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决战贺胜桥(第1/1页)名将台
汀泗桥被第四军攻占后,守军残部望风而逃,第四、第七军乘胜追击。8月28日,北伐军攻克咸宁,残敌退守贺胜桥,但在这个时候,吴佩孚率精兵数万自北南下,抵达贺胜桥布防。为了守住武昌的门户,吴佩孚亲自前往贺胜桥一带布置防御,当地的守军加上吴佩孚南下带回来的部队不下十万人。另外,贺胜桥一带的守军还有铁甲车、山炮、野战炮数十门,重机枪二百余挺,他们的全部实力是第四、第七军的数倍。
在吴大帅的亲自指挥与组织下,吴军在贺胜桥前布置、筑建纵深的防御工事,他们的大部兵力都集中在贺胜桥附近,其他的主要阵地则设在桥前高地处。此外,吴佩孚还极力邀请孙传芳从江西袭击北伐军后方,还诱使新附不久的袁祖铭袭扰北伐军左翼。
当吴大帅率部积极部署防御工事时,北伐军的一些主要高级指挥官也齐集咸宁县城,商讨进攻贺胜桥的作战方案。当时到会的有蒋介石、白崇禧、李宗仁、唐生智、陈可钰(第四军代理军长)、张发奎、陈铭枢、夏威、胡宗铎等人。商议的最后结果是,由李宗仁直接指挥第四、第七军进攻贺胜桥,再直捣武昌;唐生智则率领第八军为总预备队,并调何键师从嘉鱼县渡江,然后绕攻汉口、汉阳以截断吴军退路并阻止吴佩孚北方援军的南下。
计划已定,作为先头部队总指挥的李宗仁也不含糊,立刻行动起来,他于29日令第四军继续沿铁路推进,近逼贺胜桥正面,令第七军出咸宁东北,攻击贺胜桥以东地区。两军各部在得到命令刚出发时,夏威率所部两个旅担任右翼,胡宗铎率所部两个旅负责左翼,他们与第四军齐头并进。就在当日,夏威所率第八旅与守军的警戒部队遭遇,当下就发生激战。刚一交锋,第八旅有些惊诧,但久经战场的他们立刻反应过来,就操起武器,对敌军发动猛击,将其击退到贺胜桥前的阵地上。第四、第七军的其余部队继续向贺胜桥方向迫近。
先前的吴佩孚以常胜将军的姿态纵横捭阖在民国的战场上,直系部队又久负盛名,此时的吴佩孚为了保卫武昌门户贺胜桥,除了亲自前来督战外,可以说把自己所有的本钱都在此孤注一掷。当然,北伐军也是把两支最为精锐的部队都投入到此役中,第四、第七军虽然连战皆胜,就连难以攻下的汀泗桥都被拿下,对贺胜桥被攻克也认为不在话下。但在后方的唐生智却很替第四、第七两军担忧,他得到报告说吴佩孚大军因为西面有湖泊而不能展开,把他的军队都向东集结布防,他深恐右翼第七军独木难支,还把他的第八军参谋长龚浩派到前线来同李宗仁商讨增援计划。
李宗仁见唐生智有如此好意,心中顿生一股暖流,但他还是很客气地对龚浩说:“我们第七军士气正旺,应该可以挺过这一仗,请让你们的唐军长尽可放心,令帮我转告我们诚挚的谢意。”
30日拂晓,李宗仁命令第四、第七军同时出击。为了鼓舞士气,以示身先士卒和必胜之决心,李宗仁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让两军的高级指挥官全都到前线督战,包括李宗仁在内,陈可钰、张发奎、陈铭枢、夏威、胡宗铎等人在内。见到指挥官全都到前线督战,士兵们士气高涨,他们如万匹烈马一样向吴军阵地扑杀过去,但敌人凭借着优势武器如重机枪、山炮、野炮向北伐军一阵狂轰乱射,使得战场瞬间就成为一片火海。
论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贺胜桥不如汀泗桥,但贺胜桥前的阵地多是湖沼之地,小树丛和茅草丛生,视线最多保持住三百米之内,所以各级指挥官率着自己的作战单位各自为战,不光是营、排这样的序列是这样,就连连、班这最下层的单位也是自行向前与敌人激战。好就好在,第四、第七两军有进无退地往前冲。另外,贺胜桥一带的工事建造得比较好,吴佩孚的守军也不顾前方进攻方有多少人、所在地理位置如何,反正就是一个劲地集中火力向北伐军射击,炮火似乎也没有停过。
