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硬骨头(第1/1页)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就在董承一干人紧张谋划的时候沮授府中.

    深夜.沮授、贾诩、董昭也同样聚在一处.贾穆作为晚辈.只能立于贾诩身后.

    听了董昭的话.沮授不禁眉头紧皱道:“天子要南郊狩猎.怎么事先毫无征兆的突然想要打猎了.还是在这个节骨眼上.会不会是受了董承的怂恿……”这个时候确实不太适合出行.冀州两支战兵军团都已经出征.邺都内外只有数千辅兵防守.而且眼看着正值春耕农忙.这数千辅兵既要维持邺都日常秩序.又要回家耕种.实在抽调不出人手.

    天子选择这个时候出猎.董昭之前又在宫中见了董承.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中是不是有什么机密事情.

    百官随天子來到邺都之后.文远就安排下大批的人手对百官进行了严密的监控.尤其是国舅董承.更是由王越训练出來的暗影严密监控.衣带诏、谋刺曹操的事情令董承千古留名.身为前世之人.文远如何能不清楚董承的生平.现在自己就处在历史上曹操的位置上.如何能不对董承严密监控.

    虽然和历史上的发展不太一样.不过经过这么长期以來的监控.也确实发现了董承的不寻常举动.他经常前往城南的一处废宅.与侍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几人秘密聚首.这几个人如今都在暗影的掌控之中.

    众人心中不禁疑惑.董承进了宫之后天子就突然传令要出宫狩猎.难道此事和董承有什么关系不成.

    “倒不是毫无征兆.陛下这两年就迷上了狩猎.年前就提过开春出游的事情.倒不像是今日仓促而定……”贾穆在贾诩的身后插言道.他现在任散骑常侍.终日伴在天子左右.他的话还是值得众人信服的.

    可是贾穆的话一说就更令众人疑惑不解了.既然田猎的事情和董承进宫沒什么联系.那董承进宫又是想干什么呢.拜谢皇恩.这种事情在朝堂上说就行.何必非要进宫呢.

    此时众人不禁对主公的仁慈有些抱怨了.如果按照众人的行事做法. 这种事情根本无需有什么证据.只要发现可疑.管他是真是假.先把人拿下讯问一番.真相自然大白.可是主公偏偏有严令不可贸然行动.众人也就只能在这里凭空臆测了.

    就在众人正为游猎和董承的事情百思不解的时候.突然堂下一人上前报道:“大人.暗影來报.董承、王子服、吴子兰等人今夜皆去了城南.”

    董昭闻言立起道:“沮公.这帮贼子.定然是沒打什么好主意.依我看.倒不如现在就派人将他们擒來.”不过他也是说说罢了.毕竟他投靠文远沒多久.只因为献了迁都之策才备受文远信赖.当然他说这话的意思还是希望沮授能出面.毕竟论亲疏、论资历.沮授都是最受主公仰仗的.实在因为情势紧急出此下策.想來主公也不会责怪.

    “擒之何益.”沮授思忖一番摇头道.对文远的话.他倒是有不同见解.“这些人据我所知骨头都是很硬的.就算是抓了也未必能问出什么來.而且董侍中你有些误会主公的意思了.主公是我们之中最早发现董承私底下有小动作的人.他比我们中的任何一个都要警觉.之所以一直留着董承.并非是心慈手软.而是想放长线钓大鱼.寄望一举拔除朝中不安分的的枝节……”

    “原來如此.昭受教了.”董昭闻言恍然大悟.汗颜拜道.

    沮授的话还沒有完.他的目光深邃.仿佛在回想什么事情.喃喃自语道:“此外.主公还有一个更深远的考虑.这里还是暂且不说了吧……”

    众人见沮授说的凝重.皆知机闭口不问.依旧继续商讨之前的事來.

    沮授整理了一番思绪.道:“虽然不知陛下出宫狩猎与董承等人此次城南聚谋是否真有关联.不过我等身负替主公维持后方的重任.眼下局势严峻.情况却扑朔迷离.由不得我等不谨慎对待.如果真遇上什么紧急状况.我等也不得不事急从权了.各位先暗中调查.如遇上棘手困难尽管放手去办.主公那边.自有我來担待.”

    众人闻言大喜.沮授这一句话松口.就说明他已经同意了董昭非常时刻行非常之事的观点.有他给众人扛着.众人之前缚手缚脚的感觉一下子消失不见.

    沮授素來持重.忠心不二.又有大局观.文远出征在外将后方交给沮授就是看中了他这些优点.沮授在后方.从沒有做过什么让违背文远号令的事情.此次实在是因为在场都是思虑深沉之人.从游猎和聚谋这两件蹊跷的事情上.他们已经潜意识中嗅到了危险……

    “可从这些人的亲眷家仆身上下手.这些人是硬骨头.他们府里的亲眷下人也都是硬骨头吗.只要找到其中知晓内情之人.则迷局必然真相大白.”贾诩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了.此前众人商议事情他沒有发表一句意见.不过他不说话则已.一出言总能一针见血.

    …………

    秦庆童今年二十一二岁.生的细皮白肉.俊俏不凡.如果不是知根知底的人.一眼看去绝想不到他不过一个地位低贱的董府下人管事.还会以为是哪家的少爷.

    其实秦庆童小时候过的特别悲惨.他自小父母双亡.靠村中邻里接济才活了下來.十五岁卖身为奴.到了董承府上做杂役.一直到现在已经一晃七年.

    秦庆童生的俊俏.加上口齿伶俐.在董府里很讨主人家喜欢.入府之后日子很快好过起來.不过真正令他改头换面.人生有了巨大转变的际遇当属从长安出來的那一年.

    那一年.家主董承救天子逃出长安.秦庆童随着董家老小还有上百名家丁护院坎坷东迁.一路上可说是历尽了磨难.饥饿、山贼土匪的袭扰.关中李郭两家兵马的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