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 阳武初战(第1/1页)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孙策既死.孙权哭倒于床前.这孙权.是孙坚的次子.孙策的二弟.今年方十九岁.生得紫髯碧眼.方颐大口.形貌奇伟异于常人.昔日汉使刘琬入吴.见过孙家诸昆仲.回去对人道:“我遍观孙氏兄弟.虽各才气秀达.然皆禄祚不终.惟仲谋形貌奇伟.骨格非常.乃大贵之表.又亨高寿.众皆不及也.”孙权自幼文武双全.早年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年轻时常常乘马射虎.胆略超群.
见孙权哭得不省人事.张昭上前劝道:“主公.你受父兄重托.现在可不是哭的时候啊.应该一面治丧.一面处理军国大事.”孙策这才停止哭泣.令族叔孙静理会丧事.
张昭请孙权出堂.受众文武谒贺.自此江东众臣皆奉孙权为主.向外公布孙策死讯.不一日.周瑜闻孙策身死.星夜提兵赶往吴郡.周瑜在江东威望甚重.时民间皆流传周瑜有意取孙权而代之.众臣闻周瑜提兵至.不禁大惊.皆劝谏孙权万不可放他入城.
孙权慨然道:“兄长临终有言.公瑾是我江东股肱之臣.岂会有异心乎.”当下不顾众人反对.开门亲自迎周瑜入城.
孙策哭拜于孙策灵柩之前.顿首立誓效忠孙权.并举荐临淮东川人.鲁肃鲁子敬为孙权效力.鲁肃入拜孙权为主.与孙权高谈阔论.终日不倦.孙权甚敬之.鲁肃又举荐一人.此人博学多才.事母至孝;复姓诸葛.名瑾.字子瑜.琅琊南阳人.孙权亦拜为上宾.
另有谋士张紘为孙权举荐一人.姓顾.名雍.字元叹.乃中郎蔡邕之徒 .其为人少言语.不饮酒.严厉正大.权以为吴郡郡丞.行太守事.至此孙权文韬武略威震江东.深得民心.
不过孙策一死.北上讨伐曹操的事就彻底移出了东吴的大事议程.时有庐江太守李术闻孙策身死.意图拥兵自立.江南一带曾经被孙策打压的山越部族也趁机蠢蠢欲动.孙权忙于巩固自己的统治.根本无暇分兵.只得遣使向文远说明情况.表达歉意.如此一番折腾.江东孙策算是彻底的退出官渡之战这场决定中原霸主归属的争霸大戏……
邺都.
“孙策.还是死了吗.”看着张紘送來孙权的亲笔书信.文远黯然一叹.一代豪杰.如此年纪轻轻就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沉默了好一会.文远才对张紘道:“你家主公信上的心意我已经明白了.仍有他承袭兄长的官爵.如今江东也处在风雨飘摇当中.不能出兵就不能出兵了……我会命人前去吊祭伯符.还有.替我转达对你家主公的问候……”孙策已死.再惋惜也沒有用.现在文远能做的只有和孙权搞好关系.这个时候.文远绝不愿意竖立一个新的敌手.
文远当下令步骘为使入江东吊祭孙策.颁诏封孙权为破虏将军.袭爵吴侯.张紘拜谢而去.
送走张紘.文远心中一阵难以言喻的憋闷.仿佛一颗大石头压抑在胸口.孙策还是死了.听说是因为曹操送去的一封书信和一面铜镜.就气杀了一代豪雄……
而且除了这个.另外几件事情也來的太巧了吧.周瑜素來忠心于孙策.吴中怎会突然有他欲取孙权而代之的流言传出.紧邻豫州的庐江太守李术.怎么会这个时候露出异心.欲拥兵自重.还有山越的骚动……如果说这一连串的事情都是巧合.文远说什么也不会相信.只怕发生的这一切.多半是出自曹操之手.
想到这.文远不禁喃喃自语道:“曹操.你果然是令人不能小看呢.奉孝的釜底抽薪之计.就这样被你轻易给破解了.而且还搭上孙策的一条命呢.”
江东那边已经不能指望了.文远只能自己动手.眼看着七月将至.文远当场发令.先锋颜良、吕蒙率军进至阳武.大军随后赶赴.六月二十二.文远在邺都誓师.天子刘协亲自到校场相送.文远检阅兵马.合共出兵二十三万之众.检阅已毕.大军旌旗如林.浩浩荡荡的渡河南下.杀向阳武.
早在河北军渡河之初.驻扎封丘的夏侯惇就得令退回官渡.阳武距官渡不过三十余里.闻张辽大军赶到.曹操留曹仁守官渡.亲提兵八万來迎.双方在阳武摆开阵势.两阵对圆.数十万兵相对.只是战场铺开就有十里长宽.只见河北军麾盖之下.一人手绰长戟.身披金甲.正是张辽、张文远.身后数十员骁勇战将簇拥.
对面.曹操也是兵强马壮.为了等待这一战.曹操足足准备了大半个念头.麾下兵将摩拳擦掌.杀气腾腾.
看着对面阵中的曹操.即便是身为对手文远也不禁心生出一丝激赏.不过阵前显然不是感慨的时候.见阵势布成.文远出马以鞭指曹操喝道:“曹贼.我奉天子诏讨汝.天兵到此.何不早降.”
曹操也出马道:“你托名汉臣.实为汉贼也.囚禁天子.号令诸侯.实乃王莽、董卓之流.我奉天子密诏讨汝.”
开战之前.这种将自己放在正义一方的开场白是免不得的.虽然这东西在高层看來虚的不能再虚.但是至少要让底层的士卒知道为什么要发起这场战争.
开场白说完之后.文远令魏延出马.曹操也命曹洪來迎.二人交马四五十合.不分胜负.曹操见河北军中随便一员小将上阵就有如此能耐.不禁面色凝重.只听身后一声暴吼.许褚挥刀纵马前來助阵.河北军中颜良挺刀來迎.四对将在场上捉对厮杀.文远鞭梢一指.吕布又骤马挺戟而出.曹操惊惧.急令李典、李通、乐进、史涣四将相迎.
吕布傲然不惧.拍马舞戟奋力独斗四将.四人竟不能将吕布压制住.文远又令太史慈出马.曹操咬牙令夏侯惇顶上.几员战将出马之后.曹操终于渐渐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