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第1/5页)终极拯救
靖国神社
(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个神社)编辑靖国神社(日文假名:やすくにじんじゃ)是位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坂的一座神社。社格是别格官币社,本殿构造为神明造,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为日本国内外战争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包括侵华战争的日军)。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直由日本军方专门管理,是国家神道的象征;在二战后,遵循政教分离原则,改组为宗教法人。
例祭为每年的4月21日-23日和10月17日-20日。该神社供奉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内外战争的战死者及家属,其中大多数是在中日战争和朝鲜战争及太平洋战争中阵亡的日军官兵及殖民地募集兵。由于靖国的祭祀对象包括了表彰对近代日本有“杰出贡献”的军人。
“靖国神社”的历史不过百余年,最初的教义是:通过祭祀来安抚冤魂,以免给人们带来灾难。
中文名靖国神社外文名やすくにじんじゃ所在国家日本地址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北311供奉对象日本国内战争的死者及二战战犯目录1性质作用
2建筑历史
3构成情况
4性质
5仪式举要
6供奉阴魂
大战亡灵甲级战犯7国际态度
邻国反响高官参拜参拜影响8历次参拜
1940年代1950年代1960年代1970年代1980年代1990年代2009年前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9法案
招魂天皇态度记者观察台湾与靖国神社台湾原住民赴靖国神社抗议日议员参拜10国际舆论
11焦点和展望12内阁大臣
13相关新闻
14安倍见鬼遭谴责
15已成严峻国际问题
日本应当深深自省美国希望安倍打住1性质作用编辑靖国神社的起源自1853年美国佩里准将要求日本开港后(即黑船事件),日本形靖国神社大祭图(1897)
成了两大对立派,即以日本天皇为中心的朝廷方和德川幕府。幕府无视朝廷的命令,屈服佩里准将的开港要求,因此尊王派长州藩和萨摩藩的活动家们便展开了打倒幕府的活动,在此过程中很多人死在幕府手里。于是,尊王派长州藩和萨摩藩在各地建立招魂社,把死在幕府手中的藩军视为“国事殉难者”,对其进行祭祀。设立招魂社的目的在于“慰灵”和“显彰”,用以鼓励自己一方活动家的活动。靖国神社的前身东京招魂社也是在这样的历史的背景下建起来的。
然而,日本关于祭祀战死者的传统是在“御灵信仰(指的是那些在现世因为权力斗争而遭受屠杀的死者的灵魂,很可能会怀着怨恨回来报复,现世之人出于恐惧,便为了消解怨恨而祭祀这些死者的灵魂)”的基础上友好地祭祀战死的敌人和在“怨亲平等”的原则下不分敌我一起祭祀。就是说招魂社不是日本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只不过是近代以后出现的新传统而已。
东京招魂社的建立1869年5月,幕府军的最后一个据点函馆终于陷落。
1868年1月,从日本京都近郊鸟羽伏见之战开始的戊辰战争以幕府军战败下了帷幕。
1868年6月28日,在明治天皇的旨意下为了“慰灵”和“显彰”在戊辰战争中阵亡的3588名军人建立了东京招魂社。
1879年,根据日本军部的要求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并被赋予别格官弊社的地位。别格官弊社中的祭神是神话中出现的神,是仅次于祭祀天皇、皇族的神社(官弊社)。其中靖国神社是天皇直接参拜的神社,处于特殊的地位。
神社的性质与作用与一般神社由日本国内务省的管辖相比,靖国神社则由陆海军省的管辖,具有军事设施的性质。而且作为国家神道的主要神社之一,不被视为宗教。靖国神社把战争牺牲者当作为天皇和国家献身的英灵而进行“慰灵”和“显彰”,使得新的战争牺牲者不断出现。(战死者→由天皇主持的“慰灵”和“显彰”→教育→征兵→新的战死者)靖国神社的角色充分反映在小学修身教科书里,如母亲参加自己孩子向靖国神社合祀的活动以及经验等。
2建筑历史编辑靖国神社的主要设施概要建于1869年8月6日(明治2年6月29日),原称“东京招魂社”,以纪念在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内战戊辰战争中为恢复明治天皇权力而牺牲的军人。
在1879年(明治12年),东京招魂社改名为靖国神社;“靖国”来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国也”,意为使国家安定。
靖国神社在明治维新后是供奉为日本战死的军人,包括中日甲午战争(1894-5年)、日俄战争(1904-5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此,日本全国神社都由内务省管理,唯独是靖国神社由军方管理。
如今存放着接近250万名为日本战死者的灵位,其中有210万死于二战,包括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
日本在1945年8月15日战败后,因为日本的战后和平宪法第9条说明要分开政府和宗教,靖国神社选择了变成一个非政府旗下的宗教机构。
3构成情况编辑主要建筑灵玺簿奉安殿,是靖国神社保管做神的人名簿霊玺簿的地方,于1972年建立。除了有关人士以外,严格限制出入。
