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世界裁军潮流(第1/1页)民国战神
自西北政府成立以来,已经有二十年了。
二十年来,已经成长了一代人。但是,也有一代人为军队付出了他们的青春,此时天下太平,也已经到了卸甲归田的时候。
很多三四十岁的老兵在这次大裁军中都被列入了退伍名单,这些为军队付出了青春的老兵,也获得了优厚的待遇。
现成的农场、牧场,大量的分发给了这些老兵。
从西域行政区到北海行政区,以及东北三省,外加关内十八省、西北各省,还有东南亚各国,大量的已开发的土地和未开发的土地,在这次大裁军当中被分发给了退伍士兵。
确保退伍士兵的经济收入,在沈凝云看来有重要的意义。
经济收入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社会地位,只要确保了军人的社会地位,就能维持年轻人的善武精神。
如此一来,那些还未有事业的年轻人,就会将参军看作是一条出路,才能使得军队吸引到大量优秀的人才。
所以这次退伍转业安置绝对是大手笔。
那些退伍的老兵,大量成为了农牧场主阶级,拥有了大量的土地,这些退伍老兵的农场面积最低都达到了600亩,最高达到了3000亩。
尽管现成的农业机械、牲畜需要贷款购买,但是财团只收取成本价,而且贷款利息很低,让这些老兵没有什么压力。
同时那些农场和牧场实施的是生产订单制度,没有接到订单的时候,有政府发放补贴,有订单的时候,可以计算生产收益。而如果是受灾,国家会对损失买单,因此只要勤劳肯干,成为中产阶级极为轻松。
另外为了确保这些分配给军人的土地不被败掉,这些农场和牧场被规定不能随意买卖,必须经过军方审批才能转手。
而对于那些没有参与过对外战争的士兵来说,退伍转业的待遇也很优厚,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分配给他们开发。这个政策和以前的移民令一样,但是比移民令的政策要优厚,因为有银行的资金支持,以及财团的技术支持,以及销售渠道支持。
只要他们肯去开发,道路方面军方帮他们修。
如果不想去奋斗,当个普通工人同样也能衣食无忧。而且因为军人的社会地位比较高,所以找工作也很容易,就算是军方不进行安排,也有大量的民企会招收这些退伍军人。
这次大裁军,超过23岁的普通士兵都在裁军范围之内,而超过25岁的基层军官,也基本上都在裁军范围之内。
沈凝云预计,欧美估计再发展2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肯定要爆发。而中华民国再发展二十年,肯定也要对外开战。
20年后,超过25岁的基层军官,基本上也就超过了45岁,尽管45岁的基层军官还是可以上战场,但是体力等方面还是差了一些。
不过经验丰富的基层军官基本上都是超过25岁的,因此基层军官的退伍不会一次到位,而是计划在六年之内,分六批退伍,从而避免青黄不接。
中高级军官,超过40岁的也将陆续退伍。
中高级军官的退伍转业,基本上没什么东西。因为这些中高级军官,本身就拥有财团的股份,退伍就相当于回家养老了,也不需要分配给他们土地进行安置,更不需要安排什么工作。
另外还将有一批超过25岁的基层军官将留在军队,一是保持军队战斗力,二是顶替退伍的中层军官。中层军官,则向高层军官顶替。
退伍后的军官,每年依旧能领取到一笔军饷,只是比在部队中更少。他们将作为预备役军官,随时可能被征召从新走上战场。
预备役军官的数量,决定着中华民国日后能迅速拉起多少军队。
对于陆军来说,情况紧急的时候,步兵训练三个月就可以拉上战场。但是这些只训练了三个月的步兵要拥有战斗力,则必须拥有足够的基层军官。基层军官就像是那些新兵的大脑,能指挥这些不专业的新兵做出正确的行为。
而军校每年依旧将招收大量的学生,每年对军队进行补充,而军队中的军官则不断的转入预备役。
陆军在人员培养方面的重点,将放在军官的培养上。
士兵尽管大量退伍,但是一个军官的存在,就能轻松的拉出几十个士兵,而且在和平时期的成本还大大降低。
所以军队尽管减少了,但是军人的晋升机会却没有减少。依旧将有大量的军校生,以及基层士兵晋升上去,然后形成梯队陆续转入预备役当中,一旦发生战争,那些预备役军官随时可以组建出大量的部队。
而士兵减少了,投入到军官培养上的资源也就增加了。
首先在教学方面,理论课是必须的,另外还有大量经验丰富的预备役军官到军校授课,优秀的士兵也将被大量送到军校学习,从而成为基层军官。
接下来十几年内,每年都将培养大量军官出来。
沈凝云的要求是,在十五年之内,培养出足以起一支千万大军的各级军官,因为下一次的全球争霸战争,规模将史无前例的庞大。
