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卷 家与国 第三章 确定(第1/2页)清末英雄

    杨度回到酒店的时候就被闻讯而来的美国记者拦住了,他们一个个都在质问,惹得人很不愉快。听着这些指责的声音,随团副官用很大的声音才使场面安静下来,杨度点了一名戴眼镜、稍显温和的记者开始提问,不想那名记者一开口就是“特使阁下,您为何要执意动另一场战争?”

    美国记者的问题无法理喻,但杨度知道在这个记者横行、舆论为王的国度,对记者提出的任何问题都得小心回答,不然定会引起猜疑。

    “不,这是谣言,恶毒的谣言!”杨度当下就给这种说法下了一个定义,“只有两艘战列舰,并且不再要求更多主力舰吨位的国家没有资格动战争,要知道贵国有二十多艘战列舰。更何况有什么值得开战?以中国弱小的海军,根本就不值得来华盛顿参加会议。”

    “那请问贵国为何一定要和日本结盟,欧洲的战争就是因为结盟国家而引起的?”记者明显就不了解今天的会议说了些什么,所以才会重复这种问题。

    “和日本结盟只是弱者的自保措施,现在中日两国的战列舰加起来只有贵国的七成,若再算上船坞里的战列舰,那比例更少,还不到七成。如果单独看,我国战列舰只有贵国的零点六成,如果接受会议的那些条款,我们不得不与日本结盟以自保。”杨度道,

    “但日本人也在大规模建造战列舰,他们最终有一天会起战争。”下一个记者再道。“而贵国和日本人结盟只会增加他们动战争的信心。”

    “日本海军的战列舰也只有贵国的六成,加上我国的零点六成还不到七成,你相信这样的比例会起一场战争吗?不管是从工业实力、还是从经济实力、还是从海军实力,两个日本和两个中国加起来都不如美国强大,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依旧认同贵国休斯先生所建议的主力舰吨位比例,愿意签订限制军备扩张的条约。

    先生们,宣称中日会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一个邪恶的阴谋,有人正在想尽一切办法从国会议员手里获得更大的利润。如果战争真的会生。那也是因为某些利益集团的挑唆。”杨度道。

    “特使阁下,我听说贵国正在迫害基督徒,不但信徒们在急剧减少,连中国牧师都在消失……”讨论军国大事的时候却忽然插入一个宗教问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杨度笑道:“没有人在迫害基督徒,产生这个现象的唯一解释就是因为佛祖显灵了,然后大家以为只有佛祖才是真神,所以全部改信佛教。”

    “那只能是魔鬼!”记者明显是基督箴言报的记者,在他看来。除了上帝其他神灵都是魔鬼,而中国现在则出现了一个能显灵的魔鬼在诱惑主的羔羊。

    “特使阁下,请问贵国会放弃和日本结盟吗?”上一个记者的抗议很快就被其他记者淹没。

    “和谁结盟是敝国的权力,就像和谁交朋友是你的权力的一样。”杨度道。“如果本次会议继续干涉敝国的内政,我不认为这种粗暴的协议还有什么价值。

    先生们,请记住一点,敝国只有两艘战列舰,而贵国有二十多艘;敝国和日本的战列舰加起来还不到贵国的七成;那些断定会生太平洋战争的人绝对是带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战争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不幸的,但对有些人、特别是利益相关的人却是幸运的。欧洲大战死了上千万人,但有人却因此了大财……”

    “特别阁下,欧洲战争中大财的应该是贵国吧。”杨度的话被一个记者很不礼貌的打断,他对此并不生气,而是笑容更甚的道,“是的,我国是挣了不少钱,但是不要忘记了,现在欧洲还欠贵国一百五十亿美元,我国挣的钱连这个的零头都不到。这还仅仅是欠款。不包括战争中付现的部分……”

    杨度犀利回击着记者的进攻,说的正畅快时,忽然记者中有人高呼一句中文,“打到**政府!”。而后‘啪…啪……’两计枪声,他便觉得身上被猛击了两锤,向后倒去。现场生刺杀事件,记者惊呼后退的同时,有一些反应灵敏、眼疾手快的记者则赶紧抓拍,现场一片大乱。

    中日因为抗议退出会议是一条大新闻。现在中国特使被中国的革命党刺杀更是一条大新闻,有这两条大新闻,周末的报纸销量必定大增。

    杨度被刺绝对是一个意外,万里之外,正在银安殿连夜讨论海军会议策略的杨锐等人闻讯心顿时提了起来,但听到杨度因为穿有尼龙防弹衣,只是轻伤后,众人才松了一口气。

    主管强力部门的秋瑾道:“孙逆余党越来越猖獗了,这么下去迟早是祸害!”

    “他们是想杀了杨皙子,破坏会议以使中美两国开战吧。”谢缵泰猜测道。“如同俄国革命一样,只有战争才能使沙皇政府控制不住政局,最终引革命。”

    “忍让太多也不是好事,我们应该下决心动手了。”深信谢缵泰的猜测的杜亚泉道,之前民部有提议要以暗杀手段打击孙汶余党,但杨锐完全反对,现在他们居然敢妄想挑起中美战争,是可忍孰不可忍。

    “在华侨中宣传他们的用心即可。”杨度没死杨锐就放心了,“我们不可能去做革命党做的事情,因为一旦形成混战,那他们的做法就有合法性了你看,政府一样这么干。还记得沪上苏报案吧,如果当时我是满清,就会让枚叔几个骂个够,因为一抓人事情就会闹大,革命得到宣传不说,骂人的反而会被人同情。”

    “可就是觉得憋屈啊!”秋瑾犹自愤愤不平,虽然她认为杨锐说的完全正确。

    “只有这样人们才觉得孙汶等人可恨,而不是政府可恨。”杨锐嘱咐完李子龙慰问电后说道,他已不再关注孙汶的事情,以大炮的秉性,当他弄来的钱花光后,活动就自然结束了,他拿钱纯粹是为了表演的。“我们还是接着之前的话题吧,刚才说到哪里了?”

