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 这天下是张辽的了(第1/1页)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

    此次班师.洛阳不过是回城路上的重要一站.在洛阳停留两日后.大军继续开拔启程.由孟津渡河.经河内进入冀州州境.前后历时一月.终于回到了如今的都城邺都.

    终于回來了啊.此时已经是岁末隆冬.远远望着一片银装素裹中宏伟的邺都城墙.一路颠簸略显疲惫的文远精神一振.

    城们外.因为早接到文远今日凯旋班师的消息.文武百官早早便出城郊迎.等了大半天的百官在寒风中早已冻得瑟瑟发抖.可是晋公班师是大事.沒有谁敢告假缺席不來迎候.即便是小皇帝贵为天子.也只是在城门处等着.一听说大军已到城外.立刻出來迎接.

    试想一下大军凯旋.天子百官出城郊迎.这是何等的威风.

    事实上不止是天子百官.此时的邺都万人空巷.在城外等候的还有邺都的十数万百姓.虽然天气严寒.可丝毫压抑不了百姓们脸上洋溢的热情.军队得胜凯旋.怎么说都是值得庆贺的事情.即便晋公这些年打了一个有一个胜仗.在百姓们看來晋公打胜仗就跟随便喝口水一样轻松.

    几乎所有人脸上都是一片喜气洋洋.唯独小皇帝脸色看着有些阴晴不定.也难怪.要说邺都城里有谁最不希望看到文远得胜还朝的话.那排在第一位的非汉献帝刘协莫属.曾经的他.对文远这个救命恩人充满感激.也希望张辽能重振朝纲.讨伐不庭.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皇帝的观念变了.现在他甚至巴不得文远吃败仗.出征的军士一个不回的统统死在外头.

    沒办法.时间总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尤其是当周围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记得刚到邺城时.小皇帝才只有十六岁.从当初落荒而逃.只求保得一条性命到现在.小皇帝已经在邺城度过了十一个春秋.

    初到邺城.心中惴惴的刘协只想过上安稳舒适的生活.什么中兴汉室、重振朝纲的狗屁志向统统被他抛在脑后.保命.是那时十几岁的他唯一的想法.张辽只要能不像之前幽禁他的董卓、李傕、郭汜那般粗鲁蛮横.刘协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可几乎是人都有得陇望蜀的贪欲.在邺都.刘协确实享受到了一个皇帝应有的待遇.也因此对文远有过感恩之情.可是在得到了想要的生活之后.刘协也开始渐渐变得不再满足.

    他是天子.是站在整个大汉王朝权力最巅峰的人.权力.理所应当的该由他一手掌控.至于张辽.不过是他手下的一个臣子.做皇帝的.想把权力给你就给.不想给的时候.自然也可以毫不客气的收走.遥想先祖汉武帝那个传奇的时代.一道圣旨.就能决定一个臣子的生死.那时的天子是何等的威风.

    这些思想.都是在邺城这几年身边一些“忠心”的大臣悄悄灌输的.也只有这些“忠臣”不像手握重权的诸侯那般不把天子放在眼中.在这伙“忠臣”的暗中影响之下.小皇帝越來越不安于现状.他急于想要把权力收回手中.然后对那些一直“忠心”与他的大臣给予重用.至于张辽嘛.他是越來越不像话了.念在当年救驾有功的份上.给他一个二线闲职在朝堂上养老就行.

    有了这样的想法.小皇帝和文远之间的关系就可想而知了.从一开始的融洽.到一步步出现裂痕.直到那一年天子围猎、出逃兖州的事件发生.

    那一次事件.对两人间的关系打击极大.虽说沒有到彻底决裂的地步.却也只是维系着表面上的平静.深处却是暗流汹涌.事后小皇帝虽然将罪责都推卸给了教唆他出逃的大臣.可是小皇帝还是感觉到周围的一些改变.比如说那些“忠臣”越來越难接近他的身边.比如说皇宫内外从那之后加强了防守……

    对于出逃后的这些变化.小皇帝表面上逆來顺受.心中却是暗恨张辽.那次事件之后.那些忠于汉室的“忠臣”几乎被张辽杀尽.在小皇帝的心目中.对张辽的评价已经与董卓相同.

    对文远有了这样的偏见.小皇帝当然巴不得文远每次出征都大败亏输.朝廷里沒有了“忠臣”的陪伴.小皇帝只能寄希望各地忠于汉室的诸侯能将他救出樊笼.荆州刘表、徐州刘备、益州刘璋这些个汉室宗亲小皇帝都寄予了厚望.当然想曹操那样有实力的诸侯也行……

    张辽一次次的大军出征.刘协一次次的燃起希望.然而……张辽的强大超乎了刘协的想想.晋军兵锋所向.刘表、曹操、吕布、韩遂、马腾……一个个地方诸侯灰飞烟灭.刘协一次次的抱持希望.可到头來梦想成空.就像这次.张辽居然又打胜了.听说又灭了曹昂.割占了南阳.长江以北的地区.几乎尽归其所有.

