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踌躇(第1/1页)重生之大书商
用人不宜刻,刻则思效者去。
交友不宜滥,滥则贡谀者来。
全社会招贤纳才,不讲资历、不讲学历、唯才是举。
不得不说,这事一开始,双江社就在全国的文化圈子里,博了个好彩头。
佛家说:种善因,方能结善果。
其他人还不觉得,但在尚文远看来,这回双江社和研究室,十足十的得了好大的便宜。
黎叔有句话挺经典: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老爸拿回来的面试名单,里面都有谁?
阿来、余华、刘震云赫然在列!
怕是自个眼花,又仔细看了几遍,确实是这三尊大神。
难道是主角光环模式开启?
不过仔细一想,也就释然了。
当大作家,在这时代的年轻人眼里,还是挺神圣的一件事。
在这时候的很多人眼里,出版社,无疑就是最接近这个梦想的阶梯。
加上一直以来,出版社的待遇都还不错。
这次双江社来了个大锅炖,能吸引到这三位尚处于懵懂,或者说梦想正炙的未来大神,也就不奇怪了。
“一定把这仨给留住。奶奶个腿,我还就不信了,拼着老命,把平台搭好,还不能留住几个人!”尚文远露出小尖牙,狠狠的下定决心。
初春的江陵,冷风卷着两江的潮气,让整个城市,变得阴寒湿冷。
五百多人的面试工作,一两天是完不成的。
几百号人挤在外边,也不是个事。
尚文远跟着老爸,在出版社溜达了一圈后。瞅着机会,跟自个老子提议,干脆把出版社的旅馆包下来,让这些人呆在房间里,一日三餐也让社里帮忙解决。
尚瑞达有点心疼钱。还有点不大乐意,说把旅馆包下来,还管吃,几天下来。得多少钱啊。
守财奴的样子,被尚文远很是鄙视了一番,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现在花点小钱,这群人里万一有几个牛人,随随便便搞出一本大作,您觉得还不划算?
好吧,小家伙总是有理。
尚瑞达这提议一出,往后几天,在几百位面试者嘴里。 “尚大善人”的雅号就传了出来。
出版社的旅馆,环境不错,伙食也还行,还不用自个花钱。
这让五百多应试者,对出版社和研究室印象就更好。表现也愈发卖力。
《新闻联播》和《群众日报》,跟着面试组,采访了一天,就基本差不多了。毕竟又不是拍专题片,人家电视台记者忙着呢。
几家媒体一撤,后面几天面试的压力就小多了,加上呆房间里。跟前面面试的一交流,得出不少经验出来,临场表现自然也跟着好起来。
尚文远现在拿出来的面试方式,毕竟只是考校一个人的临场机变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又不是真正的公务员考试,没必要搞那么复杂。
因为研究室马上就要进入实质性的工作开展,所以跟老爸提了一嘴后。尚瑞达也跟面试组的人开了个小会。决定加快面试节奏。
原先十分钟的面试时间,直接缩短到8分钟。
即便这样,整个面试工作,也耗了十天时间。
然后又是两天时间的综合计分,名次排列。
一直到四月中旬。整个考试才算真正结束。
在应试者看来,这次考试,双江社做得还是很人性化,很贴心的。
每个人的计分结果和排名情况,都清楚的印在一张纸上,装在信封里封好,再在信封上写好名字。由出版社派人一一送到每个应试者手里。
同时,宁长河也嘱咐派出的人员,对每一位应试者都要说清楚:这次社里只能招两百人,但落选的也没关系,后面还有机会。随着出版社和研究室规模的扩充,人才还是奇缺的。
当然了,尚文远在名单上圈出来的那十多个大牛,这次肯定是选上了。
不算暗箱操作,这些人笔试成绩都不错,至于面试,可能是紧张,有几个表现不是太好,分数不太高。比如阿来,第一个入场,又对着摄像机,在这场合下,话秃噜清楚就算不错了。
尚文远圈出来的这些人,尚瑞达当然很注意。最后综合计分的时候,稍微歪两下,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还在面试期间,回到北都的《新闻联播》栏目组,很快就把拍摄的片子,剪辑出来,报上级审核后。于四月八日晚上七点,正式播出。
《群众日报》的文章,其实还先出来。但文字毕竟比不上电视的声画传播效果。
估计有关领导打了招呼,这次《新闻联播》的时长,居然延长了近十分钟。
焦点当然是双江社的人才选拔新举措,和《群众日报》只上新闻,未做任何评议不同。《新闻联播》通过镜头前应试者的嘴,表达出来一个意思:唯才是举,不能停留在口号上,需要各层各地的主政者,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来。
《新闻联播》的新闻一出来,双江省以及出版社,这才得以真正进入全国各地主政者的法眼。
各地组成的考察团、学习团的考察申请电报雪片一般,飞往江陵,飞往双江出版社。
蒲清泉又遭了一次痛并快乐着的轰炸,这回还不止是是电话,电报也堆满了案头。
这么好的宣传机会,尚文远怎么会放过?
