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七十四节 众智 2(第2/2页)我要做皇帝

   伍被与左吴、晋昌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弟子门徒之间的互相斗争,彼此道路的差异和分歧,让他们在实际上已经渐行渐远。

    伍被觉得左吴与晋昌是典型的榆木脑袋,不知变通,而左吴与晋昌则以为伍被过于高傲,忘记了当年的初心与初衷而沦为士大夫权贵的走狗。

    尤其是近来,伍被门下弟子们在鼓噪着‘家訾十万以下非民论’,让左吴与晋昌火冒三丈。

    按照伍被的弟子门徒的说法,家訾十万以下的人,不当出来唧唧歪歪,也不该享有什么决策权。

    国家大事和政策,由他们这些‘精英、贤达’安排好就可以了。

    泥腿子什么的,乖乖听命,服从就好了。

    你想上来言?

    好!

    家訾达到十万,你就拥有言权。

    不然思想有多远,给我滚多远!

    当然,左吴与晋昌也知道,伍被的门徒,其实也并非故意看不起平民,歧视平民。

    平壤学苑,本就是一个实践的学派。

    伍被的门徒之中,也有许多人曾经深入地方基层,主持过具体工作。

    他们也曾经抱着满腔热血,希望能引领百姓,走上幸福生活的大道。

    但现实给了他们当头一棒。

    很多时候,百姓们的意见,其实与这些精英的想法完全背道而驰,甚至不可理喻。

    深重的挫折,让他们开始转变观念,开始生出了‘百姓愚昧,不可为凭,若欲致太平,必先集众贤之智而导百姓,教而化之’的念头。

    就连这个家訾十万的标准,也是基由这个想法衍生而来。

    因为,在他们眼里,只有拥有一定财产的人,才有可能去读书,去理解世界的变化,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但,左吴和晋昌却知道。

    他们的想法是错误的。

    百姓虽然愚昧,但可以通过教育和引导,让他们知道和理解政策。

    况且,有钱就能决定贤愚吗?

    杂家的立派之本,立学精神,从一开始就是:信欺在性,不在亲疏;贤愚在心,不在贵贱啊!

    以十万家訾这样粗暴的标准来划分贤愚,就是对杂家先贤和杂家自己的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