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快刀斩乱麻(第1/1页)名将台

    3月24日,因为孙传芳将主力军调至苏北一带,由大多共产党员参加并领导的第二军和第六军没花费多大功夫就攻占南京,但孙传芳所部官兵在离开时故意在南京城内大肆烧杀抢掠,给后来的北伐军留下一大烂摊子。当时,英国、美国借口保护侨民,以领事馆遭到暴民侵害,下令在下关江面的军舰联合起来炮轰南京城,结果造成中国军民死伤两千多人的巨大惨案,这就是轰动世界的“南京事件”。对于英、美国家惨无人道的暴行,舆论上纷纷猛力谴责、抨击,政府的一些外交人员也纷纷责难英、美领事馆,但南北各路大军忙于内战而没有过多顾及外患,不能在外交方面作强有力的后盾,更不能齐心协力讨回公道,以至于中华儿女任人欺凌、杀害,这不得不说是饱经忧患之国的惨痛悲剧。

    担任上海警备司令的白崇禧日子很不好过,当地由共产党领导的群众运动繁多,而且工会组织起来的纠察队有千余人,终日游行示威,全市骚动,跟着起哄的各色人物动不动就多达数万人,搞得原本安分守己的市民惶惶不可终日,白崇禧作为警备司令不得不为上海的治安着想,所以他经常与纠察队、游行示威群众见面斡旋。李宗仁当时到上海开会,发现游行人员将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李宗仁一行只得下车徒步到白崇禧所在的东路军前敌总指挥部。

    这个时候,白崇禧见到李宗仁,非常开心,也觉得很慰藉,这段时间他实在是太累了,他也忙不迭地向李宗仁这位长者吐苦水:“上海形势 一团糟啊,我看第一军局面也不稳定,共产党在暗中行动,很是积极,大有取代国民党的野心,此种情况要是不加抑制,后果不堪设想啊!”

    “健生,真是辛苦你了,你还是先稳住自己,以不变应万变。走,我们再找蒋总司令谈谈。”随后,李、白等人往见蒋总司令。可能蒋介石也为上海局势担忧,其寓所里三层外三层的防卫人员,戒备森严。

    刚一见面,蒋介石说:“现在的上海,局势已经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我不想干了,不想干了。”

    “你要是不干,谁还能继续干下去,你不是要为革命尽忠尽职的嘛!”李宗仁说。

    “我怎么能干下去,你看看。”说着,蒋介石拿出何应钦的辞呈电报,他接着说说:“何应钦都辞职了,他已经无法掌握第一军了,你们说我怎么能干得下去?”

    李宗仁见蒋介石声音沙哑、略显疲劳,只是好生安慰了几句就告辞了,临走时还劝他要多休息,先稳住能稳住的再说。其后,李宗仁从白崇禧那里得出,一项以干练著称的蒋介石之所以那样,是因为话说得太多了,一些国民党籍的黄埔学生军如关麟征、黄杰、郑洞国、杜聿明、胡琏、宋希濂、孙元良、邱清泉、王耀武、黄维、俞济时、戴安澜等人从各地到上海,纷纷要求蒋校长给他们解释昔日在军校校方一直强调“服从第三国际领导”、“反共便是反革命”,“反工农便是替帝国主义服务”等等,但现在国共关系并没有先前那么融洽,甚至开始恶化,这该怎么办呢?革命的前途到底该何去何从?尽管《告黄埔同学书》发表在先,但他们仍是有疑惧心理,期望蒋校长能够再多多进行开导和慰藉。

    这些黄埔学生很多都是同一期的同学,一起列队操练、上课作业甚至就在一间宿舍朝夕相处的都有,但他们此次不约而同地前来不是为了叙旧,不是为了重温当年军校里或是征途中的情谊,他们经历过平定商团叛乱、两次东征、北伐至此也着实不容易,原本看得出革命前途一片光明,但现在的局势让他们迷茫甚至是恐慌,他们就像是迷失在暗夜里汪洋大海上的船只,一时间导航的仪器坏掉,他们也没有明灯作为指示,就只好寻找军校校长希望他能充当船长,指明正确的出路。为此,这些同学之间并与共产党籍的学生展开过讨论:既然国共两党都遵守先总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什么非要再搞个共产主义?而且一些共产党员鼓动工农运动,大有趁机夺权的嫌疑,这样一来两党还能继续长远地合作吗?马克思唯物主义是不是就是绝对真理,为什么甲午中日海战中,号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败给了小小的日本,难道物质就真能决定一切?……

