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危机四伏(第1/1页)名将台

    五十九  危机四伏

    无论素质能力如何,范石生一万余众的兵力还是被李宗仁给予期望而负责左翼,谁知李部人马仰攻山关时,范部迟迟未来增援,形势危急不是一般。陈炯明余部未除,杨希闵、刘震寰伺机发动叛乱,川军熊克武部与陈炯明沆瀣一气又虎视眈眈地进窥广州,国民政府内部为争夺党政军权而勾心斗角,革命形势岌岌可危至此。

    李、范二人原本已经作好了战略部署,李宗仁部承担正面进攻和右翼作战的任务,范石生部负责左翼。李宗仁为稳中求胜,不敢怠慢和有半点疏忽,日夜调兵遣将,指挥运筹,总是感觉虽然同黄绍竑、白崇禧三人起家到现在已是战胜老牌宿将陆荣廷、沈鸿英,但心中仍是有着数不完忧愁如滔天波浪般在翻滚、在澎湃,好多次好多次就是这波浪把他冲击得血流加快沸腾,似乎永远也没有风平浪静的那一天了。

    李宗仁为求一胜,忙得不亦乐乎,这范石生却想在战前玩一玩笔墨游戏,这人自称是西楚霸王项羽得力谋士范增的后裔,并刻有“军中一范”的图章,此次与李宗仁桂平一聚,说是要对唐总得有一份正式的文件,以表明立场。看见范增后裔如此落花有意,李宗仁虽是嫌其迂腐,但又实在是于忍俊不禁中不好拒绝,便领衔首肯,原电如下:

    去岁曹、吴未灭,我大元帅孙公以北伐讨贼为职志,东撤惠、博之围,予陈炯明以自新;西颁副元帅之命,予唐继尧以振拔。陈既负固东江。不自悔悟;唐复按兵滇境,严拒宠命。及至曹、吴覆灭,我大元帅简从北上,号召和平,为国忧劳,以致薨逝(后来蒋介石在台湾去世,用的就是“薨逝”二字,大概是从此处获得的启发。)正举国地裂山崩,痛悼哀毁之际,唐继尧乃敢妄冀非分,擅自称尊,出兵邕、龙,图占桂、粤,希冀颠覆我革命政府,捣乱我西南和平。凡有人心,莫不发指眦裂。本月9日,奉读胡(汉民)、谭(延闿)、许(崇智)、程(潜)诸公三日通电,殷殷于继续大元帅遗志,努力革命工作,并力辟唐假借名义,祸国叛党。足征整饬纪纲,义正词严,(李)宗仁等不敏,誓当督饬滇桂子弟,力从诸公之后,为拥护吾党主义,先驱杀贼,海枯石烂,此志不渝。仅布区区,诸为亮言。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范石生、杨蓁同叩。

    很是花了一番功夫,范石生檄文写得文采飞扬、掷地有声,但是在战场上,却杳然不见其身影,李宗仁全军官兵孤军奋战,始终没有等到友军范石生部在左翼为他们分担作战任务,部队们仰攻非常艰难,但是看见主帅又在前线指挥,也铁定心咬咬牙地向山上猛冲,以至于血战一昼夜,死伤一两千人,预备队也担任左翼作战任务,奋勇冲杀,直到滇军尸横遍野,战死受伤两千余人以及前敌总指挥卢汉弃关潜逃,李宗仁部才松了一口气,趁胜追击,到八塘又与凭险固守,又是一昼夜的血战,敌人这才退到七塘、五塘。所谓几塘几塘,是古时驿站的旧称,自南宁出发,每隔十里就有一驿站,第一个十里叫做幺塘,第二个十里叫做二塘,依此类推,李部士兵趁着连胜势头一直“将剩勇追穷寇”,直至追击到南宁。敌人是被吓怕了的兔子,只顾着一个劲往后跑,除非有险可守才负隅顽抗一阵,推倒南宁城内,共有守军两万余人,但又不敢出战,使得李宗仁下令将城里外三层重重围住,以困住到让里面的士兵都饥渴难耐出城投降为止。兵书有言,十倍于敌才围,现在的他们兵力远远少于城内守军,却将人家团团围住,也难怪休整几天的守军猛虎出山似的冲出城外。

    饿虎出山,百兽惶恐。不过在李宗仁所部与龙云的饿虎军展开搏斗之前,范石生却姗姗来迟。老范和他的参谋长杨蓁各自乘坐着四人绿呢子大轿出现在李宗仁的指挥部外,见面就是道歉:“敌人跑得太快,我们这些痞子部队,你们也不是不知道。真是辛苦贵军了,还请你们先行休息,由我们来收拾城内的余敌。”这时,李宗仁脸上的怒色卸下了帷幕,便问:“怎么个收拾法?”范石生大概用一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自信答复:“只要杨参谋长修一封信,劝城里的龙云投降就行啦。”

