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即将爆发的一战(第1/2页)民国战神
1914年,甲寅年。
日本惨败签订了甲寅条约,而结束了这场战争。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回了日本,相比中国各省的欢呼不同,整个日本都陷入了愤怒与悲痛之中。
大日本帝国竟然失败了!
不败的神话破灭了。
而且还赔了六亿银元,这是日本一年的财政收入啊!而且丢了北朝鲜,日本的财政收入也为之减少了。
悲痛加愤怒的日本人,将怒火发泄在了桂太郎内阁身上。
桂太郎悲剧的第四次倒台,内阁办公大楼又被愤怒的日本人给砸了一次,桂太郎灰溜溜的下台了。
不过砸完了内阁办公大楼,日子还要继续过不是。尽管再悲痛,事实已经发生了。他们除了接受已无任何办法。
日本政府在桂太郎内阁倒台后,迅速又成立了一个新内阁。同时开始将怒火往中国身上引,让日本民众更加仇视中国。
这一招很成功。
你问我为什么吃不饱饭?中国人闹的。
你问我为什么日子过得这么难受,中国人闹的。
一切罪魁祸首,都是中国。只有打倒了中国,日本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
这样的宣传霎时间充斥着整个日本,让日本政府成功的度过了一次大危机,将局势稳定了下来。
第一笔赔款2000万英镑,也就是2亿银元,很快就支付给了西北政府。这笔钱是英国政府以贷款给日本政府的名义垫付的。
日本不敢不赔钱,这是这个时代的规矩。也只有沙俄这头毛熊因为有辽阔的版图作为战略缓冲,才敢不赔钱。
日本那样的弹丸小国,怎能拼得起。
不过这笔赔款和北洋政府没什么关系,而是进了西北政府的口袋。
沈凝云毫不犹豫的把这两亿元赔款丢给了海军,林瑞阳顿时欣喜若狂,这两亿军费可以让海军再添置四艘主力战列舰了。
战胜了日本海军后,海军各级军官也有晋升和奖励。其中华东舰队司令梁涛毫无争议的晋升为海军上将军衔。
6月26日,杭州湾一片风和日丽,晴空万里。
张奎发在人群的簇拥下来到了港口,在他的注视下,华东舰队将俘虏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开进了杭州湾军港。
军港内此时早已人山人海,当人们看到金刚号战列巡洋舰驶入杭州湾军港时,顿时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金刚号战列巡洋舰,是华东舰队击败日本联合舰队的最高见证。
在场的中外记者们,也都对着驶入军港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一阵狂拍。张奎发在军港对海军进行了检阅,所有人看着张奎发,都带着浓浓的崇敬之意。
西北老帅张奎发虽然出身草莽,但却带领西北创建了底子,将满清打得签订城下之盟,率先成立了汉人政权。
张奎发在授勋仪式的讲话中说道:“此次对日战争,能迅速赢得胜利,海军立下了血汗功劳,你们没有让国家失望,也没有让民族失望。你们都是********的大功臣,历史会铭记你们的辉煌胜利。”
“我宣布,华东舰队司令梁涛,晋升为********海军上将,特此授勋。”
梁涛脸色沉毅的走上前,对张奎发敬了个军礼,张奎发将一个带着三颗星的上将肩章戴到了梁涛的肩上。
“一晃眼就十来年了,今天我不由想起了昔日你们前往德国前的誓师大会,你们做到了。”张奎发感慨的拍了拍梁涛的肩膀,梁涛不由热烈盈眶,是的,他们做到了。当年西北政府成立第二年,就向德国派遣了第一批海军留学生。
梁涛就是第一批派往德国的海军留学生,那时候西北政府连出海口都还没有,海军更是一穷二白,什么都看不到。
然而十二年后的今天,西北政府已拥有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并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日本海军。
而来到现场参观授勋仪式的北洋军人,看向梁涛的目光则十分的羡慕。
身为军人,谁不想建功立业?谁不想灭杀胡虏,开疆扩土?但是北洋军显然没那个条件。
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西北都走在了前面。
此时北洋军事集团的军事力量正在膨胀,在英法的支持下,北洋军陆军规模已经上升到了150万。
这150万北洋陆军还装备了大量西北产出的军事装备,包括机枪和大口径火炮,北洋军的军事实力同样也不可小觑了。
在练兵方面,北洋军是比较过关的。不过在军官素质上就值得怀疑了,袁世凯此时搞了一个保定军校,校长是蒋方震。不过段祺瑞的陆军学堂那一派的旧教官却和蒋方震暴发了冲突。
如果不考虑军官素质,光是从军事装备来看,北洋军因为从西北政府手上买到了价格低廉的军事装备,已经不比各列强的陆军差多少了,甚至是比日军的装备都要豪华得多。北洋军一个师所装备的机枪已达到了30挺的规模。
陆军总长段祺瑞也在现场,他的出现并不是单纯为了参观这次授勋仪式,而是和西北军方商谈军火采购协议。
随着对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民2式通用机枪的出现,西北最高统帅部已决定将马克沁重机枪淘汰掉,全部换装成民2式通用机枪。
淘汰下来的马克沁重机枪自然是低价处理给北洋军。
此次淘汰下的马克沁机枪数量庞大,西北国防军兵力最高时达到了三百万的规模,拥有的马克沁重机枪数量超过1。5万挺。
这些马克沁重机枪倒不是很值钱,一挺以300元的价格处理给北洋军,也只要450万银元。
贵的是子弹啊!
