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待荀彧他们转转(第1/1页)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忠臣不事二主.但求一死而已.”面对文远的招揽.吕虔很坚决的回应.

    文远耐心劝道:“如今孟德都已经不再执着抵抗了.你有为何这么执拗呢.而且此次回邺都.念在孟德过去讨伐董卓有功.我还会表奏天子封他为骠骑将军.你效忠于他.随他一同为朝廷效力.还有什么可别扭的.”

    谁料吕虔斩钉截铁的一口回绝道:“说的好听.我吕虔岂会为汉贼效力.大将军不必在多费唇舌了.理念不同.吕虔宁死不辱.大将军真要是好心就给我來个痛快的.”

    文远几番劝诫.吕虔就是不肯降顺.文远不禁感慨道:“河南义士何其多也.”典韦为救曹操而死.许褚也为断后阵亡.之后毛玠殉节.现在又是吕虔求死……曹操麾下的忠义之士真的是太多了啊.

    见吕虔求死之意已绝.文远也只能成全其名节.命人将其斩首.尸首厚殓葬于许昌北郊之外.文远亲自主祭.在吕虔坟前祭拜.

    吕虔其实并不算是曹操麾下的核心成员.顶多也就是个老资格罢了.但就是这样.文远也大张旗鼓的给吕虔厚葬.就是要做给原本曹操的旧部们看.让他们看到自己厚待这些曹操旧臣的一面.

    厚葬过吕虔.文远又叫过郭嘉.了解了一些关于荀彧、荀攸这些核心谋士的状况.相比吕虔一个能力一般的武将、这些人的情况才是文远最关心的.

    郭嘉在许昌的这几天什么也沒干.一直就是陪着荀彧这几个颍川时认识的旧友喝喝酒.聊聊天.聊得也都是朋友情谊.各地的风土人情.天南海北.对于招揽荀彧他们的事情.郭嘉只字未提.只是开解这些人不必为了失败灰心丧气.

    不过荀彧他们都是什么人.郭嘉知道自己虽然嘴上不说.荀彧他们几个心里如何看不出來.好在荀彧他们似乎也不想把这层窗户纸捅破.弄得不愉快.因此招揽荀彧他们的事情就这样一直拖着.直到现在.

    听了郭嘉的说法.文远还是很满意的.这些妖人级别的智囊如果能为己所用自然最好.如果实在太倔.文远也已经想好了.要么送到朝堂上封一个闲职干干.要么就送到郑玄的学馆里研经讲学.反正这些人的文采白白浪费可就太可惜了.

    文远沉吟一番后道:“奉孝.我看这样……咱们现在就筹划准备一番.等回到冀州.让荀彧他们看看沿途的民情.好好领略一下冀州的风物.崔琰不是还沒有來许昌赴任呢嘛.让他先过來陪着荀彧他们转上两天.崔琰也是豪族出身.他说的话才有说服力.而且现在崔琰对我的政略已经理解了.等荀彧他们真正看过了咱们冀州的情形.再有崔琰在旁边相劝.我就不信说服不了他们转变观念.”

    …………

    颍川郡离邺郡的距离其实并不远.中间其实只隔着大半的陈留或者横着的河内、河南.两边直线距离不过五百余里.此次班师.走的是当初出兵时的路线.大军从许昌北返官渡.再经封丘北上白马.然后渡船过河回到河北.由于军士们归心似箭.五百多里的路程沒有十天就已经走走了大半到了白马渡口.渡过大河.就算进入河北的地盘.

    崔琰接到文远的谕令.一早就等在黎阳城外.大军刚从白马过河.崔琰就已经出黎阳三十里在北岸迎接.

    崔琰如今已经是文远任命的豫州刺史了.他是郑玄的高徒.投入文远帐下的时间又早.人气资历在文远麾下的文臣之中稳稳的占据前列.如今能被文远外放主持一州之政务.也是实至名归.除了名望和能力.忠心也是文远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

    曾经有一段时间.文远和崔琰闹的有些不愉快.那时候文远因为粮食短缺.还刚刚开始在冀州大兴屯田.这种在崔琰看來毁掉豪族根基的行为让二人差点闹翻.因为崔琰也是出身豪门.清河崔家在河北乃至天下都是有名的望族.这种行为让顾全家族利益的崔琰几乎站在了文远的对立面.

    可是随后文远打下了并州.开始和匈奴人互市交易.再之后.乌桓人也开始加入到和汉人互市的行列……

    于是.在河北根基颇深的崔家开始尝到追随文远的甜头.现如今.崔家已经成为甄氏商会第二大的股东.生意已经遍布整个中原.崔家的家族势力已经比以前扩充了几倍.已经成为仅次于无极甄氏最大的商宦.这个时候.崔琰当初对文远的那点不满早已让他抛到九霄云外.

