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路激战(三)(第1/1页)名将台
8月25日,第四军向汀泗桥迫近时,吴军宋大霈、董政国都已收集从前线各地溃退下来的残部共一万多人,此外,原本在武昌坐镇的湖北军务督理兼第二十五师师长的陈嘉谟也率所部精兵万余人前来支援,就这样,两万吴军精锐在这具有天险特征的汀泗桥死守,誓死将北伐军抵御在湖北以南。
说到这北伐著名战役的汀泗桥之战,就得说说汀泗桥镇和周边的地形环境。此镇本来是粤汉铁路线上的一个小镇,因为镇上有一座修建于南宋淳祐七年(1247年)的著名古桥,小镇便因此得名。汀泗桥镇是咸宁的南大门,也是从湖南通往武汉的必经要隘,此镇东有一片绵延起伏的山岗,其中最高的一座山名叫塔脑山,敌军的阵地就设在这块高地上。汀泗河蜿转曲折自西南向北斜穿汀泗桥镇,时逢大水,全镇三面都被洪水包围,人要通过尚需涉水而行,这样就为敌军阵地西面形成一道天然的屏障。从这里能够通向敌军阵地的仅有自西向东北的粤汉铁路中的一座铁桥,但此桥被敌人密集的火力严密封锁,难以逾越。仅仅在东南一面因为地势较高而没有被淹没,北伐军还要在此地仰攻居高临下的守军,守军阵地易守难攻,毫无疑问是摆在北伐军面前的一道天险,一道难题。
8月26日,第四军与守军激战终日,死伤颇多,但只是在铁桥南端稍有进展,然而只是在那边望桥兴叹。就这样,桥上的守军见第四军仰攻无望,也在夜间开始休息,对第七军不以为意。既然夜间的敌人要休息,何不趁敌人比较大意的时候发起进攻呢,但毕竟地势摆在那里,即使发动进攻也是困难重重。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炮兵科毕业的黄琪翔,也就是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自告奋勇,他向师长张发奎报告说:“师长,现今北伐攻打武昌可谓分秒必争,不然吴佩孚调大军南下就很不好对付了,我们得想办法迅速攻下此地。”
张发奎这人本来就是一名勇冠三军,敢打硬仗的猛将,大伙都对陈赓在第一次东征时营救蒋介石的故事津津乐道,其实这只是一个小镜头,小镜头背后的大镜头则是张发奎率领一营的兵力阻击近十倍兵力的陈炯明军,不然,管你陈赓的腿跑得多快都不顶用。打平江的时候,同样是张发奎亲率叶挺的独立团猛击敌人才将其击溃,现在这位剪着平头,脸庞瘦瘦的但长相很正的少将师长本来也在思索对策,听到黄琪翔主动请缨,应该是胸有韬略,便爽朗地问:“黄团长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用渔船渡河,然后登岸,从背面攻击敌守军。你看怎样?”黄琪翔有板有眼也有自信心地说到。
“好,就依你这么办。不过我们先得去找船只。”张发奎看着黄琪翔,眼里充满期待。
“没问题,我们现在就去找,如果桥上一有动静,还请大部迅速响应,我们腹背夹攻,定能攻克此桥。”
“那好,我们一定等待你们的消息,一有情况,立即出动,今夜务必拿下此桥。”张发奎语气坚定,也是信心十足,另一方面,他也是给下属打气。
“一言为定。”黄琪翔说罢,就去率部找船只渡河。
趁着夜色朦胧,守桥士兵正在酣睡之中,黄琪翔带着找好的数十只渔船悄悄渡河,登岸后,黄团长身先士卒,带着士兵向睡梦中的守军发动猛攻。守军顿时乱作一团,但意识到被偷袭后,就迅速作出反击,由于不知敌人兵力,只好且战且走。第四军的其他各部听到对岸的厮杀声后,趁势猛攻,但他们为了保证进攻的隐蔽性,任凭一部敌人怎样枪炮相加,也没有出声,在夜色的掩护下,他们想摸到敌军跟前发动白刃战。
而叶挺独立团从清晨激战到黄昏,由于是仰攻,没有取得什么显著的战果。这让先遣队的各级军官着急了,因为他们一路激战而来,很少遇到过这么难以攻克的要塞、据点,像平江、醴陵、岳州无一不被他们拿下。这一个独立团充满传奇色彩,因为从中走出来的名将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富有军事才能,大多都是求胜心强的人。见到汀泗桥这样难以拿下,一个个或者是大声骂娘,或者是在一旁苦思克敌制胜之道,或者三五个人在一起商量对策。
