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迅猛增长的国力(第2/2页)民国战神
等产业,而地处中欧的德国,不仅成为欧洲的货币集散地,也成为了向欧洲各国输出机械设备的地区。从而一步领先,步步领先。
罗斯柴尔德财团这种走钢丝一般的平衡行为,也最终因为失去平衡栽了跟头。
此时中华民国的精密制造业从业人员,已经是德国的好几倍,涌现出了一大批的高级技工。
大量的生产线订单被不断完成。
中华民国当前制造的流水线,都已经变成半自动流水线,相当于欧美五六十年代的流水线水平。并且开始向全自动的方向发展,全自动流水线实际上并不需要计算机,因为七八十年代的欧美,计算机还没有大规模应用到流水线生产上,但是人家就是实现了全自动。
不过中华民国现在已经有了计算机。
而在机床的制造上更是接连突破,液压技术的应用,让机械加工更加方便。中华民国已经正在向一个钢铁帝国的方向发展。
大量的钢铁,大量的机械设备。
精密的火炮、飞机、战车。
自动化的流水线,大量的农业机械、施工机械、挖矿机械。
精密制造业的崛起,以及资本的强大,让中华民国已经开始走上快速摆脱靠人力的阶段,而是开始大量依靠钢铁机械的生产力,而不是像后世中国那样,实在是条件有限,很多时候只能靠人多力量大来取胜。不过太祖能把中国工业发展起来,确实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工业化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
很多生产活动变成非常轻松,例如农业生产就简单很多了。因为耕地多,也不用考虑什么亩产有多高。直接机械化进行作业,就算单产不如精耕细作,但是规模却可以弄得很大。一个劳动力所能生产的农业产品比过去高出几十倍、上百倍。
工业化时代的进步,就是让从事生产的人口越来越少。更高的生产力之下,也许一亿人口当中,一千万人口从事生产活动就可以满足整个社会的商品需求。那么剩下九千万人口,就可以去从事科研、军事活动、建设活动、商业金融活动、娱乐艺术活动、服务活动。
就是不断的解放劳动力,让劳动力从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中解放出来。
一个工业国家的发展,初级阶段是在提高工业生产效率,解放一定的工业劳动力,从而在有限的农业上,建立产能更大的工业。而再进行发展,则是解放农业劳动力,并且扩大农业生产规模,从而以建立更大的工业生产规模。再继续发展下去,则是大规模的解放工业、矿业等方面的生产活动的劳动力。
进而从农业社会的大部分人都必须从事生产才能存活,变成工业化时代,一个人进行生产,可能就可以养活几十个、几百个人的程度。
而那些不用从事生产工作的劳动力,则可以投入到建设活动上去,以及各其他各个行业。中华民国随着各种商品产能的建立,越来越多的生产力从土地中解放了出来。
中华民国的农业采用机械化生产,进一步也影响到了那些经济殖民地,让那些经济殖民地从事无法进行机械化种植的经济作物生产,也是对中华民国的农业的一种补充,进而在那些经济殖民地,实际上也有更多的劳动力被从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的商品化生产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其他的活动。
相比之下,这个时候的欧美,显然就做不到了。
在农业机械的制造上,欧美的精密制造业还不太达标,另外在普及上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欧美暂时没那个魄力。
而且这东西是需要时间积累的,算算时间,欧美也来不及了。
因为美国的美联储也在大量的放贷,并且目前美国主要是在从事工业体系升级,在农业机械化的产能上明显是来不及大规模建立了。美国的繁荣,历史上是持续到了1929年,只剩下六年的时间。
此时的美国,要制造机械化农业也不是造不出来,但是投入成本太高,时间又紧迫。一到那经济大萧条,投资肯定是中断的。到时候建成大量的农业机械化设备生产产能,农业机械在经济大萧条当中也卖不出去。
