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虚惊一场(第1/2页)重生之大书商
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
对得龙投资的印象,尚文远前世从网上看到的那些采访,总有某些人在洗地的直感。
真正影响他判断和思维的,却是他经历过的一段。
这事扯来有点话长。
跟尚文远前世的那个“机动车负压环保消声器”投资项目有关。
当年,尚文远购买的专利,其专利持有人,就是来自于江陵机床厂的两位老工人。
提出理论和数据的,是机床厂总工办的一位老同志,而设计图纸及制作样品的,则是机床厂位数不多的一位八级钣金工。
江陵机床厂是全国挺有名的一家机床制造企业,主要产品是滚齿机、插齿机、磨齿机等齿轮机床。其产品的销量在国内一直是名列前茅,在世界范围内,名气也不小。
比如球体球面的不圆度标准,就是在江陵机床厂,技术实力不容小觑。
这样一个厂子,产品技术含量高,销量又好,全厂效益当然也就好。
又是全省的利税大户,照道理说,国企改革怎么也改不到他们身上。
但事实上,还是没躲过。
彼时国家都在提规模化经营,整合、并购成风。
就在这时候,得龙投资目光盯上了江陵机床厂。
最开始,得龙的人跟机床厂接触的时候,说得挺好,说是拿3000万现金入股,持股比例也不高。
正在挠头扩建厂区的事,现在天降馅饼。机床厂的厂长当然很高兴啊,就答应了得龙。
于是开始进入谈判程序。
这一开始,机床厂就发觉不对劲了。
机床厂不止是生产齿轮机床,还有很多其他产业,比如作为技术储备的机床研究中心。比如锻造所,比如材料所,都是跟机床相关的产业。
但得龙想的是什么呢?他们这3000万,不是入股整个机床厂,而是想控股齿轮机床生产车间。而提出的控股比例也很吓人,60%!
每年数亿产值的车间。被得龙的人一扒拉算盘,其资产居然不足两亿!
机床厂的人又不是笨蛋,这么明显的招数怎会不懂?厂长果断的中止了谈判,指着会议室大门,让得龙的人赶紧滚蛋。
得龙一方,参与谈判的人也不生气。其中一位领头的,临行前,微笑着对机床厂的厂长说道:今天我们是怎么走出去的,你们还得怎么把咱们请回来。
谈判无果,机床厂这边也没怎么在意,想着老子这么大一个国有企业,还怕你民营企业?
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省里、市里的税务、工商、财政、消防、卫生、教育等相关的不相关的部门,都跑来厂里溜达,把整个机床厂的人气得牙只痒痒的。
要不怎么说,蛇无头不行呢,显然机床厂有一位强项蛇头。看阵势不对,立即让厂里的护厂队,全天二十四小时看守着整个厂区,人手不够,就把非重点车间的工人都拉了出来。
连续几天,把那些吃饭不干正事的人都收拾了个遍。在双江省。很是闹出了不小的风波,甚至都发展到,电力局、水利局、燃气公司,停水、停电、停气的地步。
但总算是把厂里的局势给稳住了,经过一番协调后。又恢复了正常生产。
但好景不长,没过两天,当时的双江省省长,本人亲自给机床厂厂长打电话,让机床厂同意得龙的入股,而且时间要快。
厂长当然不同意啊,在电话里跟省长直说:无论怎么说,厂子不能贱卖,他这个厂长,反正不会签字。
省长大怒,怒喝道:你不签字,那我就换一个能签字的来!吼完就撂了电话。
这厂长也是个老二愣子,想着反正老子行得正,走得直,你要换人就换人,但要老子签字,门都没有。
机床厂又不是孤家寡人,省里、中央都有人出来帮着说话,这才硬扛住了来自各方的压力。与得龙的谈判也一直拖到最后得龙投资破产,这才把机床厂全须全尾的保住了。
而那位打电话过来的省长,年纪并不大,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在得龙事发后,也很快的被打发到一个旮旯里养老了事。
当时还在总工办工作的专利持有人之一,参与了当年的谈判,所以事情的前后,他都非常清楚。包括省长打电话过来,他就在厂长办公室里,跟其他几个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想想,能让一省之长出来亲自说项卖好,得龙投资的背景,真能像后来新闻里说的那样,那么简单,简单到就是一场商业资本的投资失败?