    现在.刘协只觉得逃出樊笼的希望越來越小.而偏偏这个时候.他还要强作欢颜的迎接张辽.在天下百官邺城百姓面前表彰他的战功.这特码真是一件憋屈的事情.

    刘协越想越憋屈.以至于身边近侍连连拉了几下他的衣角他才有所反应.抬眼看去.一金甲英武将军在一群悍将的簇拥下已经到了近处.

    “臣张辽拜见陛下……”

    “咳咳……晋公快快免礼.晋公此次出征剿灭反贼.大胜还朝.实乃我大汉栋梁之才.能得晋公辅佐.是我大汉之幸……”刘协咳嗽着掩饰心中的慌乱.这一番早就整理好的措辞说得倒还顺溜.也许是害怕自己刚才的心思被文远看穿.有些不敢去看文远的眼睛.

    “都是陛下天威浩荡.将士用命.臣不敢居功.”文远微微一拱手.这种纯粹是走形式的场面.他自己也不舒服.更何况之前刘协慌张的表现.他如何看不出对方在想些什么事情.看來两人的矛盾.终归还是不可调和了.

    拜见过天子.接下來自然是百官行礼拜见晋公.百官当中.论官位当然首推太傅曹操.不过曹操这个太傅此次随文远一同出征.此刻还在文远身后.所以领百官拜见文远的任务自然而然就落到三公之首的沮授身上.

    只见司徒沮授上前数步.身后百官紧紧跟行.到了文远近前屈身拜道:“晋公威武.臣等恭贺晋公凯旋回朝.愿晋公早日扫清寰宇.荡平贼寇.”身为文远嫡系.沮授看到主公凯旋当然发自内心的高兴.嗓门洪亮.铿然有声.

    “愿晋公早日扫清寰宇.荡平贼寇.”沮授一拜.百官也呼啦啦拜倒了一片.如此声势.仿佛比庙堂之上还要雄浑.看得旁边刘协眼中恨意闪过.心里一阵抽搐.

    百官拜过.凯旋将士自然要接受邺城百姓的欢呼.一时之间.各种赞叹溢美之词此起彼伏.气氛热烈.仿佛这片天地都为之沸腾.更是让献帝暗暗气不打一处.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文远身后.贾诩悄悄叫來了越兮、慕容羽等几个将领.面授机宜.众将兴奋点头退入队列当中……

    “大晋威武.”

    “大晋威武”一个响亮的声音从文远身后的大军阵列里传出.这一声呐喊.仿佛一点水溅入沸腾的滚油之中.刹那之后.一股山崩海啸般的呼喊紧跟着从将士们口中吼出.吼声如雷.仿佛天际都为之震动.

    文远愕然回首.那声音的出处.显然是越兮的骁骑军团.

    然而更猛烈的还在后面.数十万大军之中陡然又是一声呐喊传出.这一次.声势更盛.

    “晋军常胜.”

    “晋军常胜”

    这次是……慕容羽的破军营好像还有颜良的中军士兵.

    “晋公万岁.”

    “晋公万岁”

    喊声一次比一次热烈.口号声一浪高过一浪.起初还只是几个军团的将士.但仅仅是瞬息之后.便蔓延遍文远身后数十万大军当中.不对.还不止这些.连邺城的百姓也被点燃了胸中的热情.亢奋的加入到呐喊当中.他们对文远、对这支军队.是发自内心的爱戴和尊敬.而到了后來.甚至一部分胆大的官员也加入到呐喊的阵营当中.

    这……文远有些错愕的感受着这排山倒海一般的欢呼声.说实话这突如其來的变故并沒有在他的计划之中.他游目四顾.很快找到了引发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贾诩.也只有他.才会想出这种狠辣的造势之谋.

    既然是贾诩设计的.文远也只能无奈苦笑了.果然.自己就算是想推脱.身后的这些人都不肯答应呢.

    如果说文远被眼前突然出现的变故搞得有些手足无措.而此时的刘协的心情就如同惊涛骇浪中漂流的一叶小舟.充满了惊恐.对.只是是震惊和恐惧.而沒有憎恨和愤怒.此刻的他只感觉到心中前所未有的孤独.仿佛只有他一人.无力的在和整个天地做着抗争.

    和天斗.能斗得过吗.所以生性懦弱的刘协此时心中充满了惊愕、畏惧、沮丧、失落的情绪.却独独沒有愤恨.他的斗志.此时已经被周围浩大的声势打击的支离破碎.只想着如何保命.江山、社稷.刘协对这些已经不太抱有幻想了.只要能活着就行.

    看着刘协脸上的灰败之色.文远身后的曹操心中感慨万千.又看了看身前那个山一般伟岸的背影.曹操暗自叹息一声:“这天下……是张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