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广西争雄(一)(第1/1页)名将台
黄绍竑比较性急,见李济深一直心有所思,还以为他在犹豫,便直言道:“李师长,沈鸿英的老巢在贺县、八步一带,您也是我们广西人,也知道他们那里有大规模的修械厂和炼钢厂,他的精锐也是由其子沈荣光统帅驻扎在那儿,拿掉那里,就等于挫其精锐,断其补给,一举多得啊!正所谓兵贵神速,还请李师长早下决定,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啦!”
听得黄绍竑催促的语气和提高几度的嗓门,李济深只是淡淡一笑地回道:“二位说得都好,既然有了初步的战略部署,我们现在再来详细地运筹布置一番。”说罢,他就让人拿出地图,自己又握有红蓝铅笔,边笔划边同黄白二人分析起来。
“沈氏这次用兵,必将从他的老巢出发,志在夺取梧州,进而为唐继尧开路,打通从云南到两广一线,再合伙纵横在两广之间,等他们大军一到,那我们就危险啦。所以我方的对策当以梧州为轴心,发兵反攻其老巢,然后我们再分一路兵,集中北上,进占平乐、荔浦进而攻克桂林。”白崇禧神情淡定,语气倒是充满自信。
“这样好是好,可我们兵力如何配置部署才能尽力完成此番作战任务。”李济深背着铅笔,表情沉重:“最好是不要有什么差错,不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战术谋略再好,也不能真的就撒豆成兵了,不过,有时候不是等到兵有足够多的时候就去打仗,形势逼人,非打不可啊!”
三人三言两语,再加上一些粤军参谋的意见,最后的部署算是安排下来了:广西夏威纵队联合粤军旅长陈济棠所部从信都攻击贺县、八步,直捣沈军根据地,由黄绍竑协助李济深统领;白崇禧则指挥先前所部再加上郭凤岗的第一独立团,集中江口,自蒙江、平南向蒙山北上,最终目的地则是桂林。
黄、白二人这一往返又是半个月的时间,他们回到桂平营中,把同李济深商议的战略部署向李宗仁交代清楚,没想到当即就被否决,李宗仁本人不赞成他们的计划,因为梧州下通广东,路线太长,纵使沈鸿英得到梧州,也不会进攻广东,况且梧州四面都是革命势力所在,坚守是很不易的一件事,所以说沈氏的意图应该是在大河中游,志在腰斩我军,使我们首尾不能相顾。可是李宗仁这个三杰之首的大哥级别的人物没有把话说完就被黄绍竑打断了,他还言之凿凿:“这是我们三人已经议定好的战略部署,只要你首肯,我们就可立即开始攻击,现在不是优柔寡断的时候,而且我军已在行中,不能再耽误了。”
听到黄绍竑稳操胜券的口吻和众志成城的语气,李宗仁真是不由辩说,他害怕引起不必要的纷争或是内斗,更何况兵已渡河,刻不容缓,也便没有过多去争论。由于黄绍竑航线不是遥远,数小时便可到达,于是先渡河回梧州。白崇禧到平南估计是半夜,李宗仁便留下他在船上住一宿,二人可谓触膝抵足、秉烛长谈,当下李宗仁就把自己分清楚的敌我态势给比较沉稳的白崇禧心平气和地说出来:“孙子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们都把敌情分析错了,怎么可能期望去打胜仗啊?”
“噢?愿闻其详。”白崇禧有点不肯相信自己的耳朵,表现出少有的惊诧来。
“沈氏趁我们和唐继尧决裂之际,想对我们用兵,其理由无外乎二条:其一、沈氏断定我有滇军唐继尧大部为敌,军心必然会动摇,已成惊弓之鸟,不堪一击;其二、沈氏又害怕滇军削平我军之后,盘踞不去,所以才急匆匆地借滇军的声势想快速击溃我军,然后囊括全省,割地称王!”
“你说的这几点我都知道,但我们的部署怎么就错了呢?”白崇禧一脸惊惑。
“据我判断,他们的主力多半在柳江一带,意在南下桂平,截断大河,使我们首尾不能,然后再左右开弓,借滇唐之声威,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肃清大河上游,在滇军入境之前,便可将我残部悉数收编。得逞之后,他们就会顺流东下,拿下梧州,甚至可以率兵直驱广东。所以我们的战略目标不在于攻城略地,而是寻其主力歼灭之。如果只是为了端掉他的老窝,我们岂不是正中他们下怀,上了调虎离山的当。现在可是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战略上不可有丝毫错误啊!我们最好还是修正刚才你们的战略计划,以贺县、平乐、柳州三处为第一期作战目标,将我军分成三路御敌,使得前后首尾能够立刻照应,得手之后在会攻桂林,这样也可防止唐沈合流。”
李宗仁逐条逐理地分析引来了白崇禧赞同,这老白当即欣然鼓掌赞同,并反问道:“季宽在这里时,你为何不详细地分析给他听?”
