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捍卫大元帅府(第1/1页)名将台
大伙议论纷纷,各有主张,李宗仁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只好等黄绍竑回来,也好再作商议,谁知,要等的人没等到,不愿看到的人却先见到了:不出四日,文俊逸就拿着唐继尧拍给他的电报,高声朗读给李宗仁听,大意是联帅主意已决,现在已在途中。总之是语气相当强硬和傲慢,好似李宗仁的势力已是他们的囊中之物,神气得很,还说早作拥护联帅的准备,免得作无谓的牺牲。打了这么大的一棒子,当然也要给颗蜜糖吃了,兔子急了也会咬人,更何况是扫灭陆荣廷的新兴势力,所以文俊逸还急忙说:“四百万两烟土也在运送的途中,即日可送到南宁。”总的来说,文俊逸此次言谈仍不乏为“真命天子”传话的语气,好像唐继尧已经定鼎中原,其他诸侯则是传檄而定的事。
文俊逸说客当的是好,不过听客李宗仁已经面露不悦,看来心中也是有惊涛骇浪一般的翻涌,果不其然,大概是为胸中的主义和骨子里的正义感所驱使,有长者之名的李宗仁拍案而起,怒目而斥:“妈的,什么联帅不联帅的,唐继尧这货趁孙先生北上,企图趁火打劫,行此不仁不义之举,真是他妈的枉为民国元勋,亏得当年蔡将军对这人器重厚爱,恬不知耻,真是恬不知耻。”李宗仁骂得牙齿、下巴和舌头团团震动,吓得文俊逸不敢多言,很快,这文代表就被李宗仁的副官逮捕。
文代表面容瞬间改色,浑身颤栗不停,当即跪下来求情:“自古以来,即使两国交战也是不斩来使的,李将军,你们不可以这样啊,万万不可啊!”
“我也知道罪不在你,这都是唐继尧的意思,再说我军中多与你是同学校友,不过作为唐的代表,你是不能够有自由的,只好先委屈你了。”说罢,李宗仁就让副官押回南宁酒店看守着。这样一来,先前的派头十足的座上客很快就沦为失去自由的阶下囚,不知情的外界人士街头巷尾,议论纷纷。
文代表前脚一被带走,紧跟着后脚的胡汉民大元帅府的代表也就跟着前来,这让李宗仁喜出望外之际又深感意外,寒暄之后,李宗仁坦白自己的疑惑:“咦,董代表怎么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来呢?”
这董代表原名董福来,他告诉李宗仁,原来他也在南宁酒店住了几日,前些天看着唐继尧的文代表仆从如云,趾高气扬又十足气派,自己还担心双方已经达成协议,所以才没有贸然来访,及至千真万确地得知文代表被拘,才晓得孙先生没有看错人,真当为革命之栋梁。“哎,反叛孙先生的,闹分立的,不听指挥的,阳奉阴违的种种人物都有,要是总理得知李督办诸人真心真意为革命着想,为民国国民谋福利,想必也是倍感欣慰,倍感欣慰啊!”董代表情不自禁地感叹起来。
李宗仁听得也是颇为感动,后来又听董代表说,原先广东帅府胡汉民准备让林森(子超)充当此次代表,可是子超深感为难,掂量再三就没有前来,还不是希望先稳住他们这派桂系新势力,因为帅府也知晓以他们的实力还是难以阻挡唐继尧的滇黔联军,这样作螳臂当车的祈求实在是于情于理都不合。现在广东方面又不能对李督办予以枪弹军饷上的资助,实在难得开口提出此项要求,这也是林森不肯来的主要原因。董代表又说帅府同人伙食都成问题,胡汉民还是向私人借了200元钱才派他来的,真是相当寒碜,见面礼都没有。
家底都掏出来了,看见人家对你的信任和厚望之重,李宗仁心窝子都觉得酸酸的,幸好没有为之所动,也没按照部下的建议行事,看到胡汉民的一封亲笔信,更是越发觉得他们革命先辈之艰难困苦和百折不挠。当年的李宗仁也只是三十开外,真的是自己一腔热血和孙中山对主义的诚挚让他甘心去做明知不可而为之的举动。小唐听到这里,也不禁罢笔感叹:“李先生这一举动毋庸置疑是事关重大,如果投向唐继尧的怀抱,中国历史必当改写,真乃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也!”