    “事不宜迟,还请二位现在就着手处理吧!”李宗仁迫不及待,但范石生身后轿子里的袅袅青烟让他的心顿时如掉进冰坑,冷了大半截,原来杨参谋长也不免俗,鸦片烟瘾来了,必须得先过过瘾。遥想当年,范石生誓师白马,奉中山先生之命入粤驱逐陈逆时,是何等的声威赫赫,现在就是因为抽鸦片烟才搞得队伍散漫,零零落落,毫无生气,就连参谋长也被这酱缸染得不成体统了。李宗仁也听闻当时人说,他们每个士兵都带着两把枪,一为钢枪,一为烟枪,现在看来,果然名不虚传,再加上抽鸦片需要大量金钱,想必这些人在广州驻扎甚久,多是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吸烟成瘾,贪婪怕死至此,其战斗力是可想而知的。李宗仁想到这里也只能望“烟”兴叹。

    情绪的大起大落、高低起伏真是叫人难以预料。黄绍竑这时也从梧州赶来,李宗仁心中的欢喜像浪潮卷到了最高层,大家商量一番,认为攻城的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两种:一是攻坚,搭乘云梯,强行爬城;二是将南宁重重围困,使其弹尽粮绝,不战自溃。正商量间,不好的消息如急利的箭羽飞过来。柳州告急,守将李石愚拍电请求迅速增援。唐继虞的第一路军从贵州杀过来,广西边境被大军蹂躏突破,蔡振云纵队寡不敌众,唐继虞部就在柳州郊外兵临城下。

    宗仁吾兄:唐继虞率大军进犯我驻守之柳州,某自护法战争以来,无不跟随兄东征西讨,诛伐叛逆,时至今日,眼见敌军气焰甚嚣却不能独自率部退敌,故恳请兄迅速派军增援,某自当不战死不休,追随革命,死而无憾!

    电报篇幅之短,但份量之重,是李宗仁能够理解的,柳州一带的危急局势是不难想象的,一旦柳州被克,唐、龙二军必将胜利会师,践踏我八桂之地,乡亲父老又得遭受更为严重的荼害。哎,革命最终之目的无疑是为人民谋幸福,现在却要连累他们遭此兵隳,真是战之罪也。“赶快部署增援柳州啊,还在犹豫什么?”看着李宗仁惆怅徘徊,黄绍竑忍不住地催问。

    “哦,石愚老兄来电请求增援,语气非常急切,看来形势刻不容缓,必须得尽快赶过去。我看还是我亲自去好了。围困南宁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二位了。”李宗仁说。

    “没问题,我这些兵,要是向前冲锋,多半是不如别人,可在这里围城,你们都大可放心!”

    “那怎样分配兵力啊?”黄绍竑问。

    “除了五纵,其余的人马都得跟我走,现在就赶快做饭,就算赶夜路也要尽快赶过去。”李宗仁说着就对身边的侍从吩咐,传令后勤赶紧生火做饭,一个小时后,全军除五纵外,立刻向柳州方向驰援。

    南宁城内的守将龙云是一位彝族人,祖父为当地土司,由于村寨闭塞,一直没有受到过很好的启蒙教育,直到12岁才进入昭通市内的私塾里学习,可对于《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之类的白纸黑字不感兴趣的他,便拜江湖武师马得胜为师,学的一身好本领,而且颇有侠义心肠,与卢汉、邹若衡并称“昭通三剑客”。在他虚岁20那年,居然只身闯入龙潭虎穴的绿林头子“顺江王”余海山的老巢内手刃此贼,为当地百姓除害,获得民众和当地官员的一致赞赏,后来又被保送到云南讲武学堂骑兵科,成为蔡锷的直接学生。也就是30岁那年,一名法国拳师在昆明摆擂台,这西洋伙计人高马大,对于前来挑战的南拳北腿都能一一应付,从未失守,就在现今,这人竟狂妄自大,再次把那阴魂不散的“东亚病夫”的名号加在中国人身上,以引起更多的高手前来应战,但后来激于义愤的武林人士还是不能将其打败,一雪国人前耻。在讲武堂学习的龙云按耐不住,便前去下战书。这样一来,春城昆明很快就有了鼎沸的局面,街头卖报纸的孩童都语带欢快地大声吆喝:“头条,头条!‘昭通剑客’龙云大战法国拳师!能否为国人雪耻,在此一举!”这样能激起群情的报纸很快就销售一空,人们买下报纸就在密密麻麻的字堆里搜查比武的时间地点,如此精彩又能激起血性的国际比武真是罕见,长这么大,在昆明呆这么久,如果不去捧场,太对不起这样完美的天时地利与人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