所以欧美的农业,目前也就是用用拖拉机,普及一下化肥、农药,同时用畜力带动的农业机械进行生产。
欧美大量人口,还被困在土地当中,个人产值也就那样了。
而那些个人产值很低的经济作物种植,欧美更多是对殖民地进行粗暴掠夺,效率又不高,规模发展缓慢。
中华民国的农业机械化,则是普及了十几年,才达到了如今的规模。
中国民国的普通工人的收入超过英国工人的收入,只是一个开始罢了。以中华民国的生产力,普通工人的收入,后续还可以拉开英国工人和美国工人一大截。
加上人口上又有庞大的优势,欧美想要赶超中华民国,已经很难了。
在1923年,欧洲人明显感觉,生活水平下降了。欧洲各国的失业率也居高不下,除了德国还好一些,法国是大陆性国家也还算可以。最头疼的就是英国了,英国政府想要下调工资水平,延长工作时间,遭到英国工人的反对。同时大量的失业,也出现在了英国国内。
毕竟英国过去是世界霸主,此时的英国尽管名义上也依旧是世界霸主,但实际上已经无力控制亚洲地区。
英国顶多算是欧洲的霸主。
现在英国即无力控制亚洲,也无力控制美洲。加上战后英国的金融、海外资产、海洋运输、商品输出等方面都遭到了打击,所以失业率很高也是正常的。毕竟那些产业受到打击后,自然也就造成了就业岗位减少的问题。
加上英国实在是没有什么制造业产业比较出众的。
精密制造业比不上德国,也比不上中华民国。商品制造方面,又是老旧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的产物,工业体系都落后了。
海洋运输业,又遭到了中华民国和美国的强力竞争。
金融业方面,在亚洲是寸步难行。亚洲的金融业成为了中华民国的禁脔,英国难以染指。美国的金融业,尽管有罗斯柴尔德财团的份额,但那是罗斯柴尔德财团赚到钱,又不是英国人,他们是犹太人。
犹太人没有国家,自然也就没有国界。
海外资产方面,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又卖掉了大部分,而中华民国在亚洲的崛起,又让英国损失了一大批的海外资产。
商品输出方面,棉布是卖不动了。
以前棉布可能对很多国家来说是先进的商品,因为英国人用的是先进的蒸汽机来生产出来的棉布。现在英国的棉布,就是低级的代名词了。质量已经比不上中华民国的棉布,价格更是比不上。
不过中华民国不对外输出棉布,而是把产业交给那那些经济殖民地。那些经济殖民地有大量富余劳动力,所以棉布生产成本很低,英国人也竞争不过。
唯一还算好的就是英国的矿业发展很迅速,中华民国在大量进口英国的矿产,然后英国再从中华民国进口各种商品。
商品可以再流水线上大量的批量化制造,非常的快速。但是挖矿却是比较辛苦的。英国人可没有露天开矿技术。而且商品输出还有附加值呢!
英国的钢铁出口方面也还算不错,中华民国还在从英国进口钢铁。
矿产和钢铁,让英国战后的经济不是那么难看,但是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这主要是英国的资本方面出了大问题。
英国的资本市场,是被犹太人的罗斯柴尔德财团控制的。工业体系升级,是需要资本支撑的。而在做产业升级的是美国,同时为了能让德国人支付得起赔款,德国的工业在战后反而有资本的支持。
英国的工业,好似变得非常鸡肋。犹太人都不想投资,结果就造成了英国工业的快速衰弱。
英国的全球霸主地位,早就已经崩了。
如今只是名义上的霸主,而英国的衰弱也造成了世界开始缺乏霸权,一个缺乏霸权的世界,必然将有新兴势力要对全球霸权展开争夺。
未来那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依旧难以避免的。
所以中华民国这个时候并没有因为夺取了亚洲霸主,也就停下了积极发展的步伐。沈凝云掌控的中国民族财团,如今依旧在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以寻求更快的发展速度,以及更强大的战争潜力。
中华民国的综合国力,也随着市场的繁荣,正在迅猛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