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国际定价权之争(第1/1页)民国战神
亚洲的制造业商品、农业产品、矿产定价权被中国民族财团抓在手里,而国际上的商品定价权的争夺则是愈演愈烈。{首发}
中国民族财团和罗斯柴尔德财团就是争斗的主要力量,双方争夺定价权的背后,则又是在争夺货币的国际化。
过去英镑一直牢牢的占据着国际化货币的霸主地位,但是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英国的英镑已经贬值了不少。
过去,英镑的坚挺,一直是世界各国,以及英国人民及自治领、殖民地民众所为之骄傲的东西。
随着英镑的贬值,以及中华民国的工业化发展,进出口商品的不断增长,让中华民国的炎黄币开始走向国际化路线。
如此一来,就和英镑产生了竞争。
罗斯柴尔德财团对英镑非常看重,因为罗斯柴尔德财团就是靠英镑垄断国际贷款以及保险业务。
而当前因为英镑的贬值,以及炎黄币开始走向国际化,国际贷款和保险业务已经被中国民族财团给蚕食了一部分市场。
进而双方开始了一场没有硝烟的货币战争。
一方面罗斯柴尔德财团操控下的英国政府,开始致力于恢复英镑面值,一方面罗斯柴尔德财团开始与中国民族财团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
然而在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显然罗斯柴尔德财团不是中华民国的对手。
因为中华民国在随着进出口贸易的增长,已经越来越多的大宗商品结算开始使用炎黄币。而英镑因为贬值的原因,所以很多国家都不爱收取英镑。反而对坚挺的炎黄币很感兴趣。
炎黄币尽管此时大量发行,在中国内部产生了良性通膨,但是在国际市场上却是在升值,因为汇率还是非常稳定的。
中华民国有这个底气让炎黄币升值,也和这个时代的货币体系是有关系的。这个时代的货币体系是金圆券制度,即各国的货币可以用来兑换黄金,但是是对外兑换,本国内部则不兑换。
中华民国采取的是信用货币制,并不进行黄金兑换。本身这样的制度,在国际市场上是没什么竞争力的,但是因为中华民国有大量的商品出口,让世界各国拿到钱之后,可以用来购买中华民国的商品,进而也就有人接受炎黄币。
而且炎黄币还在升值,意味着币值的坚挺。尽管在商品出口方面有些不利,但是中华民国出口的商品都是高端商品。而那些低级的商品,则是那些经济殖民地出口的,那些经济殖民地出口的商品价格比较低,所以也有竞争力。
再有,就是中华民国以及那些经济殖民地,用的都是炎黄币。而且基本上也只收取炎黄币,其他国家要想购买中华民国和那些经济殖民地出口的商品,则必须要先去换炎黄币然后再进行购买。
进而也就产生了大量的商品交易都开始用上炎黄币,炎黄币因为有了能够花出去的功能,进而也就被各国政府所接受。
在大宗商品定价权方面,植物油的定价权此时被中华民国牢牢掌握,而棉花的定价权,也被中华民国所夺取。
棉花是中华民国产出很高的一个农产品,西域殖民地和新疆省的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增长,而在江苏、河南、山东交界的三角地带的商品棉的生产也得以持续,如今这些棉花基本上都是用机械化设备生产的,投入成本尽管高一些,但是生产成本却是降低了。再有就是育种方面花了大力气,所以产量有所提高。
中华民国的棉花已经对全球各国的棉花种植业造成了冲击,因为中华民国的棉花出口到那些经济殖民地,然后那些经济殖民地又生产出各种纺织品出口到世界各国,这样的出口是中国民族财团掌控的,那些经济殖民地的劳动成本比较低,加上棉花价格的竞争优势,所以在全球的纺织品市场上,那些经济殖民地的纺织品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
另一方面中华民国又在向欧洲出口棉花,价格比各国的棉花都要低。而美国的棉花种植业则遭到了严重的冲击。因为出口市场的减少,美国的棉花种植业缩水了将近三分之一,出口变得非常少。
橡胶的定价权,自然也变成了中华民国的囊中之物,此时整个东南亚都被中华民国所掌控,欧美在东南亚地区还是有一些橡胶掌控着,但是没有定价权也是白搭,那些橡胶园生产出的橡胶,被中华民国掌控的东南亚各国立法统一出口价格,而且也是所谓的‘对内优惠、对外垄断’的政策,那些欧美商人所掌控的橡胶园出产的橡胶要先以优惠价格卖给出口公司,然后再由出口公司以高价进行出口。
自从1922年年初这种制度的出台后,国际橡胶价格短短半个月内就被拉升了五倍,绝对的疯狂。
而在中华民国,橡胶价格却是一如既往的便宜,价格没有丝毫的上涨。
