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南有陈炯明(第1/1页)名将台

    陈炯明兵临广州城下,志在必得,这可让还停留在广州军政府的总裁们担心害怕又着急万分。广东省境内本来还有一点粤军残余,在护法战争失败后,大多滞留在省内,其中有前广州警察厅长魏邦平、前广惠镇守使李福林和前江门警卫军司令陈德春三人商量一通,说:“我们的粤军大部终于要打回来了!是时候扬眉吐气一番,免得再受桂军的鸟气,兄弟们,此时不干,更待何时?”于是三人召集旧部共两千余人与陈炯明军取得联系,协同夹击广州。

    陆荣廷在广东的督军莫荣新对于前有猛攻的陈炯明,后有一帮粤军旧部在干扰后方,真叫他一筹莫展,没有办法的时候只好请求岑春暄帮忙。对于风雨飘摇的军政府,岑春暄也没有办法啊,这人倒是动作迅速,直接向直系控制的中央政府通电取消独立,自己携带公款逃到上海去。

    莫荣新不甘被俘受辱,带着三百多残兵当作侍卫,朝西方狂奔,算是捡回一条命。魏邦平带着士兵率先进入广州城内,维持秩序。10月28日,广州回到国民党(孙中山于1919年10月,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自任总理)手中。

    作为胜利者,陈炯明可谓王者归来,两年来被迫流落他乡的心酸困苦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得到的,但当时带出去的20个营几乎没有出现少员逃兵的现象,而且一路上屡战屡胜,这让人不得不佩服陈炯明的带兵能力和作战能力。现在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苍天有眼,陈炯明长长嘘一口气,在众人的恭维和庆贺声中被推举为广东省长和粤军总司令。

    总算手掌粤省的军政大权了,这个南方的陈炯明和先前北方的吴佩孚倒还颇为相似,都认为自己应该英雄一般地横空出世,再好好干一番流芳千古的伟业,于是他就开始奉行他早年信仰的联省自治主张。

    陈炯明在广东的举动也牵扯到了国际上的关注,信奉共产主义的列宁得闻陈炯明主持广东军政,便派密使波特波夫前来联络他,还说可以将苏俄储存在海参崴的军械供给粤军使用,希望他也能借鉴苏俄经验来搞革命。

    陈炯明不假思索就婉言拒绝:“中国向来都是一个皇帝独裁,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中国是乡绅局董分裁;今后我粤省要全体人民议政,真不要谁或哪个阶级专政。”

    “陈先生,你可要想清楚,要是我们能给你提供帮助,你就可以成为中国的列宁!”波特波夫边说,还边嘱咐身边的翻译要把原话好好译出来给他听,生怕自己的话没有被完整地表达给对方,当然也希望自己给出的诱价能够深深吸引住这个雄心勃勃者。

    陈炯明仍然表现得相当冷静,而且还对波特波夫连连点头,表示自己听得很清楚,然后又回复:“你们的那套主义或者在将来都可以通行全世界,但将来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可以用自己的方式途径来达到你们所说的主义,但我们真没有必要也没有盲目地勇气去生吞活剥地向你们东施效颦。”

    这位雄心勃勃者很有礼节地送走了列宁密使,但还是迎来了他不愿意看到但又无可奈何的那一天。“这个孙总理又不是军事学堂出身,怎么就那么迷信武力,热衷于搞武力统一,真是担心这广东也会被他搞得一塌糊涂。要是我们利用广东远离中央又有对外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完全有能力自治,把他建设成全国模范省,自然而然就会成为其他省份的表率而被竞相效仿,到时候的中国各地才会真正地富强起来。”真是忍不住了,陈炯明无意间说道。

    可是言者无意,听着有心。当年护法运动,陈炯明率粤军开往福建前线,蒋介石南下投靠孙中山,被任命为粤军总部作战科上校主任。当时的的蒋中正刚过而立之年,年富力强,精力充沛,有一心想要学以致用,成为一名能征善战的干将,所以他干劲十足,基本所有的对闽作战方案都出自于他手,而且往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事得到很大进展,陈炯明还当着各级将领的面夸奖蒋介石:“粤军可百败而不可无蒋中正一人!”

