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暴富的秘密(第2/2页)民国战神

    效果很明显,一时间西北一片欢腾,工人们得知提工资的消息后都沸腾了,气氛比过年还要喜庆。

    随着投资的施行,西北就业率持续走高。

    老百姓突然之间都变得有钱了,因为工资前所未有的高,以前7块钱干一年,加上奖金才90块左右的收入,而如今30块钱干一年就是近400块银元的收入,收入飙涨四倍。干一年就能赚到之前四年的收入。

    这样的收入,对于过惯了在生存线挣扎的老百姓们来说,已经快被突如其来的幸福给砸晕了。

    当然随之而来的是个人所得税的全面普及。日后每个工人,每个月都得去报税。年收入300~400都是0%的个人所得税,而高收入群体的个人所得税着比较高。

    税率定成多少,以及对行业税率的制定,是要看具体的财富分配情况。例如一家企业的分红高达投资的0%,这个水平比较正常,那么如果这个行业比较重要,有助于提高战争潜力,那么如果投资回报率低于0%不足以吸引投资者去投资,那么政府就会宣布降低税率,以提高投资者的投资回报率。

    如果一个行业不是政府所鼓励发展的,那么投资一旦高过一定程度,就会加大税率,以压低投资回报率,把投资者的资金赶到政府鼓励发展的行业。

    如烟草行业利润超高,又不是政府所鼓励的,自然是重税。如铁路投资,这是政府所鼓励的,所以是低税率。

    而西北集团作为一个垄断性商业集团,各行业的利润有多少是一清二楚的,所以西北政府可以通过西北集团所提供的税率进行灵活调整。

    提高工资还引发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口涌入速度更加疯狂了。同时资金外流也是一个问题。

    很多进入西北的工人,他们并不是把家人都接到西北来的,而是每个月将钱汇回家乡,这就引起了资金的局部外流,但并非是流出中国,所以之前工资不高还是可以接受的。

    这些钱流向外省,虽然未流出中国,但并不保险。尽管西北的商品此时已经横扫民族市场,将大部分列强商品都踢了出去,但是列强在中国还存在金融掠夺等财富掠夺方式。外省老百姓没有西北政府的制度保护,钱很容易被坑走的。如果是被那些有钱人坑了,首先造成财富大量集中在那些富人手里,无法拉动太多的商品消费。再则,钱容易被满清政府坑走,对西北政府来说不算好事。其次,如果被洋人坑走,那就更不爽了。

    此时工资高,财富流向外省的情况将更加严重。本身西北财团就在外省有大量投资,流向外省的资金足够多了,本身就可以支撑循环。如果此时流出的财富增加的话,容易引发问题,毕竟西北的硬通货数量并不是那么充足。

    为了解决人口大量涌入西北而造成的社会压力,以及财富外流的压力。西北政府出台了新政策,即外来人口必须在西北工作满一年次能拿到户籍,未拿到户籍前,一个月只能拿0元工资。同时取得户籍的工人,必须把家人接到西北才能拿到每个月30元的收入,否则只能拿元的工资。

    这样一来,工人们为了拿到更多的工资,就会把家人接到西北来居住。西北也可以给他们的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也能给他们家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唯一的问题就是故土难离,中国人都是很眷恋家乡的。

    但是当前的中国,要想全面发展,要想让各省发展均衡,还要先将满清一脚踹开才行,此时满清的末日也已不远了。

    909年慈禧归西,光绪皇帝也跟着去了。接着溥仪登基,号宣统。

    此时陕西地区,街上出现了一个童谣,唱道‘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也不知是哪个窥探天机的高人放出的话。

    不过历史上溥仪确实只做了两年半左右的皇帝。

    西北在满清倒台前夕突然暴富,尽管行事还比较低调,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是显现了出来。

    西北政府,或是说西北集团的暴富秘密,在后来成为史学家们一直非常纠结的悬疑,有些历史学家认为,应该是西北工业发展带一定程度后,具备了足够的生产能力,而内部发生了严重的货币紧缩,银行发行了大量纸钞而解决了货币紧缩的问题,从而引发了暴富的现象。

    但也有一部分历史学家注意到了那一时间内所发生的橡胶股票热潮,认为西北财团必然是在橡胶股票热潮中斩获巨额利润,只不过这样的猜测一直没有拿出什么证据。

    但是此前西北确实存在严重的货币紧缩问题,这主要是工业扩张速度很快,而外部流入的货币没那么快而引发的。

    西北民众暴富的背后,实际上是工业生产力的提高及规模的扩大而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