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黄埔学生军(第1/1页)名将台

    其实这还是去年元宵节时候的事情了,现在居然被陈炯明拿出来说事,洪兆麟算是有些心领神会了,马上一改嬉皮笑脸的态度,变得严肃正经起来:“哪里,哪里,我只是在大战前夕同大家开个玩笑而已,还请陈总司令立刻下达作战部署的命令吧。”

    “唔,到底还是个军人。”陈炯明说罢,就正式切入今天的主体:在会议桌前打开一副早就描绘好的战略地形图,同大伙一齐商讨进攻路线,他们当中的人表现得都非常活跃,可能总觉得一场胜仗就在眼前,好久的积淀和情绪的压抑必须得来个大爆发,用一句古代军事战略家的话来说就是“哀兵必胜”。

    不知为什么,他们和先前的不少大战的部署几乎大同小异:仍然是兵分三路,左路军总指挥叶举、右路军总指挥林虎、中路军总指挥洪兆麟分别向唯一一个目的地——广州集中进攻,而且令人咋舌的是陈炯明把这支有5万余人的军队命名为“救粤军总司令”,而且自己担任总司令;林虎为潮梅护军使兼“救粤军总指挥”、洪兆麟为潮梅副护军使兼“救粤军副总指挥”。那些士兵本来就是从广州败退到东江潮州、汕头、梅州一带,谁都知道省城的日子要比地方好过,一个个好家伙,真是摩拳擦掌地想要跟着陈总打回去,可以说是气贯长虹的士气。这支本来有5万多人却号称10万大军的“救粤军”气势冲冲地向广州杀去。

    新年的第一个月正好过半,广州国民政府也正想着肃清东江一带的叛军,对于陈炯明气势汹汹地率兵来犯,早就预料会有这么一天,索性自是有一种“尽管放马过来”的态度,于是大元帅府的代理大元帅胡汉民在大本营发表《东征宣言》,可以说这既是檄文也是向陈炯明宣战的战书,这就国民党方面来看,这是留名青史的“第一次东征”。在广州国民政府方面,这次东征的主力部队为建国粤军许崇智部、建国滇军杨希闵部、建国桂军刘震寰部、建国湘军谭延闿部组成的东征联军,其中以杨希闵为联军总司令,其余三人为副总司令,协调共进,以攻为守,抵御陈炯明军队来犯,并一举端掉其东江老巢。

    在这次出征行列中,最惹眼球的莫过于由黄埔军校师生编建而成的两个教导团(共2500余人),他们也随大军参与到战斗中去,其中第一教导团、第二教导团都是以第一期毕业生为基干而编成的,蒋介石以黄埔军校校长的名义率领这两个团,苏联军事顾问加仑作为总参谋长;何应钦、王柏龄分别为两个教导团的团长;军校第一期的队长、区队长和教官担任营长;黄埔1期毕业生担任两个教导团的连长、排长、特务长以及营、连党代表职务。同时入校没多久的黄埔2期在校学生的炮兵队编成一个炮兵连,学生都作为列兵使用,其中陈诚为炮兵连长。尽管这批黄埔学生军受过良好的军事政治训练,而且装备也得益于苏联的帮助,革命斗志也是空前高涨,先前的学习训练现在总算派得上用场,兴奋与激动的情绪都显现在脸面上和紧握得发抖的拳头和崩甭作响的咬牙切齿声中。

    蒋校长对于此次黄埔军校师生参加东征非常看重,夜晚久久不得入眠,他深知自己担负的责任相当重大,如果战胜对于自己的军事政治前途相当有利,而且地位和荣耀与威望更是跃跃直上;反之恐怕会被各军笑作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包,以前不曾看好他的各军将领更会不把他当回事或者干脆变本加厉地嘲骂他,而他的前途也将会更加坎坷,再者他先前的革命信念和革命激情会不会因为万一不幸的战败而受打击,这也是个重大的问题。他心里明白,他与黄埔军校师生必定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就少不了要求师生们精诚团结,同舟共济务必打赢这次胜仗。

    在大战前夕,蒋介石还是一如往常召集师生,做着他那标志性的动作:挥舞着瘦棱棱的双拳,时不时唾沫四溅地向他给予厚望学生军致辞以作战前动员和鼓舞:“诸位师生,诸位同志,这次的东征才是你们真正的首战,先前平定商团叛乱只是小打小闹,况且打的大多是商人不是军人,现如今要同陈炯明的叛军交锋,希望诸位见到敌人一定要沉住气,千万不要惊慌,先把自己应藏好了再瞄准射击敌人,把你们在军校所学的本领全部发挥出来。再者,我们的先祖经常教导我们:‘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希望诸位一定要做到我们经常所说的精诚团结,让叛军看看,让友军看看,让整个世界看看,我们是一支真正英勇不屈、一往直前的中国革命军!”

