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名将蔡锷(第1/1页)名将台
袁世凯还在老谋深算地打他的如意算盘,可是风靡日本士官学校的青年将军可等不了那么多。没错,那人正是早已扬名中日军界,又被称为袁大头克星的蔡锷蔡松坡。
目光转移到四季温暖湿润的春城——昆明。相比之下,温厚的昆明本不应该像火炉武汉那样刚烈急直,但是血性浓烈又志在兴国的蔡锷的到来注定会改变这一切。
16岁的蔡锷成绩优异,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在那里,他遇到了维新派导师梁启超,并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关系。自此,从贫困的裁缝家庭走出来,一路上磕磕绊绊的少年郎的一生也在渐渐发生改变。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许多当时的热血青年一样,经历清廷丧权辱国、割地赔款,西方列强虎耽鹰视,中华民族面临空前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少时的蔡锷就萌发了救国救民的情怀,并一直在苦苦寻求复兴中华的良方。“流血救民吾辈事,千秋肝胆自轮菌”这就是少年蔡锷倾吐的抱负。
20岁出头的蔡锷就考入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并以第2名的成绩毕业。怀着“军事救国”的理念,学成归国的他,先后应聘任江西随军学堂监督、湖南教练处帮办、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广西测绘学堂堂长、陆军小学总办等职。直到1911年初,他受云南总督李经羲的聘请,担任云南讲武堂总教官及新军第19镇第37协协统。就在这里,羽翼长成的大鹏将会乘风而上,挥扬四海。
一身戎装,英姿飒爽;两只长统靴,英武不凡。或者腰挎指挥刀,扬鞭跃马,威风凛凛,于沙场指挥练兵;或者手执教鞭,指点江山,师表堂堂,在讲武堂授课。这样一个年青英俊的儒将,练兵亲身示范,技艺娴熟;讲课精辟易懂,要求严格。凡此种种无不受上下官兵敬服钦佩,时人誉为“帐中诸葛亮,马上周公瑾”。
“诸位日后是要带兵打仗的,千万牢记曾国藩‘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如果记住这句话,其他的带兵格言,虽千言万语也可付之一炬。试想飞将军李广,武穆王岳飞,抗倭名将戚继光以及曾国藩本人无一不如此……”等到蔡锷把足足一堂课讲完,在门外恭候多时的唐继尧立马把蔡锷拉到一间僻静的房屋内。
“松坡兄,你没听闻李总督将要收缴新军枪械吗?”刚关好门窗的唐继尧凑到蔡锷耳边低声说道。蔡锷一句“哪里话?”让本来以为会让松坡兄惊愕的唐继尧急得脱下军帽,直挠自己又圆又亮的光头。
“武昌起义后,湖南、陕西各省相继宣告独立,江西和山西也已经为革命党人所操控,我听军中人说,李总督为防止新军叛动,正准备策划招募嫡系新兵,再联合城防营和绿营围困新军哩。”
蔡锷听了,仍是不温不火,淡淡地反问一句:“刘云峰、刘存厚、雷飚诸人知道了吗?”
“就是他们刚刚告诉我的,要不是你不喜欢别人在你授课时打扰,我也不会在门外久等。”
“好的,你现在就去约他们,立刻带领新军全标官兵到校场出操。我这就到那等你们,速度要快,行事要保密。”
唐继尧二话没说,一连点头就扭身走了。不管是在训练还是在听课的新军官兵,得到命令后整理戎装,拿上武器就齐聚校场。蔡锷也跨马带刀行至军前,巡视全军。刚一列队,噗噗噗的马蹄声就向肃静的新军官兵靠拢,但是没有人震惊和惶恐,因为谁都知道,要来的只是一骑人马。
“奉总督李大人命令:所有常备新军军装和军械即刻一律缴存督署处,听候退伍。”传令官驾到蔡锷跟前,看了一眼蔡锷,又补充道:“十营新兵马上就来接替你们的任务,以后你们就会被遣散。”
蔡锷拉了拉马绳,用马鞭指了指传令官:“本标还未到退伍年限,不出三天就要调到武昌去剿匪,为什么总督忽然传此命令?这岂不是明显有违《钦定陆军章程》么?况且现在谣言四起,人心不稳,正要靠我们新军来维持局面,怎么能说遣散就遣散呢?”