    只是可惜,当时在永泰之地,陈炯明操之过急,求胜心切,不顾蒋介石的劝阻而中了李厚基的诱敌之计。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受有所不受”,正当蒋介石反对陈炯明计划去进逼福州时,粤军将领却拒不执行作战科主任的命令,滞留永泰,这让蒋介石哀叹遗憾。粤军兵败后,蒋介石一气之下请假跑到上海,期间总结经验,认为关键时刻将领不听正确指挥是战役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就意识到日后一定要掌握和驾驭一支忠于自己军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诚然,这对他以后影响之重大是不言而喻的。

    等到1919年5月初,可算“总结完”经验教训的蒋介石跑到粤军第二支队复职,可这个支队司令又遭到了粤军猜忌,于是不管陈炯明怎样苦口婆心地留他,他仍毅然决然地辞职,和他的妻子姚冶诚一起在厦门鼓浪屿双宿双栖,还自谓:“幽境高蹈,啸歌自适。夜间月白风清,衣襟俱爽,较军中有天堂地狱之分。”之后又到郑成功的阅操台追慕其雄风伟绩,当时海边有巨石,石上凿着“天地正气”四字,蒋介石受到灵感的碰撞,拟出“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一联,这就是往后他经常勉励赠送给部下的十个字。

    再等到后来,陈炯明攻占广州,寻思良将,又三番盛情相邀,蒋介石才回到粤军中再度任职。现在听到在广东炙手可热的陈炯明如此明目张胆地批评国民党总理,就像当年一样偏倚、维护孙中山的把兄陈其美一样,蒋介石对此非常不满,当面回绝:“竞存兄奈何如此批挞我党总理,未免过于锋芒。哪种方式更适合中国,现在还未可定,不要把话讲得太早。”

    话一说完,便拉着在场的又一把兄许崇智愤然离去跑到上海,直接去面见孙中山。胡汉民也在上海,听到二人也丢弃粤军中的军职,便相当忧心地对孙中山说:“许、蒋二人素来敬服先生,先生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其积极奋斗,不可为了一点芥蒂就抛弃军职,不然正中他人下怀。”

    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刚好完成,这时也有心回广州重组政府,便带着夫人宋庆龄以及胡汉民、蒋介石等文武大员乘坐轮船回到自己曾经多次发难起义的广州。

    不管怎样政见不同,也得让孙中山能够更体面地下个台阶,遥想当年,他也是满怀理想激情与雄心壮志才投到同盟会旗下,自己能够带这么多兵,而且还有不间断的军饷,没有孙总理,自己是完全难以想象的。思来想去,他还是打起精神,以一种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迎接孙中山,当然对孙中山也抱有说服他的念头。

    说来也相当巧合,孙中山乘船抵达广州港那天,所有的人还包括海军在内,全部是清一色的白色衣服,唯独标新立异的汪精卫除外。在粤军欢迎队伍的欢呼声中,孙中山总算露出了几年来都久违的笑容,但这笑容还是难以隐藏住。五十四岁了,这个年龄的孙中山胡子都有一点花白了,刚好比他小一半年纪的宋庆龄在旁边都显得有点不大合适,不明真相的人还真的会以为这两人不是夫妻,倒更像父女。

    南方的陈炯明志得意满,随即准备大施手脚,一展生平抱负,可孙中山像座大山一样横亘在眼前,让他产生强烈的高山仰止之感。而吴佩孚俨然已是北方不二的英雄人物,曹锟虽是直系掌门,但大小事务几乎都听他的,所以这玉帅(吴佩孚字子玉)得以雷厉风行地着手制订他的国民大会提纲:

    一、名义:国民大会。

    二、性质:由国民自行召集,官署不得参加、监督,以免官僚政客把持操纵。

    三、宗旨:国民自决统一善后,并制定宪法与修正选举方法。一切重大问题,地方不得借口破坏。

    四、会员:由全国各县农、工、商、学各会会长,互举一人为初选,如无工商等会组织,宁缺毋滥。初选会员由各省复选五分之一,齐在上海或天津成立、开会。

    五、监督:由各省县农、工、商、学各会会长互相监督,政府不得干涉。

    六、事务所:由各省县农、工、商、学总会共同组织为该省总事务所,由该所电知各县农、工、商、学各会,克日成立事务所。

    七、经费:由各省县自治经费开支。

    八、期限:限三个月内成立开会,限六个月将第三条所列各节议定公布。

    吴佩孚把这国民大会提纲一公布,英美各国的溢美之词对吴佩孚大加赞赏,高度评价。美国陆军助理武官费禄纳少校专门到保定访问曹锟、吴佩孚二人,而且在费禄纳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可以看出,嘉赞吴佩孚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领袖,还说:“直系首脑中最杰出的是吴佩孚,他的行动才是一个真正爱国者的行动,他是为国家利益而不是为个人利益而工作的。他显然极为民主,他的士兵对他既非常尊敬,又十分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