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日薄西山(第1/1页)名将台
五、日薄西山
革命党人十来次的起义都被平定了!但如今还是走到了这一步,清廷越来越力不从心,作为权力中枢的“皇室内阁”再怎么冠冕堂皇的满清贵族头衔也已驾驭不了被视作大清帝国最后的顶梁柱——北洋新军。他们还是起用了隐退三年的新军总教头袁世凯,把延续清朝国祚的重任托付给了汉人为主体的北洋新军。
到了这紧要关头,冯国璋其实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盘,他也很希望从这动荡的局势中趁势做强做大,强大到可以跟与同龄的袁世凯旗鼓相当,必要时候可以分庭抗礼,甚至还想过取而代之,一人独大、睥睨天下。没有办法,向来都是雄心勃勃,现在是,以后永远都会是——这才是冯国璋内心真正的潜台词。
可现在为什么还是要恭恭敬敬地请示袁世凯呢?原来,在袁世凯北洋新军体系中,有三位极其炙手可热的人物,那就是被誉为“北洋三杰”的“北洋之龙”王士珍,“北洋之虎”冯国璋和“北洋之豹”段祺瑞。此三人曾跟着袁世凯平定朝鲜东学党起义,镇压义和团运动以及在天津小站练兵中均有很大的功绩,因此他们备受袁世凯器重,被袁视为心腹爱将,并都有属于自己嫡系的一支军队。但现在的情势是冯国璋的实力还没有强大到足够与袁世凯、王士珍、段祺瑞抗衡的地步,由此,只有韬光养晦,待时而动。冯国璋深谙这一点:作为一个正在上升而且又没能登峰造极的人物时,最好的想法与作为当然是***远瞩又能忍辱负重,审时度势又能屈能伸;不然被人从半山腰推下来,或者是扯下去都是粉身碎骨惨剧,这万万不能麻痹大意。
袁世凯从冯国璋那里了解到清廷的派兵部署后,当即授意于冯国璋六字秘诀“慢慢走,等等看”,而且还再三强调冯国璋一定要在给清廷的交代上以“筹备不周全,计谋没有商定好,很难得督师前进,非袁世凯不能收拾”为借口。冯国璋当然只有先按照袁世凯的授意一一向清廷交代。
“也罢,也罢,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让袁世凯出来督军剿贼。不用袁世凯,我大清指日可忘,若用袁世凯或许还会有转机。”摄政王载沣在听闻陆军大臣荫昌的报告后,很是悲怆又略显无奈地说道。
“监国大人,袁世凯这人反复无常而且心有韬略,微臣早就听闻此人有曹操、刘裕之志,就算大清能平定革命党人,但往后想遏制袁大头恐怕是难上加难了!”作为第一届内阁总理大臣的庆亲王奕勖在一旁怨声连连地提醒。
载沣听了后依然很无奈地摇摇头,之后又用手背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一副哭腔地叹道:“难道就现在的形势,你觉得不用袁世凯平定革命党人还会有希望嘛?荫昌作为一个堂堂的陆军大臣竟然调不动新军,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诉斥袁世凯、冯国璋欺人太甚,根本就没把他放在眼里。你说这种形势叫我如何是好?”
庆亲王奕勖见载沣有意起用袁世凯,觉得对自己这个内阁总理大臣是一个重大的威胁,于是就向载沣主动请缨:“监国大人,恕我辈无才,微臣请命亲自领兵南下剿贼,若在三日之内毫无进展,微臣甘受军令状,对于起用袁世凯一事也不作异议。”
载沣心里有数,满族大员中懂军事的荫昌都不能统率北洋三军,便对奕勖的一番豪言壮语不以为然,只是狠狠地甩了甩宽大的袖子,把花翎顶戴的帽子扔在一旁的桌上,背着手踱来踱去。一转头,看见奕勖还是半跪着,就一把上前将其扶起来:“庆亲王,您对大清朝的忠心耿耿是举国上下有目共睹的,可是现在局势紧张,非常时期得用非常手段。我料袁世凯现在都还没有趁机发难,可见其人对大清还是有感情的,等借袁世凯之手灭掉革命党人后再限制他也不迟。”
“可是,一旦放虎归山,势必造成一发不可收拾之势,监国,你要三思啊!”奕勖哀叹道。
“这是哪里的话啊?”载沣和奕勖循声放眼看去,原来是端亲王奕劻。
载沣以为奕劻有主意,就放着奕勖,朝奕劻走去,拉着他的手,就问道:“端亲王对剿贼一事有何主见啊?”
端亲王奕劻云淡风清似的表情,对一旁的奕勖不屑一顾,只是回载沣话:“监国啊,只要请袁宫保出山,大清可保无忧也!”
“所见略同啊!”载沣见奕劻跟自己想法一致,很是欣喜,便很亲***握着奕劻的手臂:“袁世凯心高气傲,要是没有得力的人去请他,恐怕事难以成,所以还敢请端亲王跑一趟?”
