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铜雀台盛会(第1/1页)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从明后而嬉游兮.登层台以娱情.
见太府之广开兮.观圣德之所营.
建高门之嵯峨兮.浮双阙乎太清.
立中天之华观兮.连飞阁乎西城.
临漳水之长流兮.望园果之滋荣.
仰春风之和穆兮.听百鸟之悲鸣.
天云垣其既立兮.家愿得而获逞.
扬仁化于宇内兮.尽肃恭于上京.
惟桓文之为盛兮.岂足方乎圣明.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
翼佐我皇家兮.宁彼四方.
同天地之规量兮.齐日月之晖光.
永贵尊而无极兮.等年寿于东王!”
邺都城北.漳水之畔.一座修建在高逾二十余丈高楼之上宏伟殿宇内.高朋满座.一个年方十岁的华服少年抑扬顿挫的念着一首诗赋.声音抑扬顿挫.慷慨激昂.一赋吟罢.顿时引起众人的一番喝彩.
司隶校尉钟繇赞叹道:“好.好赋啊.此赋文辞华美.大气万方.即便放在前后四百年的汉赋作品之中.也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了.大公子如此.竟然能做的如此佳赋.真是令我等这些臣子汗颜呐.”
钟繇此时早已是文学名家.能得他如此赞赏.可见这一首赋的水平究竟有多高.
那华服少年文质彬彬的躬身行礼道:“先生谬赞了.此等佳赋其实并非小子所做.而是家父昨日兴之所至随手做出來的.小子读着有趣.就背了下來.今日见此铜雀台盛况.情不自禁有感而发就背了出來.”
“孺子可教也……”见他小小年纪竟如此有修养.钟繇等人禁不住赞许的点了点头.望向少年的眼神中似乎都多了些什么.
徐州刺史陈登脱口惊呼道:“此赋竟是晋公所作想不到晋公胸中甲兵百万.竟然还能作出这等锦绣文章.晋公真神人也.我等臣属此生只怕是拍马难及了.”他这一番话说过去.身边一干谋臣顿时一阵附和.
殿宇中的高位之上.饶是文远这些年养气功夫已经修炼了十层.也禁不住被众臣的溢美之词说得老脸一红.
不就是一首《登铜雀台赋》吗.上学的时候课本里学过.前世那种教育方式又让文远把这些东西记在脑子里.昨日驾临铜雀台.文远看着高台有感偶然想起了这首曹植所做的《登台赋》.就凭着记忆默写下來.不想被宁儿看到.一晚上背下來不说.还出乎意料的在大庭广众之下张扬.
文远看着宁儿已经不矮的个子.清秀英俊的脸庞.不禁是又爱又恨.暗自叹息道:“儿子.你这是要闹哪样.咱就不能学的低调一些吗.”
不过说起來这个时代的人大概是沒吃过转基因的粮食.沒摄入过掺杂着太多添加剂的致癌物.记性都非常好.杨修、王粲这些人是出了名的过目不忘.任何文章他们只要看过一遍.便能背诵如流.儿子虽然沒有那么夸张.不过也差不了多少.只是看了几遍自己默写的文稿.今天就能背的一字不错.这份聪明伶俐劲怎能不让身为人父的文远感觉面上有光.
一首《登铜雀台赋》竟然引起这样一场意料之外的反响.不过也好.既更让属下对自己奉若神明.又让小忆宁在众臣面前留下了这么好的一个印象.相信以后他在接班的时候时候过程都会平坦不少.
不知不觉小忆宁已经十岁大了.早到了懂事明理的年纪.更要不了几年就能及冠成人.这孩子聪明伶俐.又是嫡长子.文远早把他看做是自己的接班人.虽然生母宁夫人早早过世.但是如今的大妇貂蝉待他也如己出.一直体贴关心.即便是貂蝉两年给文远生下次子张纪.这份爱也沒有偏移……
加上去年身体康复的甄宓又为自己产下一女.算起來文远现在已经有两个儿子.三个女儿.下一代总算上了些规模.令一直紧盯着文远子嗣问題的众臣稍稍放松了些许.此前众臣一直劝文远多纳妾室的要求.就被文远借此机会拖了过去.
