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攻克惠州城(第1/1页)名将台
“娘希匹,必须发动第二次东征,陈炯明仍是贼心不死,这次不能彻底击溃陈部,我蒋中正辞职以谢天下革命同志,否则也无法告祭孙总理的在天之灵。”蒋介石又挥舞着双拳,用标志性的动作宣泄着自己的不满,也向黄埔师生宣示自己的决心。昨夜已经同政府以及军校内部的一些将领商议好了,得请广西方面的李、黄、白出兵助剿邓本殷、熊克武部,最为头疼的陈炯明部必须由他们自己来清理门户,也就是说第二次东征不仅是广州国民政府方面的东征,也是广西国民政府为革命策源地的两广得以完整统一的一次东征。
这次东征陈炯明又是兵分三路,共有三支纵队参与此役,第一纵队长何应钦为中路总指挥,率黄埔学生军;第二纵队长李济深为右路总指挥,率先前的粤军第一师;第三纵队长程潜为左路总指挥;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蒋介石为全军总指挥,并同全军党代表汪精卫联合发表东征布告,于10月初挥师东进。
从广州到石龙再到博罗,东征军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有力的抵抗,原本已经接受过一次战争洗礼的黄埔学生军在这时也没了先前的新鲜感和好奇感,当然对于随时可能与死神相遇,他们都做好了心理准备,只是希望能够死得痛快一些,最好一颗子弹或者一颗炮弹就可以把自己解决掉,除此就连立个纪念碑或者留一封给家人的遗书这样的要求都没有,好一个“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洒脱与坦荡。在行军途中,这帮朝气蓬勃的青年学子们也没有奢求能够在战前饱餐一顿,只求与志同道合的同学说说笑笑,然后慨然进入阵地,与敌人生死较量一番,在他们看来死则光荣,不死则为侥幸,仅此而已。
终于碰到了惠州,就像第一次东征时遇到淡水一样,对,就是这里,即将要有一场血战会在这里上演。惠州城向来有天险之称,前有西湖,后枕东江,三面环水,易守难攻,为东征路上第一要隘。惠州县志有云:“铁链锁孤舟,白鹅水上浮。任凭天下乱,此地永无忧。”简直就是一种即使在乱世我也能无忧无虑地清闲自保的气派,可现在就偏偏有一场恶战要在这里爆发了,惠州也开始慌了起来。自古以来,惠州就是东江的锁钥;如果想要平定东江一带,必须得先克惠州,这似乎是一种不变的定数。当时惠州由陈炯明心腹爱将杨坤如率部约三千余人固守,除凭险而拒之外,他们又加以修筑种种防御工事,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入”的气魄,企图先在此地消耗掉东征军的主力部队,然后率领其他部队伺机攻取广州。
还在进军途中,蒋介石就在筹划以炮兵为先锋,先轰开几个缺口,再配合步兵一举攻进城内。想法虽好,但实际执行起来就非常难了。10月13日上午9时30分,陈诚率炮兵连进占惠州城北的大中堂阵地,并令炮兵部队同时开炮射击,一时间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敌人也还击以炮火,战况渐趋猛烈。“同志们,一定要沉得住气,瞄准目标,射击!”陈诚冒着成为炮灰的危险,沉着冷静地指挥全体炮兵向城北城楼上的重要火力点加紧频率地射击,以图摧毁敌人的防御工事,为攻城步兵开路。
同在前线指挥所的周恩来看见陈诚英勇无惧,指挥若定又能让士兵屡屡击中目标,非常激动和兴奋,无意之间竟然想到了第一次东征之际,何香凝送廖仲恺上前线的一首诗:“国仇未报心难死,忍作寻常泣别声。劝君莫惜头颅贵,留得中华史上名。”现在革命未成,想到友人已逝,心中忽有一种悲怆之情油然而生,必须得打赢这场仗,完成他的一项夙愿,也好让泉下的好友尽快安息。一旁的苏联顾问加仑只是关注战争,至于有没有想到先前一同上前线的廖仲恺真是不得而知,看到陈诚那么英勇善战,他也不禁赞扬:“我还没有看到过像陈诚这样勇敢又精于炮兵战术的人。”蒋介石也对陈诚大为赞赏,当即下令奖赏炮兵连500银元。
