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开启北洋时代(第1/1页)名将台
第二卷 北洋当道
中华民国终于在多次暗杀、起义和无数次宣扬革命的思潮中艰难地创建起来,然而真正民主共和的民国是如此的脆弱:北洋军阀一帮赳赳武夫打着拥护民主与共和的幌子攫取了中央政权,先前的革命党人为把中华民国完全纳入***的体制仍在孜孜不倦地奋斗,可是二者早期薄弱的合作关系很快就破裂,撕破脸的双方又掀起一次次激烈不已的争斗,多灾多难的民族又将在动乱不安与艰难困苦中颠簸。
十二、北洋时代
几年的韬光养晦,几年的运筹帷幄,黄雀在后的袁世凯在螳螂捕蝉的过程中还是得以笑到最后,渐渐攫取了南北统一的民国实权,正式开创了一个以北洋军阀掌握国家政权的时代。然而疲于奔波、忙于革命又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孙中山只好在实行一段时间的“实业计划”之后由“张振武案”而引发对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不信任。表面平静一时的民国其实暗涌不断、波谲云诡。
袁世凯真的很不想离开北京老巢,他知道这一去南京就意味着什么,但是,南京方面的邀请说得真心实意,附加的条件讲得有板有眼,自己要是赖着不走又非要在北京担任大总统也有点说不过去。这不,老袁又召集智囊团来商量对策。徐世昌、王士珍这些人久混于官场,都不是省油的灯,烟斗抽两下,拐杖抖一抖,老谋深算的主意就从脑子里蹦了出来。袁世凯得计大喜,乐得哈哈大笑,直唤第三镇统制曹锟到府上授以密令。曹锟得令,便对亲信管带吴佩孚吩咐一通。
一天深夜,东安门内外烟雾缭绕、火光映天,北洋军第三镇士兵全部换得一身清朝兵勇装,趁乱挨家挨户打砸抢烧,地痞流氓也是闻风而动,闹得整夜人心惶惶。第二日白天里,北洋军又换得新军军装,佯装巡城搜捕叛军,可是一到夜里,又故技重施。隔日,天津、保定、洛阳一带的兵士竞相效仿哗变。凡此一来,各地百姓怨声载道,大骂贼寇。
闹了几天,袁世凯一副焦灼不安的样子请来南方专使代表蔡元培、宋教仁、汪精卫一干人等,并向他们诉苦:“唉,清朝虽然没有了,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啦,肯定是那些遗老们不甘心才怂恿士兵们闹事的,搞得全北京城的人心神不宁。”边说又边摸摸圆大头:“我的头都被他们吵晕了,好几天睡不着觉哩”说完又长长地打了个哈欠。随后又拱手道:“失态了,失态了。”
“袁大总统要是坐镇北方还好,不然又搞什么复辟呀、起义呀,就更糟了。”王士珍在一旁帮腔。
戴着圆边眼镜,一身斯文的蔡元培不知其中猫腻,只得老实巴交地说了一句:“如果袁大总统坐镇北方可免专制政权复辟,可免战火四起生灵涂炭,在北京上任也是可以商量的。”
汪精卫似乎是坐牢坐怕了,可能没有往日“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情与血性了,只是一味地附和:“孑民兄说的有道理,北方终究还是有一些抱残守缺的势力,袁大总统在北方坐镇好,只要南北竭诚一心,共建民国,振兴中华就没多大问题了。”
宋教仁不知是被昨夜的动乱闹得没睡好还是有所顾虑,一脸疲态:“这个还是给南京方面商议商议为好,制定好的规章制度不能说改就改,总得让参议院讨论讨论。”
“那好吧,我们提议,他们讨论,这才更像民主共和的国家。”汪精卫拍着手掌站起来赞道。
最后南方专使蔡、宋、汪三人通电南京临时政府及参议院,请允许商议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孙中山当时留一手就是怕袁世凯反复无常才主张让他脱离势力圈而到南方就职,可现在各位同志对袁世凯深信不疑就没有再起争执,只好由着参议院电告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得电,二话没说,便按照参议院的方案,开始挑选阁员入国务院,并宣告将于3月10日在北京举行正式就职典礼,还特别邀请蔡元培、汪精卫参与观礼。宋教仁托辞有事,便风尘仆仆南下。
