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联合北伐(第1/1页)名将台

    中午吃饭后稍作休息,下午,在第二次扩大审查委员会上,争议再度趋于激烈,主要是针对革命宣言里关于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外国人在中国的特权等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国民党的审查委员坚决要求删除,说这无异于与虎谋皮,消灭军阀后,统一全国后,外国人自然会知趣地归还主权领地。会上的共产党员说打倒军阀除列强可以同步进行并不矛盾。而国民党说这样又把精力搞得很分散,何必这样呢?这又是一番几乎是水火不容的争论,最后又是大会主席胡汉民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我建议把反帝纲领说得宽泛一些,不必说得太具体,我们中国的主权往后自然而然会一举收回,近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北伐。”这样刚才争执不下的两派才妥协一致。

    一直到晚上,在正式召开全体代表大会时,孙中山出席并率先做了讲话,了解到国共两党虽然有一些意见分歧,但革命热情之真诚、高涨让这位总理相当高兴和欣慰,这样他自己的兴致与激情也很高:“各位同志,我孙文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也非常感谢你们能够抽出时间从大老远赶过来参加这次会议。今天在此召开中国国民党全体代表大会,这是本党自有民国以来的第一次大会,也是自有革命党以来的第一次,我们革命党用了十几年功夫,流了许多热烈的鲜血,牺牲了无数聪明才力,才推翻满清,变更国体。但自组建革命党到今,我们始终没能召开过全国国民党大会,所以今天这个省会,是本党召开的第一次大会,也将是中华民国的新纪元。”暂时作为听众的革命同志霎时掌声雷动,又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向这个开始垂垂老矣的革命先驱致以崇高与爱戴的敬意。

    “辛亥那年,革命党虽然推翻满清,创建中华民国,但是十三年来,革命主义还没能在全国得以实行,也就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此中最大的原因是革命党外面见到外国富强,中国衰落,被人凌辱,内面又受军阀控制,为争权夺利而屡次争战,草菅人命、扰乱社会;而我们只知道非革命不可,但不知革命何时成功,并不想到革命成功以后,究竟用一个怎样的通盘计划去建设国家;只由个人的良心所驱使,不管成败,各凭各的力量去为国奋斗。可惜这种奋斗,正是所谓的‘各自为战’,没有集合,没有纪律,一盘散沙,所以满清虽然被推翻,民国已有了十三年,还没好的结果,民主共和与民富国强的目的仍然没有达到,这就是说我们的革命仍然算是失败。”孙中山继续说着,激动又恳切,含着壮志未酬的恨意与充满期待的眼神望着底下热血澎湃的革命志士。在座的与会者都是神情肃穆,但内心肯定是翻涌沸腾,恨不得一下子就打到北京去、解放全中国的想法都在整个身体的所有细胞中左突右冲了。

    “我们现在总算得到广州这片净土了,现在能够召集海内外党员代表聚集一堂,这机会真是难得。从前我们没有召开这样的代表大会,现在把大家召集在这里,就是希望能够总结十多年革命之经验教训,制定日后继续革命建设之蓝图。这回我们国民党改组,主要有两件事:第一就是把国民党重新来组织一个有力量、有凝聚力和有纲领目标的政党;第二就是用政党的力量去改造国家。这次大会只有十多天的时间,还希望诸位同志能够珍惜光阴,讨论出当务之急来。”孙中山喝点水,顿了顿,望了望,又继续说起来:“我们既然选择了革命这条道路,就应该坚定地走下去,就应该不要怕作出牺牲,我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这个饱经忧患的国家,为了后世能够继续繁荣发展下去,为了我们这个中华民族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人中走下坡路,为了这个民族能够气魄雄伟地顶天立地而不败。我希望各位同志,能够克服先前自由散漫的坏习惯,能够服从组织的安排,朝一个方向集中出力,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来改造我们这个国家。”

    “今天这个大会,是中华民国开国以来的第一次。这是中华民国将来国史中的大光荣!我希望诸君能够在这十天之内,把应该做好的事情都完成,让我们有一个好的开始,让我们以一个新的面貌来创造新的成果!我在这里的话就讲完了,再次谢谢大家的参与,你们幸苦了!”说完,又是全场热烈的掌声,甚至让人担心屋顶都快被震下来。