    “说到英美联手绞杀之对策。”徐华封提醒道。

    “嗯。是这里。”杨锐点头道。“我接着说,如果英美联合绞杀,那我们就只有拉着日本,和俄国、德国另搞一套了。我国是内需市场,轻工业不需愁;而重工业品,俄国因为被外界彻底封锁,需要拖拉机、汽车等商品,虽然他们的需求并不长久。但最少能救活我们一段时间,以待国内重工业品市场起来。机器设备就指望德国和法国了,大家都是公制规格,不存在不兼容的问题,而德国在许多方面要比美国强不少。”

    “生战争会怎么样?”徐华封问,他最为担心的就是战争。

    “生战争那是日本人最先是死,他在东边。”杨锐道。“去年日本曾有人要把德属殖民地分给我们几块,但只是说法,日本人还是太小气了,若是我。那就德属新几内亚一人一半。”

    草原总督区给了日本人近一半被不少人诟病,他们认为日本人根本什么都没做,派去察里津的只是几千名巡警,对战争毫无帮助;但这种声音只是极少数,联日之策全国人还是赞同的,正如对甲午之败,不少人不但不怨恨,反而认为因为这是满清海军,如此悬殊实力下也会败北只能是鞑虏要亡的征兆,全然不像后世那般又辩护又讴歌。

    “当下的局势就没有办法回转吗?”杜亚泉想到之前计划中的对美贸易。深觉与美国人翻脸对商贸展很不利。

    “办法?”杨锐想了想道,“这要看美国人是在意吨位比例呢,还是在乎中日同盟,如果是前者。那是一定会有转机的;如果是后者,那除了散伙别无其他选择。这事情得看英国人,只有英国人才最害怕会议散伙。”

    “英国人?”诸人都有些了然,就目前的局势来说,也就只有英国最为着急了。

    英国人确实非常着急,因为他们比杨锐更早收到杨度被刺的消息。据说因为凶手枪法不好所以杨度只是受伤,人没事,但会议必会因此耽搁的,中国俗话说夜长梦多,贝尔福以及一干英国代表就担心会议延期会产生新的变化,为此,第二天一早贝尔福除了派人前往中国代表团驻地探望杨度外,自己则亲自赶到贝勒姆酒店,以期说服日本人。

    “加藤将军,如果坚持中日结盟的话,那么将无法签订协约,到时候的结果将是日美主力舰对比达不到六比十。特别是当美国人民感到日本错误的拒绝了一个公平的海军比例,如果需要,他们将会投票赞成建设一支任意规模的海军。”贝尔福看似中立,实则偏袒的劝诱道,之前只是英国代表团的下阶官员偏向美国,现在局势严峻,他不得不亲自表明立场了。

    “我明白阁下的担忧,但中日合盟只是防守性质的,并没有要进攻任何一个国家的意思。”加藤没说话,只是币原喜重郎点头答道,虽然英国的立场早有预料,但他们如此光明正大的出卖,确实让人绝望心寒。

    “可美国人不相信。”贝尔福继续劝诱,他不得不为大不列颠的利益做一次狼外婆。“在简单的美国民众看来,结盟就意味想挑起新的战争,而中日和美国同处太平洋,新几内亚又离美国如此之近。我相信本次会议失败后,美国人一定会更大规模的建造海军,但是这些花费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战争,因为只有战争才能结束费钱的军备竞赛。”

    “勋爵阁下,我会向国内提出这个建议的。”加藤友三郎无比平静,他并不对英国人**裸的出卖感到气愤,因为事情早就在他的预料之中。

    苦口婆心一番,加藤友三郎居然还如此冷静,贝尔福不得不有一种挫败感,“先生们,我不得不再次忠告一句,会议如果没有达成协议,事情将会变得非常非常……糟糕。”

    贝尔福忠告完就告辞了,而酒店中的日本人面面相觑,大使馆的秘书向币原喜重郎报告道:“阁下,全美两千多份报纸都在谴责我们……”

    “两千多份报纸……”币原还没有说话,加藤友三郎却是满脸惊诧。他知道美国舆论对美国政治的影响,而之前,他还以为总有几份报纸会给中日两国说几句公道话,现在却是所有报纸谴责。

    报纸的事情还没完。第三天上午,从纽约金融界传来了更不好的消息:如果日本因为坚持和中国结盟而使得会议破裂,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不但会对日本进行谴责,还会实行联合抵制和禁运,这种行为将导致日本经济破产。

    对日本这种外贸型的国家。各国可以用贸易封锁为武器,而对中国这种自给自足的国家,能用的办法只能是设备和技术禁运。在杨度被刺的第四天,诸多与中国签订合约的美国公司、英国公司、法国公司都拍电报至北京,声称自己受到政府方面的压力,不得不延缓设备交付,更有一些美国公司直接声明要解除合同。

    局势越来严峻之时,在英国的斡旋下,会议在五日后重新在华盛顿**纪念厅召开,伤势未愈的杨度未能出席本次会议。他将自己的权利以授权书的形式授予了沈鸿烈中校,并且,这次会议中国代表团只有他一人出席会议。

    “针对美方的担忧,我国特做出如下让步,其一,放弃三成二十三万的主力舰吨位,只保留六艘航空母舰;其二,永远不研、不制造战列舰;其三,承诺永远不入侵美属太平洋殖民地;其四,不研、也不生产28m以上口径的任何舰载火炮;其五。拆除现役的一百艘潜艇,只保留七十五艘……”

    杨度确实是因为伤势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