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不在一个频道上(第1/1页)豪门医少
"> 林萧跟萧老爷子谈了一阵子花,才回到了自己家中休息。
他想着跟教廷之前的接触,然后又想到了华夏和教廷之间的关系,不由得来了兴趣,于是就上网搜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来看。
这么一看之后,林萧就发现,以前对于这方面的内容,确实是关注得比较少,怪不得萧老爷子要特意跟他谈论这个问题。
很显然,现在高层并没有打算跟教廷方面做更加深入的接触,也没有考虑正式建交。
教廷方面的单方面热情,其实不过就是一厢情愿罢了。
说起两国之间的恩怨,还要往前追溯到元朝,但是当时两国之间的关系就一直都不顺利,罗马教皇曾经向蒙古帝国派出使臣,企图劝说蒙古人皈依基督教,不过蒙古人信奉的是长生天,后来又对道教比较有兴趣,等到元朝灭亡之后,关系一度中断。
到了明万历十年,意大利人利玛窦被派到华夏学习汉语,后来他在华夏创立了第一个天主教传教点,向华夏人介绍数学、几何学和力学等科学知识。
利玛窦是个很好学的外国人,他苦读华夏的《四书》《五经》,深入研究华夏的传统文化,穿汉服,提出传教要入乡随俗,使用汉语举行宗教仪式,为基督教在华夏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后来利玛窦于北上来到京城,主持建造了宣武门大教堂,利玛窦博学多才,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
天主教传入华夏之后,内部产生了所谓的“礼仪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如何翻译“神”的称谓,和如何对待华夏的传统习俗。
在这个问题上,利玛窦认为,对于“神”的称谓,除了用“天主”之外,亦可称“天”或“上帝”,并且同意华夏信徒保留祭祖和祭孔的传统习俗。
而西班牙传教士另外一些教士则认为,祭祖、祭孔属于偶像崇拜,违反了《圣经》的规定,并派人到罗马教廷控告以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
后来清帝康熙也介入了礼仪之争,声明祭祖祭孔属于华夏的传统习俗,不属于宗教活动。
但是几年后,教宗克雷芒十一世公然下令,禁止华夏教徒举行祭祖、祭孔等活动,禁止把“上帝”和“天”作为“天主”的别称,并派特使来华谈判。
教宗特使铎罗来华后声明,他来华的使命是禁止华夏教徒祭祖、祭孔。
康熙帝得知后大怒,认为此举属于干涉华夏的习俗,派人将铎罗送往金陵暂住,并下令驱逐反对华夏礼仪的传教士,同时派使节前往罗马谈判。
然而铎罗无视康熙的旨意,在金陵宣布教皇禁令。
于是,康熙下令把铎罗押往澳门软禁并降旨称,“谕众西洋人,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之规矩,断不准在华夏住,必逐回去。”
后来教皇克雷芒十一世冇重申之前的禁令,违者以异端论处。
康熙大怒,下令拘捕传教士并禁止传教。
之后教皇又派使团来北京谈判,康熙拒不接见并斥责说,“尔西洋人不解华夏文字,如何妄议华夏道理之是非”,“以后不必西洋人在华夏传教,禁止可也。”
于是康熙下令逐客,罗马教皇被迫让步,宣布了“八项准许”,同意华夏信徒举行非宗教性的传统礼仪。
康熙下令只准许尊重华夏礼仪的传教士居留华夏,并禁止公开传教。
一直到了1939年,罗马教廷才撤销了有关礼仪的一切禁令,为这场持续了三百多年的争论画上了句号。
由此可见,所谓的“礼仪之争”,完全是由于罗马教宗对华夏的无知造成的。
十年之后,新朝成立,教廷拒不承认并对华夏内政进行粗暴干涉,反对华夏天主教徒的爱国运冇动,广大爱国天主教徒对此予以强烈谴责,并决心走独。立自主的办教会道路。
不过近年来,教廷表示希望同华夏改善关系,但仍然与台岛保持着“外交关系”,尤其严重的是不顾华夏方面的强烈反对,将近代史上曾经在华夏犯下丑恶罪行的一些外国传教士及其追随者120人封为“圣人”,引起了华夏政冇府的极大愤慨。
后来保罗二世虽然在有关利玛窦的研讨会上发表书面致辞,就教廷在历史上及近期对华夏天主教会犯下的错误表示某种程度的歉意,但并未就“封圣”事冇件给华夏造成的严重伤害作出明确道歉。
继任教宗本笃十六世,曾经多次暗示要与华夏改善关系,但是华夏政冇府对与教廷希望改善关系的立场是一贯的,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改变自己的立场,所以这事儿始终是在僵持之中。
林萧看了这个情况之后,就有点儿明悟。
事实上,谁都清楚,这件事情里面,华夏政冇府方面的态度,固然是最重要的,但是西方势力希望通过教廷的宗教影响力,干涉华夏内政,却是最大的障碍。
宗教几乎是与人类诞生相伴随的最为悠久的社会现象,古往今来,人类的一切文化几乎都或多或少地与宗教有关。
人类历史数千年,千变万化,宗教依然挥之不去,足见其生命力之强大。
宗教劝人为善,做了令人崇敬的慈善事业,但是宗教也以神的名义,为****和侵略助纣为虐,宗教既兴办教育,倡导科学,弘扬文学艺术,也禁锢过人们的思想,摧残压制科学发明和创造,如审判伽利略、火烧布鲁诺等,各种恶行不计其数。
可以说,宗教是一把双刃剑,与政治可以互相利用,既可以安邦兴国,长治久安,也可以兴风作浪,卷起政治狂飙、战争和灾难。
对于这种历史上就没有什么好的名声的罗马教廷,华夏政冇府显然是不能够放心的。
万一把他们放了进来,结果他们兴风作浪,搞得整个华夏乌烟瘴气,那岂不是说自己找了麻烦上门儿吗?