这个叶挺独立团,是在先前“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1917年,孙中山为护法而在广州开辟大元帅府)铁甲车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历史也有近十年,军官包括团长叶挺、参谋长周士第(以前是铁甲车队队长)、营长许继慎、孙一中、贺声洋(此三人皆黄埔一期学员)等等各级军官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还有一个日后威震华夏、震古烁今的名将也是是独立团一员排长,那人就是黄埔四期毕业的林彪。该团军官的调动、任免全都有共产党决定而不受其他政治力量的干涉。为了把共产党的名声打响,他们虽然人数少,但革*命雄心一直不小、政治动力很强,所以他们希望一路取得赫赫战功,为日后发展壮大集聚声望和政治资本,他们肩负的重大使命不是一般。
六十九 一路激战(二)
北伐军主力军先头部队第四军、第七军以及第八军在军事进展上堪称顺利,但在汀泗桥、贺胜桥以及武昌攻坚战中真可谓遇到了难题,但一路所向披靡的他们依然以昂扬激奋的斗志和勇往直前的气概向一道道难关发起猛攻。吴佩孚意识到北伐军不只是小打小闹就知足了,一心想要东山再起的他开始慌了,他亲自南下坐镇贺胜桥和武昌城,几场殊死搏斗的激战又将在他们之间展开。
“再不想办法,吴佩孚的大军就要南下了,日后敌我悬殊更大,仗就更不好打了。”周士第同叶挺说着。
“这我也知道啊,我也着急的啦。”情急之下,叶挺的家乡话频频冒出,说话的口吻还让非广东籍的军官笑了起来。
“我看还是得召集各级军官商量商量,集思广益,速战速决为好。”这位今年26岁就当团参谋长的黄埔一期大师兄,长得浓眉大眼、阔额长脸,高挺的鼻子,较大的嘴巴,表情似乎天然威严、镇定,而且透露出朴素的色调,这就是周士第,他倒是沉稳、镇静一些。
团长和参谋长把到排长及以上级别的军官都召集在一起,就在临时指挥所前的几棵水杉之间开一个简要的军事会议。各级军官七嘴八舌地商议着,但一刻多钟过去了都没能商量出个什么名堂来,但其中一个人竟然一直默然不语。叶挺的眼光几次都扫射到了这个沉默的人,这就让他好奇了,叶挺对此有些反感,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火烧到眉毛之感,这个人却如此淡定。
“喂,你是谁?哪个单位的?以前是干什么的?”叶挺走过去对他说。
“我叫林彪,只是二营七连的一个见习排长,黄埔四期提前毕业的。”林彪镇定地说。
“见习排长不光要学,还要多想啊!难道你对此役就没有任何想法?”叶挺想要用激将法。
“我有一个想法,不知可行不可行?”林彪说道。
叶挺觉得这黄埔学员倒是很沉得住气,不过他很好奇、很想知道他到底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说得不好也不要紧啊。”
“我看此处易守难攻,如果非要有所作为,必须得绕道,绕道就应该找个熟悉这里地形的居民引路,这样出其不意地占领制高点,我们才有胜算。”林彪不温不火地答道。
叶挺听得入神,听完之后,心中暗暗称奇,而脸上堆满笑容,他情不自禁地夸道:“不错不错,是个可造之材,好啊,好啊,日后如果有精进有机会,必将能于战场中纵横驰骋而无敌手!”边说边走,叶挺兴奋地去找周士第商量具体对策。
计策在拍板之后,叶挺独立团当下就行动起来,在一名当地农民的带领下,他们翻山越岭过河,绕道制高点上守军的背部对其发动攻击。守军开始慌了,但反应过来的他们仍不忘上级不许后退的命令,立刻与第四军展开贴身肉搏战。按照道理,吴军身材结实高大,北伐军相对瘦弱矮小,但在战争中,除了硬件所附带的力量外,软件的力量也不能忽视。第四军士气鼎盛,目标强烈,冲杀之际,几乎以一敌十,他们一举攻克制高点,然后将几挺机关枪和大炮搬运上去,然后朝汀泗桥其他重要地带的守军扫射轰炸一番,当然,在这个时候,黄琪翔团和第十二师其他团也奋力厮杀。此役,第四军告捷,虽然他们有不少伤亡,但还是俘获守军官兵共两千四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