待宋教仁一到南方,同盟会便举行一次例会。在会上热衷于政党政治的宋教仁就与同盟会元老商议,将同盟会改组为一个像西方国家那样公开型的政党,从事***运动,代表国民监督政府。这一提议一出,同盟会元老一片哗然,说是革命目的尚未完全达到,会中还应该继续保持秘密工作,不宜因侧重合法的政治竞争而公开一切为由,否决了宋教仁的提议。
在修改约法的问题上,一贯坚持自己主张的宋教仁又与胡汉民唇枪舌战一番。争论的主题便是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之间的抉择。
“自武昌起义以来,各省虽然纷纷独立,中央形同虚设如果在民国都还不改变这种状况,势必会引起天下纷争以致大乱。而只有靠中央集权才能振复国力,日本的明治维新后的中央集权就是最好的例子。”宋教仁振振有词。
“日本就一岛国,总共面积最多一个东三省,而中国国土面积巨大,怎么能相提并论。”胡汉民看着宋教仁温文尔雅地站在那里看着他,好像就在等着辩驳他,他自己想了想就觉得要有足够的雄辩力才能辩过他,于是又古今中外地大论一通:“满清末年就是一味想集权挽救颓势,结果造成中央有权而无责,地方有责而无权。而人家美国最初是十三州联邦,共既定,也没有分裂大乱啊!这次革命大火并未烧到北京,那可是几百年封建专制的老巢。如果对他们不加以防范,共和就马上完蛋,还谈什么振复国力?”
“你不过是怀疑袁世凯罢了。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则总统权力受制于内阁,就算他有野心也难以大加施展,这样就无须各省监制了。”宋教仁继续坚持己见。
胡汉民看着宋教仁,并绕其走了一圈说道:“内阁制完全依靠国会,中国国会基础非常薄弱,一旦受到压力,根本很难反抗。当今革命势力在各省,而专制余毒集中于中央,此进彼退,势力消长,专制与共和就又要大战一场。”
两人相持不下,作为同盟会总理的孙中山不得不出面调停,便建议在约法上加上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还解释道:“这样一来,可表明革命之意义所在,二来也可以防止个人独裁窃国。”就这样,一场至关重要,影响深远的辩论被一个笼统的口号一言以蔽之。
“奶奶个熊,这约法是谁他妈制定的。这总统不就成了个摆设嘛!这群南蛮子还真是够狡猾的,处处给我掣肘,处处让我难为。”袁世凯看着南方临时政府发过来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章程和《政府组织法大纲》,当着北洋重臣的面破口大骂。一时间,在场气氛肃穆紧张,只是一声呵呵大笑像利剑一样打破了这让人不安的氛围。
发出那笑声的正是段祺瑞,只见他走到袁世凯跟前说道:“大总统啊大总统,怎么就这么想不通?”
“你这家伙有什么就直说,别在这卖关子了。”袁世凯一半不耐烦,一半期待地看着段祺瑞。
“约法是死的,人是活的;他们有约法,我们有北洋六镇新军,到时候还不是您说了算。不然,他们这些蛮子要是真有实力,就真的会一直动乱下去了,哪有什么南北议和的事啊!”
“段芝泉高见啊!带兵的人就是不一样。”王士珍也起身说到:“现在我们明遵约法,暗掌实权,他们也不会把我们怎么样。这约法就是要有枪杆子说话,你说行就行,你说不行别人又能怎样?”
“就是啊,大不了就开打,谁怕谁啊!”
“现在洋人都站在我们这方,只要你继承中华大统,与他们外交协作,找他们借款招兵买马也不是问题。”
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地打消了袁世凯的顾虑。袁世凯只得再像以前谋定而动,待势而发,假装对外遵守约法,就提出国务员名单征求参议院同意。人选中除交通总长梁如浩被否决外,其余全部通过。直到3月30日,中华民国第一任国务院成员全部产生:
国务总理唐绍仪;陆军总长段祺瑞;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王宠惠;内务总长赵秉钧;财政总长熊希龄;教育总长蔡元培;农林总长宋教仁;工商总长陈其美;交通总长唐绍仪(兼);外交总长陆征祥。(但很快,在人事任免方面,袁世凯越法没经过国务总理认可导致唐绍仪辞职,总理又由陆征祥兼任)同时,黄兴为南京留守,总辖南方各军。
就这一次,袁世凯稳坐钓鱼台,开启了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