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青天白日(第1/1页)名将台

    12月25日,孙中山一行来到上海。船泊吴淞口,上海都督陈其美和黄兴、宋教仁、张静江等人都兴致万分前来迎接。汪精卫业已从北京出狱,作为袁世凯连接革命党人的主要联络人,这时也来欢迎孙中山。又是一番狂喜的场面,几位有血性、有理想、有良知的中年人聚集在一起,热血沸腾在一块是在所难免的。

    风尘仆仆的孙中山仍然是火急火燎,本来在上海的同志要为他接风洗尘,他非要在宝昌路酒店内的餐宴上召开同盟会会员高层干部会议。其中,黄兴、宋教仁、胡汉民、汪精卫、张静江、陈其美都出席了。

    本来应该是觥筹交错、满座皆欢,但不多久,在座的领袖级人员还是大吵一通。最为激烈的要数穿中山装的孙中山和着西装的宋教仁,几乎相同的胡须,但吵起来仍是吹胡子瞪眼。

    一听孙中山想要采取总统制,宋教仁也没有顾及革命先行者的面子,当即把酒杯一掷,站起来就言辞激烈地说:“总统制怎么可能有内阁制好?我们成立的民国采取内阁制,以造成议会政治、民主决策。如果内阁不好可以更换一些人员,如果总统不好就难以改变,搞不好又是***。”

    孙中山在气势上也不示弱:“内阁制只适合平常用,现在是非常时期,须有一人主持大局,不然一切无从谈起。”

    “你这说的跟独裁有区别吗?我们建立的是民主共和国,不是专制国,不然那些烈士的鲜血都白流了,还搞什么革命,还建什么民国。”

    “你怎么这么固执?我不是说得很清楚了吗?”

    “我看是你固执?”

    在场的其他人怕他们争论不休,赶紧过去劝止,一场宴会不欢而散。

    12月29日,17省代表会议公选孙中山为临时政府大总统,并决定于公历1912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中华民国中央临时政府。

    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南京中央临时政府办公地点为清朝两江都督府衙。1912年1月1日10时10分,孙中山所乘专车直接开至大总统府,并当即举行总统就职典礼。各省代表、海陆军代表及同盟会众元老济济一堂,盛况空前。

    就职典礼程序:1、奏国乐、鸣礼炮;2、各省代表报告选举;3、大总统宣誓就职;4、代表致欢迎词,并致印绶;5、大总统宣言;6、陆海军代表致颂词;7、大总统答辞;8、奏军乐、鸣礼炮。

    奏国乐时,孙中山一身黑色长风衣、方领黑西服、圆领白衬衣,一条黑色领带,神采奕奕的走到大礼堂前面向对面鼓掌欢呼的同志们挥手致敬。各位代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声响震天、热闹非凡。奏完国乐,代表团公推各省代表议会主席景耀月报告选举情况:“今日之事,为五千年中国历史所未有。我中华民国所希望的是建设民主共和政府,彻底清除满清专制恶毒,使全体国民得享真正的自由、平等、幸福。孙中山先生是当代中国革命之先驱,四万万同胞幸福之向导!经全国各省代表选定为我中华民国大总统,今日就职。愿孙先生始终爱护我国民之自由民权,毋负天下同胞之期望!”

    报告既毕,孙中山走至台前中央,当场拿着宣誓稿,右手五指指天,大声宣誓:“颠覆满清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所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又一次掌声雷动,声震九天,就连礼堂挂着的五色旗、铁血十八星旗和通亮的灯笼也都摆动起来。景耀月待大总统宣誓完毕后,立即恭恭敬敬地将大总统印绶递给孙中山。

    孙中山致答辞:“誓竭心力,勉副国民公意!”昔日攻打南京的第九镇统制现时为南京戍卫司令的徐绍桢带领海陆军代表大声齐呼三声:“中华民国共和万岁!”整个就职典礼完成,军乐与礼炮再次荡气回肠地响起。

