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讨伐国贼(三)(第1/1页)名将台

    看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一招不只是“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善于使用,现今的蔡锷将军也是玩转得游刃有余。万里旅程,行色匆匆,漂洋过海的蔡锷经过台湾、香港、越南,最后才潜到当年一举成名的发家之地云南昆明。

    尽管北方各地都是十二月寒冬,可昆明这样的春城不太冷,蔡锷故地重游,感觉十分惬意,而且这气候景致相当怡人,这让急切护国的蔡将军一下子就觉得心情舒畅了不少,漫长旅途颠沛流离所造成的疲劳感顿时也减轻了不少。由于已经派王伯群作为“前部人马”先到昆明打理了一番,被蔡锷从营长提拔到贵州都督再到云南都督和民政长的唐继尧对师兄(二人都到日本士官学校读过书)和大恩人自是恭敬从命,听说蔡锷要回云南护国讨袁,自是欢迎万分、拥戴万分。再者,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受到师兄蔡将军这人不小的影响,唐继尧本人对袁世凯称帝一事也是打心眼里反感,这不,前些天袁世凯为其封侯也未接受。

    “袁贼世凯称帝一事固是蓄谋已久,三四年所作所为无一不是倒行逆施、窃国窃位之举。我们忍辱负重以至今日,久思讨贼救国,无奈民心被蒙蔽,时机未到,不能单独行动。那满清余孽、窃国大盗袁某人企图将我中华民国纳为其私有财产,竟公然变更国体,悍然登基称帝!我们现在唯有履行我们军人的天职,那就是护国救民!扫清孽贼!”唐继尧看着王伯群在带着蔡锷的手书,便照书信中的指示召开军事会议,准备誓师讨袁。

    各级军官知道德高望重的蔡将军要回来举事,想着又可以跟着征战杀贼、建功立业,一个个摩拳擦掌,血液沸腾,好像打仗是一场不死而又刺激血性的游戏一般,听到唐继尧开篇一席话,便是掌声雷动。

    “将军为天下苍生计,为中华民国计,置生死富贵于度外,我们岂敢不为前驱一齐杀贼!”到了昆明的李烈钧也跟着鼓舞士气,又是赢得了一阵“杀贼”高呼声作为响应。

    等到稍微安静一点,唐继尧又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家爱国心切,矢志不渝,可我们为了战事能够顺利进展,须牢记一点,那就是此次举事为密谋进行,备战事宜都得暗中进行,还望诸位严守保密,万万不能以全体将士的性命当作儿戏。”

    随后,唐继尧和滇军全体师长、旅长级别的军官同李烈钧一起商议军务,最后热烈讨论、设想再辩论一番,终于整合了四条举事讨袁的当务之急:

    一、增加兵力:增添警卫军两个团,迅速加以操练以代替即将投入战事中的警卫团;令测绘学堂学生加入讲武堂训练,讲武堂学生随之投入战事;召集部分退伍士兵并征募新军;派人到各级学校招收陆军学生。凡是所得新兵,一律再定新编制。

    二、筹措军费:云南各军每月可得北洋政府所拨军费30万,一旦起义此项军费必会终止,考虑增兵,军费也应增加三倍,主要靠财政厅筹集;再派人到国内各地以及海外华侨地带秘密酬捐,筹饷事宜当由所设筹饷局负责办理。

    三、补充军械:军需官已携款到日本购置;如果仍不能敷用,将再派人到日本购置,并电请日本同志设法多购;省中军械库即日整顿,兵工厂应加紧赶造。

    四、军队调遣:除邓泰中所部一旅及混成旅以剿匪为由,先向川边进发,其余一切等候蔡将军回来安排。

    唐继尧、李烈钧等人刚好商议完毕,就收到北京陆海军统率办事处的急电:“加急!昆明开武将军唐继尧君。奉洪宪皇帝密令:据密探报告,云南有人筹划叛国骚乱事件,情形严峻。唐将军公忠体国,智勇兼优,望迅速震慑扑灭。无论何人作乱,唐将军全权处理。万望保卫地方安全,毋使生灵涂炭。凡各级军官剿贼有功,必当加官进爵,予以重赏!洪宪谕令!钦此!”