“别啰嗦这么多,总督要你们怎么干,你们就该怎么干。这上面白纸黑字一目了然。我看你们还是将枪械放下,乖乖听命吧!”
“真他妈狗仗人势,你就不看清楚你在和谁讲话吗?”第二营管带刘存厚实在听不下去,拔出手枪就朝传令官指着。
蔡锷眼尖手快,看传令官一手夺过刘存厚的枪,当下就一枪将其击毙,然后举枪高喊:“兄弟们,生死存亡的时候到了,此时我们只有冲出一条血路了。响应武昌,光复中华!”
全体官兵听了,跟着大喊“响应武昌,光复中华!”随即装上刺刀(子弹前几天就被全部没收),随着身先士卒的蔡锷向绿营和城防营冲去。那些清兵没料到没有子弹的新军会突然发动冲锋,一千多如同见到羊群的饿狼猛地扑杀过来,他们也只得象征性地抵挡一番再眼巴巴地让出一条路来。
蔡锷诸将引兵径直奔向枪炮厂,不费多大力气就将其全部占领。装上子弹的新军全体欢呼,相当兴奋。或许他们其中有人也不明白什么革命大道理,但是跟随8、9个月的蔡将军的为人是大伙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当时的他们只有一条信念:全力追随蔡锷!
蔡锷命令旗手打着铁血十八星旗,又让每人将预备好的白布缠在臂膀上,分队攻占总督署,他自己又亲率三十七协一部攻打东南门(离李经羲办公最近的一门),由于深感李经羲对他有知遇之恩、提携之情,又委以重任可谓恩深义厚,实在不忍迫以炮火,所以在发动总攻的同时,传令三军:不许伤害李总督,否则以军***罪,当即又函请总督府文案熊范舆火速请李经羲迁赴法国领馆避难。
李经羲得闻蔡锷率新军叛变一事,一边偕同一家老小逃向法国领事馆,一边又急得大呼:“我没看错蔡松坡,我没看错蔡松坡,忠义勇谋之人,却终不能为我所用,痛哉,惜哉!”
除一部分冥顽不灵的清兵抵抗外,其余人马见新军来势凶猛,自己这一方却群龙无首,只得望风而逃,不到一天时间,蔡锷全军就攻占昆明全城,宣告云南响应湖北军政府,脱离清廷而独立。昆明军政学商各界集会公推蔡锷为“大汉军政府云南都督”,并按照湖北军政府模式设立云南军政府,军政府下设军政部、参政部、财务部各部,部长分别由云南各界推举。
云南全省本是依赖清廷中央派饷,现在一宣告独立后,派饷来源断绝,因此云南革命政府成立后,第一要务就是财政上的开源节流。蔡锷和军政府各部商议:都督月薪60元。都督府全体官兵月饷3300余元,并设立富滇银行以维持金融,又逐一裁减军队,兴办教育,开发实业,使云南开始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蔡锷虽然受恩师梁启超维新思想的影响没有参加同盟会等革命团体,但是,作为思想激进的爱国青年,他也时常阅读《民主报》、《民立报》、《大汉报》之类的革命刊物,对宋教仁、邹容、陈天华等人激扬奋发的文字,多少为其豪情见解折服,曾当着同盟会会员允诺:“一旦革命发生,必当给予绝对同情支持。”
奠定云南革命政府后,蔡锷又作了一番战略部署:派唐继尧率兵光复贵州,接任贵州总督;派谢汝冀和李鸿祥率师赴四川,迫使四川总督赵尔丰独立;派罗佩金、康恩肠率一军南征,荡平残余清军和当地贼寇;总之是调兵遣将、为革命推波助澜,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