文远并非不想再娶.是男人哪有不花心的.不过文远自认多少还有些责任心.把人娶來了沒有感情只有**.迟早会冷淡下來的.樊氏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既然不喜欢.又何苦让人守活寡一样的在深闺中苦守一辈子.要知道这里可不比文远前世.这个时代女子再嫁可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的……
本來自从宁儿过世之后.文远内室的大妇位置一直空悬.貂蝉为文远诞下一子之后.为了表彰她的功德.文远麾下众臣一同上表请晋公策貂蝉为正室.这些年文远成熟了许多.也知道主位空悬并不是好事.后院沒个规矩不说.后來之人也难免心生觊觎而容易相互争斗.加上貂蝉这些年一直为文远操持家务.尽心尽力.无怨无悔.文远终觉着对她有些亏欠.又不想拂了众人的心意.便答应了众人的请求.立貂蝉为正妻……
…………
朝臣们的一片称颂之中.就见文远端起一盏酒道:“來來來.诸公和我满饮此杯.今日铜雀台成.诸公远道來此置酒高会.乃人生之一盛事.众人当为此盛事赋诗作歌以助兴.如何.”
这铜雀台自建安五年始建.历时四年终于建成.共建有三台.前为金凤台、中为铜雀台、后为冰井台.以飞檐相连.飞阁重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其中铜雀台又是三台之最.台高十丈.台上又建五层高楼.离地共二十七丈.用现在的算法足有六十三米.楼顶又置当年从漳河边上挖出的铜雀高一丈五.舒翼若飞.神态逼真.如此一片恢弘的建筑.每天都会有不计其数的人闻名來此参观.正可彰显文远这些年所立下的巍巍功绩.
“臣等谨遵钧命.”高台上热闹非常.众人纷纷附和赞同文远的提议.时有司隶校尉钟繇、青州刺史孔融、谏议大夫王朗、从事中郎王粲、鸿胪寺卿陈琳等一班文官进献诗章.诗中皆有称颂文远功德巍巍.受命于天、众望所归之意.
文远看过众人诗章.眯眼摆手笑道:“诸公佳作.太过誉了.不过是侥幸罢了……”任谁不喜欢听好听的.文远虽然嘴上谦辞.心里却是暗爽着的.如果还是在前世.自己此时只怕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哪里会像现在这般权势通天.执天下牛耳.
文远顿了一顿又道:“如今荆州刘备、刘表未灭.汝南曹昂也未曾归化.还有江东孙权、益州刘璋、汉中张鲁……总之后面的路还长着呢.诸公还需与我共勉.革命尚未成功.诸公仍需努力……”
几个反应快的众臣大致明白了“革命”是什么意思.主公嘴里总是会创出一些新鲜的词语.一番解释.倒也合情合理.久而久之众臣也就见怪不怪了.
文远这边话音一落.一员虎将就阔步而出道:“晋公何必忧虑.当今天下.敢于主公敌对的.不过南阳刘备、汝南曹昂罢了.其余皆碌碌鼠辈.末将愿领关中兵马.克日南下.先破刘备、再擒曹昂.”
文远定睛一看.只见那一将头戴武冠.相貌方正儒雅.颌下飘着三缕髯须.一身白袍黑甲.狮带围腰.称得上相貌堂堂.威风凛凛.正是文远雍州军团主将徐晃徐公明……
“末将也愿引我西凉健儿助公明将军一臂之力.”徐晃话音刚落.身边又站出來一员狮盔银铠的英武将军.此人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体猿臂.彪腹狼腰.整个人往那一站让人禁不住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正是西凉马超马孟起.
二将这边方出.众将之中禁不住又是一阵朗笑声响起:“南阳离司隶比离关中更近.公明和孟起二人尚且争先.又如何少的了末将呢.”文远再看.那发笑的将军身高八尺.一身银袍银甲.生得剑眉入鬓.目若朗星.英俊潇洒.威风凛凛.不正是司隶军团主将赵云是谁.
赵云过后.又有兖州军团新任都督高顺、豫州都督于禁、徐州都督臧霸主动请缨攻打汝南、淮泗曹昂占据的地区.
这一次的铜雀台盛会.几乎聚集了文远麾下所有的军团主将.看着众将纷纷请缨.文远眯眼笑而不语.这三年过去.文远麾下的变化还是挺大的.
建安六年.关中马超和西凉韩遂鏖战三年.终于还是抵不过兵多将广且智计老辣的韩遂.被逼至老家槐里.马超一向是高傲性子.本來誓死也是不肯向文远求救兵的.眼看着士兵疲敝、粮草断绝.急切之下马云禄背着兄长趁夜突围.向驻守长安的钟繇、徐晃求援.徐晃早就得了文远的命令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一面上报一面火速派出援军驰援槐里.终于赶在马超兵败之前解了槐里之围.
紧邻关中的司州军团主将赵云听说徐晃出兵的消息.主动上表请缨进兵关内.韩遂虽然号称西凉之狐.却那里是三人联手的对手.不出一年.就兵败金城.窜入汉中投靠当地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