苦口婆心还真没白废,李宗仁难得有白崇禧这样悟性敏捷又气魄果敢的搭档,便坦言相告:“你们已经决定好的意见,我一个人要是当即否决,又有什么说服力,更何况季宽的自信心很强,热情又高,事务、军务又繁忙,他的心情之急躁是可想而知的,多半不会冷静地把我的分析听完。我对他说他也不会听下去,只好等到这夜深人静才和你煮茶详谈。”
“德邻兄实在是用心良苦。那我们还等什么,重新按照你的方略来全盘部署吧。季宽那边我去负责说明,江口、平南方面,即用电话改调至武宣集中。”
以前还没发现如同刘备一样的长者,竟有如此敏锐犀利的洞察力,翌日清早就带着三四十人白崇禧信心饱满,虽未取胜,但心中已有如释重负的开阔,同时也深感责任之大,使命之重,现在作为前敌总指挥兼第三路指挥的他以柳州为目标,约着纵队司令官钟祖培及其一连循柳河上驶,并在午夜向宣武进发。又是一个正午,白崇禧才达到武宣,但鉴于所部四百人为游击部队,训练和装备都很差,没有什么战斗力,这样身为主将,他却到附近去侦查地形,企图凭险设防,谁知正当他们察看地形时,忽然发现敌军漫山遍野地扑杀过来。
“白总,现在如何是好,我军没有谍报人员,敌人就要打过来了。”钟祖培问。
“命令全体士兵卧倒,赶快调两挺重机关枪来扫射!”白崇禧说话时已经把手枪拔出来,做好了身先士卒的准备。
干柴烈火,一场血战在所难免,可是光有两挺重机关枪这样的家当又不能在这敌我悬殊的场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关键是这支游击部队与敌人的正规军的差别也是悬殊,在这样的双重悬殊之下,白崇禧只能带头冲锋,更为危险的是一股约二三百人的敌军利用河边荫蔽的地形绕到白崇禧的左背侧,还逐渐缩小包围圈,想要一口气吞掉这股在他们看来都不像个军队样子的部队。
“突围,赶快突围,照顾好长官。”钟祖培情急之下也没道出白崇禧的大名,只是指挥卫兵保卫好这个前敌总指挥。
真他妈祸不单行,一架重机的三脚架竟然坏掉以至于不能带走而被敌军掳获,白崇禧左脚有旧伤,行动相当不方便,几乎被俘,幸好钟祖培能指挥士兵英勇突围,好不容易才退回武宣城内,关门坚守,以待援军。
“你们有没有搞清楚,前面那个长官叫什么名字,有什么来头?”沈军军官紧跟着追到城墙外围来,问着左右士兵。
“回团长,还没有搞清楚,顶破天也就是个营长吧,就他那点人,那些家伙,能是什么大官。”
“营长也好,抓住了也有重赏,你们在这几天之内给我搞清楚,老子可要活捉这个营长,也好他妈的立个首功,挫敌威风。”
“是的,团长,我一定尽快弄清楚这城内的长官是谁。”
“围城,给我分兵围城,一个男的也不让走出来,如果是有女的非要出城门,弟兄们就看着办吧。”说罢,这沈军长官分派好围城任务,带着一行卫士找酒店去了。
就在白崇禧被围而处于生死攸关之时,李宗仁独自率领一独立营乘坐轮船自柳江上驶,在距离武宣约三十里、位于柳江右岸的马兰坡村,有村民数十人在那里招呼呐喊,期间就有李宗仁陆军小学时的同学李澜柱,就把他招上船来。
“今天中午发生战事,武宣北门外可是枪声、喊杀声不断啦,你们可要注意啦!”李澜柱对李宗仁说道,之后又补充:“对了,好像听闻城内的士兵把外围的击溃,可后来又有源源不断的大军,看来还有更大的战争啊。”
对这位老同学提供的情报,李宗仁非常感谢,之后没有多寒暄就告辞,在路上他又思索:果如我所料,他们主力真是要沿柳江两岸东进,攻占桂平,切断大河交通,哎唷,妈啊,幸好我军已经改变作战计划,幸好健生把我的话给听进去而能立刻改正,否则全局就不堪设想了。现在既然武宣一时半会儿还守得住,干脆掌握好西进各军,以便向敌人发起反攻,这可是当务之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