从通盘考虑来看,拒绝教廷方面伸出的橄榄枝,显然是最好的选择,对于这一点,林萧也是深表赞同的。
“不为别的,谁让他们有犯罪的前科啊!”林萧自己嘀咕道。
还有一点自然也是很重要的,华夏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求神拜佛也要有好处的,没有好处的话,凭什么要让我们信奉你呢?
你不是说上帝是万能万应的吗?可以啊,先让我发财,什么都好说,给你天天供奉新鲜的猪头都没有问题。
至于说什么死后灵魂得到救赎什么的鬼话,明显就没有一点儿诚意,活着的时候都不好过呢,谁会考虑死后的事情呢?鬼才关心那个呢!
实际上古代中冇国汉族人的宗教信仰程度很低,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的教导早已深入人心。
有个笑话,说西方人对上帝许愿,实现了当然要感谢上帝,没实现则是上帝对你的考验,需要更加虔诚,而华夏人求神拜佛却是谈生意,先许个愿,愿望实现了才献上贡品,叫做还愿,要是没实现则一分贡品也不给,还要跳着脚骂“这个神仙一点也不灵,走,大家去求那边的庙,那个神更灵”。
华夏人以灵与不灵,给神仙打分,以完全的实用主义对待宗教,所以有西方汉学家说华夏人根本没有宗教信仰。
事实上,在讨论信仰的时候,最好不要用西方人的观念来裁定信仰,西方一般都是基督教国家,因此西方人认为只有他们的宗教信仰才是唯一的信仰,不信上帝等于异教徒,不信他们的宗教就等于没信仰。
但是华夏人是不同的,信仰的是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华夏没出现过神权大于君权的情况,那是因为华夏的君权、神权都在传统文化的左右之下。
文化,就有尊敬天地,修身齐家,道冇德至上,孝顺父母,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如果皇帝违背了传统文化,比如施展****,那么皇权就被上天剥夺了,这种时候杀皇帝不犯法,而且也不会被人指责是弑君,所以孟子就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而且,华夏传统文化里的神仙,都是做出杰出贡献的人,而且道冇德上没有污点。
老冇子是因为他们的道冇德和思想超越了普通人,才变成圣人,关公变成武圣也是因为他的忠义。
如果神仙不干好事儿,甚至开始作恶了,那么他就不是神仙,应该被严惩。
在西方,可以借神的名义行恶,杀了异教徒可以称作圣战,杀得多了还能被封为圣骑士,但是在华夏,这种神行恶,就不再是神了,就必须得到惩治。
其实华夏本土的教派也不甘心做老三的,他们也有过挑衅君权的念头,但是秦始皇坑了两百个术士,后来也有三武灭佛,宗教被修理过了,这才老实下来了。
但是在欧洲,可能他们自己的文化发展得太晚了,太慢了,太弱了,无法抵御后来的宗教统治,所以中世纪的欧洲是最黑暗的。
现在教廷居然想要把当初祸害欧洲人的东西,又给搬到华夏来,华夏政冇府高层的脑子又没有烧坏,当然不可能同意他们这么做了,想要来也不是不行,你得按照我们的规矩来办事儿。
当然,教廷想要来华,本来就没安好心,自然不可能答应华夏的规矩。
说白了,双方压根儿就不在一个频道上,怎么可能谈得拢?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