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卷 第八十三章 崇祯(第1/2页)清末英雄

    从办公之地到寓所其实也就一里多路,杨锐到了寓所之后便对着他道:“安排两个级别最高的文员去找协助未生,还有今天我有事,谁也不见,什么事也不想管!”

    见杨锐吩咐,陈广寿不明所以只能点头,回头便去安排了。杨锐一进门便听到了程莐的声音,她今日特意炖了龙骨汤,就等着杨锐回家吃饭。这时见他回来,正要给他接衣服,却不想杨锐身子一低,拦腰把她抱住了。她一声惊呼只引得屋子里丫头们都看过来,杨锐看着这些惊讶的人喝道:“看什么看,今天放假,都回家歇着去。”

    杨锐这边说完,程莐便捶着他的胸口道:“你干什么?放我下来,快,放我下来。”

    不顾她的捶击,杨锐笑道,“能干什么,跟我回房去。”

    杨锐一说回房程莐的脸霎那就是羞红,手上的力气也是没了,只是低声的支吾道:“大白天的,都还没有吃饭……”

    “等会再吃。”杨锐只把卧室的门踢开,而后将她扔到穿上就开始脱衣服。程莐看着他这副模样很是吓了一跳,不知道他是怎么了,大中午的就拉着她做这事情,还把满宅子的人都给遣散了。正想问他是不是中什么邪了杨锐却已经拥了过来,口舌相交之下她什么话也说不出来。成亲日久,杨锐对她的身体很是熟悉,不一会便让她脑子里空白一片,沉浸在无边无际的欲望里。

    卧房里的声音间间断断响了一下午,只等要天黑的时候,杨锐才觉得似乎有些饿了,只推推身边的女人发现她除了在喘气之外,似乎没有其他活着的征兆。他只好自己穿了件便衣赤着脚到饭厅,把还在细火偎着的龙骨汤吃了好几碗,这才神清气爽的吐了口气。又在想到床上半昏迷的女人。则盛了碗汤,端进卧室里去。

    把汤喂到女人嘴里的时候。程莐终于有了些反应,慢慢的舒过气来,只等喂了一会,她才说道:“不管了,我受不了,还是要把仙凤也娶回来。”

    程莐身体纤细,南方人一米六的身材完全受不了杨锐高大的体格,身子更是敏感的很。以前行事杨锐都很有节制,但这次却连连不断的索要,到最后那一刻,她只觉得自己要死在床上,现在终于回过气来,只想着要找个女人来分担,好让自己不要那么难受。

    杨锐看着她撒娇,笑道:“你就不怕把她把我抢去了?到时候我心里可就不是你一个人了。”

    “可是……”程莐似乎脑子不够用了,靠着杨锐的身子道:“可你这么几次一起来我就要死掉了,还有次数这么多。时间还这么长,我怎么受得了?还有……”

    女人絮絮叨叨,说的话只让杨锐心中一阵畅美。顿时又想再来一次,不过知道她已经受不了,只好压着欲望道:“好了,下回我小心些便是了。不过都说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到那个时候,你估计只会嫌不够的。”

    见杨锐取笑,程莐只是拍了他一下,而后终于说到了点子上:“问你。今天你到底是怎么了,吃春药了吗?一回家就要。也不怕别人笑话。”

    看到她终于开始认真了,杨锐想说但却忍下了。道:“我只是预想到革命很快就要成功了,兴奋的不得了,所以就忍不住……”

    “真的?!”女人也不自禁的高兴起来,虽然她从男人抖动之后又压抑的喉结里知道他一定是没有把话说全,但还是为此高兴起来。

    “真的!”杨锐很是确定的道:“可以确信,革命很快就可以成功!”