    当下,各代表协助孙中山把他提交给大会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和《国民党之政纲》以及《中国国民党章程》等编列到议程中去,让与会代表逐日讨论。

    在大会的第二天,就传来了一项噩耗:列宁逝世。孙中山闻讯,相当悲戚,想到正要让他好好帮助中国国民党来进行革命,却不曾意料这革命导师出师未捷身先死了。大会根据孙中山的提议,当即通过三项决议:电唁苏联致哀;广州各机关下半旗;广泛宣传列宁生平及其革命事迹。随后,在国民党举办的列宁追悼会上,孙中山噙着泪水亲笔写下“国友人师”的挽辞,还悲戚地对身边的人说:“我与列宁同志虽然距离万里之远,可精神是相通的。他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将永远活在被压迫人的心上。”

    在随后的日子里,邓泽如、林森、谢持等一些国民党右派频频向共产党发难,无非是反对共产党进入具有决策权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之中,说他们没有多少革命经验,更没有半点执政经验,过于不成熟等等。不过,在共产党这边,一个身材高大挺直的年轻人往往站起来驳斥,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引得不管是赞成他还是反对他的人都对其敬爱有加。在座位席上一直都默不作声的蒋介石也不自觉地轻轻点头以示钦佩,心中还在想:这人不简单啊,头脑清醒,思维敏捷,说的又是条理清晰,语气沉稳有力又不乏激情,深有礼节又很能调动人们的情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人要是去转攻外交,比起靠一张嘴就能把六国君主都能说得服服帖帖而又能佩戴六国相印的苏秦都不差;比起那舌战江东群儒的诸葛亮都还要多几分度量与沉稳。

    在蒋介石对那年轻人欣赏得快要忘记自己还存活在这世界上之时,突然孙中山点了他的名,这才叫他一怔,又从宇宙中的不知名的其他角落一下子就回到了地球上,又以光电般的速度回到座位上,一听总理在叫他,马上站起来听训:“报告总理,中正在此!”蒋介石踢着鞋子,站直军姿,又忘乎所以地敬起军礼来,一连串严肃认真的动作倒是显得相当可爱,以至于顿时引起一堂哄然大笑。

    “介石同志,你这是干什么呢?开会都把你开的六神无主,心都放在哪里了,难道被小陈(陈洁如,蒋介石结婚三年的妻子)抓住不放了。”孙中山见刚才气氛稍好,也开起玩笑来,又是引得众人乐起来。

    “回总理,我刚才在听那位同志讲,听得太入神了,他的每一句话都进入我心上了,你们要是不信,我可以完全重复下来。”蒋介石不顾别人的笑,只是直视着孙中山,非常认真地回话。

    “先前,我让你去苏俄考察,你现在再把你考察的收获简单地给大伙说说。”孙中山面带微笑,很亲切地说着,然后又招收示意让他到主席台上去说。

    蒋介石信步走上前去,挺直着身板,带着军人特有的精气神和他自己那副特有的冷俊清傲的表情,就开始向大家讲了起来:“我在访苏的三个月的时间里,可以说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考察苏联的红军各兵种、军事院校和兵工厂。在我看来,他们的编制、管理、训练方式、政治工作和党代表制,对我们创建革命的军队是有很大启发的,我们是都可以加以学习和借鉴的。我当时就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就是希望以我毕生的精力来办好一个军事学校,照我的理想来训练一般有志有为的青年。”

    “很好,介石刚才讲得很好。创建军校也是我们这次会议中的题中之义,我们革命屡屡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属于我们真正革命的军事力量,往往都有不少投机者在其中投机取巧,从二次革命到现在,不知出了多少叛徒、不知有过多少逃兵。所以说,我们现在最为迫切的任务之一就是创建一支真正属于革命的军队,而建立军校就是重中之重。以后这组建军校之事,介石你和一些懂军事的同志要多费心了。”

    “请总理放心,介石为革命甘愿赴汤蹈火,虽荆棘塞途,前路坎坷,亦当一往直前。”蒋介石斩钉截铁地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