    唐继尧一帮军官见如此急电哭笑不得,只是李烈钧心细,害怕事泄而使蔡将军有性命之忧,便同唐继尧提出沿途保卫蔡将军安全。很快,刘祖武受命接应蔡锷,可还出门还没多久,就听闻蔡将军已到都督府等候半晌。

    众人相见,不胜唏嘘感慨,想不到当年轰轰烈烈、慷慨激昂地举起反清义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待昆明起事,全省震动,响应独立,为建立民国立下不朽之功业。现如今,万万想不到,将乳臭未干的满洲小皇帝从皇位上赶下来后,其间只有四年时间,却又跑来了一个汉族老家伙自称为帝,看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只得再度兵戎相见,用铁血铸就一个全新的中华民国。

    全省将士垂慕蔡将军、欢迎蔡将军的盛情正如中天的日光一般炙热,但这外表沉静,举止内敛,内心确是满腔救国救民热血的蔡锷并没沉浸在如此盛情之中,还未来得及接受老部下对他的接风洗尘,他就主动提出巡视三军,为鼓舞士气,宏扬救国热情不顾自身咽喉炎这一恶疾,用尽全身力气和满腔激情向士兵演说一番:“英国人窥伺西藏已久,日本又对满洲垂涎三尺,俄国人觊觎外蒙古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如此国难当头之际,袁贼不思提升国力,解救国难,却在那帝制自为,真是恬不知耻,人神共愤!我中华民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这些但凡有点人性的军人此时不为国殚精竭虑、抛洒热血,更待何时!”

    “讨伐袁贼,恢复民国!”当年在江西战场振臂一呼而全军响应的李烈钧还是把自己放在副手的位置,在一旁“帮腔造势”。他这一喊,又何尝不是三军震山动地的响应!

    声讨归声讨,激起群情激奋归群情激奋,但这伙军人仍未有跳出“师出有名”和“先礼后兵”的传统。蔡锷又着唐继尧向川滇边境派出杨蓁一旅,然后又让唐继尧和任可澄(云南巡按使)联名致电北京,让袁世凯恢复民主共和制,回头是岸:

    【北京袁慰亭先生鉴:

    自国体问题发生,群情惶骇;重以列强干涉,民气益复骚然。佥谓大总统两次即位宣誓皆言:“恪遵约法,拥护共和。”皇天后土,时闻斯言!亿兆铭心,万邦倾耳。记曰:“与国人交止于信。”又曰:“民无信不立。”今食言背誓,何以驭民?

    筹安会六人煽动恢复帝制,朱启钤、周自齐、段芝贵、粱士诒、张镇芳、雷振春、袁乃宽七人发起各省通电以促成请愿会,随之总统大受蛊惑而悍然变更国体,登基称帝。此十三人(世人称为“帝制十三太保”)实乃中华民国之罪人,愿照先前立法院即日将此民族败类明正典刑,以谢天下!更为“拥护共和”之约言,焕发“帝制永除”之明誓!颠摇国本必将万劫不复。不然此间军民痛愤之极,直捣京津,以正国体!

    以上所请,企望二十四小时之内予以答复!谨率三军,翘企待命!唐继尧、任可澄。

    此外并录电通告诸省,请一致讨逆!】

    这一电告有理有据、义正词严,就好似一捆重磅炸弹安放在袁世凯的皇位下,让晴天霹雳的他急得一时间手足无措,居然令政事堂询问唐继尧:“是否有人伪造唐将军之文电?望将军本人出面澄清此事!”这一回复让唐继尧唉声叹气:“到了如此地步,看来是病入膏肓,真是无药可救。”

    蔡锷由于这两天对士兵讲话太多,咽喉炎竟然有点发作,只好用沙哑的声音对唐继尧说:“唐将军,我看再劝袁贼也无异于对牛弹琴,竟然如此执迷不悟。我们干脆邀集各级军官宣誓,早点通电拥护共和之诸省,共同出兵讨袁!”

    唐继尧见蔡锷说话沙哑而且相当吃力,便非常关切地问:“松坡兄,有无大恙?万望注意身体。”随后,便亲手倒了一杯茶送了过来。

    蔡锷喝了一口,算是润润喉咙:“应无大恙,***病了,早已习惯。只望此次出兵顺利,诸省能够有力声援响应。”

    12月21日,夜九点,云南军官上校以上,文官简任以上,在将军署宣誓讨袁,宣誓词曰:“拥护共和,我辈之责!兴师起义,誓灭国贼!生死成败,休戚共与;万千苦难,至死不渝。凡我同人,坚持定力;有逾此盟,明神必殛!”签署人为唐继尧、蔡锷、李烈钧、任可澄、刘祖武、王伯群等39位文武官员。

    到了24日,唐继尧致给袁世凯的劝电也得到四川师长刘存厚、旅长伍祥桢、雷飚,贵州护军使刘显世,广西将军陆荣廷等致电赞成起义,而且都一致认同起义军名为“护国军”。

    作为护国讨袁策源地的云南自然要充当表率,一经整军宣誓,便枕戈待旦,气势万钧地向着维护中华民国的道路上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