本殿是供奉神的地方,镜头和剑是神的象征。1872年由尾张德伊藤平左卫门设计建立,1989年复原。
拜殿是一般人进行参拜的地方,于1901年建立。
神门,1934年第一征兵保险株式会社(战后的东方生命)捧纳,是神社的正门。所谓征兵保险是指投保人在征兵检查及格参军时,获得合同的保险金。满洲事件发生以后,随着参军人的增加,富国征兵保险和第一征兵保险两家公司的收益大幅度增加(吉田裕)。
游就馆游就馆是1881年建立的战前最大的国立军事博物馆,为普及军国主义思想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本战败之后,它被改名为靖国神社博物馆,大部分空间借给兴国生命。1986年,作为军事博物馆游就馆重新复活,2001年5月至2002年6月进行整修。其展览内容为靖国神社的历史馆、战争馆和天皇馆。游就馆的取名,是源于《荀子》中“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主要有合祀的诸神遗品、资料、日本在近代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军人遗品、战时资料等约10万件,军人遗影约5000枚。
斋庭是指在例大祭时招魂的祭坛用作停车场。
镇灵社于1965年建立,供奉着包括明治维新“叛徒”和在伊拉克战争中战死的人在内的“万方诸国战殁者”,没有公开给一般人;但是靖国神社为了强调它们供奉着甲级战犯和超越国界的很多战争牺牲者,2006年10月以后开始向一般人公开。
帕尔博士显彰碑于2005年建立,是东京裁判的法官当中,唯一提出被告团全体无罪的意见书的帕尔博士之显彰碑,显示出靖国神社对太平洋战争的认识。
母亲铜像是1974年建立的,为了向因战争而失去丈夫、独自抚养孩子的母亲表示谢意。
军马慰灵碑军马慰灵碑,对机械化起步较晚的日本军来说,军马作为重要的运输手段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亚洲太平洋战争中,约有70万只军马牺牲。为了追悼军马,1958年建立了军马慰灵碑。除了军马慰灵碑以外,还有‘军犬慰灵像’和‘求魂塔’。
大灯笼在1935年富国征兵保险相互公社(现为富国生命)捧纳。祭坛部分雕刻着战斗场面(九段下站方向,右侧有海军关系,左侧有陆军关系)。在占领期间,根据警视厅和东京都的指示,战斗场面的雕刻部分被混凝土填充,1957年重新复原。
大村益次郎铜像大村益次郎铜像是1893年建立的东京最早的西方式铜像。大村益次郎(1824~1869)是幕府末期维新期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在引进西方兵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被称为‘日本陆军之父’)他积极参加靖国神社前身东京招魂社的建立,在决定场地之后被守旧派暗杀。
第一门(大鸟居)于1921年完成的铜铁制门,1943年解体后被用于战争物资。解体之后该门改为木制,第一门是在1974年重建的。
田中支队忠魂碑田中支队忠魂碑是1934年2月26日田中支队的生存者山崎千代五郎建立(在1918年田中支队(步兵第72联队)100名被俄罗斯革命军战殁)的。在占领期间,它从靖国神社附属地撤离,1968年2月27日重建。
常陆丸殉难纪念碑常陆丸殉难纪念碑,俄日战争期间,俄罗斯军舰击败的油送船常陆丸的战殁者纪念碑(1934年建立)。在占领期间,它从靖国神社附属地撤离,分3个部分埋没,修建地铁时被发掘,并于1965年重建。
4性质编辑日本首相参拜图在靖国神社供奉的阵亡二战日军军人当中,被征入伍的的台湾和韩国人也在内。
而日本政治环境右翼化,领袖频频前往作官式参拜,因而使邻近受害国家政府和民众的抗议加剧。
5仪式举要编辑靖国神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靖国神社曾经作为神风特攻队的出发仪式举办地。往往有日本二战退伍老兵在此举行各种悼念活动。
身着二战时期日本旧军装,举行列队示威。
此外,靖国神社大门旁边一个纪念碑上的浮雕,描绘的是中日甲午海战。
都是描绘当时日本军队如何英勇作战的。
为日本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辩护的人认为,神社的废存早在1945年10月已由当时占领日本的联合国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决定,所以靖国神社已和军国主义没有关连,只是一座普通的宗教场所,民间人士在神社内对军国主义的祭祀只是个别人的立场。
靖国神社实际上并不具有任何影响力,因为美国已经牢牢控制着日本的对外政策与军事,靖国神社充其量只能成为怀旧右派的纪念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的活动曾有所减少。
6供奉阴魂编辑大战亡灵戊辰战争:7751供奉于靖国神社的二战阵亡日本侵略军人照片靖国神社中的甲级战犯们西南战争:62[1]甲午战争:13619占领台湾:1130义和团事变:1256日俄战争:88429第一次世界大战:4850五三惨案:185九一八事变:17176抗日战争(1937—1941):191250抗日战争(1941—1945)及太平洋战争:2133915总数:2466532人甲级战犯有14位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甲级战犯供奉在靖国神社,他们分别是: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木村兵太郎、广田弘毅、坂垣征四郎、武藤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