根据很多北伐将士的回忆,贺胜桥守军的枪炮火力在整个北伐途中实为罕见。既便如此,李宗仁所带的高级指挥官全然置生死于度外,不管周围是怎样的火海,怎样的流弹横飞、炮弹怎样在左右轰炸,他们都与最前线的士兵并肩作战,毫无退意。在这样的激战中,身居高位的指挥官能够在最前线指挥若定,他们的洒脱的风神、超然的心态毫不亚于古人诗中所言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见北伐军攻势甚猛,吴佩孚急得大骂:“他娘的,老子先前真是小瞧这些人了,一个个还真是不怕死。”骂归骂,见到如汹涌的波涛般一股股汹涌向前的的推进,吴佩孚直接明了将铁甲车和排炮车出击。
这时,第四军的黄琪翔团正在左侧的小高地中,他们被吴佩孚的排炮袭击,阵地上的士兵一块一块地倒下,能出奇招、英勇无畏的黄琪翔见到这种情形,觉得再继续往前,恐怕会全团会被消灭殆尽,所以他赶快下令撤退。另外,在第四、第七阵地的结合部位遭到吴军的的猛烈袭击,如果此地被攻占,情势将会更加危急,这样容易让本来兵力不多的两军遭到吴佩孚大军的分割包围。李宗仁很快洞悉这一重大问题,便令第七军第四团团长李朝芳带领所部去向左延伸增援,这才将阵地稳住。
吴军见在两军结合部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便向第七军右翼移动,并很快将第七军第三团围困住。第三团团长李明瑞派人向李宗仁求救,李宗仁立即令第十四团向右翼移动,但吴军的援军到来后,又对第十四团作了一个大迂回包抄,就这样层层包抄,两军激战不已。就在双方啥的难解难分时,李宗仁把第二团调来,让他们在在第三团、第十四团之间发起冲锋,将敌人冲散,另外再遣一部兵力绕道至敌军背后发动偷袭,这次的恶战一直打了整个下午,吴军阵地才开始动摇。
看到吴军开始有往后移动的倾向,李宗仁便急令全军作正面冲锋,吴军阵地这才开始全线崩溃,但金牛一地又有援军前来增援守军,开始溃散的守军再度回潮反扑。但第四军、第七军这两支分别被称为“铁军”和“钢军”的部队一路尾随,根本就不让反攻的吴军站住脚,所以就连前来的援军也被击退。夏威再度充当急先锋,衔尾对溃退的军队穷追不舍,其中宋大霈的残部几乎全部缴械投降,夏威部也趁势进占鄂城。
贺胜桥一战因为吴佩孚使用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使得战场腥风血雨、异常惨烈,但为了保住这块武昌门户阵地,他不惜成立由持有机枪、大刀的官兵组织的督战队。当陈铭枢、张发奎这两位铁军师长率着所部师以及胡宗铎、钟祖培的两个旅倾尽全力向贺胜桥敌军发动正面冲击时,吴佩孚的守军仍然负隅顽抗,但由于北伐军攻势太猛,他们的阵地也有所松动。吴佩孚见到情势紧急,赶紧把陈嘉谟、刘玉春叫过来,让他们率部到前线压阵。吴佩孚也亲率卫队、宪兵队、学生队、军官团一同到贺胜桥桥头督战,一来以壮声势,二来,对于胆敢畏惧退缩者,立即被射杀。吴佩孚这个大帅也杀得眼红了,在他的刀下有十多个团长、旅长成为冤魂,更惨的是,吴佩孚竟然让人把这些人的人头悬挂在电线上,以示退缩者格杀勿论。
冲锋陷阵是死,退后也是死,吴军没有退路了,所以他们都豁出去了,拿着武器就作极为顽强的抵抗,疾风骤雨般的厮杀着。战场上的士兵头脑里好像没有了意识,只知道在自己一息尚存之时,耗尽全身力气去拼斗搏杀,本来在作战之前,他们都没有好好想过,打仗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为了干什么,到底是为谁而战,这样的作战到底有何意义。
当然,钢军和铁军的士气依然不降,他们以为机枪声最密集的地方就是敌军人数最多的地方,所以他们一齐向机枪声处喊杀过去,尽管在前冲锋的一个个被子弹扫射倒地,但前赴后继、死而后已,他们最终将守军逼退。陈嘉谟和刘玉春也士兵后退,一个劲地吼骂道,尽管他们拿枪射击后退者,但还是有人往后撤退,如山倒般难以挽回。吴军溃兵因无路可退,居然阵前倒戈,直接向吴佩孚组织的机枪大刀督战队发起反冲击,数万逃兵一哄而过、拼命地往后跑。陈嘉谟见势不妙,害怕无法向吴佩孚交代,自己又不愿后退,竟在高台上滚着嚎啕大哭:“今日兵败如山倒,昔日受恩不浅,实在是无脸见玉帅。”追兵马上要赶到他跟前,他的副官、卫兵一个劲地拉他走都拉不动,马济还在一旁大叫:“再不走就要被俘虏了,快点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