欧美各国又没有人造橡胶工业,同时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的橡胶种植业面积又不大,实际上主要的橡胶产地还是在东南亚。
就算是中南美洲现在开始种植橡胶,也已经晚了。橡胶种下去要能割胶,起码要十年,而且一开始的产量还不怎么样。
所以欧美各国现在对于这种天价橡胶,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国际橡胶的交易,则自然是要用炎黄币的,其他的货币基本上不收。
国际粮食价格定价权方面,也被中华民国轻松的掌控,中华民国的粮食生产规模大到中华民国内部以及那些经济殖民地都消耗不掉,每年有大量的低价粮食涌入国际市场,进而打击了那些传统的粮食出口国。
其他国家所出口的粮食开始下降,剩下的也就是中华民国所出口的粮食了。而粮食出口这个东西,产量调整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尽管只是短短一年的时间,但是一年当中有大量的操作空间了。
例如其他国家所能出口的粮食开始减少,中华民国大可提高国际粮价,从而赚取高额利润。而其他国家看到粮食生产有利可图,第二年跟进扩大粮食生产,结果第二年中华民国大可以继续压低粮价,进而让世界各国的粮食生产者血本无归。
这就是标准的过山车模式。
当你不种的时候价格高,当你种的时候价格跳水,反正主动权在中华民国手上,中华民国可以随意的控制价格来玩弄各国的生产者,进而打击各国的农业生产。
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基本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和中华民国竞争,主要还是因为中华民国的农业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不管是在机械化农业生产技术,还是在良种培育方面,中华民国都已经成为全球最先进的国家。粮食生产成本降到全球最低的程度,加上有高效率的集装箱运输系统,所以在粮食运输方面的成本也大幅度的降低。而在粮食加工方面,用的也是最先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械设备。
而欧美各国,很多国家在粮食加工方面,还是用蒸汽机作为动力。而在那些没有工业化的国家,粮食加工还只能依赖水力、畜力,甚至是人力。
进而导致中华民国所出口的粮食价格低的惊人,让中华民国的粮食在国际市场上大杀四方,所向披靡。
此时世界各国的商品粮种植,基本上也就是维持本国的市场,并且还要有粮食进口关税壁垒。否则就会被中华民国的商品粮大肆冲击。
而那些没有粮食进口关税壁垒的国家就惨了,例如澳大利亚和印度,关税方面对中华民国非常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麦生产就遭到了严重的冲击,如今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农场,小麦种植业已经锐减了一半。而随着关税的下降,现在剩下的一半也岌岌可危。
印度的粮农,这个时候则开始改种其他的经济作物。
种植经济作物,起码中华民国会要,尽管价格不是太高,但是起码比种植粮食的收入要更高。
对于那些还需要进口粮食的国家来说,中华民国的那些价格低廉的粮食自然是能让他们占到便宜的,但是对于那些生产粮食的国家却不是一个好事情。
中华民国用粮食出口,换取到那些不能进行机械化种植的经济作物,加上那些纯天然的农产品,形成了一个循环体系。
而在矿产的定价权方面,稀土定价权则被中华民国掌控在手里,国际稀土矿价格开始飙涨。
铁矿石的定价权方面同样也被中华民国轻松掌控。
因为中华民国是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另外随着英国签订了分润印度、南非、澳大利亚的殖民利益的条款,中华民国可以在印度、澳大利亚开采铁矿石,并且还不需要缴纳关税,这让欧美完全没有办法掐住中华民国在铁矿石方面的脖子。
欧美一旦提价,中华民国大可以不买。但是那些开矿的企业却是受不了。而且铁矿石价格一上涨,欧洲的冶金成本上升,冶炼出来的钢铁价格太高的话,中华民国也可以不买,进而那些钢铁企业则受不了。
最后,只能乖乖降价。
中华民国尽管在铁矿石方面有些短板,但是可以在印度和澳大利亚开矿,而且内部实际上也还是有铁矿石的。
因此国际铁矿石价格一直萎靡不振。
中华民国则在铁矿石价格比较低的情况下,开始建设铁矿石战略储备仓库,更是让欧美失去了提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