    “校长教诲,我们铭记在心!”等蒋校长的训话告一段落时,少时就玩父亲毛瑟枪致走火打破屋顶,后来又到日本振武学堂(即日本士官学校)成为蒋介石学长的何应钦在那里大胜帮腔,身后的一帮学生也跟着喊起来。

    蒋校长鼓了鼓喉咙帮子继续呐喊壮威:“你们记住,打仗当勇字当先,但又要慎之又慎,千万不要骄傲轻敌更不能产生俱敌情绪,但你们心中时刻都要想到,这是为革命而战,为中华民国为天下苍生而战,因此要打出我们的血性来,打出我们的威风来,给敌人看看,也给各军看看,你们都是好样的!”可见校长对学生期望之殷切,关怀之深厚。

    “打出血性,打出威风,为革命而战!为中华民国而战!”学生们一呼百应地高呼,奋发向上的喊声响彻云霄。

    之后,在学校各位领导如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人分别作了近一两分钟的政治动员后,黄埔学生军打出“驱除陈贼、挽救革命”,“为保卫革命大本营而战”,“为中国之革命胜利而战”等这样豪情万丈的标语,在广州市民的关注下,向战场开进了。

    整顿好各项军备以及战略部署时已是1月底了,东征联军也决定以三路大军进兵,先发制敌,其中湘军为后援部队,坐镇广州一带;滇军为左路,经河源取兴宁;桂军为中路,攻袭惠州;许崇智之粤军为右路,由淡水、平山、海陆丰,直趋潮州、汕头袭其老巢。黄埔军校组成的两个教导团随粤军在右翼作战,担任联军先锋部队。陈诚所率炮兵连,编入何应钦教导第一团序列,受何指挥,随一团行动。教导第一、第二团两个团的校军于2月3日上午8时从军校出发,9时登上福安舰,驶离黄埔港,至虎门寨、太平圩一带集中。沿途各岸炮位均鸣礼炮欢送校军出征,其场面气氛庄严隆重不是一般。校军作为东征联军右翼的前锋部队,于太平圩登陆后,历经东莞、平湖、龙岗等地,顺利前进,敌军居然望风披靡,进展如此顺利,这让蒋校长都觉得有些意外:难道他们是在诱敌深入,肯定有陷阱,作为一方面的军事统帅,他不得不把会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情况都考虑清楚、考虑全面。

    拟定围攻淡水城时,蒋介石随教导一团驻常平,教导二团驻东莞。次日清晨,蒋介石和随军所在的火车上机车坏掉,煤炭不济,不能开动,蒋介石坐在常平火车站等候,想到前途茫茫又艰辛,不觉黯然独自泪下,遂有感而作七绝一首:

    亲帅三千子弟兵,鸱枭未靖此东征。艰难革命成孤愤,挥剑长空泪涕横。

    就在蒋校长刚一把七绝诗作完,就有学生前来报告:“校长,火车机车已经修好了,煤炭也得到了补给,现在就能开动了。”蒋介石喜出望外,立刻转悲为喜,转过头去迅速擦干泪水便说道:“那太好了,我们现在就得出发,战机可千万不容错过。”

    有了火车的开动,学生军很快就到了淡水城东南的拐角处。黄埔学生军一路兵不血刃,高奏凯歌,到现在算是碰到硬骨头了,这淡水只是距惠州市七十里的一座小城,不过城墙坚固、又高又厚,墙上的凹垛上还有炮眼,城外的壕沟既深又宽,地势复杂,真是个易守难攻的典范,而陈炯明的部队就企图利用这险要的地形堵住东征军,然后从惠州、海丰等地发兵围剿,以期一举打败东征军。

    教导第一团团长何应钦派侦察兵侦查好淡水外围地形后,就开始带兵攻城,身先士卒,带眼镜的斯文教官在这时表现得异常英勇无畏,正所谓“将熊熊一窝”,他所起到的带头模范作用是不容低估的。可是,由于敌军闭城坚守,在外围的教导团用枪支居然打不到城内,于是便想起用炮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