通过老爸的手,尚文远把三份杂志新创以及征稿的信息,捎带着也包了进去。
电视新闻里跟植入广告差不多,至于报纸上,则是跟软文广告类似。
反正两家媒体的新闻一放出来,加上各地报纸上的转载。
双江新成立了一家改革开放政策研究室,而且在办三份杂志的信息,是妥妥的传达出去了。
这算预热,等把杂志的征稿启事做出来,尚文远自我评估,效果应该不差。
尚瑞达这边忙着面试和人才筛选。没空理会研究室的那一大摊子事。
但三组人员其实已开足马达,全力在完成尚瑞达安排的工作。
新单位,你要不在新领导面前图个表现,那以后的鞋子。还能不能愉快的穿上了?
面试工作终于完成,尚瑞达松了一口大气的同时,记起自个还有个研究室要操心。
一到出版社的临时办公室坐下,得到信的几位组长就跑了过来。
都抱着一大堆的文件、设计稿。
“我说你们几位,是约好了吧?我这还没喘上几口气呢,就都跑了过来。”尚瑞达很没形象的瘫软在椅子上,对几位组长哀叹道。
“哈哈,我说主任,不带这样的啊,您可是给咱们定了进度时间的。我们要偷懒儿。这个月,那我可得回去啃红薯了。”《意林》组的组长钱博,仗着几人也熟悉了,而且资格也挺老,就随口开起了玩笑。
“是吗?我有说过吗?”尚瑞达假装一副忘事的神情。看对面几人大瞪着眼睛,才哈哈笑起来,“好啦,给你们开玩笑呢。你们几个不错,我这几天忙活面试的事,没顾得上研究室,辛苦你们啦。这样。今天时间也不早了,你们把东西都留下来,我晚上带回家去看。”
“知道主任您现在是大忙人,我们也没闲着,我们拿过来的这些,都是一些必须要您解决的。”罗书林拍了拍胸前的文件。笑着对尚瑞达说道,“您还是先回去好好休息一下吧,我看您这几天也累得够呛。”
“我看也是,这么多事,就您一人。这往后。事情估计更多。”跟着罗书林后边的成栋也说道,“我看其他领导都配了个助理,要不主任您也找一个来帮帮您?”
“对对对,成栋这小子说得没错。这次不是招了这么多人吗?我看里边还有几个姑娘挺漂亮的,要不主任您选一个?”几人中,唯一的娘子军邓敏也笑着道。
“我看行,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活就交给我们去办,包准给您办好。”
“滚蛋,铁虎你个老光棍,你怕是早憋着,想自个捞一个回去吧?”
“阮小二,你讨打呢,说好的喜糖呢,交出来!”
年轻人不计较场合,一直看尚瑞达都挺好说话的,几个人也肆无忌惮的开起玩笑来。办公室一时闹闹嚷嚷的,把尚瑞达弄得头大。
“好了好了,把东西放下,我晚上带回去看。”挥手把几个胡闹的家伙赶出办公室,尚瑞达发愁的看着面前的一大堆资料,禁不住捏了捏眉头。
“算求了,把老子拖下水,小玩意儿你也甭想好过。”想到小儿子看着一堆资料的表情,呲牙自乐。
其实不用自个老子为难,尚文远现在就有点踌躇。
《国家地理》和《财经》这两份杂志犹自好说,但《意林》要想从国内众多知名的期刊中冲出来,殊实不易。
先前有点想当然了,认为把后世《意林》的风格照搬过来,就能大火特火。
但现在把《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十月》、《青年文学》等几本知名的杂志一读,压力就来了。
受文章篇幅和图书市场实际情况,这时代的牛人牛作,多数还是发表在这些知名的杂志上。
不说这些作家和这些杂志的编辑之间关系如何,单对新期刊的认同,就得有一个过程。
很多作者,只要认同了一家杂志,这家杂志的稿酬也随大流,那他就不会轻易挪窝,主要是嫌麻烦。
提高稿酬是一个办法,但也不是说一定有用。
这时期的人多数还讲究一个文人风骨,大都比较爱惜自己的羽毛。
纯粹拿钱开路,人家以为你这是大屁股坐人,反而弄巧成拙。
更何况,大幅度提高稿酬,也不是长久之计。
纯粹的给人栽刺儿么,都这个标准,你标新立异,提高太多,那让其他那些杂志怎么想?
不说联合绞杀,在关键的时候推你一下,你这还未茁壮成长的小身板,就得在山崖下去捡人。
“一炮而红,一炮而红……”摸着犹带着婴儿肥的光嫩小下巴,尚文远自言自语的嘀咕道,“这回该找个什么法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