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重重迷雾(第1/2页)天兵在1917

    英国人还真是有些无奈,好容易跟托洛茨基达成了一致,谁想到老托半路里就飞机失事了,而他一死,英法苏三国同盟自然是无疾而终,因为乌利茨基不管是能力还是资历都无法扛起托派的大旗。而且在政治局里不管是斯大林还是斯维尔德洛夫都不支持托洛茨基的路线,就算乌利茨基想要继承托洛茨基的“遗志”,也搞不成。

    更何况,此时的乌利茨基根本就没心思去管什么“遗志”了,他跟捷尔任斯基抵达布列斯特之后,立刻就赶赴了失事的现场。来之前乌利茨基就不太相信这是什么飞机失事,抵达现场之后,这样的疑虑也就更盛了。

    因为实施现场已经被乌克兰内务人民委员会清扫了一边,机上人员的遗体已经被全部运走,而且大批的飞机零件也宣告失踪。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失踪,现场除了烧得漆黑的部分机头,摔成几截的机翼,已经散了一地的各种零部件之外,包括机舱、机尾在内的绝大部分残骸都不见踪影。

    “只有这么多残骸?”乌利茨基很不高兴地质问道。

    马林科夫,也就是此时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党委第一书记,这个斯大林的铁杆心腹不动声色地回答道:“是的,飞机烧毁得十分彻底,大部分的结构都被烧毁了,还有一部分被风吹得无影无踪。我们能找到的就只有这些!”

    乌利茨基看着马林科夫,说实话,他对眼部前这个目无表情的年轻人十分不满意,区区一个中央候补委员,跟他这个政治局委员汇报工作的时候板着一张脸就够那啥了,态度更是敷衍。这种爱理不理的德行是什么意思?

    而且乌利茨基对马林科夫的答案也十分不认同,从现场的情况看,飞机坠落的时候在地面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充分说明,飞机坠毁的时候还是基本完整的。否则这些痕迹是怎么来的?

    尤其重要的是,虽然现场存在部分起火燃烧的迹象,但火势显然并不是很大,这种程度的火灾不太可能将里-2的机身完全烧毁。更何况相当多散布在地面的零部件上根本就没有烧损的痕迹。周围茂密的植被也只有少部分被火焰侵袭,这更说明熊熊烈焰是不存在的。既然如此,理因遗留在现场的机身上哪去了?

    马林科夫很不耐烦地答复道:“乌利茨基同志,我再说一遍,我抵达现场的时候。情况就是现在这个样子,现场的一草一木都维持着失事后的原状,你的这些问题仅仅是神经质的臆测而已!”

    乌利茨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尼玛,你马林科夫是吃错了药,敢跟老子这么说话,信不信老子立刻让你这个狗屎一般的乌克兰第一书记就此滚蛋!

    “乌利茨基同志,你冷静一点!”

    眼看着乌利茨基就要爆发,捷尔任斯基立刻就他拉住了,虽然铁面人也不太满意马林科夫的态度和解释。但是这时候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当然,他也不会轻易地放过马林科夫:“格奥尔吉.马克西米连诺维奇同志,对于你的工作态度。我很不满意。政治局和苏维埃高度重视这次调查,作为专门调查委员会的负责人,我强烈地要求你端正态度,再以如此懈怠和敷衍的态度对待我们的调查,我只能认为你是故意阻扰我们开展工作,只能对你采取强制措施!”

    如果是以往,马林科夫绝对已经尿了,但是现在,他还真不太怕捷尔任斯基和乌利茨基。斯大林早就跟他交代好了,一定要不惜一切手段阻扰拖延调查委员会的工作。一定要将其困在布列斯特。除了任何事情都不要紧!

    自然地马林科夫是底气十足,所以面对捷尔任斯基的警告。他依然是无动于衷:“菲利克斯同志,调查委员会如何开展工作是你们的事,我的工作时实事求是地阐述事实,而事实就是如我所言的那样。如果你们认为我的工作态度有问题,那就向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反应去吧!”

    说完,理都不理愕异常的乌利茨基以及眉头高耸的捷尔任斯基,马林科夫牛气哄哄地走了。

    “这个混蛋是什么态度!”乌利茨基跳脚了。看那架势,估计上去就想给马林科夫一通老拳。依然是捷尔任斯基抓住了他:“不要冲动,乌利茨基同志。我看这个人的态度十分诡异,需要慎重对待。”

    捷尔任斯基十分清楚马林科夫的幕后老板是谁,而这次力主让他主持调查工作的正是马林科夫的老板,这让铁面人有种踏入了陷阱的感觉。而且刚才马林科夫似乎就是想激怒他们,这是为什么呢?

    捷尔任斯基陷入了沉思,不过那边马林科夫也有点失望,他确实准备激怒捷尔任斯基,这样就意味着扯皮的开始,他完全可以利用不断地扯皮牵绊住调查委员会,给斯大林争取更多的时间。可惜的是,对方并没有上当。

    “告诉下面的同志,对调查委员会的工作能敷衍就敷衍,能不配合就不配合,必要的时候可以故意去找茬!”

    马林科夫的命令一下,捷尔任斯基和乌利茨基就有点寸步难行的感觉了,哪怕他们是中央的大佬,但是碰上了滑溜溜的地头蛇,碰上了消极不合作的对抗,办法还真不多。他们除了一次又一次的给中央去电话,发电报之外,也就只能跟对方慢慢周旋了。

    不过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乌利茨基和捷尔任斯基也找到了一点线索,根据他们四处走访以及查阅案卷发现,托洛茨基的专机是晚上7点失事,当天晚上8时,当地的农民就向上反映发现了飞机残骸,12时许,乌克兰内务人民委员会的人就控制了现场。可是一直等到第二天上午9点。内务部才向人民委员会和政治局反馈飞机失事的消息。中间这段空白时间是相当的可疑!

