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上自卫队反潜能力(第1/1页)终极拯救

    日本海上自卫队反潜能力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反潜作战能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其舰艇编队已形成较强的空中、水面、水下三维立体,远、中、近程相结合的反潜作战体系。空中,由P一3C岸基反潜巡逻机承担远程反潜作战任务,舰载直升机在编队中遂行机动反潜作战;水面,驱逐舰和护卫舰联合实施近程反潜作战;水下,潜艇为编队提供中程反潜打击能力。

    “八·八舰队”在执行机动反潜任务时的基本队形是:1艘“金刚”级驱逐舰在前,1艘直升机驱逐舰(旗舰)居中,5艘通用型驱逐舰呈半环形配置在直升机驱逐舰的侧前方,1艘防空型驱逐舰殿后。舰与舰之间的距离多为20链(约3700米),以保证舰载声呐能可靠地发现敌潜艇。每个舰队携带的8架舰载直升机,主要执行紧急反潜任务或水面舰艇反潜警戒范围外的反潜任务。

    当发现有潜艇威胁后,“八-八舰队”通常采取舰机联合搜潜方式。首先,分批派出直升机(每批2~3架)到舰队前方搜索。直升机一般3机一组呈倒三角队形,在编队前方约3~10海里的区域、有敌情威胁的翼侧进行反潜搜索。进行声呐吊放作业时,反潜直升机悬停高度约13米,正常情况下悬停搜索两三分钟后即飞向下一个悬停点。如果情报准确,一般四五个回合即可测出目标位置。每组滞空搜索约2小时,1架直升机的有效搜索宽度为9千米,整个舰队在1小时内就能有效控制800~1000千米。的海域。在获取敌潜艇信息后,编队采取“范围搜索攻击”或“圆圈搜索攻击”的方式包围敌潜艇。当敌潜艇可能散布面积较大时,采取“范围搜索攻击”法,各舰负责45。扇面,不断缩小搜索范围;当敌潜艇可能散布面积较小时,则采取“圆圈搜索攻击”法,围绕包围圈机动,不断缩小包围圈,直至发现目标。此时,舰队的机载或舰载反潜武器数枚齐射,可一举将敌潜艇摧毁。

    空中反潜作战能力

    据2005~2006年(简氏舰船年鉴)统计,日本拥有80架P-3C岸基反潜巡逻机和91架SH-60J反潜直升机,携带鱼雷、深水炸弹等武器,承担远程和编队机动反潜作战任务。此外,为配合新型直升机驱逐舰的建造,日本开始在SH-60J的基础上发展SH-60K反潜直升机,并决定在2001~2005年和2005~2009年分别采购36架和23架。

    空中搜潜能力P-3C岸基反潜巡逻机最大飞行速度761千米,时,最大航程7410千米,实用升限8625米,续航时间17小时。该机可综合使用多种手段搜索探测潜艇,如机上装备的AN/APS-115频率捷变雷达能360。搜索,在3级海况下对潜艇潜望镜和通气管的探测距离分别为15海里和36海里。该机一次可携带87个声呐浮标,浮标采用全向主动探测或定向被动搜索等方式,工作时间1~8小时、作用距离1~10海里,可对高速、深潜、安静型潜艇进行探测、识别、跟踪、定位。

    SH-60J“海鹰”直升机是日本在90年代引进美国技术改装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反潜直升机,已全部取代了日本以前使用的HSS-2B直升机。该机最大飞行速度250千米,时,升限3810米,航程1110千米,续航时间4.2小时;机上装备有APS-124搜索雷达、AQS-18吊放声呐以及声呐浮标等反潜探测设备。APS.124搜索雷达由美国在90年代专为“海鹰”系列直升机研制,具有发射功率大、对水面小目标搜索能力强、抗噪性能好等特点;在海况复杂时仍能对海平面进行360。远程搜索,有远程、中程和快速三种搜索模式,搜索距离最远可达296千米。AQS一18吊放声呐采用主动探测、被动监听和水下通信等工作方式,发射功率10千瓦,最大工作深度305米,作用距离达10海里。

    对付装备消声瓦的新型潜艇,国外多采用探测信号不易衰减的低频声呐。据报道,日本将在SH-60K直升机上加装日本自行研制的先进低频主动声呐,其性能超过美国海军MH-60R直升机使用的AQS-22低频声呐。该机还将配备逆合成孔径雷达,这种雷达通过解析目标反射的雷达波多普勒偏移,可以识别目标的形状,并可得到类似照片质量的分辨率,对水面舰艇目标的搜索距离超过250千米。可见,SH-60K入役后,将显着提高海上自卫队空中对潜探测搜索能力。

    空中攻潜能力

    P3C飞机一次可携带8枚324毫米Mk46鱼雷或8枚Mk54深水炸弹等武器;SH-60J直升机也可挂载Mk46型鱼雷(2枚)和Mk54深水炸弹等反潜武器。Mk46鱼雷系美国80年代研制,是世界上首型采用热动力的自导鱼雷,采取主,被动声自导方式,引信为触发和电磁非触发两种类型,战斗部重44千克,最大射程达11千米/40节。在良好水文条件下,单雷命中目标概率为0.5,双雷命中概率可达O_75左右。该型鱼雷攻击目标深度6~610米。Mk46-5A型鱼雷还带有最大作用距离为1500米的主,被动声自导装置。

    Mk54深水炸弹由于定深仅为7.6~38米,所以只能攻击通气管状态或下潜不深的潜艇。其命中概率与载机定位精度、进入投弹方向及连续投弹的数量有关。而P-3C具有多种先进搜索设备,对目标跟踪、定位准确度较高,加之携带深水炸弹数量较多(6~14枚),故单机一次击毁潜艇的概率大于0.4;对水面状态或潜望状态的潜艇,单机一次投弹(8~14枚)攻击便可毁伤目标。