“嘿,这是哪里话啊!我们同为大清皇室一家,一家人不说两家人的话。昔日刘皇叔尚且可以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哩!我作为皇族,自然愿意为我大清朝分忧解难了。事不宜迟,我看我还是现在就起身吧!”
载沣听后甚是大喜,对奕劻称赞有加。一旁的奕勖觉得很是冷漠,背着袖子就准备疾步走开,没料到被载沣喊住了:“庆亲王,我想和端亲王一起去先圣阁,你跟不跟我们一起去啊?”
载沣这么一说,奕劻也站住了,奕勖心中虽然不悦,但毕竟是敬拜老祖宗,不看僧面看佛面,当然是答应了。
在先圣阁里,载沣望着九位先皇的画像,心中百感交集,一直默默祈求先皇能保佑大清朝延续国祚,希望大清朝千万别在他摄政的时候再出现当今的危机,当然还祈福能渡过这一劫。特别是在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位雄主面前,载沣既是敬重万分,又是渴望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干一番不辱先皇的事情出来。然后又是伫立良久,想着先皇雄主是怎样君临天下、统御四海;想着自己又是如何窘迫,如何不能力挽狂澜……想着想着不觉泪流满面,伤感万分。奕勖、奕劻见状也是拥了过来,三人抱作一团,低声抽泣不已。
那端亲王奕劻表面上多希望请袁世凯出山剿贼,搞得像是对大清朝忠心耿耿,为了挽狂澜于即倒而竭力为朝廷分忧,其实他只是善于演戏罢了。早在朝廷下达派荫昌率军南下征讨革命党人时,奕劻在暗地里,就迫不及待地吩咐儿子载振贝勒去项城袁世凯所隐居的垣上村向袁某人“眉目传情”。可惜“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时的载振贝勒没有请动袁世凯,没有说服袁世凯为其父子发动夺权政变而效力,只是垂头丧气地回王府向其父王复命。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年轻的振贝勒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可是劳费了半天心思,还是无功而返。
那天袁世凯装聋作哑,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脱自己足疾未愈,而且还假装误认载振是其表侄,说几句话就气喘吁吁,好似自个就差半截身子没进棺材了,颇有当年司马懿装病赚曹爽的风范。任凭那载振磨烂三寸舌头,袁世凯就是不从。
现在可好,摄政王载沣竟也同意奕劻亲自出动去请袁世凯了,奕劻踌躇满志,认为自己为摄政王的日子不远了,马上就可如愿以偿地成为万人尊崇的一国之主。
奕劻带着一行卫队,星夜兼程就赶往彰德府项城县,一路上马蹄扑扑,尘土四起。没有惊动当地的地方官,奕劻迫不及待地下马车就往袁世凯家中奔去。
“袁大人接旨!”奕劻在袁世凯大院门前呼着。这一呼,没有人应,奕劻以为自己声音不够响亮就又拖拖拉拉地高喊一声:“袁宫保袁大人接旨。”可是这一喊还是不奏效。
偌大的宅院门前,袁世凯为了向世人表示自己隐退的决心,竟连门卫都没有安置,一个传唤圣旨的人都没有。奕劻仍不气馁,命令卫队一齐高呼:“袁大人接旨。”
果然是人多力量大,这近百人一喊,就差没把屋顶上的瓦片震落下来。只见,袁府内面的等渐次亮了起来。很长的“吱”的一声,大门也就打开了!
为首的是袁世凯,欣然前往,完全看不出是一个有足疾的残烛老人。
“端亲王恕罪啊!”袁世凯俯身拱手拜道:“真是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袁宫保,倒是睡的香噢!”奕劻半开玩笑地说着,又高声念起手中由摄政王载沣所代拟的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大清朝励精图治、与时俱进,遂立宪组阁,废科举、设学堂;修铁路、兴实业;如今国运欣欣向荣,前途不可限量。今兹那武昌逆党率先叛国,朕念袁爱卿昔日练兵辅国有功,而且深谙兵法,因特此授予湖广总督一职,即日启程回京面圣谢恩,不日率兵南下总纲剿贼任务。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袁世凯带头跪下,领着一班家臣领命接旨。
奕劻笑着把圣旨递交给袁世凯,又拍了拍袁某人的肩膀,贺道:“恭喜袁宫保啊!”
“同喜,同喜啊!真是深感亲王厚爱,袁某能再度为大清效命,为亲王效命,此生真乃三生有幸啊!”
“可否到院里说话?”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袁世凯豪迈地说着,又用力伸出手来表示非常愿意:“请,请请,鄙人深觉蓬荜生辉啊!”说罢,袁世凯带着奕劻进了上书房,又立即令人奉上茶茗。
待宾主坐定后,奕劻看了看袁世凯的家仆,袁立马会意将其屏退,奕劻也是叫卫队在外面等着。
“唉,亲王,也不怕您说笑,现在圣上突然让我出山,真是不太习惯了,您瞧我都在此隐居三年了,足足三年了。”袁世凯带着略微不满,但又非常谦卑的口气说着:“只是革命党那些余孽叛逆兴风作浪,搅动朝局;小的自当愿赴前驱,为国为民。哎,只是……”袁世凯故意欲说还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