    什么才是决定一个领袖的选择?!是国家利益吗?杨锐以前以为是;是民众利益吗?杨锐以前也以为是;是团体利益吗?杨锐以前仍然以为是。不过,这些在他现在的看来都是放屁!领袖之所做符合大众的事情,那只是因为这样做符合他的利益,他之所以被说成卖国,那是因为他失败,彻底的失败,只有彻底的失败者才是最终的反动者,一切无非是成王败寇而已。中午龚宝铨所提的中心开花计划,在杨锐冷静下来重新考虑之后,第一个想到不是反清复汉、不是民众生计、不是复兴会大业,他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蔡元培。

    杨锐一直觉得,在声望上,蔡元培是对他最具有威胁的人。虽然杭州失败,但是为了自己在会员心中的形象,他只能把杭州起义说成是委员会一致作出的决定,而不是蔡元培的个人行为。因为在杭州失败之后,没有任何一个坚定的会员会认为杭州不该起义,他们被杭州失败的血迷糊了眼睛,只想用激进、更激进的措施去打击满清,所以,他们在理智上不能接受杭州起义是错误的决定,起义只能是正确的。当然,后世的史学家来研究杭州起义的时候,那么他们一定会得出相反的看法,不过杨锐要的不是史学家的支持,而是复兴会员的支持。

    既然为了鼓舞士气、顺应会员的复仇心理,杭州起义被认定是正确的,那么蔡元培就是正确的。并且因为他宁死不退,还自杀殉国,那就更有了一种极高的声望。杨锐想到这个结果只能是苦笑,不过按照群体心理学来看,事实就是这个样子,在任何革命组织中,冒进都是正确的,即便是失败了,只要不临阵脱逃,那么他就能赢得所有人的同情和赞誉,被看成是个英雄。因此,在大多数会员看来,蔡元培就是复兴会的英雄,不管杨锐接受不接受,事实就是如此。

    按照以前的计划,如果北伐,那么满清有所准备下,蔡元培要么在攻城之前作为筹码,要么会被泄愤杀掉。前者做筹码的话,杨锐本着一切为了革命,可以大义凛然的牺牲蔡元培,最多以后再悲伤一场。自身形象丝毫不受损,还能激励士气;如果蔡元培祭旗被杀,那就更省事了。可现在。一夜之间占领京城,事先布置任何时。其他人一定会要求保护蔡元培的安全,那么他被救的可能性极大。怎么样才能两全其美呢?杀人杨锐是绝对不干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种事情他不能做。不亲自动手的话,那就只能靠牵动形势杀蔡了,仰或不进行中心开花策略?……

    和程莐很是恩爱的吃过晚饭,杨锐就缩在书房里对着墙壁苦思冥想怎么杀人。这个书房布置的很是奇怪。没有窗户,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大桌子和一张椅子,桌子的两边是和书桌等高的书架,杨锐不是把桌子当成工作台的,而是把屋子的四面墙当工作台,很多零零碎碎的东西、只有他才明白的东西,都被他钉在墙上,每次遇到大问题大决策的时候,他就会静下来对着墙上的某块地方苦思冥想。不过现在,他只手托着脸。看着墙角发愣。

    蔡元培如果活着,或许并不会对自己有什么威胁,杨锐开始换了一个想法。只是王季同和虞自勋这两个人很有可能会和他凑一起。王季同是委员当中最理智的人,他只想成为一个平衡的砝码,那边式微就加入那边。平心而论,只有平衡而和谐的组织才能走到最远,他是对的,但是杨锐却认为自己是穿越者,会永远正确,所以他不想再有人反对自己,按照中国目前的经济和科技。机会对于复兴中国并不太多,所以每一个机会都不能浪费。中国这艘航船的船长只能是他,并且任何人都不能反对。

    相对于王季同。虞自勋则是盲目的带着美好理想的,他只有二十九岁,在美国几年,又去学了法学,此间种种加起来,也就被美国人所谓的共和民主给洗脑了。蔡元培在南洋公学的时候就在学生中提倡民主,退学事件正是他教育的结果,而虞自勋当时就和蔡元培要好,也许那个时候他就倾向民主了。杨锐本想把虞自勋调离美国,但想到爱国学社的事情就只能作罢。再有一个办法就是在第三次复兴会代表大会的时候把虞自勋换下来,把虞辉祖加进去。