这就是尚文远担心的地方。
其实尚瑞达父子,已经做得很小心了。图书、杂志的销量、广告盈利情况,以及最终的利润,这些情况,除了有限的几个人,外人并不知道深浅。明面上的账面,放眼全国的企、事业单位,研究室并不显眼。
但现在既然有人盯上了,那就说明,应该是某一个环节里出了茬子,被人给探到了虚实。
跟着便宜小叔,尚文远总算是见识到了北都衙内的办事风格。
说漂亮点,那是知进退,懂得低调、内敛。
但要换句话来说,那就是见好处就上,遇难题就果断缩头。
见靠山最硬的祁连山,都在说事情难办,言外之意,颇有点不想沾这潭浑水。
钟道安心里一凉,却被小侄子一个眼神,止住了几欲脱口而出的话。
“四叔,还有各位小叔,为咱家的事,给你们添堵了。”尚文远像模像样的端起茶杯,环着向几位衙内致意,“明珠那边势大。咱拼不过,还能躲不过去么,不行咱们搬国外去,我看他们还能横出国去不。”
尚文远这话说出来,让几位平日里心气儿挺高的衙内。脸色不由得红了红。
“嗨,小子你说嘛呢,当咱们是吓大的?”祁连山绷不住面,皱眉呵斥了尚文远一句,又转头对几位兄弟说道,“得嘞。不是什么大事,都回去打听打听,看看那什么,对,得龙投资是个什么路子。安子的事,就是咱们的事。我倒要看看,是不是那条过江龙,真个来咱们兄弟盘子里抢食儿。”
“成,我晚上就回去问问老爷子。”白胖子堵新振应道。
“嗯,我也去打听打听。”李云聪也答应下来。
其余的几位衙内,各自都有不同的背景,也都答应下来。
事情能不能扛下来。先说着,这面儿,可丢不得,要不然以后可抬不起头来。
接下来的几天,钟道安也没去公司上班,跟尚文远一道,在家里老老实实的听动静。
衙内真要办成什么事,是挺容易,何况就打探消息的小事。
一圈下来,钟道安和尚文远总算把心放回肚子里。
纯粹是虚惊一场。
得龙投资。确实是明珠背景的这么一家公司,后台也是挺吓人。要真是那位爷打研究室的主意,北都一般的衙内,还真扛不住。
但这次想打研究室主意的,却不是得龙投资本体。而是挂靠在下面的一家小公司。
这家公司在明珠本地做得不是很大。前些年,因为民营书刊市场的开放,这家公司也跟着开了几家门店,发展到后来,又弄了一个中型的批销店,做了七、八年,赚了不少银子。
之所以想打研究室的主意,也是看着研究室的三本杂志在市场里卖得挺火,加上又不知道怎么跟得龙的什么人勾搭上,在得龙投资下面挂了个名号,手头又有不少钱,这心气儿也跟着上来了。
几经打探,这家改名为明珠得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发行商,终于打听到,三份杂志的幕后人是尚瑞达。而这个姓尚的,纯粹的草根出身,身后除了蒲清泉这个副署长,好像就没其他的了。
明珠得龙文化的那位老总就寻思:不就一副署长么,能有多大能量?凭得龙幕后的那位,还撬不松尚瑞达这块土不拉几的小块砖?
于是,这才有了戴建国这个传话人,出来吹风的事。
办这样的小虾米,压根就用不着祁连山他们那几位衙内,钟道安自个就能办。
给得龙在明珠那边的幕后掌控者,通过另外一位熟人,打了个招呼:新闻出版这一亩三分地,是咱老钟家的地盘。你得龙投资,干的是实业,操弄的又是资本游戏,跟咱们不搭噶,别没事招麻烦。
这话传过去,把那位幕后的衙内,给弄得很是下不得台来。
本来他就被圈里的人笑话为暴发户,现在自个手下,还尼玛不是真正的手下,一点都不懂规矩,没摸清底细,就乱伸手。好了,现在这事肯定是传出去了,他还指不定被衙内们怎么取笑呢。
幕后人恼羞成怒,得龙文化就跟着倒了大霉。
先是被明珠税务部门,查出来上百万元的偷税漏税记录,接着又有人举报,这家公司居然在卖盗版书。
不用其他,就这两条,这家公司就给破产清盘,那位打歪主意的老总,也被判了十五年。
这事,就这么平了,解决得也很快,一周的时间都没用到。
钟道安自然是在圈子里扬眉吐气了,一连几天,都在宴请北都的各路诸侯。一为庆祝事情得以轻松解决掉,二为答谢当初几位哥哥帮衬着打听消息和传话。
尚文远跟着钟道安,在酒席上,认了不少叔叔、姐姐。但在私底下,却暗自担忧。
这样类似的事,只要在国内,就根本杜绝不了。
研究室的底细,其实很简单,有心人一查,就能查个水落石出。
随着以后规模的不断扩大,涉足的产业也不断扩展,像财务数据这种,根本瞒不住人。万一某位身处高位的大人物,看上了眼,自个一家根本顶不住。运气好,还能喝点残汤剩水,运气不好,被人吃得渣都不剩下一点。
要单说钱的问题,尚家现在赚的钱,够一家人吃喝几辈子了,大人物看上,白送人家也无所谓。
但人一辈子,不只是吃喝拉撒。何况,尚文远要办的事,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几千上万块钱,就能妥善解决得了。
终于空闲下来,等钟道安去上班后,尚文远仍然没去北大报道,一个人闷在小院里,开始谋划。
想来想去,尚文远就觉得,如果研究室没扩张到一定规模,没具备撼动国内业界的水平,恐怕这事,最终还得落到外资这条道上来。
尽管国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和调整,国外资本与国内投资环境,与尚文远前世经历过的,有很大的区别。外资不能再占据最好的资源,最好的政策,国企、民营经济也在不同领域,占据了重要的比例。
但在全国各地兴起的招商引资,外资还是被主政者极其看重的一环。谁叫咱们国家是基本从废墟中站立起来的呢,能赚外汇,谁不想赚啊。
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尚文远原本是一个极怕麻烦的人,现在,恐怕他得让本已清晰明了的研究室产业结构,进行一番调整才行。
不为其他,只是不想让人一眼就能看个通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