    一抽出空闲.文远就把崔琰拉到一边.好好交待了一番.

    “季珪.这事你要给我办的妥妥的.要让荀彧他们对咱们河北军的印象有一个彻底的改观.带他们回邺都.去巨鹿.去下曲阳看看.不用多劝.就让他们自己看.眼见为实.他们都是聪明人.你只要在他们看的时候点拨一番.就一定能让他们加入到咱们这边來.”

    “主公放心.荀彧他们的想法我能了解.我会想办法让他们对主公有所改观的.”同为豪族.荀彧此时心里有什么想法崔琰大致能猜的出來.而且同一类人很容易产生惺惺相惜.彼此很容易生出认同的感觉.崔琰也不想看着盛极一时的颍川荀氏走向衰败.所以文远的嘱咐崔琰二话沒说就痛快的应承下來.

    文远点头一笑:“好.那就交给你了.带着他们多走走看看.我先行一步领军回邺都.”

    荀彧等一干曹操旧部的问題有办法解决.文远心里顿时一块大石头落地.终于可以心无旁骛的回邺都去了……

    第二天.崔琰就领着荀彧.荀攸、程昱、刘晔等十几个曹操麾下的谋臣离开了大部队.一路开始放松的游玩.

    回到河北的时候.正是七月收获的时节.走在冀州的乡野上.眼前尽是黄澄澄的麦田.一片连着一片.一直连接到地平线的远端.崔琰这一队军马在田边的官道上走着.一路所过.时不时可以看到农民在田间心情的劳作.他们的脸上大多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他们见到大军经过.根本沒有想过逃避躲远.有时候经过聚居的村落.村里的百姓还会主动把茶水瓜果献上犒劳一番.

    看到文远治下竟是如此一番宁静祥和的景象.看到冀州百姓对河北军竟然如此拥戴.荀彧这些人一个个震撼的长大了嘴巴.心中感慨万千.

    “这……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简直就是人间乐土啊……当今天下.只怕除了大将军治下之内能有此盛世光景.别的地方的百姓只怕连活下去都难……”曹操长史陈群看到这幅光景.就发出这样的感叹.

    陈群也是颍川大族出身.家中几代为官.祖父陈寔为太丘长.父亲陈纪历任平原相、侍中、大鸿胪.叔父陈谌为司空掾.陈群年少便有才名.祖父陈寔常认为此子奇异.向乡宗父老说:“这孩子必定兴旺吾宗.”后曾被刘备辟为别驾.刘备去荆州后.陈群转投曹操.被辟为长史.此人政略出众.乃是百年难得一遇的人物.史上著名的九品中正制就是由他所制定.本來如果按照历史正常的走向.此人会先后做到侍御史、御史中丞.曹丕代汉.举陈群为尚书令.晋爵颍乡侯.魏文帝黄初六年.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并录尚书事.次年.曹丕崩.陈群受遗诏辅政.魏明帝即位.晋封群颍阴侯.增邑五百.青龙四年十二月癸巳日病逝.谥靖侯.

    所以这个人.也是文远重点想要招揽的人才.

    豪族和庶民虽然从一出生就会有阶级对抗性.不过也并非沒有开明的豪族子弟同情百姓的际遇.天下纷乱.见惯了百姓受尽战乱之苦.而能在河北看到这样一副世外桃源般的景象.如何能不让他们感到欣慰.感到震惊.

    走到一条河边.崔琰传令停下扎营.不远处.一个圆形木制机具矗立着.足有五六丈高.立在水边缓缓的转动.

    第一次來河北的众人当然沒见过这个圆圆的巨大物事.营寨刚刚一扎下.几个人就好奇的跑到河边看个究竟.

    刘晔从小对机械有些研究.如果说他河北军的什么最感兴趣.无疑就是赫赫英名的陨雷车和三弓床弩.沒想到到了河北还能

    此时心情急迫跑在最前头.边跑还便问道:“季珪兄.那个圆圆的木头做的大家伙可是能江水引入田中.”

    崔琰闻言笑道:“一听就知道子扬(刘晔字)是个行家里手那个啊……说起來可就有些神奇了.也不知道我家主公是不是仙人下界.竟然会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兴平元年主公命人大修水利.似乎料定要闹蝗灾.一共挖通了沟渠四百余里.还请给事中马钧造了这种灌溉用具不计其数.结果还真别说.那一年果然真的闹了旱蝗灾害.结果靠着提前的准备.我河北上下沒有饿死一个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