    杨锐想了大约两个小时的蔡元培之事,而后才开始考虑龚宝铨的建议——下午开始整理资料,夜里已经编好了——杨锐让陈广寿送了过来。按照中央革命计划(龚宝铨在文件上另取了一个名字),那么革命如果操作的好,那可以不再担心列强干涉,因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另外一个好处则是可以获得更多的战利品,包括资金,国外大规模借贷可以暂缓。

    所谓革命操作的好,就是满清的政治信用完全破产,全失人心,百姓和士绅全部都反对他——杨锐虽然不喜士绅,但所谓拉一派打一派,反清的时候拉着士绅打击满清,等反清完了,再拉着百姓打击士绅,等士绅打完位置空出,那革命者就上位成为上等人了,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打击百姓,什么不许罢工啊、什么交公粮啊,反正套路就是这个——跟不上复兴会步伐的人,杨锐是绝对不会停下来等他们的!

    杨锐恶虐的想过革命的本质,很快就把它抛在一边,然后站到了墙边,撕掉一大块地方,只写到“国会”、“光绪”、“蓝白党”、“中央和地方”、“对抗”,几个字写完他又在“光绪”和“国会”这两个词上圈了一圈,光绪并不是想开国会的,当时只是被形势所迫,现在他整肃各地督抚,妄想着把权力收归中央。现在借着剿灭复兴会,军权已经全归陆军部了,各省只剩下些巡防队,各省的财政也在整肃,虽然载泽是后党,但是还是站在中央立场,还有就是各地的县议会今年也要开了,这和省议会一样,是中央对付架空地方督抚的办法。光绪在积极进攻,督抚在步步后退,怎么样才能助督抚一臂之力,让中央和地方斗起来呢?

    杨锐只在旁边写上了这个问题。政治形势决定动手时间,而除了政治形势外,另外还有一个便是准备时间。军务、政务、科技、商业也很重要,后面两者可以先缓一缓,但军务和政务却是不能拉下的。在杨锐的设计中,关内各省加起来的正规军应该在十二万左右。再算上南非,总的加起来有十七万人;另外还有一支武力就是举事前农会突击训练的民兵,大概能募集十万人;最后就是俘虏招降反正了。新军读书人多,复兴会又优待俘虏。现在围着严州的新军战意都不强,一旦北京满清灭亡,那招降并不太难。

    招降的军队从新编排,再配上政委即可,但是国内十二万军队,除去严州的三万人,其他九万人都要军官、武器、弹药等物资。不同于山地军,按照复兴军的野战军编制。三人一组,三组一班,三班一排,三排一连,三连一营,三营一团,两团一旅,两旅一师,野战军每师一共一万两千六百四十二人,排级以上军官为五百二十人。士官为一千两百五十人,另外还有山炮及迫击炮、机枪手等加起来需两百八十人。如此推算关内野战军八个师,需要军官四千一百六十人。士官一万人,机炮手两千两百四十人。这其中士官可以在根据地培养,但军官还有四百名山炮炮手只能在辽东培养。炮手杨锐不愁,但是军官,特别是师团级军官,每师有五十八人,八个师则是四百六十四人,这些人不是那么容易培养的。

    杨锐在军官这边重重的打了问号,现在参谋部已经制定了培训计划。但如果举事提前的话会不会影响军官的培养?再有就是武器了,九万支步枪。现在严州缴获的步枪有两万盈余,另外七万支只能是等着兵工厂造了。再是山炮、迫击炮、机枪,每师装备十八门山炮,迫击炮八零口径十六门,六零的一百零六门,另外还有二十六挺马克沁机枪。

    以军工厂不含折旧的价格,步枪为十四两、子弹每千发为二十六两、手榴弹每百个六两、迫击炮八零为一百六十两、六零为一百一十两、炮弹八零每千发为七百三十两,六零为四百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