    SH-60K直升机携带的反潜武器包括MK46-5型和日产97式等鱼雷。97型鱼雷采用双航速(搜索阶段为低航速、攻击时为高航速),可攻击高速、深潜目标。该型鱼雷增强了在浅水区对付潜艇的能力,而且其声制导系统可根据声呐探测到的声音信号确定目标,有效地对付装有消声瓦的现代安静型潜艇。

    目前,海上自卫队所有主战水面舰艇,包括10级44艘驱逐舰和2级9艘护卫舰,均搭载先进的反潜探测设备和攻击武器,承担水面舰艇编队的近程反潜作战任务。

    水面搜潜能力

    日本主战舰艇装备的各型声呐主要是美国声呐的仿制品。如“白根”级驱逐舰上的OQS-101舰壳声呐,是美国70年代研制的AN,SQS-53型舰壳声呐的仿制品,采用主,被动工作方式,全向搜索、定向探测,工作频率3千赫兹,发射功率150千瓦,作用距离为10~15海里(直接声传播)、5~20海里(海底反射)、30~35海里(聚敛区)。

    海上自卫队每艘主战舰艇大多采取2~3种声呐配套使用,如舰壳型+拖曳型,或舰壳型+拖曳型+变深型。变深声呐虽然可以搜索深海中的潜艇,但不能使用较低频率,故搜索距离有限。为此,日本从美国引进了SQR-18A战术拖曳线列阵声呐,其阵列长223米,直径8.3厘米,拖曳缆线长约1600米。日本据此仿造出OQR一1拖曳线列阵声呐,装备在“村雨”级驱逐舰上;后来又发展了改进型OQR-2,这种拖曳声呐可以根据水下状态使用表层通道法、海底反射法、声束聚敛区等不同模式搜索潜艇,聚敛区模式的作用距离可达30余海里。当OQR-2拖曳线列阵声呐与OQS-102舰壳声呐相结合日寸,其功能相当于美国AN/SQQ-89综合反潜作战系统,搜索探测能力显着提高。“金刚”级驱逐舰就装备了这种组合声呐。

    水面攻潜能力

    海上自卫队的所有驱逐舰和“阿武隈”级护卫舰均装备有“阿斯洛克”反潜导弹,承担编队的近程反潜任务,战斗部是Mk46-5型鱼雷。“阿斯洛克”反潜导弹采用Mkl12八联装箱式发射或Mk41系统垂直发射。日本4个“八`·八舰队”拥有“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单元(装置)的数量是:Mk41垂直发射单元610(202+170+106+132)个;Mkl12八联装发射装置15(2+3+6+4)座。大多数舰只都可以在水下形成底面积约300千米z、深300~400米的圆柱形反潜区域。

    箱式发射型和垂直发射型导弹的射程不同(前者1.6~10千米、后者20千米)、攻击角度不同(后者可进行全方位攻击)、反应速度不同(后者反应速度更快)。在“金刚”、“高波”和“村雨”级驱逐舰上装备的“阿斯洛克”发射装置均属于垂直发射型。“金刚”级有90个发射单元,可发射“阿斯洛克”和“标准”舰空导弹。“高波”级有32个发射单元,可发射“阿斯洛克”和“海麻雀”舰空导弹。“村雨”级有16个发射单元,可发射“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其他驱逐舰和护卫舰均装备有1座Mkll2八联装箱式“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发射装置,另备弹16枚。

    此外,所有驱、护舰都装备了2具三联装324毫米反潜鱼雷发射装置,因此每个“八-八舰队”拥有48具鱼雷发射装置,4个“八·八舰队”则拥有192具,采用Mk46.5轻型反潜鱼雷,最大射程达11千米/40节。

    水下反潜作战能力

    据2005~2006年统计,海上自卫队现役潜艇共计3级18艘。其中,16艘编入战斗部队,AIP试验艇和训练艇各1艘。它们主要承担舰艇编队的中程反潜作战任务。

    水下搜潜能力

    日本潜艇均装备了ZQQ系列和ZQR一1两种声呐系统。ZQQ系列声呐是美国AN/BQS-4艇壳声呐的仿制品。“春潮”和“亲潮”级潜艇上的ZQQ-5B艇壳声呐,能在中、低频范围工作,进行主,被动目标搜索,作用距离5~15海里。该声呐将艇艏阵、舷侧阵以及日本国产拖曳基阵结合在一起,增大了基阵孔径,因此工作频率集中在200~2000赫兹低频范围内,作用距离可达50海里;并能够解决被动拖曳阵声呐在探测左右舷目标方位时的模糊性问题。试验证明,这种声呐在对付“安静”型潜艇日寸具有良好的探测效果。

    ZQR-1拖曳线列阵声呐是美国70年代AN/BQR-15型声呐的仿制品,采用甚低频被动工作方式,可进行长距离回声探测,能探测到艇艉方向的目标。由于基阵远离本艇噪声源,因此通常能探测到25~50海里(甚至100海里)的舰艇目标。另外,日本潜艇大多敷设消声瓦,本艇噪音可减少15分贝,使得敌声呐的作用距离降低50%~70%。

    水下攻潜能力

    日本潜艇皆配备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装置,18艘潜艇共有108具鱼雷发射装置,采用线导和主,被动声自导的80式或89式533毫米鱼雷。这两型鱼雷由日本分别在60年代和70年代研制生产,前者射程14.6千米/34节或33千米/22节,战斗部重150千克,航深400米;后者射程50千米/40节或38千米/55节,战斗部重267千克,航深600米。每艘潜艇备有20枚反潜鱼雷和反舰导弹。

    根据日本2004年12月出台的2005~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