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扩军势在必行!(第1/1页)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要知道乌桓在幽州的人口达到三十万人.异族青壮人人皆兵.只要他们愿意.可以轻易动员六万以上骁勇善战的乌桓勇士.而且全都是骑兵部队.六万來去如风的骑兵.这个数字让人听了都麻头皮.

    所以文远才会费尽周折的派田豫出使蹋顿.而对野心勃勃的楼班置之不理.楼班心机阴狠.不择手段.绝不是肯久居人下之人.相反.倒是蹋顿虽然桀骜一些.看他肯低头向自己送出厚礼.倒算是知道轻重之人.

    不过不论那一派.文远都不打算支持.他本來就抱着作壁上观看热闹的想法.乌桓能削弱一点.对中原的威胁就会少一分.而且文远还打算用对付匈奴的方法对付乌桓.分化瓦解.恩威并济.让乌桓元气大伤.无力危害中原.若是乌桓能用.文远便用.若不能用.文远日后便是屠灭此族也在所不惜.

    不过眼下.文远最重要的还是从北方抽出精力.因为文远北征回來的这半年多时间里.中原豪强之间的残酷兼并仍在继续.随着乱世中那些弱小势力被吞噬殆尽.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开始作用于一些兵强马壮却根基不稳的强悍势力.建安二年倒下的除了雄踞幽州的公孙瓒.还有称霸淮泗的袁术.

    年初还雄心勃勃的袁术.在这一年里可算是遭遇了一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先是因为僭越称帝邺都颁下一道圣旨.袁术就遭到了曹操、刘备、吕布、孙策这几路豪强的无情打击.连荆州的刘表、张绣也來分一杯羹.

    从五月起.先是曾依附于袁术麾下的孙策宣布独立.驱逐了袁术任命的丹阳太守袁胤.之后又策反了袁术麾下任广陵太守姑父吴景和族弟孙贲.

    之后.吕布又在淮北大败袁术军.在淮北一代大肆抄掠;再后來在袁术入侵陈郡时.曹操又大败袁术.袁术再度奔逃到淮南.

    短短半年之内.袁术丢城市第.先败于吕布.后败于曹操.从此一蹶不振.若非年末淮南的一场大旱灾.弄得曹操吕布粮草不济又无处抄掠而不得不引兵退去.只怕袁术也要紧步公孙瓒的后尘.

    不过这场旱灾更是让袁术的境况雪上加霜.淮南境内处处可见人吃人的惨剧.经历这一场***.袁术再也摆脱不了败亡的命运.距离末日还是时间上的问題.

    袁术一败.到时曹操在大河以南中原地带只剩下吕布一人.吕布根本就不是曹操的对手.他若再败.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和扬州部分郡县的曹操实力就将突飞猛进.到那时就成了文远的心腹之敌.这种情况绝不符合文远的利益.

    所以文远迫切需要尽快稳定北方的政局.乌桓混战.对文远正室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接下來的一年.他便要开始为南下中原做好准备.

    而第一步.就是扩军.

    文远当初是在剿灭袁绍之后第一次整编的军队.距如今已经三年多过去.当初文远刚刚灭了袁绍.雄霸冀州.麾下兵马裁撤一番后仍有三十余万人.当时文远是在各州郡原有的兵马之中.精心选拔成立的前后左右中五支纯战兵.职业化的野战军队.担任统军大将的皆是汉末赫赫有名之人.

    这三年多來.这五支军随文远东征西讨.可谓是战功彪炳.不过随着这些年文远治下疆域的扩展.需要顾及的利益点增多.可以看到这五万野战部队已经不足以保护河北广阔的土地.

    三年多前文远治下有五百余万丁口.三十万军队.之后先是打下了并州、司州河南地区、前日又平定了幽州之地.现在文远的治下.有士民近九百余万口.四十万军队.

    相比三年多前.文远治下的疆域人口扩展了八成.可是军队却只增加了三分之一.大部分还都是投降过來的部卒.只能从守御、屯垦的辅兵坐起.真正文远认为合格.能够上战场的也就只有冀州五军、张颌的青州军、老牌子的上党军、河内军、还有并州张燕军这十万出头的战兵部队.

    以前文远之所以只编组这么多战兵.主要是出于民生方面的考虑.当时冀州青州初定.灾荒频起.文远急需稳定两州民生经济.粮草也不足以养活那么多职业军人.

    但是经过这三年多的休养积累.文远如今的府库里已经积累了上千万斛的粮草.再不用吃饭问題为担心.所以现在万事俱备.所以扩充战兵规模可说是势在必行的.

    文远的初步计划是.重新编排五军.在原有的五军基础上.再扩充十万野战部队.如此操练一年之后.文远就能拥有二十万纯以战争为职业的虎狼之师.确保能应付接下來规模越发巨大的战事.

    此外辅兵的扩充也要紧跟其后.幽州虽然地处北方.不过土地肥沃.适于屯垦.那个时候可沒有文远前世的沙尘暴、pm2.5什么的.而且北方乱战多年.世家豪族的势力也比其他地方薄弱的多.在幽州屯田.会比其他州郡遇上的阻力小上许多.只需要保证安全问題.

    文远仔细的思考了几天.确定了初步的想法 .然后交给将军府的从事参谋班底草拟.之后再由他审核定议.

    依汉代体制.开府设帐之后.将军府就可以自行招募人才.任免府内官吏.将军府六曹齐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俨然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朝廷.就像甄俨.现在就是文远手下的户曹主事.主管财税之事.虽只是六百石的俸禄.但若论实权.便是朝堂上的少府令比之也远远不及.

    除了各项职能部门.文远还有一帮参谋班底.居首的自然当属郭嘉无疑.他性子散漫.也确实不适合在朝堂上为官.但是却沒有人敢小看将军府的这位军师中郎将.

    谋士中.徐庶紧随郭嘉之后列于次席.不过他比郭嘉稳健的多.文远为徐庶在朝谋了个议郎的闲职.不过徐庶大多数时间还是呆在府里.

    除此之外.其余谋士还有李孚、王修、步骘、杨修、王粲、卢毓等十余人.可谓鼎盛已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