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艰难起步(第1/1页)名将台

    时任政治教官,后来又投敌卖国的汪精卫在伪南京政府时,还向人感叹:“要是我们也能培养出一些向黄埔军校当年的青年学生,事情就好办很多了。”

    开学报名后的一天,教官顾祝同在一次课上正式点到,也说好让同学们先认识认识:“夏楚中”——“到”,“黄鳌”——“到”,“李及兰”——“到”,“彭善”——“到”,“陈烈”——“到”,“陈赓”——“到”,“陈明仁”——“到”,“肖乾”——“到”,“黄维”——“到”,“黄鳌”——“到”、“到”。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有两个同名同姓的黄鳌?如果有人冒名顶替,像这种违法乱纪之事一定严惩不贷。”顾祝同在同学们的一片嬉笑声中有些懊恼,于是就严厉地问道。

    半晌,两个黄鳌可能是由于怕在学生中出丑就都默然不语,这一来让顾祝同脸色变得更为严厉:“好,你们不说可以,要是被我查出来,一定严惩,然后再开除!”

    说罢,顾祝同为了不耽误时间就继续点到,点到完毕后顾教官觉得可能是自己刚才过于威严,使得他们不敢出来认错,于是就转变语气,稍微和蔼地对大家说:“你们能考进黄埔军校的都是优秀青年,但此校要的是精诚的人而不是投机的人,要的是勇敢的人而不是怯弱的人,你们两人之中,肯定有一人不是叫黄鳌,这人等会就到我办公室一趟。”

    说罢,顾祝同让学生们继续进行打靶训练,自己背着手,握着教鞭就回办公室。“嗯,不错,不愧为我黄埔学子,你说说你叫什么名字,还有你的年岁、籍贯以及替名报考军校的原因。”顾祝同见那学生过来,好好打量一番,便面带喜色又很是亲切地问起来。

    “回教官,学生原名郑桂庭,后改名郑洞国,今年21岁,湖南石门人,原本听到黄埔军校名师云集,且由大名鼎鼎的孙先生亲任总理,便有意弃笔从戎,追随革命,报效祖国,但很可惜的是来广州时已经错过了报名的时间,后来听闻老乡黄鳌报了两次名,就只好冒名顶替,结果和他一起考上了军校,才弄出了今天的笑话,可我对革命是一片赤诚之心,还愿教官您能够原谅。”

    顾祝同见此生谈吐有条有理,思维清晰流畅,方才心中的怒火荡然全无,便拉着郑洞国的手说:“走,跟我走,我带你去政治部,申请重新用你自己的真名考一次。”

    “是,教官,学生在此先感谢教官。”说罢,郑洞国向顾祝同深鞠一躬。

    “哎,先别说谢我,要真谢我就考出好成绩来,证明自己是能行的。”

    “是,教官,学生定当不负所望。”

    顾祝同带着郑洞国到了政治部办公处,门是虚掩,一进门,首先惹人眼的是孙中山亲笔题字:“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正在办公处理学生档案的周恩来见顾祝同引来一青年还以为是来报名的,便说道:“顾教官,我们军校已经过了报名时间,这你是知道的,现在要报名恐怕不行喽!”

    “不,周主任,这位学生已经报过名了,我看他的条件也符合,只是……”

    “只是什么,要请假还是什么的?”周恩来耐心地问。

    “还是你来亲自跟周主任说明你的情况吧!”顾祝同指着郑洞国说。

    郑洞国又详细地把替名考进军校的情况说了一遍,态度诚恳,谈吐得当,而且又把自己的壮志雄心豪言壮语地说了出来,很受周恩来欣赏。

    “好青年啊,好青年,”周恩来连连称赞:“年轻人就应该不卑不亢,就应该胸怀大志,就应该要有一股年轻人的精气神,你报名重考我第一个赞同,只是需要我向廖党代表陈述一下你的情况,放心吧,应该没问题,廖党代表会酌情处理的。”

    “谢谢周主任,谢谢教官,也谢谢军校给我一次重考的机会,我会好好努力的。”

    “可以,可以呀,快去准备一下,考试的时候我再通知你。”

    “是,再见周主任,再见教官。”说罢,郑洞国昂首阔步拔腿就回学生宿舍准备去了。两天后,郑洞国果然不负所望,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并顺利地以自己真实的姓名正式入籍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四十七  艰难起步

    蒋校长一改先前筹备委员长敷衍拖延的姿态,开始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给军校全体师生作出了非常良好的示范。可是这军校的建立之初,并不太顺利,先是广州商团组织武装对抗政府,后来又是滇黔军队叛变,陈炯明在这时也不忙搅一把。孙中山仍是一心想要移师韶关进行北伐,算是响应反直三角同盟,可后方不稳,尚在训练中的青年学生内部却也发生明争暗斗,革命前途堪忧。

