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始皇传说(中)(第1/1页)大漠狂歌
在当时,围绕在秦始皇身边的方士、术士有很多,像卢生、羡门、韩众等等这些人,都是“忽悠”的比较成功的。
而徐福之所以能在众多术士的“海选”之中脱颖而出,还是因为他曾经在秦始皇前往衡山的路上,曾像变戏法一样的在人困马乏之时,为秦始皇做出了“以如意击地,随后甘泉涌出”的神奇之举。那泉,就是后世流传于洞庭湖边的秦皇井。
在听着这段完全像是神话一样的故事时,秦震他们几个人也还都是很入神的。因为他们已经清楚的知道了禹所积石山和碣石之间的关系,确实就如羽东所说的那样。
先暂且不管它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吧,至少羽东的猜测和秦始皇铭文所记载的传说十分接近,甚至是几乎相同。
提起那徐福,大概在大多数人的眼里都是个江湖骗子。老顾也不例外。所以这时候他鄙夷的冷哼了一声说道:“一代枭雄也真是太不开眼了,选来选去竟然选了个大忽悠去找蓬莱山。要我说,那个骗子肯定是拿了钱就卷包走人了,连出发都没出发。”
墨裳这时候却果断的接道:“不,徐福出发倒是真的出发了,只是没有再回来而已。在今天河北省盐山县南四十里左右的地方,就是这石碑上所记载的丱兮城,也叫千童城。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就是因为当初徐福带着数千童男童女在这里停留过。只是自此一去,便杳如黄鹤了。”
“……那不还是骗子么?”老顾一根筋的反问着。
秦震这时半开玩笑的说道:“也没准儿人家并不是杳如黄鹤了啊。时至今日,在日本滨海的某地还有徐福墓呢!谁知道这个徐福,是不是当年中日外交的第一人啊。”
老顾一听,顿时眉毛倒竖,怒气冲冲的骂道:“我靠!还有这事儿?!那他他/妈就还不如个骗子呢!回去之后我非得好好查查。当年引狼入室的罪恶根源,是不是就是这孙子搞的鬼!”
大家对老顾的话都是一笑置之,谁也不会拿这么缺心眼儿的话当回事儿的。他说的就好像一旦查出了个所以然。就能去刨了人家祖坟一样……
所以羽东将话锋一转,便言归正传。他们还是得继续理清那错综复杂的传说故事。才是当务之急。
这整个故事串连下来之后,最令羽东和墨裳激动的,就是这其中提到了和九鼎有关的两样神秘之物。
定日针,驱山铎。
据说徐福走后就再也没了音讯,这大概也奠定了嬴政暴君之名下残酷的“坑儒”之举。
在秦始皇的震怒之余,他并没有放弃和那“老神仙”的蓬莱之约。于是他便打算要在渤海上建造一座东海石桥,以直通东海仙山。
其实按现在的说法,他就是要在渤海上建造一座跨海大桥直通黄海……
依山海经上的图文所示。秦始皇沿着渤海之滨苦苦寻找。最后,他终于找到了一片比渤海更为广阔的海域!始皇帝认为那是海天之极,远处一定就是神仙所说的海上仙山。
这片更壮阔的海域,就是黄渤海的交界处。
其实,如果换做是今天的思维和眼界来看,所有人都能很清楚的明白,那片海域之所以更辽阔,是因为过了渤海海峡就到了黄海。而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边缘海,它与内陆渤海自然是不一样的。
可是这一切的自然,到了那痴迷仙山之说的秦始皇眼里。就都变的不自然了,并且还神异迷离了起来。
他决定,要填海!要建桥!无论如何也得造一座东海石桥直通蓬莱仙山!那老神仙还在等着皇帝赴约。要助始皇飞天成仙呢……
老顾在这期间还无奈的苦笑着叹了一句:“哎!就从旅顺到烟台的这么丁点儿距离,就把咱千古一帝给折腾疯了。”在老顾的眼里,蓬莱就是烟台蓬莱,如此而已。
可惜,秦始皇和老顾的思想觉悟终究不在一个频率上。
驱山填海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对于古人来说,那几乎就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但是做这件事情的既是嬴政,便再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了。他能筑的起九州山岳上的万里长城,又哪里会在乎于渤海之上再建一座“跨海大桥”呢?