    到了校长这儿,这些黄埔学生聚在一起仍在争论不休。蒋介石就是为这些事耐心地给他们辩白、劝慰,本来看到自己带出来的学生有不少在战场上表现突出而升至团长的都有一些,他原本该欣慰的,但后来话了几天的时间与他们继续传道、解惑,这才弄得自己疲累,连声音都沙哑了。

    其实,当时第一军是蒋介石嫡系军,但驻在沪杭、沪宁路上的各个师的各级干部受到共产党的宣传攻势,开始不受约束、自由行动起来。第一师师长薛岳和第二十一师师长严重等人都似乎有“左倾”倾向,其他各师师长也渐渐有了些“左倾”苗头,就只有第二师师长刘峙忠厚笃实,没有表现出何种倾向来。

    上海被北伐军攻占后,很快便成了风云际会之地,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吴稚晖、张静江、钮永建、蔡元培、古应芬等革命元老对过激纷乱的工农运动感到头疼不已,他们在上海莫利爱路先总理故居召开中央监察委员会议,当时决议咨请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电全国推行清党运动,这便是3月26日,他们正式宣布与共产党决裂的那一天。除此之外,武汉方面已经派宋子文到上海管理江浙一带的财政,派郭沫若来组织总政治部,共产党员如陈独秀、周恩来、汪寿华等领袖人物,频频在上海活动,也想“分一杯羹”。

    李宗仁也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一员,另外,蒋介石深知第七军中的共产党员渗透得不是那么厉害,便一再问李宗仁:“你看,现如今该如何是好?”

    对于工农运动的过激越轨,李宗仁早就看在眼里、恨在心里,现在蒋介石问到此事,他便干脆了当地答道:“我看现在只有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清党,把这些越轨的盲动的幼稚分子给镇压下去。”

    “怎么个镇压法?”蒋介石皱着眉头,说:“现在民心不稳,军心也不稳,我的军队都靠不住了,还如何来清党?”

    李宗仁听罢,嘘声叹气一会儿,点了点头,便说:“这得一步一步来。我看先把我第七军调一部到南京附近,以监视沪宁线上那些不稳的部队,使其不敢有异动之举,然后你就大刀阔斧地把第一军第二师中不稳的军官全部调职。等这个师清理完毕,便将其调至沪杭线上,监视其他各师,之后便依此类推、如法炮制。必要时,就将薛岳、严重这两位师长给撤换,以正军纪、以固军心,等我党军事部署就绪,共产党只不过釜底游魂而已,不难对付。”

    蒋介石背着手踱了几步,回过头来对李宗仁说:“我看暂时只能这样了,你先将第七军调到南京,动作要快,免得夜长梦多。”

    李宗仁点点头,说:“我这就去办。”之后,李宗仁便电令胡宗铎、夏威将第七军主力从芜湖率至南京。

    李宗仁同意将第七军主力调往南京外,这让蒋介石相信他这位把兄弟到现在为止是与他站在同一条船上的,此外,为了彻底实现清党,他还暗中联络其他有着共同信念的党、政、军要人,准备一齐反共。

    4月2日,蒋介石在东路军总指挥部所在地龙华召开了秘密的反共会议,与会人员有何应钦、吴稚晖、李石曾、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陈果夫、陈立夫等人。会议一开,蒋介石就说:“民国十三年(1924年)国共合作,共产党在加入国民党的时候,他们就不怀好意,就想着在我们党内潜滋暗长,发展自身实力。自十五年(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之后,他们的这种阴谋日益暴露。等北伐军抵达武汉,中央某些机关和某些人受到共产党蛊惑或是受到劫持,非要把武汉和南昌对立起来。因此,现在不清党,不把中央移到南京,我们国民党所掌握着的革命领导权就要被共产党篡夺,国民革命军就不能继续北伐,国民革命就不能完成了,如此一来,我们辛辛苦苦的北伐大业就可能付诸东流了。”

    蒋介石说得斩钉截铁,言语之间恨不得立即让共产党灰飞烟灭,与会的各位只是应声附和,一致表示赞同,可见蒋介石是找对人了,没有人提出半点异议。

    会议很快就散了,但在会后,蒋介石单独约见白崇禧,开口就问:“依你看,清党需要多少军队?”

    白崇禧则回答:“只要调出薛岳的第一师,留下刘峙第二师及周凤岐的第二十六师就够了。”

    “那你觉得需要多少时间?”

    “少则三四天,最多一个星期。”

    与白崇禧对话完之后,蒋介石再次将青帮大佬杜月笙召来,询问道:“行动应该快开始了吧,你们打算如何对付上海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