“没办法,人活一世,总得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而不是有没有能力去做。”是时年届花甲的李宗仁在太平洋彼岸的案前也是兴叹不已:“因为很多事你自己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所以有些事不管有没有把握,你觉得应该做,发自内心地想做就去做吧,不一定非要去求个好结果,即使失败也只好无怨无悔,你得有这个心态。”
既然有了这个心态共和决心,就必须做好对付唐继尧这个西南王的准备,就在文代表被捕,董代表输诚表达来意的第二天,黄绍竑就从梧州赶来,得知李宗仁已经如此下了决心还逮捕人家的代表,开口就不由分说:“德邻,你这次闯大祸啦!”
“广东那边可都指望着我们,云南的军队都快开到南宁来,我们必须得立刻表态;再说,要是欺骗他们的烟土再跟他们决裂,这不是开罪他们所有官兵吗,不是更让他们众志成城,好齐心一致地攻打我方嘛!”
“也罢,也罢,事已至此,只好尽快想办法对付唐继尧了。”黄绍竑说着,就脱下帽子挂在架子上,然后端起茶水就咕咕喝起来,“得再次召开军事会议,直接商议怎么对付唐胖子。”说着,还用手揩着嘴,起初的震惊无影无踪,只是一脸的镇静。
黄埔军校与当时中国其他军校最大的不同点就是非常注重政治上学习,基本上与军事训练是并重而行的,军校中政治教育的方式有政治讲演、政治讨论会、组织问答、建立宣传队、办刊物、成立“血花剧社”等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一些青年学子不仅感到新鲜好奇,而且大多是一个劲地参与其中,乐此不疲。政治科所设的主要课程为:《中国国民党党史》、《三民主义》、《帝国主义》、《社会进化史》、《社会学科概论》、《社会主义》、《政治学》、《各国宪法比较》等共26门学科,由于孙中山和一些国民党元老认为如果希望武力革命之成功,思想文化革命当为前驱,所以其中也不乏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一些启发新思想刊物《新文化运动的新思想》、《五四运动系列丛书》、《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等则邀请《新青年》同人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前来广州代行授课。时军校出版的刊物有《军事政治月刊》、《革命军》、《黄埔潮》、《黄埔日刊》、《中国军人》、《军人联合会周刊》、《先声旬刊》等。当时除了军校领导和教官外,各界知名人士如谭延闿、何香凝、吴玉章、毛泽东、刘少奇、邓中夏、苏兆征等都曾到军校演讲过,这样的黄埔军校真是人文荟萃、名流云集,着实风光无限,也算得上是民国教学史上最为壮丽的风景之一了。军中设党代表,军校上思想政治课除了有些是孙中山等人的想法外,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借鉴苏联模式。
虽然过于强调政治学习,但国共两党之间还是有不少一直悬而未决的分歧,就是缘于这样的种种情况,孙文主义学会和青年军人联合会应运而生,基本上是两党学员旗帜鲜明,各站一派,这样就免不了相互攻讦、指责,甚至还操起家伙动起武来,孙先生尸骨未寒,他的学生就非杨即墨地干起仗来了,先生在天有灵真不知做何感想。幸好还是大敌当前、叛军未灭,一切都还算没有搞出大的乱子来。
军校中最为重要的军事训练则分为学科与术科,学科有步兵操典、射击教程、野外勤务、战术、兵器、交通、筑城等,术科方面主要是单人徒手教练,班、排、连教练,持枪教练、夜间演习、实弹演习、阅兵分列等,后来又分步、炮、工、辎、宪等术科。一些成绩优异者,可以直接分配到建国粤军或直接是大元帅府卫队中去任职,一般都可以从见习排长做起,然后根据军功表现再慢慢升职,当然,这往往只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写照。
周士第作为黄埔第一期的学员,因为各科成绩优异而被直接提升为大元帅府铁甲卫队副队长,由于队长本人身兼多职、业务繁忙,后来就辞职直接让周当上了队长。现在刘震寰、杨希闵率部倒戈,前往帅府准备逼宫,再迎立还在西南的唐继尧登位,其心可见。
“你们都快过来领子弹,可都要装备齐整啦,机枪摆放好了,装甲车也全部检查仔细了,一见到有些风吹草动就得利索机灵一些,不要乱了方寸,不管是敌人是多是少,是强是弱,我们还是总理先前所说的那句话,一往直前!”在装甲车列队中,周士第边走边吩咐,这位毕业不久的一期生,倒是很有长官风范,声音铿锵洪亮,命令坚定清楚。因为他得到代理大元帅胡汉民的命令,唐继尧的大军还一时来不了,只管防备好杨刘叛军即可,但还是万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帅府安危关系重大,他得到此命令,对于是同学的士兵也不能不拿出应有的威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