始皇本打算继续用筑造长城的方式来建造这座直通仙山的海上大桥。所以他每天都在盘算着需要征集多少士卒民夫,又需要多少巨石才能建成这座大桥。
可这就将意味着需要用比建长城还要多的冤魂白骨。才能堆得起这座“通天之桥”……
上天有好生之德,不忍心见秦皇再累死那么多无辜的百姓。
于是。一位海神出现了。他说会帮助秦皇驱山造桥,并且赠予了秦始皇两样宝物。那海神,就是这石刻上所记载的王鄞,而那两件神物,就是“定日针”和“驱山铎”。
驱山铎,也就是后世传说中的秦王赶山鞭。
关于这两样传说之物,羽东和墨裳似乎都十分熟悉。所以当他们研究出这两样东西和九鼎有关的时候,都露出了难得兴奋的笑容。
老顾他们故事听着一半就没了后音,于是便很不开心的抗议道:“我说东少,你别这么吊人胃口啊!你倒是接着讲啊!诶,你们哥俩不会真的相信这世上存在什么定日针,赶山鞭之类的东西吧?你要是真能信这个,那我也需要重新开始考虑一下,是不是该相信真的有定海神针了……”
墨裳看着老顾那撇着嘴不相信的样子,不禁笑道:“这秦王赶山鞭的故事,虽然说有很大的神话成分,但是却也有根有据。你们经历过了那么多神秘奇异的事情,不应该再那么迷信唯物主义了吧?你们可知道,那八百里秦川,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叫做秦川?”
老顾一听,顿时就傻了眼。心说这怎么又和陕西关中扯上关系了呢?他固然是知道那举世闻名的八百里秦川,但是却从来没有考虑过“秦川”是怎么来的这个深奥到蛋疼的问题……
更不会去考虑那个地方为什么会叫做“秦川”。这就好像是人与人接触,互报姓名之后,绝对不会有人去问对方“诶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是一样的道理……
老顾是个简单的人,他绝对不会浪费脑细胞去考虑这样的问题。所以此刻他也只好讷讷的看着墨裳和羽东,眨巴了眨巴眼睛,以此来承认自己的无知。
墨裳笑了笑回道:“传说,那八百里秦川,就是秦王赶山鞭赶出来的。秦始皇得神器之后,迫不及待的就开始尝试。他挥的第一鞭是向南,随着一阵巨响,所有的山都争先恐后地向南逃窜,最后拥挤成了纵深五百里的南山。因为这座山是奉始皇一鞭驱成的,所以它叫做‘秦岭’。
接着那第二鞭是朝北打的,众山惶恐,纷纷北走。随后便成就了如今的陕北高原。
还有一群山,大概是比较‘呆’吧……它们行动迟缓,动作呆拙。秦始皇龙颜大怒,扬起赶山鞭,对着那一片山就狠狠的抽了过去。效果立竿见影,这里顿时就现出了坦坦荡荡的八百里平原。
只是由于秦始皇鞭力过猛,鞭梢由西至东划出了一道大河,也就是后来的渭水。
从此,这八百里的平原山川便叫做了——秦川。”
大家呆呆的听着,就连秦震这也是第一次听说,秦川还有这样的来历……
因为他之前所观所看的地理历史,都是正统的科教材料。那里永远也不会出现这样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
羽东看着发愣的秦震等人,十分认真的说道:“秦始皇驱山填海大概形成了辽东半岛,以及那延伸至海中的老铁山。”
“等等……你的意思是说,黄渤海分界线下的那条海沟,很有可能是那驱山铎……啊,也就是赶山鞭所造成的??”秦震不敢置信的说着他的猜测。
就算羽东不回答,秦震的心里也明白,这整个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正是如此。
在那驱山填海的过程中,出现了海沟,黄渤海自此而开。
秦始皇大概以为那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归墟。“其下无底,不满不溢”那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
再加上那里是他赶山造桥通往仙山的起点,于是,他便将那在东巡路上找齐的镇国九鼎,神不知鬼不觉的藏在了那片山海之中。
虽然说具体位置还不清楚,但是最后无疑是阴差阳错的随着渤海国沉入海底了。
秦震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不禁有些痛苦的低声说道:“这……太他/妈复杂了……”
是啊,这远远要比罗布泊、梅里雪山、甚至是香格里拉要复杂的多。
这九鼎传说自华夏初始开始,跨越了无数朝代,于秦始皇的手中消失。然后又跨越了几千年,种种传说忽然再次浮出水面。
数千年的地理变化、传说差异,导致今天这整件事都好像是一个虚无缥缈的迷。一如秦始皇心心念念要找的蓬莱山一样:听说过,没见过;看得见,摸不着。(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