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黄埔军校校长(第1/1页)名将台

    会议在争吵与协商中进展着,直到28日,便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和《国民党之政纲》,并将《中国国民党章程》改订为《中国国民党总章》,正式向各代表公布:其中,《宣言》主要分析了中国之现状和国民党之主义两条,前者述说了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是如何依靠借助外款来扩充军力消灭异己,争夺地盘、剥削残害同胞,再者就对“立宪派”如何不择手段,只希望空洞地立一个宪法;“联省自治派”如何拥兵自重、依靠军力向外扩张并威胁中央;“和平会议派”如何不能认识军阀的本质而与虎谋皮;“商人政府派”如何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等等,最后引申出新“三民主义”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

    《政纲》则是表达中国国民党的建国主张,对内废除不平等条约,恢复中国主权,争取与列强进行平等的外交;对内则是规定民权和义务、规范选举、发展实业、普及教育等等。《总章》则涵盖党员、党部组织、特别地方党部组织、总理、最高党部、省党部、县党部、区党部、区分部、代表任期、纪律、经费、国民党党团共十三章八十九条。

    公布完这些系统的纲领、主义和章程后,孙中山又强调让各位党员同志严格遵循这些神圣的规章制度和主义纲领,务必以其为规范,务必以其为奋斗之目标。孙总理说完话后,各代表开始讨论,最后决定即日将今日之会议内容全部通告给海内外各级党部,也希望各级党部能够依照总纲总章改组。同时,还特别提出各级党部组织对于军阀、旧官僚、大资本家、大地主、买办阶级及其走狗,要特别防止其渗透到党部来破坏革命组织、扰乱革命行动。

    这次会议刚一结束,孙中山就着手组建军官学校了。对于创建军校有着非常热情和相当经验的蒋介石的确是一把好手,孙中山当然能够慧眼识珠,所以就把这事主要委托给作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下属的军事委员会委员蒋介石去筹办,而且还特别任命他为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而地址就选在了四周环水、环境幽静的黄埔岛,而且上面还有原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的旧校舍正好就地取材。

    蒋介石自从担任军校筹备委员长那天起就兴奋不已,当天就兴匆匆地独自到岛上去散步视察。海风带着盐味吹拂而来,温柔中带一些刻薄;海潮也调皮地进进退退,逗人玩似的,不过蒋介石无心理会这些,他只是细心地关注着岛上一排排已经破败不堪的房屋,只见那房屋顶上都有鸟儿不经意的粪便,野鼠也像是进行接力赛一般大张旗鼓地在墙角下跑着,操场上的野草也明目张胆地向上冲着长,远处炮台上几尊不知上了多大年纪的大炮在那里苍老无力地蹲着……尽管不堪入目,但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还是让奋发有为的蒋介石没有心灰意冷,不光这样,他还在心里念叨着:即使是筚路蓝缕,也要披荆斩棘,一定要干出成就来。

    如此艰难的物质条件没能让蒋介石泄气,不过在人事方面,他算是遭到了不小的打击。他深知,训练军校学生也要有真枪真炮,至少得有像样的住舍和必要的食物、衣装,也就是说钱是不可少的。他就抱着这样的心理到在广州及其附近的各军去“化缘”,真他妈娘希匹,除了李济深慷慨解囊支援20万支票外,其他各军都是借口一大堆,说是自己都快揭不开锅,这还能接受,有些不太识相的家伙不借钱就也算了,竟然对敏感的蒋先生冷嘲热讽,甚至还谩骂一通,说他是痴人做梦。

    真是受打击了,就当苏联援建的校舍快修好,招生简章都发出去的时候,蒋介石的英文秘书王登云突然召集其他军校筹备人员说是蒋先生已经决定不办黄埔军校了,筹备处马上解散,而且还当场宣布给每个人发放多少遣散费。

    建国粤军第二师参谋长叶剑英也是其中的筹备人员之一,听到蒋介石的秘书这么一说,当下就同邓演达商量,前去找被孙中山指定协助创建黄埔军校的廖仲恺。这个被称为孙中山钱袋子的人当下就口气坚决地回复:“办军校是党在一大时就已经决定的,一定要办成,不然岂不是把一大当儿戏。不管怎样,筹备工作一定要继续进行。你们当中很多人是我和蒋先生请来的,可能现在碰到了一些麻烦,还希望诸君能够以海涵之量和君子之德来帮助蒋先生,以襄助革命之大业。”

    军校筹备会的成员听到廖仲恺语重心长的一番话之后,就立刻去找蒋介石,希望帮助他一同解决困难,谁料蒋介石不辞而别,只是留了一封信:“承蒙总理委办陆军军官学校,自量愚陋,不堪此责,请另选贤能接替,所有该校筹备事务,已交给廖仲恺同志代为交卸,以免贻误党事。”