百万大裁军开始之后,大量的军人离开军队,从不事生产的军事单位,开始变成从事生产的生产单位。
百万人的消耗减少了,而且多了百万人的劳动成果。
《申报》评价道:“我中华民国击败美日联合舰队后,日本方面喝已被瘫痪。而在俄国方面,与苏联政府达成了裁军共识,对中华民国威胁最大的日本和俄国都已经威胁不到中华民国的国防安全。此时进行大裁军,乃是我中华民国予民生息的明智决策。”
《大公报》评论道:“自西北政府成立二十年以来,我中国战争持续不断,我们在战争中完成了浴火重生,彻底将中国从满清以来的黑暗驱散。然民族在长达三百余年的黑暗中,久未修养,当前局势大好,正是让人民休养生息之良机。最高统帅部的裁军决策,无疑是明智的。”
《新闻报》则评论道:“裁军的政策,说明中央政府将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内部建设和经济发展之上。而此时中华民国依旧有大量建设项目还未完成,并且市场也未饱和,因而未来中华民国的经济依旧会持续走高,此时也是投资的大好时机。”
新闻报已经被财团收购,这个报纸作为专业报道商业新闻的,销量非常高。而鼓励民众投资,也是当前的经济政策。
而《中华日报》则发表了一篇名为‘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的文章,指出一个国家如果忘记战争,就会产生巨大的危机。历史上宋朝、明朝、满清,实际上都是犯下了这个错误。之所以如此,主要是这几个朝代持续的对武官进行压制,为了王朝的永固的目的,用各种制度限制武官,避免篡位的发生。但结果防范了内部却防不住外部和天灾人祸,最后走向灭亡。
好战必亡的例子也很多,例如暴君纣王,以及隋代暴君杨广,两位暴君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异族发动持续的战争。从民族角度上来看是好的,但是把十年才能做完的事业,放到一年来做,完全不考虑人民能否承受得了,灭亡自然也是必然的。
中华民国有悠久的历史可以借鉴,西方人则没有借鉴的东西了。西方人被基督教统治了上千年,历史资料被烧了不知道多少。结果造成欧美变成了一个没有国家史的局面,只剩下宗教史。而不久前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沙俄皇帝尼古拉二世就犯下了好战必亡的错误。
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奥斯曼土耳其皇帝同样也犯下了这个错误,只是错误没有尼古拉二世那么大。
文章中指出,如今中华民国进行休养生息的决策是正确的,避免了好战必亡的局面。但是不能就此麻痹大意,举国上下,依旧需要为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做准备,从而避免出现忘战必危的局面。
欧美各国则对中华民国裁军的决定而感到松了口气,中华民国因为没有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旦全面爆发出来,加上优势的军事技术,甚至是可以一路把欧洲给推平。而此时中华民国进行裁军之后,这种可能性在中华民国重新扩军之前是不存在的了。
英法美意等国在中华民国与苏联签署联合裁军协议之后,也各自推出了裁军计划,全世界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形成了一股裁军潮流。
英法美意等国不裁军也不行,毕竟这个时候他们维持较多的军队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用处。他们又不可能打到中华民国去,毕竟他们离中华民国太远了,等他们把军队派遣到亚洲,中华民国早就把军队又重新拉起来了。
而苏联方面如果要进攻中华民国,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扩军,但是扩军是一个动作很大的行为,不可能逃过中华民国的间谍。苏联一旦开始扩军,中华民国同样可以进行扩军。而双方的兵力都维持在一个比较少的范围内,那么对双方来说都是安全的。
进而英法美意自然也就开始裁军,从而拥有更多的劳动力进行生产建设,进而增强自身的战争潜力。
从而在中华民国进行裁军后,迅速在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开始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