    直挺矍铄又矜刚冷峻的蒋校长算得上是军校里的第一大忙人了,他经常在学校对自己在日本感受到的武士道和那种严谨得近乎苛刻的作风进行发挥,用以来宣传革命精神,还一再对师生讲:“我们一贯的黄埔精神就是牺牲的精神、团结的精神和负责的精神。”每次在同学们稍息时刻,蒋介石这个校长就见缝插针地宣讲他所理解的革命精神和黄埔精神,而且每次都是他站着讲,同学们也站着听,差不多每周都有一两次。

    “介兄,你不能专门只给他们训话啊,你也应该多听听他们的意见啦,多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啊,说不定,在交谈过程中,你能够提前找到千里马哩。”当了几天政治部主任的戴季陶因为另有要职在身,所以就没在学校干了,不过对于把兄执掌的黄埔军校还是给了很多的关照,这不,今天趁着休假,就来看望蒋介石了。

    “那依你的看法我得找他们私下底谈谈咯,这样麻不麻烦啊。”蒋介石虽然听得有些不耐烦,不过见兄弟对自己如此有心,当然还是心态平和地与他说着。

    “怎么就怕麻烦了,谁不怕麻烦啊,可关键是这麻烦值得啊,你想想,这样一来,既可以沟通你和师生之间的感情,又能够借机树立你的威信,那多好啊。”戴季陶又是耐心地劝导。

    蒋介石挠挠他的光头,如当头棒喝似的醒悟过来:“说的是啊,我怎么能够怕麻烦哩,成大事者还怕这些。”

    在第二天,他就按照戴季陶的建议,便开始找学生谈话了,第一个被找过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日后号称蒋介石“十三太保”之首的胡宗南,这太保得势的时候好不风光,还经常自诩“黄埔太子”,这都是以后的事了,更多精彩动人的故事容我日后再好好道来。

    说来也有些奇怪,现在的胡宗南已不是那个跟招生员再怎么讨价还价也不脸红的浙江小青年了,这人见到蒋介石不知是被其威严的气魄所震撼,还是担心自己不能较好地面对这位校长,脸刷的一下子就通红,而且手还在颤抖,脸上的汗水都流到脖子上了。

    蒋介石放下他那不容有丝毫侵犯的严面,还禁不住地小声笑了笑,取下自己的手套后,又拿过一支手帕递过去,说:“呶,这个给你,擦擦汗。快请坐,别紧张嘛,我是校长又不是老虎,你还怕我吃了你呀。”

    胡宗南也不想校长见到自己这幅不太争气的样子,哆哆嗦嗦地接过帕子,然后毛毛躁躁地揩了一把汗,为了不让自己紧张,索性就摆了一个直挺挺的军姿立在那儿,脸上紧张的神态也变成了如泰山般的稳重。

    “你是哪里人啦?”蒋介石绕着胡宗南走了一圈,然后又问道。

    “回校长,我是浙江湖州孝丰人。”

    “孝丰?你和本校长也算得上是同乡了,不过,听得出,你的口音好像是宁波的嘛。”

    “不错,校长好听力啊。我的童年就是在宁波度过的,七八岁时才随家父到孝丰。”

    “哦,我是奉化人,离你们那里就几个小时的路程,我们也是真正的老乡了,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今后我们还得相互提携啊。”

    “宗南不敢,今后还得全靠校长栽培才是。”

    “好吧,你先回去了。”蒋介石看到陈赓已经站在门口了,就让胡宗南先行离去,又对陈赓说:“请进来吧。”

    陈赓向胡宗南点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听蒋校长让他进门,就快步小跑地进到校长办公室,可一到办公桌旁,就看到上面有一份文件,这人机灵啦,眼睛一扫见隐隐约约看到花名册上有些名字旁的几个字:共产党员不宜重用。这几个字是用红色的笔迹写的,这让陈赓看到先是心中一惊,然后又是一冷,但很快就镇定下来,把脸朝向他先前就很仰慕钦佩的蒋校长。

    “嗯,你就是陈赓,原名陈庶康,对不对?”蒋介石上下看看眼前的这个学生,发现这人虽是面相俊秀,但眉宇间的英气和眼光闪射出来的正气是不得不让人留意的,这么年轻的人竟然有着如此由内而外的气质,真是不简单,这位校长对于如此青年俊杰,心中早就乐开花了,不过不能太失态了,得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