    孙中山见到此信后,很有耐心地批复:“该筹备委员会委员长,务必任劳任怨,勉为其难,到艰苦的事业中去奋斗,百折不回,以贯彻革命党牺牲之主张,所请辞职,实难允许。”

    一连三天,蒋介石那边仍是没有一点动静,孙中山又很宽容地给他打电报:“上海执行部蒋介石兄,军官学校之筹备,以兄任责,责无旁贷。为今筹备在即,经费也有了一些着落,军事教官以及远方学生慕名前来者都已有几百,还不是冲着蒋兄的大名而来,你就忍心看着一群热血青年热诚而来失望而去。况且兄现在职务在身,辞呈未被批准,希望早日返回,万勿延误!”

    孙先生都已经把话说得这么好听,蒋介石自觉不能这样一直不知好歹,但想想当时那些人的嘲笑与谩骂,心里还是有一股气憋着,他就一方面给王柏龄等人写信,提出建校的诸多意见,一方面又给孙中山回复,说是自己生病,已经回老家溪口修养。

    “这介石怎么还是这种性格呢?我对他都这么器重了,哎,真是的。”孙中山小有埋怨,然后又陆续派出胡汉民、许崇智、戴季陶三人前往溪口,动员蒋介石回到岗位上履行职责。胡汉民可是除去当年黄兴和宋教仁之外,最为孙中山仰仗的左膀右臂,现在让他去请蒋介石,算是给了很大的礼遇,可不知是蒋介石对人家有成见还是怎的,对于人家的苦口婆心爱理不理的,搞得胡汉民很难堪地撤回。许崇智可是蒋介石的拜把兄弟,先前又是他的上司,不过这次去,也未能劝动这个介如磐石家伙,自告奋勇又没什么耐心的把兄也无可奈何地打道回府。最后,只得看戴季陶的了。

    “你这家伙咋回事啊,啊?一点度量都没有,动不动就使小性子,你他妈还是个爷们吗?”戴季陶一来,看着蒋介石板着脸不想见他,就当面批评他。

    蒋介石起身还击:“娘希匹,你也管起我来,从哪里来给老子滚到哪里去,老子心烦得很。”

    “真是他妈的不争气,说你没度量还真是这样,急急躁躁的,稍微一点小事就放不开,你犯哪门子杵啊?”戴季陶边说还边推搡着他。

    蒋介石冷不防地被推了几下,站稳后又反过来推戴季陶,声音大得都有一些沙哑地骂道:“我叫你滚啊,听不懂中国话么?”

    戴季陶傻了眼,早在日本留学时期就结识的兄弟,一起风风雨雨又一起吃喝玩乐的兄弟竟然朝他发这么大的火,真是破天荒啦,不行,得让他冷静下来。没有再理会他了,戴季陶想在自己家里一样,提着茶壶倒着茶水,自己就美美地喝起来。在被怒火烘烤过后又逐渐熄灭降下温来的室内,戴季陶就是喝茶抽烟或是拿着蒋介石书桌上的书翻翻,才算熬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又心平气和地对眼前这个阎王也不敢多惹的人说:“你的心思我明白,你心里受委屈我也知道,这第一,这次你没被选进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孙总理让你当个军校筹备委员长,是有点大材小用;这第二,你被那个烟鬼滇军骂了一顿后,一直怀恨在心,余气未消;第三你不想跟共产党合作,也不想受党代表廖仲恺牵制。你不如意的心结就这三条,老弟我说的没错吧。”

    蒋介石欣慰得都快泪流满面了,还是老弟理解兄长的心意,这个兄弟算是没白交,真是值了,不过他心里这么想,口头上并没作声。

    沉默片刻,戴季陶继续说下去:“但你也不好好想想,这个职务有多么重要,到时候,孙先生可就主要依靠这支新兴的军队了,你说他能不仰仗你能不器重你吗。我跟你讲,这一要职有好多人想争夺都夺不到,粤军、桂军、滇军、湘军,谁他妈不是虎视眈眈地看着那里,别人稍微激怒你一下你就不干,这不是正中下怀了嘛。你也清楚,原定的校长一职是委派给程潜的,你还只是个副手,后因程潜担任政府要职,在众人纷争时,孙先生才断然命你出任此职。他将重建新军这样如此重大的任务托付给你,难道这不是对你最高的信任和最大的奖励吗?亏你这家伙还这么不知好歹。”

    这真叫拨云见日,茅塞顿开,蒋介石觉得太阳就已经在头顶上了,眼前一片光明呀,他的脸上也浮现出久违的微笑,很认真地对戴季陶说:“那我近期就回广东去。”

    “还近期?黄花菜都快凉了。等人家把事情一办妥,你再回去,就不怕别人说闲话。”

    “对,我明天就走。”蒋介石心情彻底转换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