪虽少.然睿智聪颖.日后必为我大汉中兴之主.望各州、郡牧守早日來朝.如听凭号令而行.则仍为汉室股肱.如若不然.则视同叛逆.我冀州带甲百万.良将千员.兵锋所向.必扫平叛逆.望公等以李郭二贼为鉴.慎之.戒之.”
天子诏谕和大将军府行文一出.天下震动.雄踞河北的张辽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权柄滔天的大将军.冀州兵也成了名副其实中央军.本來群雄就无不对张辽心存忌惮.如今他有接回了天子.占据正统大义的名分.天下间还有谁能与之抗衡.
一时之间.天下为之震动.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天下人才开始想邺城集中.如今文远占据了正统的名分.四方有才之士莫不望风來投.如涿郡卢毓、邯郸刘邵、获嘉杨俊等……邺都内外每日來自天下各地前來求官的士人络绎不断.这些人都由辛毗专司负责接待.安排在城中.后來人越來越多.弄得文远不得不在邺都南门外建了一座招贤馆.专门供这些有才学愿意效力的士人居住.
借着这个势头.各地所报之事皆要先报入大将军府.待大将军府有所决断之后才在朝堂上公布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