这么多的重机枪装备部队,那消耗的子弹可是不小的数目。按照之前双方签订的协议,西北政府以1银元50发的价格向北洋军供应各类型子弹。
这样的价格很实惠了,此时世界各国的子弹售价一般都是1银元30发。
北洋军的子弹基本上全是西北政府供应的,北洋政府也不是不想自己生产子弹,但是由于没有先进技术,生产成本非常坑爹,而且要想形成规模,又得投入一大笔钱,算来算去,还不如向西北政府直接购买来得划算。
所以北洋政府的弹药制造一直发展不起来,如今规模非常小,而且处于半停产状态。
段祺瑞此次是想争取到一个更优惠的弹药供应价格。
来之前段祺瑞做过调查,西北的弹药生产技术很先进,成本非常低廉。根据一名军工厂员工透露,西北的子弹生产线可以用1银元的成本生产出200发子弹。
西北军工业拥有巨额暴利。
张奎发在授勋仪式后,与段祺瑞短暂的交谈了一下弹药采购价格。段祺瑞希望西北政府能够给与一个更加优惠的价格,张奎发很干脆的问道:“你们说要什么价格?”
“每银元100发子弹。”段祺瑞报出了价格,然后诉苦道:“我们北洋政府财政紧张,北洋军的装备又不断增加,重机枪就不说了,半分钟就能将一链子弹打光。还有轻机枪、冲锋枪这些装备,子弹消耗太大了,如果弹药价格不能便宜下来,我们的财政无力支撑啊!”
张奎发琢磨了片刻,随即对段祺瑞许诺道:“这个价格我们应该可以接受,不过还是得商议商议。”
“如此就静候佳音了。”段祺瑞大喜道。
张奎发愿意答应这个价格,主要是为了加强北洋军对西北军工业的依赖性,每银元100发子弹的价格,也是西北集团向西北国防军供应子弹的价格。这个价格对于西北集团来说,依旧有丰厚的利润。
西北最高统帅部就这一问题展开商讨,统帅部高层一致认为,以这样的价格向北洋军供应弹药,将使北洋军更加依赖西北军工业。从而使西北政府对北洋军的掌控能力得到提升。
在西北高层看来,战争打的是大兵团、大工业、大实验室。三者缺一不可。
北洋军就算是有不错的军事装备,但没有自己的军工业,那么与西北国防军发生战争时,北洋军必然会一败涂地。
至于对外战争,如果北洋军会参与到对外战争中的话,他们同样可以获得西北军工业的支撑。
弹药供应价格的降低,北洋政府将更加忽略对军工业的建设。
没有军工业,也没有自主的军事技术研发能力,北洋军就算是装备再豪华也打不过西北国防军,西北国防军已立于不败之地。
此时北洋政府花钱组建的这150万陆军,也许日后将被西北国防军轻易收编。所以西北政府对于北洋陆军日益膨胀的规模一点都不担心。
要说规模,西北国防军此时可以拉出三百万大军。而北洋军,预备役制度显然不怎么完善。加上没有自己军工业支持,如果和西北国防军打起来,两下就会被耗空力量。
北洋军事集团在西北军事集团面前,不是一个重量级的选手。沈凝云此时正谋划着如何将北洋军事集团一口吞掉。
当然这种吞并不是武力上的吞并,而是通过各种潜移默化的合作,然后将北洋军事集团融合到西北军事集团中。
实际上吞并北洋军事集团也简单,袁世凯死后北洋军事集团必然四分五裂,到时候拉拢一部分,打压一部分,孤立一部分。只要将北洋军事集团从政治上剥离出去,西北集团操控中央,就可以将整个北洋集团都吞下去。
此时北洋军事集团练了150万兵力出来,到时候全都可以用在对外战争上。
西北政府很快就和北洋政府再次签订了一份新的军火采购协议,协议中西北政府将以每银元100发子弹的价格向北洋政府供应20亿发子弹,总价值2000万银元。
北洋政府的军费开支愈发庞大,税收有些难以维持。袁世凯统治的北洋,已向西北政府举债8亿银元,各类债务达到216项,涉及各个领域。
不过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在北洋政府的各项花费下,中国各省各行业条件有所好转,特别是农业、工矿方面发展迅速。
袁世凯一方面拉起150万兵力的大军,一方面开始着手消除关内地方军阀截留地方税收的情况。
同时袁世凯裁减冗员,并减少公务人员薪水,每月一百元到两百元的减一成,两百元到三百元的减两成,三百元到四百元的减三成,以此类推。
北洋时期,中央公务人员还是比较廉洁的。
加之西北政府插手中央检察院,在全国各省清查贪污腐败,也让此时的民国各省行政廉洁方面大为改善。
另外袁世凯大力改善税收,因为盐税没办法收取了,则向新兴的工商收取税收。
各省除了农业、工矿迅速发展外,工商也在迅速发展。
农业、工矿能迅速发展,与此时西北的经济刺激分不开关系,虽然世界经济萧条,但是西北却是经济繁荣时期。外加关税的调整,西北工业对原材料需求的不断增长,各省农业、工矿迅猛发展。
再则,农业上有西北政府输出良种、化肥和农机,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