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 达成协议(第1/1页)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晚上.鲁肃从周瑜府上出來.一将诸葛亮送回馆驿.就急匆匆赶回吴侯府上回报进展.
“子敬.今日公瑾和大都督谈的怎么样.”孙权为了结盟之事在府里其实已经躲了几天.鲁肃一回來.孙权就急切问道.
“哎~”鲁肃不禁摇头一叹道:“二人只是聊了些音律上的话題.不过一番交谈便相互引为知己.大都督虽只字未提结盟之事.不过估计不说彼此也以心照不宣.”
孙权眉头一蹙惊道:“这诸葛亮好高明的手段.”
“此人深谋远虑.只怕确实是张辽前所未有的劲敌呢.主公.依我看火候也差不多了.张昭等人在诸葛亮面前吃瘪.大都督哪里也对结盟持支持意见.您也该挑个时候和诸葛亮见见面了.有些条件必须坐下來谈谈了……”
孙权点了点头.张昭他们之前已经被诸葛亮堵得无话可说.而周瑜在武将中威望极高.他的意思也代表了武将集团的态度.只要自己再开口同意孙刘结盟.那么支持联盟的力量就占了一大半.
看來谈判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呢.
想到这.孙权面容一肃道:“那好吧.明天一早.召诸葛亮來见.”
经历了几番波折.诸葛亮终于和孙权见上了面.二人都是聪明人.之前彼此的试探已经知道结盟已经是必然的事情了.一番场面话之后.双方就开始关于结盟细节的谈判.只是孙权一开口就要割取长沙、桂阳、江夏三郡作为结盟的条件.让诸葛亮颇有些不满.
荆襄.总共就南阳、江夏、南郡、桂阳、长沙、零陵、武陵七郡.不久后的一战.刘备必然会放弃江北.将人口兵力收缩至江南.这样除了南阳、江夏之外.荆州就只剩下五个郡的地盘.这个时候孙权居然狮子大开口索要三郡.分明是趁着机会张辽讨伐荆州的时候趁火打劫.
江夏还好说一些.毕竟那是地处江北.易攻难守.留下來派兵驻守并不划算.可是长沙和桂阳可不一样.此地毗邻南郡、紧邻荆州核心之地襄阳.又和江东地盘相连.孙权得到之后必定实力大增.而刘备即便击退了张辽的进犯也只剩下三郡之地.和孙权相比要弱小不少.很有可能从此沦为孙权附庸了.
这样的要求.别说是刘备.诸葛亮这一关都过不了.对于孙权的要求.诸葛亮想都沒想就一口拒绝.任凭张昭等人不断施压.周瑜和鲁肃在一旁打圆场.诸葛亮就是油盐不进.说到最后甚至甩手离开了吴侯府上.
其实相对于孙权提出的要求.诸葛亮许诺的好处更加虚妄.什么日后以三川为界.共分天下的.一点实际的好处都看不到.至多也只是同意把江夏割让.
江夏对刘备來说是鸡肋一样的存在.对孙权何尝不是一样.两家打的都是同样的算盘.只是想把张辽阻挡在江北.对于过江甚至打到更远的地方.压根就沒敢想.因为张辽的实力实在太强.
就这么丁点的好处.孙权也不上当.他不相信刘备这个时候除了依靠他孙权.还能找到谁來一同抵抗张辽.所以诸葛亮起身离席.孙权也不在乎.索性也把此事暂时放一放.正好借此摆一摆姿态安抚一下有些恼怒的张昭.
不过虽然表面上僵持.两人暗地里对结盟之事其实还是相当急切的.谈生意不还得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的吗.孙权也知道一口气吞下荆州三郡.如果他是刘备他也会受不了.而诸葛亮也知道说割让江夏根本就和沒说一样.以孙权的实力.也别想在晋军的压力下守住江北的一寸地方.两人的第一次谈判.不过同样是一场试探罢了.
所以两人在时候都悄悄的找鲁肃这个中间人透露消息.孙权觉得得不到三郡.能得到两个郡也好.至少这样才能说服手下反对结盟的势力妥协退让.而诸葛亮也认为应该多给孙权一个郡.毕竟东吴要和强大的张辽撕破脸敌对.所要付出的代价可不小.
有鲁肃从中穿针引线.在表面僵持了两天之后双方才回到谈判桌上.不过清楚了彼此的底线.这一次谈判顺利的不少.很快就达成了一致.事后诸葛亮直接动身离开的江东匆匆返回襄阳.