    这是一次足以载入史册又令在场人终身难忘的就职典礼!几乎所有人都兴奋激动至极,欢呼不已。可是和诸同志一道迎接孙中山回南京的宋教仁心中还是颇为愤恨,他总觉得孙中山是落后于时代的人物,不足以再领导革命,要不是日本朋友北一辉和黄兴、张继等人的再三劝告,恐怕他也不会参加欢迎孙中山回来所举办的仪式了。章太炎更是一再往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上发表“中山计划短浅,往往自败”,“中山天性偏狭”,“中山名为首领,专忌人才,此仆辈所以事事与其之相左也”之类的文字,还当人面说:“就总统人选,实干不如黄克强,才干不如宋遁初,品德不如汪精卫,中山实难堪任,”索性,这次就职典礼也没有来参加。这话传到黄兴那里,黄兴只是淡淡一笑:“章疯子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论革命历史,论海内外声望,论建国学理,那就应该属孙中山了。”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曾多次通电全国,坦然表示:南北统一,全国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即退位让贤,故在大总统前冠之以“临时”二字)后,便同在南京的各省代表组阁,十七省代表一致增选黎元洪为中华民国临时副总统,在总统、副总统之下又共同推选内阁成员,如下:

    黄兴为陆军总长,黄钟瑛为海军总长,伍廷芳为司法总长,陈***为财政总长,王宠惠为外交总长,程德全为内务总长,蔡元培为教育总长,张謇为实业总长,汤寿潜为交通总长。

    蒋作宾为陆军次长,汤乡茗为海军次长,吕志伊为司法次长,王鸿猷为财政次长,魏宸组为外交次长,居正为内务次长,马君武为实业次长,于右任为交通次长。

    因为有“总长取名,次长取实”的规定,总长入选人士大多或为投诚将领都督,或为社会专家名流,或为立宪党领袖;而次长几乎全是同盟会成员,所以这次内阁实权还算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

    同时又特别委任伍廷芳、温宗尧为南北议和中南方全权正副代表,继续与北方进行议和。

    当即各省代表和总统、副总统及内阁成员举手表决中华民国国旗。一时间,是用铁血十八星旗,还是用青天白日旗,亦或是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而争执不休。推举铁血十八星旗为国旗的为湖北及邻省代表,他们仰仗首义之功的气势先声夺人;选择青天白日旗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代表,其中又以孙中山为最力,这是他和早期最亲密的战友陆皓东一同设计的,据说当年为选择同盟会会旗而跟黄兴的井字旗而发生过激烈的争执;五色旗则数宋教仁和江浙沪代表,因为,当时攻打南京时,他们用的就是这五色旗,五色旗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本来是民国伊始,大伙对民主一事看得很重,所以对选择国旗,为的是自己的喜好或认为有特别的意义,或是凸显自己省份的功绩,自是畅所欲言、坚持己见。民国开国的第一场民主决策实在是非常热闹,过了将近一个上午的时间,搞到大伙有些疲惫饥饿才进行折衷:铁血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旗为海军旗,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

    国旗选定的下午,各省代表议会组成参议院为立法机关,当年一夜之间草创《中华民国鄂州约法》时任法制院长的宋教仁被请了出来,组织参议员制定民国宪法。

    平生所学又有用武之地,生平政党宪政的理想又向前买进了一步,宋教仁欣然领命,率着司法总长伍廷芳、次长吕志伊和参议院议员当即就着手立法工作。当下就有不少人为他打抱不平:“以宋先生的资历和才干,再怎么也是内务总长吧,真是屈才。”

    宋教仁听了,淡淡一笑:“‘封侯非我意,但使海波平’呐,什么屈才不屈才的,只要能为民国做点事就没什么屈才的。哎,总长不总长的无关宏旨,我素来主张内阁制,且主张政党内阁,共和肇始,非我政党负起责任,大刀阔斧,鼎故革新,不足以言民主建国。如今七拼八凑,就怕一些人未脱官僚旧习,模棱两可、畏首畏尾,怎么能跟他们言革命,讲共和。”

    旁人听了宋教仁高风亮节的话深表赞赏与敬佩,只是政党内阁之言还不甚了解,私底下觉得宋教仁有点多虑。不管怎样,2日的废寝忘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继出台,各项军政、财政、教育、实业、交通、习俗、礼仪等内政、外交的施政政策也相继出台。

    至此,中华民国初具规模,呈万象更新之态。民主共和就像冬日的太阳一般,开始温暖、光明地照耀在这个古老神秘而且又多灾多难的东方大地上。眼看,近代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就要雄立于世界了。只是可惜,真叫人可惜,可惜这好景不长,一大片乌黑又邪恶的云霭霎地扑了过来,很快就挡住了太阳的光辉。青天白日终究没有将满地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