到下午2点多,北门城墙被轰塌多处,城内工事目标也被击中,以至于城中大火蔓延。趁此机会,何应钦下达步兵攻城令。担负主攻的第四团步兵在团长刘尧宸的指挥下,先后在近3点和5点多钟的时候组织两次勇猛的进攻,可惜地方隐蔽处的机枪威力太猛,以至于死伤枕籍也未能攻进城内,团长刘尧宸也光荣牺牲。何应钦丧失一员猛将,见攻城无望,只好含泪下令步兵、炮兵都停止攻击,等休息一夜,明日援军来到后再作攻击。刚才蒋介石和加仑的欣喜之情也就马上戛然而止,留给他们的只是几百忠勇将士的尸体以及还未攻克的难题,这一纵队包括前来的总指挥、苏联顾问、政治部主任等人很快就陷入到悲愤与迷茫中。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陈诚抱头沉思,心中迷惑又有几分凄然,他觉得自己让全军将士失望了,是他自己没能尽力尽责,以至于损兵折将也未能攻进城内去:“到底该怎样才好?”陈诚哀怒地大号起来,就在几声哀号之后,忽报营外有可疑人员,一名敌方侦探居然犹如天降般来到陈诚面前。陈诚心生一计:必须得善待这名敌兵,当下就派人弄来好酒好肉来招待一番,时不时还在酒席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非常大度地把全连赏银的一大半都赠给他。受到如此厚待,怎能不“改邪归正、弃暗投明”。
那敌方侦探把北门城楼旁边小棚内的隐蔽工事一五一十地提供给陈诚,陈诚有如拨云见日地感叹:“原来这些工事利用城楼作掩蔽,既不容易被发现,更不容易被击中,也难怪我军再怎么英勇拼杀也未能将其攻破。”
次日上午,攻击西门的第三师第八团也调到北门协同损失颇为惨重的第四团作战,这下子,陈诚向总指挥蒋介石建议,说是先彻底击毁敌方工事,再由步兵相机攻城以减少伤亡,这一计策很快得到蒋介石认可。之后,陈诚默记昨日侦探给予的情报,亲自将各门炮架的位置调整好,瞄准目标,拉火发射。果然正中隐蔽的小棚工事,敌人的主要火力点相继被端掉,城墙也很快被打开几个缺口,摩拳擦掌的步兵甚至还没有等正式的命令下达就一窝蜂地嘶叫着冲杀过去,一番激烈的短兵相接,经过十多分钟的肉搏战后,捷足先登的陈明仁将黄埔军校的旗帜插在惠州城墙上,已经因为在攻打东莞时,以一个排的兵力出其不意地将陈炯明部一个营的士兵缴械后,升任连长的陈明仁又深得蒋介石的青睐,以至于在战后,蒋校长亲发口令,吹三番号,并带头敬礼喊口号:“向陈明仁看齐!”
陈明仁这位黄埔一期的大师兄得到蒋校长如此特别的嘉赏,欣喜之中当然大有受宠若惊的感觉,自己身先士卒地冲向城墙上树立起校旗,赢得了校长带领一帮师长和同学向着自己敬礼,这份荣光对于二十出头刚过一些的陈明仁非常受用,心中就默默存念:蒋校长真是慧眼识英雄,能对贤才如此器重和厚爱,无异于让人感觉到是千里马遇见了伯乐,以后在校长麾下多半是会平步青云了。少年得志,真是生平一大快事,不过陈明仁也掂量着现今风云变幻之际,仅黄埔一校就人才济济,藏龙卧凤者大有其人,不得过于出风头,于是他很快就向城下的校长和一帮师生回敬军礼。蒋校长觉得这人还算谦虚,不骄不惊自是大将风范,日后有机会得多提携,为了进一步从心中收复这员战将,便有意让他作为黄埔学生中的表率再讲几句。陈明仁思索片刻就慨然大呼:“继承总理遗志,完成革命大业,学生们责无旁贷,谁敢不为前驱,此役是大伙一致戮力同心的功劳,也是孙总理在天有灵的护佑,还望日后能与诸位一同为中华民国之革命大业同舟共济。”在他说完话的顷刻,底下掌声与欢呼声雷动,场景异常热烈激奋。
当日夜间,蒋介石思忖着陈明仁的一番赢得滔天轰动的讲话,心中非常赞许,还一直回过头来思索,突然有所启发便当下就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府主席汪精卫报捷:“惠州夙称天险,有宋以来,从未能破,今为革命军一鼓攻克,虽由我革命将士奋勇用命,亦我大元帅在天之灵有以佑之。从此努力前驱,肃清逆氛,指日可期。吾党前途必将大放光明!”对于此次惠州恶战,蒋介石督率的部队竟能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拿下这座一千多年都未能攻下来的坚城,革命阵营力量之强大,蒋介石以及各级将士之英勇,着实让国民政府眼前一亮,于是当局就特电表彰蒋介石及所率将士:“蒋介石受命东征,督率将士,立破坚城,其忠勇激发,成此伟功,至深嘉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