至于谈判达成的盟约内容究竟如何.由于孙权封锁了所有的消息.参与的人很少.只有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和张昭.只有在场的五人知道.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诸葛亮经过这次江东之行.孙刘两家的联盟正式结成了.
…………
寿春城.
在降服了曹昂之后.不知不觉.文远已经在寿春呆上快一个月了.
政事不比军事.并不是说攻占了一个地方.这里立即就能成为你的地盘和后方.官员的任命、民心的安抚、降卒的整编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让文远这一段日子忙的不可开交.而且非常不巧的是.这一年天气特别热.三月不雨.中原很多地区都遭了旱灾.寿春恰巧就是灾区之一.虽说南征是大事.可淮南数十万百姓的死活显然更加重要.为了赈济灾民.抗旱保苗.这一个月的时间.文远几乎天天都带着大批的辅兵呆在田埂灌渠上.
古时候的百姓.虽然也知道打井挖渠缓解旱情.可是在那个朝不保夕的战乱年代.打井挖渠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情老百姓想都不敢想.所以一遇灾荒.官府百姓基本上就是无可奈何.粮食能收多少收多少.甚至颗粒无收都是正常现象.
寿春的状况就是这样.旱寨实际上并不算很严重.可是官府却无力抵抗.这里的水利设施严重匮乏.比起河北已经相对成熟的灌溉体系.差了不知道多少.即便是淮南一带河道不少.文远又亲自下令抽调十几万辅兵开挖灌渠.打井救场.可一场旱灾下來.预计入秋后淮南的粮食产量至少也要减损四成以上.
粮食减产.就意味着可能会出现饥荒.文远只能从军粮中抽调出一部分支援地方.虽然军粮方面出现了些许局促.不过短短一月.文远已经彻底将寿春百姓的民心攥在手上.
直到这个时候.接收淮南、汝南二郡之后的繁琐政事和赈灾才算处理的七七八八.可以让文远放到一边关心军队的进展情况.
六月十三.随着汝南方面曹真在平舆城率领最后一支曹兵向文远投降.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淮南、汝南二郡就全部落入文远手上.
而连同这支曹兵.此次南征降服的曹兵已经达到五万人以上.文远从中抽出万余精锐编入到各军团中.其余众人要么编入军屯.要么按其自愿解甲还乡.
征服二郡的同时.进攻南阳的战略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文远自领二十万兵马坐镇寿春.而经过近一个月的调动.先头的几个军团也已经机动到攻击阵位上.
汝南与南阳的交界.是文远的主攻方向.文远在此地集结了骁骑、中军、冀州三个军团二十余万战辅兵.许昌一线.于禁的豫州军团也已经完成了休整直指南阳方向.此外赵云的司隶军团、徐晃的关中军团也已经基本到位.只有水军需要在此绕路从长江口溯江而上.高顺的兖州军团和臧霸的徐州军团也因为路途较远还在半路上.
不过仅仅是这些已经进入攻击阵位的军团.兵员数量也已经达到惊人的三十万以上.只要文远一声令下.这些先头军团就能从四个方向浩浩荡荡碾压向南阳.
值得一提的是.水军这两次绕道让文远有些无奈.这个时候还沒有京杭运河这条连通几条东西走向水系的重要水道.先前从河北道淮南要沿海岸绕道.如今进入长江也要这样.文远已经打算等彻底平定了天下.就依着京杭运河的线路挖通一条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的黄金水道.到那时不仅军队调动顺畅无阻.发达的漕运将彻底的将华夏大地凝聚在一个整体上.
或许一提到京杭运河.就会想到隋朝的末代之君隋炀帝杨广.很多人都会认为隋朝的灭亡就在这大运河的开挖之上.不过文远读过一些隋朝的史料.知道事实则不然.虽然杨广当年曾耗费五六年时间动用数以百万计的役夫开挖大运河.可是杨广在位期间手上的大动作并非仅此一项.
可以说杨广的老子隋文帝杨坚在位时给他留下來的底子还是相当不错的.开皇之治.也算是五千年华夏著名的盛世.只可惜杨广太过于好大喜功.除了开挖大运河之外.他还先后营建东都.数次南巡.军事上亲征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几年时间花光了他老子给他留下來的家底.这才搞得天怒人怨.好好一个王朝土崩瓦解.若果杨广量力而行.稍稍体恤一下百姓.或许历史的走向都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