    为此,他们立刻找到了当时负责事故现场的乌克兰加盟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梅尔库洛夫,质问他为什么拖延了如此长的时间才向上汇报。不过梅尔库洛夫却根本不承认。一口咬定在事发之后立刻就向上一级领导反映了情况,至于为什么莫斯科第二天早上才知道。他也不清楚。

    一度的,乌利茨基和捷尔任斯基逮捕了梅尔库洛夫,对他进行最严厉地审讯,可是审了两三天,这个家伙是油盐不进,拒不承认拖延汇报的事实。

    打不开梅尔库洛夫这个突破口,乌利茨基和捷尔任斯基又陷入了僵局,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将当时赶赴现场的所有内务人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全部控制起来,统统进行隔离审查。

    “形势很严峻啊!”乌利茨基捏了捏额头,对捷尔任斯基说道:“这里面一定有问题,乌克兰内务人民委员会绝对隐瞒了什么!可是这帮家伙就是不开口!”

    乌利茨基似乎认为只要打开了乌克兰内务人民委员工作人员的嘴巴,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但是捷尔任斯基没有那么乐观,他很严肃地说道:“情况比你想象的还要复杂,不光是乌克兰内务人民委员会有问题,这里的所有人都不正常!”

    乌利茨基愣了,他没有想那么深,只是想当然的以为就是有人在隐瞒事实。而且矛头直指梅尔库洛夫和马林科夫,而按照铁面人的说法,乌克兰这个摊子全烂了?这也太惊悚了吧?

    不过捷尔任斯基却认为一点儿都不惊悚。经过这些天的调查和思考,他开始得出了一个结论——这次的事件很不寻常!

    似乎在其他同志看来,这个结论完全就是废话嘛,要是一切正常,能这么难查?不过你要看看下结论的人是捷尔任斯基,这就完全不一样了,他从不轻易下结论,一旦下了结论,就说明他已经有了全盘的处置方法和手段。

    “继续审讯这些内务人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没有任何意义了。将他们暂时释放。”捷尔任斯基提出了第一个建议。

    可这个建议乌利茨基高度地不认同:“为什么?他们拥有高度嫌疑!”

    “你真认为他们嫌疑很大?”捷尔任斯基面无表情的问道。

    “难道不是吗?”乌利茨基反问道。

    捷尔任斯基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仔细地分析道:“我们已经隔离审查了五天。连续五天的疲劳审讯下来,他们的供词基本前后一致。都否定了曾经在坠机现场见过机身等部件。一个人可以一时撒谎,但这么多人在面对连续不断地疲劳审讯时依然异口同声的坚持这个说法,那这就只有两种可能了。”

    不等乌利茨基询问,捷尔任斯基自顾自地说道:“第一种,他们确实说的都是实话,他们确实没有见过机身等部件!”

    “这怎么可能?”乌利茨基第一个表示不相信,“我们之前不是已经研究过了,机身绝对没有被烧毁,而且从现场的拖拽痕迹看,很显然有人人为的转移了这些部件,这就是为了掩盖真相。”

    捷尔任斯基点了点头,说道:“我也认同你的分析,不过请你注意,我说的第一种可能依然是可能存在的。至于第二种可能,那就是他们早就串供了!”

    乌利茨基立刻就乍唬唬地说道:“对,就是串供了。很可能就是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指使的,他们就是想掩盖……”

    乌利茨基还没说完,捷尔任斯基就打断了他:“在我看来,第二种可能性可能存在,但是如果他们真的已经串供成功,我们恐怕是很难从这个方向打开突破口的。更何况,在我看来,不可能有这么完美的串供。”

    乌利茨基皱眉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我始终忍不住要想,如果这里始终就是一个局,一个专门为你我所设置的局,不可能这么容易让我们找到突破口的。更有可能的是故布疑阵,故意用一些错误的假象在迷惑我们。比如说这些工作人员的口供!”

    乌利茨基还是不明白捷尔任斯基的意思,后者不得不再次解释道:“如果。我仅仅说如果。如果这些工作人员说的都是实话呢?”

    乌利茨基傻傻地回答道:“那马林科夫和梅尔库洛夫不就说的是实话了吗?可这跟我们之前的结论……”

    捷尔任斯基伸出手打断了他,又问道:“如果我们的结论也没有错呢?”

    这下乌利茨基就彻底地傻眼了,因为这两个结论完全是互相矛盾的嘛!怎么可能两个都成立呢?

    乌利茨基的迟钝让捷尔任斯基在心里头摇了摇头。和托洛茨基比起来,乌利茨基的政治智慧确实差了一大截。如果是托洛茨基,早就明白他的意思了。不,如果是托洛茨基,早就搞清了问题真相,这会儿已经直指真相的核心了。

    捷尔任斯基慢慢地解释道:“如果抵达现场的是一前一后两批人,第一批弄走了机身等关键性证据,第二批才是我们正在审讯的这些人,一切不都成立了吗?”

    乌利茨基终于豁然开朗了。捷尔任斯基说的这种可能性完全可能存在,只有这样才能解释得通,顿时他就跳了起来:“我们得找到第一批抵达现场的那些家伙!”

    捷尔任斯基摇了摇头,很郑重地说道:“不,我们首先得证实这个猜想的正确性。”

    乌利茨基顿时就兴奋了:“菲利克斯同志,你说吧,我们该怎么做!”

    “很简单,返回现场,继续调查,并再次走访周边的群众。看有没有目击到这个可能存在的第一批抵达现场的人!”捷尔任斯基想了想又补充道:“对了,停止疲劳审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